1、第 1 页,共 13 页 期中语文试卷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3.0 分)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称谓中有谦称与尊称的区别,下面这些词语“令尊”“高见”“劳驾”“贵庚”“见谅”都是属于尊称一类。B. 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C. 再塑生命的作者是英国作家海伦凯勒,她是个五官三废的聋盲哑人,所幸的是在她生命中遇见了安妮莎莉文老师,使她的生命得以再塑。D. 古诗文中有很多有关交友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如“君子之交淡如水”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2、”,“高山流水”,“管鲍之交”。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2.赏湖光山色,品人生意蕴。填写合适的古诗文名句。夜发清溪向三峡,_。_,阳景逐回流。画栋朝飞南浦云,_。_,思而不学则殆。含蓄而绵长的思乡文化在我们的诗词中缓缓流淌进我们每一个学子的心中。 总有一天,你们会长大会离乡别亲,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到那时候啊,我们定然会想起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的思乡_,_;想起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愁思难眠_, _; 想起马致远在 天净沙秋思 中的 “夕阳西下, _。想起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的望月思乡“露从今夜白,_。”三、其他(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 分)3.根据下面句子中的拼音
3、写出汉字或者给加点的字注音那是雨,是使人静 m_、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我暗暗地在那里 n_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 花团锦 c_,美不胜收。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俄而雪骤_相委而去_逝者如斯夫_不亦说乎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山岛竦峙_四、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5.读经典名著,听先生“旧事重提” 选段一: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贝,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选段二:哦,原来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赫胥黎坐在书房里那么
4、想,而且想得那么新鲜。 一口气读下去,“物竞”“天择”也出来了,苏格拉第、柏拉图也出来了,斯多葛第 2 页,共 13 页也出来了。 选段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先生非常喜欢选段(一)(二)中提及的两部书,请写出两部书的名称。朝花夕抬中“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又字”有许多,你觉得他们最“深恶痛疾”的可能是书中的哪一篇?请简要说明理由。“写作”是鲁迅的人生转折点,请概述他走上写作道路的原因。五、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5、.0 分)6.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中有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猿声”表达了诗人李白当时 _ 的心情,而此诗中的“愁听清猿梦里长”中的“猿声”又是表达了诗人王昌龄 _ 的心情。细读这首诗,你会发现此诗在构思上虚实结合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六、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0.0 分)7.阅读下面四则小短文,回答问题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女适裴顾,货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
6、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和峤( jio)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节选自世说新语【注释:大丧:父母之丧。鸡骨支床:形容非常消瘦,憔悴倚床。鸡骨:形容其瘦态。省:(xng)探望,拜访,看望过:过度。生孝:指恪守丧礼礼制,只能尽哀之形的做法死孝:指居丧尽哀之实,几近于死的孝行。】 (1)下面文言词语积累卡中,词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序号词语上文的语句课内
7、的句子词义A、乃乃释然去后乃至才B、然取之,信然公欣然曰的样子C、其恒钻其核回也不改其乐代词,他的D、而树在道旁而多子博学而笃志并且(2)翻译下面句子 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 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 (3) 文中的王戎是魏晋时代的名士,位列“竹林七贤” ,有人认为他不配“名士” 、“竹林七贤” 的美誉?结合上面所选的四个语段与下面的链接材料,和你阅读世说新语的感受,谈谈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竹林七贤: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七人常集于竹林第 3 页,共 13 页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加之他们个个特立独行、才华横溢,故世谓竹林七贤,他们一直受人
8、们敬重。现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七、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5.0 分)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蚕豆(毕飞宇)蚕豆主要种植在南方,它不是主食。因为这个缘故,它被种在田埂或河岸一类“边角料” 的地方。蚕豆最好的吃法是炒。香极了,嘎嘣脆。唯一的缺点是太硬。可是,孩子们的牙更硬 -有了金刚钻就不怕瓷器活。不过,我小时候吃炒蚕豆的机会并不多,只是过年的时候操练操练。 我要写下我和蚕豆的故事,这是我终身不能忘怀的。 我出生那一年,父母在杨家庄小学做代课教师。他们决定请个人帮着烧午饭,附带着带孩子。奶奶就这样成了我的奶奶。我和她在一起的时间比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我五岁,父母工
9、作调动。奶奶没有和我们一起走。 我十一岁,父母要调到很远的地方工作。临行前,我去了一趟奶奶家。奶奶格外高兴,她的孙子来了,都“这么高了”。那时,奶奶守寡不久,爷爷的遗像挂在墙上,奶奶高高兴兴地对着遗像说了一大通的话。可无论奶奶怎样高兴,我始终能感觉到她身上的重。她的笑容很重,很吃力。奶奶和我谈起了爷爷,她很内疚。她对死亡似乎并不在意:“哪个不死呢?” 但奶奶不能原谅自己,她没让爷爷在最后的日子“吃好”。奶奶说:“家里头没得唉。” 奶奶让我到锅里铲了一些锅巴,放在了爷爷遗像前 -这是让我尽孝,我得给爷爷“上饭”。奶奶望着锅巴,笑了,说:“死鬼嚼不动咯。” 傍晚,奶奶决定让我早点回家。她在犹豫,想
10、。她在想让我带点什么东西走。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真是太难了,穷啊。真的是家徒四壁。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奶奶 最 后 的 决 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多年后,我知道了那些蚕豆是奶奶预备着第二年做种用的。蚕豆炒好了,她把滚烫的蚕豆盛在簸箕里,簸了好长时间,给蚕豆降温。然后,奶奶高兴地让我把褂子脱下来,把两只袖口给缝上了-袖管就成了两个大口袋。奶奶把褂子绕在我的脖子上,口袋像两根柱子,立在了胸前。奶奶的手在我的头发窝里摸了老半天,说:“你走吧乖乖。” 我第一次拥有这么多的炒蚕豆。 你可以想象我这一路走得有多欢 -我丝毫没有意识到奶奶当时有多艰难!一路走,一路吃,路的一侧
11、是河流,我还可以一路解渴。杨家庄在我的身后远去了,奶奶在我的身后远去了。 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等我到了一定的年纪,我想起一次就难受一次。 1986 年,我在扬州读大学。有一天,接到父亲的来信,说我的姑姑,也就是奶奶唯一的女儿,死了。回到了杨家庄,我已经是个二十二岁的大小伙子了,我已经十一年没有来看望奶奶了。我在许多夜里想起她,但天一亮我又忘了。这些,我想起一次就羞愧一次。我再一次站在奶奶面前,她老人家一眼就把我认出来了。她的个子那么小,却坚持要摸我的头,我弓下腰来她才能如愿。奶奶看上去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悲伤,这让我轻松许多了。她只是抱怨了一句:“死丫
12、头她不肯活咯。” 事实上,奶奶没多久就下世了。她一定承受不住这样的伤痛了。但奶奶就是这样,从来不轻易流露她的伤心与悲痛, 尤其在亲人面前 -我是从另一个可亲的老人那里理解了我的奶奶的。她们时刻愿意承当亲人的痛,但她们永远也不会让自己的亲人分担她们的痛。 1989 年,奶奶的孙女小妹来南京读书了,我去看她。小妹说:“哥,你的头发很软。”我说:“你怎么知道的?”小妹说:“奶奶告诉我的。奶奶时常唠叨你,到死都这样。” 小妹的这句话让我很受不了。我知道的,我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我要少很多。 第 4 页,共 13 页但是,我每一次想起奶奶总是从那些蚕豆开始的 -蚕豆成了我最亲的食物。 (选自苏北少“堂
13、吉诃德”,有删改)通读全文,请以第一人称在相应的横线上填上文章中“我”和奶奶交往的事情。 一岁到五岁, _ ;十一岁,我临别前去看奶奶、 _ ;二十二岁, _ ,又见奶奶,奶奶不久去世了。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划线句,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奶奶拿过来一根丫杈,从屋梁上取下一个竹篮,里头是蚕豆。奶奶 最 后 的 决 定是炒蚕豆让我带走。(请说说语句中加点的“最后的决定”的含义。) 后来的岁月里,我不停地回想起这个将预示着我和奶奶长久分离的画面。(请描写“我回想时”的心理。)请结合本文的具体内容来说说“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在文中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那为什么要用“蚕豆”为题目?请结合
14、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秋韵宗璞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个毛孔渗进来。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直走到半山。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个陡台阶,眼前会出现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基调。 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
15、举行大规模代表会。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壮举,露出灰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 了。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找到的。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一笑。 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清晨照例地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温色彩。
16、这一天,秋山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景色这般奇妙, 似 乎我从未来到过这里。 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这样耀眼的红叶 !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叶,枫叶的红较深。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澄明的秋水。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
17、胧,似乎除了眼前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么?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司的味道。 秋去冬来之时,意外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讣告上除生第 5 页,共 13 页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不要延迟欢乐,现在不悟,便永迷惑,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_ A、文中多次出现“寻”或“寻找”等词语,为的是启发读者领悟本文的主题思想。 B、作者写秋的萧索,是为了说明不喜欢自然界的萧索的秋,以反衬对人生秋韵的兴趣。 C、第
18、四自然段对秋的工笔描绘,正是作者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D、遗诗中的“在这里,一切都有了着落”是说秋韵找到了。 E、作者要寻找的秋韵就是一个人晚年对人生积极的大彻大悟。联系上下文,品析下面的词、句。 似 乎我从未到过这里。(联系上下文,说说“似乎”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一层红毡。(请从修辞角度来品析这句话的妙处。)结合本文和链接资料,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发现。 资料一: 秋天在张继眼中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的失落,在杜甫心中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的悲苦,而在刘禹锡眼里是“自古逢秋
19、悲寂寥,我言秋日胜 春朝”的豪情,在苏轼眼里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豁达。 资料二: 悲秋,意为对萧瑟秋景的 伤感,语出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中国诗人大多怀才不遇,他们的抱负无法实现,不免要把自己的哀伤寓于他物以求安慰。秋天本是收获的季节,看到那凋零的落叶,诗人们不免感叹岁月不饶人,为自己一事无成所慨叹。 资料三: “悲秋” 情绪,医学专家称之为“情绪疲软”。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的骤然下降,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都受到抑制,导致内分泌功能紊乱,进而使情绪低落。预防“悲秋”最有效的方法是心理调节,保持乐观情绪,切莫“秋雨晴时泪不晴”地自寻烦恼
20、。八、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1.0 分)10.阅读下面这组对话,请以孩子的口吻对父亲进行劝说。要求表达合理、得体,100字以内“哇!又超了一辆宝马!真带劲!”“爸!这里限速 50!”“啥关系!没警察。这路段我熟,没测速的。放心吧!”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我原想捧起一朵浪花,你却给了我整个海洋;我原想撷取一枚红叶,你却给了我整个枫林;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感谢有你,让我得到了更多,更多这段文字给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感谢你给了我更多“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1、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和地名;第 6 页,共 13 页 字数不少于 600 字。第 7 页,共 13 页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A有误;“劳驾、见谅”是谦辞。 B正确。 C有误;美国作家海伦凯勒。 D有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描述思念恋人的。 故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
22、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2.【答案】思君不见下渝州 阴霞生远岫 珠帘暮卷西山雨 学而不思则罔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断肠人在天涯 月是故乡明【解析】答案: 思君不见下渝州 阴霞生远岫(重点字:岫) 珠帘暮卷西山雨(重点字:暮) 学而不思则罔(重点字: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断肠人在天涯。月是故乡明(重点字:雁)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答题。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背诵和记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3.【答案】谧
23、 x 匿 簇【解析】答案: 谧 x 匿 簇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4.【答案】紧,急 舍弃 这 同“悦”,高兴,愉快 以为乐 直立,耸立【解析】句意为:不一会雪下的大了。骤:紧,急。 句意为:抛下别人离开了。委:舍弃。 句意为:流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流一样。斯:这。 句意为:不也很高兴吗。说
24、:通假字,同“悦”,高兴,愉快。 第 8 页,共 13 页句意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乐。 句意为: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峙:直立,耸立。 答案: 紧,急;舍弃;这;同“悦”,高兴,愉快;以为乐;直立,耸立。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做好本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识记,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实词一定要掌握,还要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对于一词多义的实词还要总结辨析,加强练习。5.【答案】【小题 1】(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选段(一)中提到的“人面的兽”“九头的蛇”等,是山海经中的描写;选段(二)“
25、赫胥黎”“特竞天择”等,是天演论中的内容。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鲁迅先生在狗猫鼠中,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 、军阀统治者的帮凶。因此,这篇文章可能最遭“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 (3) 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背景的理解能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是对名著的内容熟悉,对重点情节要有所积累。鲁迅走上“写作”的道路,在朝花夕拾中的藤野先生一文中有所交代,是他在日本留学时,被人瞧不起;再加上国人的麻木刺激到鲁迅,从而“弃医从文”,走上用文学救国的道路。 答案: (1)山海经,天演论。 (2)狗猫鼠;理由:这篇文章以动物写人,表
26、面上写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今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 (3)他在日本的时候,作为在日本人眼里弱小的中国人被高度歧视。国外留学生看不起中国学生,认为中国人考到 60 分就不是自己的本事,认为藤野给鲁迅泄题。【小题 2】【小题 3】【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6.【答案】【小题 1】欣喜【
27、小题 2】惆怅【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人心情的把握。李白的早发白帝写作背景是唐肃宗乾元二年( 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因为被赦,所以非常高兴,诗人用猿声烘托行舟飞进,体现了他欣喜的心情。王昌龄的送魏二这首诗是客中送客之作,结合“愁听”一词可以体会到诗人与好友分别时的惆怅之情。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 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 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
28、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第 9 页,共 13 页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据此句子整理作答即可。 答案: (1)欣喜;惆怅 (2)诗的三四句乃虚拟。诗人借助想象,以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月夜泊舟、梦中听猿的虚幻境界,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参考译文: 江楼上醉饮话别橘柚正飘香,江风吹洒细雨带给小船凄凉。想象你独自远在潇湘明月下,满怀愁绪梦里静听猿啼悠长。送魏二 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作,此诗前
29、两句写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两句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是写作者送别魏二时感叹唏嘘的情感。全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有朦胧之美,在艺术构思上颇具特色。鉴赏诗歌,注意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不可仅仅理解字面意思。7.【答案】【小题 1】B【小题 2】【小题 3】【小题 4】【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B有误,“取之,信然”句意为:取过来,确实这样,然:这样;/“公欣然曰”句意为:谢太傅高兴的说,
30、然:的样子。 ACD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重点词:恐:怕;恒:总是。句意:卖李子时,又怕人家得到它的种子,总是把种子钻烂卖。 重点词:归:回娘家;说:通“悦”,高兴;“遽”急忙。句意:女儿回娘家时王戎很不高兴,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这才高兴起来。 (3) 本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人物的能力。通读文本
31、,理解文意,抓住文本中人物语言、行动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在具体的情节中把握人物形象,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由王戎卖李和王戎要女儿还钱及王戎哭丧可以看出,王戎是个真性情的人,不拘俗礼,有什么就表露出来,和资料的“不拘礼法”正是这种真性情的流露。 答案: (1)B (2)卖李子时,又怕人家得到它的种子,总是把种子钻烂卖。 女儿回娘家时王戎很不高兴,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这才高兴起来。 (3)王戎是个真性情的人,不拘俗礼,有什么就表露出来,不愧是“七贤”。参考翻译: (1)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又怕人家得到它的种子,总是把种子钻烂卖。 (2)女儿出
32、嫁给裴危页时,向他借钱数万,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娘家时王戎很不高第 10 页,共 13 页兴,女儿赶紧把钱还给他,这才高兴起来。 (3)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戒过于哀痛,身体消瘦如鸡骨,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恪守礼制。晋武帝(司马炎) 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戒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戒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评价人物类型的题要结合文章内容,抓住文
33、本中人物语言、行动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在具体的情节中把握人物形象, 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赞同与否一般都可,只要说出理由即可。8.【答案】【小题 1】奶奶被请来烧饭、照顾我【小题 2】临别前去看望奶奶,奶奶炒蚕豆让我带走【小题 3】奶奶的女儿去世了,我回去看望她【小题 4】【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能力。第 3 段写“我”在五岁前,由奶奶照顾。第 4 至 6 段写“我” 十一岁时,临别前去看望奶奶,带了许多奶奶做的炒蚕豆。第 7 段写“我” 二十二岁时,看望女儿去世的奶奶。概括时要能讲清主要事件,语言简明扼要。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含
34、义。联系语境可知,“最后的”一词点明了奶奶做出这个决定的艰难。因为这些蚕豆是奶奶留下来作种子的,却决定炒给我吃,从这个艰难的决定里,突出了奶奶对我的爱。 本题考查人物心理,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可围绕着把奶奶做种子的蚕豆吃了和没能多陪陪奶奶的愧疚心理来表述。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性格,需结合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具体分析。细读文本可知,我去看望奶奶,她把作种子蚕豆约我炒了吃,可知她是一个非常爱孩子的人。根据她对着丈夫的遗像说话,并让我给爷爷上供,可知她是一个非常爱丈夫的人。根据女儿去世以后,她并没有显得过地悲伤,只是简单说了一句,可知她是一个乐观的人。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35、分析能力。题目通常具有概括主要事件、点明中心、作为行文线索的作用,本文题目是“蚕豆” ,故事围绕蚕豆展开,是文章线索。蚕豆的普通却好吃与奶奶的平凡而可亲可敬有相同之处,蚕豆具有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回忆“我”与蚕豆的故事,表达的是对奶奶的怀念和赞美之情,所以详写与奶奶的故事正是表达中心的需要。 答案: (1)奶奶被请来烧饭、照顾我;临别前去看望奶奶,奶奶炒蚕豆让我带走;奶奶的女儿去世了,我回去看望她 (2)最后的决定是奶奶决定把留作种子的蚕豆炒给我吃,从中可见奶奶对我的爱。 我真是太不懂事了,把奶奶留作种子的蚕豆给吃了,还那么高兴,丝毫没有感受到奶奶心中的纠结。如果时光回到从前,我说什么也不会让奶
36、奶炒蚕豆的。 (3)奶奶是一个爱孩子,爱丈夫,非常乐观的人。 (4)文章的中心是为了表达对奶奶的爱、感激(恩)和愧疚,所以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写“我和奶奶的故事”;蚕豆是线索,全文内容与蚕豆有关,奶奶炒用来做种的蚕豆触发了“我” 的多年后的难受和愧疚;蚕豆是引子,写蚕豆是为了引出奶奶对“我”的真爱(无私);蚕豆具有象征义,象征了奶奶极普通的社会地位和境遇。这篇文章以介绍“我”与蚕豆的故事为线索,回忆了“我”与奶奶的三个主要生活片断,表达了对奶奶的感激、怀念、愧疚之情,赞美了奶奶平凡、坚强、乐观、可亲可敬的品质。第 11 页,共 13 页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
37、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9.【答案】【小题 1】AE【小题 2】【小题 3】【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正确。 B有误;没有“不喜欢自然界的萧索的秋”这种意思。 C有误 ; 不是作者要寻找的秋的韵致,作者要寻找的秋韵不仅是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丰富而幽静) 的美丽秋景,更是充满友爱、积极乐观、珍惜当下、珍爱生活、拥有成绩的美丽人生。 D有误
38、;这两句是对前诗的总结,是说只要友好,旷达,就是理想人生。 E正确。 故选:AE。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的体会。解答时要结合加点词的含义来分析。“似乎”表示不敢确定,这个地方其实是作者每天散步的必到之处,作者此时却不感确定,表现了他对眼前看到的美景感到惊讶,侧面表现了景色的美丽。 本题考查赏析语句。结合题目的提示,从修辞角度来赏析;先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结合语句内容可知,把地下的红叶比作薄薄的红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艳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对不同材料的阅读探究,可以从不同
39、的角度去分析得出结论,分析的方法,可以是找出几则材料的共同点,也可以是对每一则材料有所悟。从前两则材料可以看出:同一季节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情感;第二则材料表明:人的心境会影响其对外界事物的看法;第三则材料表明:不管身在怎样的季节,我们都应保持乐观情绪。据此回答即可。 答案: (1)AE (2)抒发了作者对小湖南面奇妙美景的惊讶与赞美之情。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地下的红叶比作薄薄的红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红叶多、密、艳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示例:同一季节在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同的情感(情绪感受);人的心境会影响其对外界事物的看法;不管身在怎样的季节中,我们都应调节好自己的
40、心理,保持乐观情绪,如此,才能收获一个美丽的人生。这篇文章以作者在秋天寻找秋韵为主线,表达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对秋韵的真正认识。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描绘记忆中的香山秋色;第二部分() ,写香山人满为患无法寻秋,法海寺虽有秋天的萧索气象,却未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秋韵,失望而归;第三部分() ,写无意间发现每天散步的小湖南面一座小山的秋日落叶之景无比的美丽;第四部分() ,写收到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的讣告,突出感悟到秋韵原来就在自己心里。句子赏析的答题方法: 一、可以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一般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
41、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第 12 页,共 13 页表述形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 二、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1、人物描写 格式:人物描写方法+内容+中心;表述形式: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表达了。 2、景物描写 格式:描写内容+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表述形式:通过描写烘托了。10.【答案】此题可抓住“超车、限速、测速”等几个关键词找寻思路。 答案:爸,在马路行车,不能当作赛道,还是要注意安全,不能开太快!这里没警察,没测速,不等于没有规则。遵纪守法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爸,你说呢?【解析】 此题属情景对话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讲话设定的情景及要求,
42、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此题作答,可先理解语境,然后结合具体要求作答。11.【答案】【例文】 感谢你给了我更多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飞逝的时间与我擦过,唯独不变的是我对你的感激 -题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飞逝,带走的是你的健康;光阴似箭,带走的是你健康的体魄;日月交替,带走的是你的欢乐但我的感激却从未随时间而消逝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又是一年丰收季,那株株坚挺的小麦也又让我想起了您-我的姥姥 光阴回转,朦胧中我仿佛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姥姥的农家小院,那散发着木头清香的家具,那身着干净朴素的姥姥也又一次来到了我的身边“吁-呦-”田间响起了悠扬的麦哨
43、声,姥姥立即带上我去麦田收麦穗我在姥姥身后开心的活蹦乱跳,姥姥也显得精神抖擞姥姥握着我的手,姥姥的手粗糙而温暖,饱含着劳动所留下的气息经过一番“跋涉” ,我们到了麦田这是一番多么别致的海洋,不同与我所见过的宁静的碧海丹霞,那是一片时时刻刻在翻滚着浪涛的金色海洋,而这时的姥姥也蒙上了一层使人愉快的温暖色调 烈日当空,姥姥带我下到田里,并很快埋入了工作之中我也劲头十足,工作的十分起劲不过“新官上任三把火” 不一会我的劲头过了,烈日使得我汗流浃背,终于体会到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的辛苦我的腿如灌铅,晕晕乎乎中,我看见姥姥的身影仍在忙碌,这给了我动力-我要向姥姥学习,像她一样能干“一屋不扫,何
44、以扫天下?” 我又充满了力量,姥姥笑了,我永远忘不了,姥姥笑得是那样淳朴,如同一株闪着金光的小麦正是因为姥姥我学会了劳动;正是因为姥姥,我懂得了劳动人民的辛苦;正是因为姥姥,我才得到了坚强的意志;正是姥姥,她的教诲让我受益匪浅四季更替,金色的浪花永不停歇日出月下,我对你的感激永不消退【解析】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非常的简单,本题目审题难度不大,很容易确定写作思路【审题立意】题目是“ 感谢你给了我更多”,里面三个关键词语:你、我、感谢这三个词语可以这样理解,你对我有巨大的好的影响或者为我做了积极向上的事情,我从内心特别感谢你从这个思路出发,可以写好作文【思路点拨】 此处的你,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上或者名人的事例,也可以是拟人化的事物,这几个你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细节描写】 写感激时,要有心理体验,心理细节描写一定要到位,这篇文章能不能写第 13 页,共 13 页成功,细节描写的到位是一个关键因素【形式创新】 我们可以写一种感激,也可以写几种,写几种时,可采用小题目引领的方式,可能为文章增加加分点【文体选择】这是一篇来体现情感的文章,最好的选择是散文【例文点评】 本文开篇先选用一句精彩的话作文本文的题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本文的主题是:时光消逝,永不消退的是感激和亲情恰当地引用对抒发情感起到了点睛的作用行文自然,语言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