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纪念白求恩导学案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当堂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派遣( ) 热忱( ) 狭隘( ) 拈轻怕重( )殉职( ) 鄙薄( ) 纯粹( ) 漠不关心( )2.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现在经济不景气,年轻人要安心工作,不要见异思迁。B.现在有一些不法商人漠不关心别人的安全,在食品中大肆添加防腐剂。C.每次大扫除时,他总是拈轻怕重,对班集体的荣誉一点不珍惜。D.今天天气突然变冷,他在工地上已经冻得麻木不仁了。二、课后练习涵养几分静气宋威 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
2、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
3、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
4、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选自人民日报2018.1.16)3.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本文的论述思路。首先, ;接着, ;然后,从三个角度论述怎样涵养静气;最后, 。(2)联系上下文,在第小节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 4.本文除了举例论证以外,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试举例并分析作用。 5.请你谈谈对第段划线句子的理解。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 6.简述你对文中“静气”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