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评析(两篇).doc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189455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评析(两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评析(两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评析(两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评析(两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评析(两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全国乙卷物理卷评析之一相对2022年湖北物理卷而言,2022年全国乙卷物理卷难度明显低了很多,基本上没有超纲的题目,而且较多的题目在背景设置、模型建立和思想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创新度,兼顾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等高考命题要求的各个维度。 另外,本套试题对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的考查,要求很高,这和湖北卷类似,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足以见得,对数学知识和能力的深入考查,成为了高考命题人员的共识。这不仅仅是因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语言,也更因为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很大一个方面,就是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数学方法的应用能力! 下面,我们来逐题欣赏2022年全国乙卷物理卷。第14题:万有引力、向心

2、加速度、牛顿定律、完全失重,整体法与隔离法142022年3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离地球表面约的“天宫二号”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通过直播画面可以看到,在近地圆轨道上飞行的“天宫二号”中,航天员可以自由地漂浮,这表明他们()A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近似为零B所受地球引力与飞船对其作用力两者的合力近似为零C所受地球引力的大小与其随飞船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近似相等D在地球表面上所受引力的大小小于其随飞船运动所需向心力的大小点评重力有两个效果给物体提供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使物体压向支撑物(或使物体向下拉悬挂物)。完全失重状态,就是重力(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加速度的

3、状态。选整个空间站系统为研究对象,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加速度,由于航天员与空间站相对静止,因此向心加速度与空间站相同,也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万有引力全部提供向心加速度。第15题:力的分解与合成、牛顿定律,整体法与隔离法、三角函数的应用15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A BCD点评本题情景描述不够清楚,需要学生猜测命题人意图初始时两绳在一条直线上,题图明显会误导部分思维严谨的学生,会让人以为初始时就是如图所示状态。

4、本题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两球沿F方向的分加速度ax:F=2max第16题:机械能守恒定律,与圆相关的几何知识、半角公式和倍角公式的应用16固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大圆环上套有一个小环,小环从大圆环顶端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环的速率正比于()A它滑过的弧长B它下降的高度C它到P点的距离D它与P点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点评本题物理角度不难,难在数学角度:四个选项,对应四个几何量的求解,尤其是C、D计算还比较复杂,需要用到半角公式或倍角公式。从某个角度讲,本题更像是一道数学计算题。第17题:功率、光子能量、波长与频率关系,球面面积公式、数值计算能力以及球对称思想17一点光源以113W的功率向

5、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6 10 - 7m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1014个。普朗克常量为h = 6.63 10 - 34Js。R约为()A1 102mB3 102mC6 102mD9 102m点评本题首先是信息分类提取,其次是建模建立球对称传播的模型,联想到球面面积公式;然而,计算能力的考验也是很强的,不过,由于有效数字只有一位,因此,估算过程首先确保数量级准确,然后就是对数量级之前的数值大胆的四舍五入估算,计算过程中始终只需要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即可。第18题: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规律、矢量的分解与合成,信息提取能力、数值计算能力、理想化方法的理解能力。

6、18安装适当的软件后,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磁传感器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B。如图,在手机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手机显示屏所在平面为xOy面。某同学在某地对地磁场进行了四次测量,每次测量时y轴指向不同方向而z轴正向保持竖直向上。根据表中测量结果可推知()测量序号Bx/TBy/TBz/T1021 - 4520 - 20 - 463210 - 454 - 210 - 45A测量地点位于南半球B当地的地磁场大小约为50TC第2次测量时y轴正向指向南方D第3次测量时y轴正向指向东方点评地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要记牢,这是前提。然而,本题真正难在建立表格数据与实际手机在线地磁场中的摆放方式的对应关系。另外,第2次测量的数

7、据与另外三组数据有微小的偏差这是误差允许范围内的测量偏差,应该视同与其他三组数据是一致的,这有点儿考学生的胆识理想化方法的理解能力。第19题: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叠加原理、电场线、电势、电势能、静电力的功之间的关系,分解组合能力19如图,两对等量异号点电荷、固定于正方形的4个顶点上。L、N是该正方形两条对角线与其内切圆的交点,O为内切圆的圆心,M为切点。则()AL和N两点处的电场方向相互垂直BM点的电场方向平行于该点处的切线,方向向左C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M点移动到O点,电场力做正功D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从L点移动到N点,电场力做功为零点评这种题,可以直接将四个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和电势进

8、行叠加计算,但是,更快的方式,还是两两分组讨论A、B选项,可将上面两个点电荷合为一组,下面两个点电荷合为一组;讨论C、D选项,则可将每条对角线连接的两个点电荷合为一组,这样很容易得出对角线上的电场线方向,进而匀速破题。第20题:受力分析、牛顿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功、动能定理、动量,图像之间的转换、利用功能关系求功20质量为的物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F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大小取。则()A时物块的动能为零B时物块回到初始位置C时物块的动量为D时间内F对物块所做的功为点评本题始终要记得分析滑动摩擦力,最快的运动

9、计算方法是在原图上画合力-时间图像,然后转换为加速度-时间图像,进而利用加速度图像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是速度变化量,以及平均速度法快速进行运动计算,进而完成所有选项的快速计算和判断。第21题: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圆周运动动力学及临界问题、动能定理,知识迁移能力和类比分析能力21一种可用于卫星上的带电粒子探测装置,由两个同轴的半圆柱形带电导体极板(半径分别为R和)和探测器组成,其横截面如图(a)所示,点O为圆心。在截面内,极板间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其到O点的距离成反比,方向指向O点。4个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从极板间通过,到达探测器。不计重力。粒子1、2做圆周运动,圆的圆心为O、半径分别为、;粒子3从距O点

10、的位置入射并从距O点的位置出射;粒子4从距O点的位置入射并从距O点的位置出射,轨迹如图(b)中虚线所示。则()A粒子3入射时的动能比它出射时的大B粒子4入射时的动能比它出射时的大C粒子1入射时的动能小于粒子2入射时的动能D粒子1入射时的动能大于粒子3入射时的动能点评本题很明显的在类比人造卫星的变轨问题,但是又有所不同静电力不是平方反比力,而是一次反比力,进而导致粒子1、2速度大小相同的结果!幸好C选项没有设置成“粒子1入射时的动能大于粒子2入射时的动能”,否则必将有很多同学错误套用人造卫星的结论而误选,命题人还是比较厚道的。当然,人造卫星变轨问题,本质还是圆周运动临界问题,不同的学生对临界问题

11、的供需关系理解情况不同,决定了不同的学生处理本题的难易程度。第22题: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平均速度法和逐差法,数值计算能力22用雷达探测一高速飞行器的位置。从某时刻()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可视为沿直线运动,每隔测量一次其位置,坐标为x,结果如下表所示:0123456050710941759250533294233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该飞行器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判断的理由是:_;(2)当时,该飞行器速度的大小_;(3)这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加速度的大小_(保留2位有效数字)。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类比领悟到在考纸带处理,然后就是画出过程草图,按纸带处理方法计算。本题数值计

12、算量不小,逐差法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不过,这样的题,几乎对所有学生都是必得分,学生之间比拼的是耐心细致。2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其过程如图上的两条线段所示,则气体在()A状态a处的压强大于状态c处的压强B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C由b变化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E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增加的内能第23题:电流表的改装与读数、伏安法测电阻及其误差分析、滑动变阻器的接法、仪器的选择,数值计算能力23一同学探究阻值约为的待测电阻在范围内的伏安特性。可用器材有:电压表V(量程为,内阻很大),电流表A(量

13、程为,内阻为),电源E(电动势约为,内阻不计),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可选或),定值电阻(阻值可选或),开关S,导线若干。(1)要求通过的电流可在范围内连续可调,在答题卡上将图(a)所示的器材符号连线,画出实验电路的原理图_;(2)实验时,图(a)中的R应选最大阻值为_(填“”或“”)的滑动变阻器,应选阻值为_(填“”或“”)的定值电阻;(3)测量多组数据可得的伏安特性曲线。若在某次测量中,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b)和图(c)所示,则此时两端的电压为_V,流过的电流为_,此组数据得到的的阻值为_(保留3位有效数字)。点评本题第(1)问几乎是直接把答案直接送给学生了,但又有坑不能使用电流

14、表的外接法:改装电流表内阻已知,内接法可以准确计算出Rx的值。这和最后一空的计算直接相关,算是命题人的一点儿心计真正熟悉误差分析的学生,才能得分。电流表改装用量程扩大倍数计算相对较快:n=5,R0=Rg/(n-1),RA=Rg/n。分压式接法要求滑动变阻器总阻值小,不能太大,这些学生在高三复习时应该都是熟之又熟的。第24题:感生电动势、安培力(等效长度)、电阻定律、焦耳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次函数的斜率、数值计算能力24如图,一不可伸长的细绳的上端固定,下端系在边长为的正方形金属框的一个顶点上。金属框的一条对角线水平,其下方有方向垂直于金属框所在平面的匀强磁场。已知构成金属框的导线单位长度

15、的阻值为;在到时间内,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为。求:(1)时金属框所受安培力的大小;(2)在到时间内金属框产生的焦耳热。点评电磁感应有效面积,安培力等效长度,利用一次函数解析式求斜率,这都是学生熟悉的,本题无意为难学生。第25题: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弹性碰撞、动能定理、速度-时间图像,字母运算能力、微元法的应用、对比分析能力25如图(a),一质量为m的物块A与轻质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向A运动,时与弹簧接触,到时与弹簧分离,第一次碰撞结束,A、B的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从到时间内,物块A运动的距离为。A、B分离后,A滑上粗糙斜面,然后滑下,与一直在水平面上运动的B再次

16、碰撞,之后A再次滑上斜面,达到的最高点与前一次相同。斜面倾角为,与水平面光滑连接。碰撞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1)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2)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压缩量的最大值;(3)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点评本题对学生在字母运算过程的耐心细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弹性碰撞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晓得用牛顿速度公式计算,难度会有所下降。 本题难在第(2)问的处理,很多学生在考场的紧张状态下,未必能够立即想到求解方法,不过,命题人比较厚道,第(3)问不需要第(2)问计算结果,也能独立算出,算是给敢于大胆跳跃的学生给了一个挣分机会。 第(2)问的突破口,是把

17、0t0内的系统运动进行逆向分析,并A、B图像之间所围的面积分割为上下两部分,并由动量守恒定律发现,每一个时间微元内,两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与质量都成反比,进而悟出SB=SA/5。其实,在这种动态变化过程中,进行定量计算的是可供选择的只有两条路:守恒定律,或微元法。本题则必须想到微元法处理这个动态过程。第33题: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图像问题处理能力33如图,一竖直放置的汽缸由两个粗细不同的圆柱形筒组成,汽缸中活塞和活塞之间封闭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两活塞用一轻质弹簧连接,汽缸连接处有小卡销,活塞不能通过连接处。活塞、的质量分别为、m,面积分别为、S,弹簧原长为l。初始时系统处于平

18、衡状态,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活塞、到汽缸连接处的距离相等,两活塞间气体的温度为。已知活塞外大气压强为,忽略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汽缸无漏气,不计弹簧的体积。(1)求弹簧的劲度系数;(2)缓慢加热两活塞间的气体,求当活塞刚运动到汽缸连接处时,活塞间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点评若学生熟悉克拉珀龙方程pV=nRT,则将其稍加变形可得T=(p/nR)V,因此从原点到图像上某点的连线割线的斜率,正比于气体压强,从而轻松破解A、C选项。B、D、E选项相对较为简单。第(1)问,先选两活塞整体为研究对象,可以轻松算出内部气体压强,然后任选一个活塞为研究对象,就可以算出弹簧劲度系数;第(2)问命题人比较厚道,只涉及到了

19、一个等压过程,字母运算时耐心细致就好得分。第34题:折射定律、全反射、折射率,几何光路作图和三角函数计算变换能力34一细束单色光在三棱镜的侧面上以大角度由D点入射(入射面在棱镜的横截面内),入射角为i,经折射后射至边的E点,如图所示,逐渐减小i,E点向B点移动,当时,恰好没有光线从边射出棱镜,且。求棱镜的折射率。点评本题只要把过D、E两点的法线作出来,把折射角、临界角用字母表示出来,剩下的事基本上就是平面几何和三角函数变换、二次方程求解问题了。第35题:波速与波长、频率关系,波的干涉,简谐运动和振动的叠加35介质中平衡位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两个点波源和,二者做简谐运动的振幅相等,周期均为。当过平

20、衡位置向上运动时,也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若波速为,则由和发出的简谐横波的波长均为_m。P为波源平衡位置所在水平面上的一点,与、平衡位置的距离均为,则两波在P点引起的振动总是相互_(填“加强”或“削弱”)的;当恰好在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平衡位置在P处的质点_(填“向上”或“向下”)运动。点评波的干涉和振动叠加的基本题目,对学生的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2022年全国乙卷物理卷评析之二一、一波三折话内外接法 在进行新的总体评析之前,先申明一下上一篇推文2022年全国乙卷物理卷评析之一中对第23题电学实验的“内接法”答案是有问题的“内接法”测量值488与题设550偏差太大,而且按题意(

21、待测电阻550),若电流表满偏(5mA),则电压表会超量程:5mA(55060)=3.05V3V。因此,该题还是应该按“外接法”给答案,最后一空应填548题目说“电压表内阻很大”,也就是把电压表设想为理想表,“外接法”才是命题人的意图。按江苏朱建廉老师和江西刘大明老师说法,这个题命题人心中的小九九真的多!也一再的打破各种应试结论教条:一破理想表教条,要考虑电表内阻引起的误差,二破大内小外教条,内阻已知电表可以消除系统误差,三破内阻已知电表就可以消除系统误差,本题来一个安全限制(不得超过电压表量程),不仔细计算、不尊重命题人显见的意图,就吃亏了! 从本题的内外接法选择的一波三折可以看出来,这套题

22、命题人的确是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并对细致计算明确要求,破除一些无需仔细斟酌的应试结论教条,“使打题海战术的人得不到好处”这一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命题要求,命题人落实得精准有力!二、乙卷物理卷的两大特点 1、模型和方法考查创新度高 第17题:球对称传播17一点光源以113W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6 10 - 7m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1014个。普朗克常量为h = 6.63 10 - 34Js。R约为()A1 102mB3 102mC6 102mD9 102m本题要求学生建立球对称传播模型,联系球面面积公式答题,虽然在人教版课后习题也有类似题目

23、,但是总体而言,高中物理应试训练,这种题学生做得还是很少的,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本题情境有点儿新颖。第18题:手机传感器探测地磁场18安装适当的软件后,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磁传感器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B。如图,在手机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手机显示屏所在平面为xOy面。某同学在某地对地磁场进行了四次测量,每次测量时y轴指向不同方向而z轴正向保持竖直向上。根据表中测量结果可推知()测量序号Bx/TBy/TBz/T1021 - 4520 - 20 - 463210 - 454 - 210 - 45A测量地点位于南半球B当地的地磁场大小约为50TC第2次测量时y轴正向指向南方D第3次测量时y轴正向指向东方虽然,本

24、题说白了就是磁感应强度矢量的三维分解(三维分解本身就超出了常规),但是,命题人设置成手机传感器探测三个方向的磁感应强度分量,这超出了大部分学生的手机使用经验,需要学生根据地磁场分布特点和三维分解来领会题意。本题对矢量分解的考查要求,提升了学生对矢量的理解。第21题:类比人造卫星变轨问题21一种可用于卫星上的带电粒子探测装置,由两个同轴的半圆柱形带电导体极板(半径分别为R和)和探测器组成,其横截面如图(a)所示,点O为圆心。在截面内,极板间各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与其到O点的距离成反比,方向指向O点。4个带正电的同种粒子从极板间通过,到达探测器。不计重力。粒子1、2做圆周运动,圆的圆心为O、半径分别为

25、、;粒子3从距O点的位置入射并从距O点的位置出射;粒子4从距O点的位置入射并从距O点的位置出射,轨迹如图(b)中虚线所示。则()A粒子3入射时的动能比它出射时的大B粒子4入射时的动能比它出射时的大C粒子1入射时的动能小于粒子2入射时的动能D粒子1入射时的动能大于粒子3入射时的动能本题首先用类比人造卫星变轨问题来命题,考查学生知识方法的迁移能力,同时又对类比方法的缺陷进行了细致展示不同的细节必有不同的结果:电场强度与半径的一次反比关系,导致不同圆周轨道线速度一样大!学生类比法的好处与缺陷均得到了体验,命题人意图非同一般!第22题:类比纸带法处理数据22用雷达探测一高速飞行器的位置。从某时刻()开

26、始的一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可视为沿直线运动,每隔测量一次其位置,坐标为x,结果如下表所示:0123456050710941759250533294233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该飞行器在这段时间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判断的理由是:_;(2)当时,该飞行器速度的大小_;(3)这段时间内该飞行器加速度的大小_(保留2位有效数字)。本题是传统的小车拖纸带实验的翻版,但不像传统的纸带问题一样给直观的模型图,而是数据表格,对学生模型识别、知识迁移能力要求比较高。第25题:微元法、逆向运动法、质心运动与动量守恒25如图(a),一质量为m的物块A与轻质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物块B向A运动,

27、时与弹簧接触,到时与弹簧分离,第一次碰撞结束,A、B的图像如图(b)所示。已知从到时间内,物块A运动的距离为。A、B分离后,A滑上粗糙斜面,然后滑下,与一直在水平面上运动的B再次碰撞,之后A再次滑上斜面,达到的最高点与前一次相同。斜面倾角为,与水平面光滑连接。碰撞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求(1)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2)第一次碰撞过程中,弹簧压缩量的最大值;(3)物块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本题第(2)问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应该是一头雾水,完全不得其门而入。这种动态过程,学生缺乏定量处理得经验,虽然题目给出了一定的信息,但是信息怎么用,题目没有给出任何有效的提示。对于

28、老师而言,处理经验不丰富的,也会一时没有思路。不过,如果熟悉动量守恒定律的另一等效处理方法质心匀速运动,就会联想到以系统质心为参考系,而发现两物体到质心的距离之比总是5:1,便可以得到两物体相对质心的位移大小之比为5:1,即下图中SA:SB=5:1,而SASB=xmax,即弹簧最大形变量。以此为突破口,回到正常思路,就是从t0时刻向0时刻逆向分析,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可知每个时刻,两物体速度相对t0时刻的速度变化量都满足5:1的关系,进而得到SA:SB=5:1的结论,而SASB=xmax,即弹簧最大形变量。2、数学知识和计算能力要求很高 第16题:辅助线作图与三角函数(半角公式或倍角公式)16固

29、定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大圆环上套有一个小环,小环从大圆环顶端P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环的速率正比于()A它滑过的弧长B它下降的高度C它到P点的距离D它与P点的连线扫过的面积本题首先需要从圆心画两条半径线,设圆心角,作出弦长等,然后在机械能守恒基础上,用几何知识和三角函数知识计算每个选项,其中C选项用到了半角公式或倍角公式,D选项用到了扇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第17题:数值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17一点光源以113W的功率向周围所有方向均匀地辐射波长约为6 10 - 7m的光,在离点光源距离为R处每秒垂直通过每平方米的光子数为3 1014个。普朗克常量为h = 6.63 10 -

30、 34Js。R约为()A1 102mB3 102mC6 102mD9 102m本题通过建模推出表达式R=(P/4nhc)后,就是代入数值进行计算了。观察四个选项,首先,数量级相同,其次,只保留一位有效数字。因此,本题首先确保数量级计算准确,然后计算过程中始终只需要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即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本题的计算量。第18题:三个数的方均根计算18安装适当的软件后,利用智能手机中的磁传感器可以测量磁感应强度B。如图,在手机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手机显示屏所在平面为xOy面。某同学在某地对地磁场进行了四次测量,每次测量时y轴指向不同方向而z轴正向保持竖直向上。根据表中测量结果可推知()测量序号Bx/T

31、By/TBz/T1021 - 4520 - 20 - 463210 - 454 - 210 - 45A测量地点位于南半球B当地的地磁场大小约为50TC第2次测量时y轴正向指向南方D第3次测量时y轴正向指向东方当然,本题B选项实际上只要求两个数值的方均根,但是,计算量也还是不小的。第22题:繁琐的作差运算和除法运算2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经状态b变化到状态c,其过程如图上的两条线段所示,则气体在()A状态a处的压强大于状态c处的压强B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C由b变化到c的过程中,气体的压强不变D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热E由a变化到b的过程中,从外界吸收的热量等于其增加

32、的内能本题物理原理不复杂,但是数值计算频次高、计算量大,第一道数据处理就得进行两个层级的作差运算,进而发现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基本上保持不变。而后逐差法计算仍然是计算量不小的。第34题第(2)问: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次方程求根34一细束单色光在三棱镜的侧面上以大角度由D点入射(入射面在棱镜的横截面内),入射角为i,经折射后射至边的E点,如图所示,逐渐减小i,E点向B点移动,当时,恰好没有光线从边射出棱镜,且。求棱镜的折射率。本题在过DE两点作法线、设置折射角、全反射临界角后,剩下的就是几何关系式、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次方程求根了,相关的数学知识不熟悉必然导致本题计算卡壳。三、乙卷对命题

33、和教学的反拨 1、 命题情境和角度创新 乙卷命题风格,对平时考试训练命题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常规知识的考查,可以以全新的物理情境和切入角度来进行,如何尽力创新情境,对命题老师是一个重大考验。 科普经典、科普资料的广泛阅读,实际生产生活问题的广泛接触与了解,对各种科学思维方法的本质特征、适用条件的深入、全面领会,对“超纲半步”的中学物理竞赛基本内容和方法的初步了解,对大学教材的熟稔,都是创新物理情境和切入角度的基础。 平时考试和训练题命题,需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创新情境和创新角度的试题,不能让学生到高考时才惊讶的发现,很多题的命题方式和物理情境从来没有遇见过! 多参与大型联考命题,多研究命题基本方法和

34、规律,可以有效提升创新能力和掌控能力。 学生创造力的全面、深入培养,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如何在平时教学和考试中努力渗透和实施,是需要广大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的。 2、 数学知识方法和计算能力 物理老师有没有责任提升学生的数学知识方法的掌握水平?很多老师认为,这是数学老师和学生自己的事。 然而,事实表明,理化生学科中,一旦涉及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学生并没有纯粹数学训练和考试时的胆识与耐心,而是各种犹疑、迟钝,即便是初中代数、几何知识的应用,学生似乎都很生疏一样,更别提高中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了。 因此,数学知识和方法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是需要物理教师显化引导学生的,回避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教学,必

35、然导致学生在物理需要数学时犹疑退群。 当然,这就要求物理老师熟练掌握初中高中和物理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常备数学教材是必须的。另外,在平时备课和答题时,发现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时,教师自己要迎难而上,而不是把数学运算推给学生。只有亲自算一算,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能力的培养。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三角函数、不等式和二次函数的学习和训练。 再就是数值计算问题,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一个计算高手,因此,平时训练和考试中的计算量比较大的试题,教师必须亲自尝试计算,并得到准确结果。数值计算有很多技巧,只有经历了大量的计算训练才知道,也才能熟练掌握。 对于学生数值计算能力的培养,建议两手抓,一手抓计算能力专项训练,一手抓平时所有计算机会。计算能力专项训练,可以以一个月为限,每天坚持计算十分钟,先做两位数的乘除法,再做三位数、四位数的乘除法,或者多组数据的混合运算,并用计算器检验计算结果。教师也需要在学生训练过程中,给出一些技巧点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物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高考物理(全国乙卷)评析(两篇).doc)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