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一、建立系统或元件的微分方程的步骤一、建立系统或元件的微分方程的步骤 1、确定系统或元件的输入量和输出量 2、依据各个变量之间遵循的物理或化学定律,列出一组微分方程 4、对微分方程进行整理,写成标准形式,即输出量放左边,输入 量放右边,按降幂排列。3、消去中间变量,写出系统输入和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例例2-12-1 图示电路,列写微分方程)()()()(tutRidttdiLtuoidttduCtio)()(22()()()()oooid u tdu tLCRCu tu tdtdt例例2-22-22221)()()()(dttydmtFtFtF)()()()(21tky
2、tFdttdyftF22)()()()(dttydmtkydttdyftF)(1)()()(22tFktydttdykfdttydkm整理后图示是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位移系统。试列写质量m在外力F(t)作用下,位移x(t)的运动方程。解:f-阻尼系数 k-弹性系数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式中例例2-32-3 列写两级RC电路的微分方程 解:解:根据克希霍夫定律,可写出下列方程组)()()(111tutiRtur)()()(221tutiRtucdtiiCtu)(1)(2111dttiCtuc)(1)(22消去中间变量 1u1i2i)()()()()(212211222211tutudttduCRC
3、RCRdttudCRCRrccc该电路是由两个一级RC电路串联而成,后一级RC电路中的电流影响着前一级RC电路的输出电压 ,这就是负载效应。若要消除负载效应,可在两个RC电路之间设置隔离放大器 这时所列写的微分方程为)()()()()(2211222211tutudttduCRCRdttudCRCRrccc例例2-42-4有源网络如图所示。列写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微分方程 解:解:由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特性和克希霍夫定律,列写出下列方程11)()(Rtitui23124()()()()()ocu ti t Ru ti ti t RdttduCtitic)()()(212132)()()(RtiRtit
4、uo消去中间变量)()()()(13214342324tuRRRdttduCRRRRRRRtudttduCRiioo例例2-52-5aaaaamcmmfuLRiemmfi电枢输入电压电枢电感电枢电阻电枢电流电枢反电势电动机转角负载力矩电磁转矩电动机轴上粘性摩擦系数励磁回路电流列写电枢控制的它励直流电动机的微分方程。ua取为输入量,m为输出量。解解:()()mm amtC i t()()()maemedte tCtCdt()()()()aaaa aadi tu tLR i te tdt22()()()()mmmcmmdtdtmtm tfJdtdt消去中间变量 dttdCCRfdttdLfRJdt
5、tdLJmemammamammam)()()()()(2233()()()cmaaacdm tC u tLR m tdt这是三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描述了电机转角与电枢电压和负载力矩之间的关系 忽略电枢电感 22()mmmamamemaacddJ Rf RC CC uR mdtdt得 22mmmmancddTK uK mdtdt其中)CCRf/(RJTemamamm)/(emammmCCRfCK)/(emamanCCRfRK若以mmddt为输出量mmmmancdTK uK mdt例例2-6 直流调速控制系统如图所示。以给定电压为系统的参考输入,电动机转速为系统的输出,列写微分方程。)()()(
6、tututeTr 解:解:)()(teKtuaa)()()(tuKtdttdTammmm)()(tKtumtT消去中间变量)()()1()(tuKKtKKKdttdTrmamtmamm例例2-72-7位置随动系统如图 所示,以手柄给定转角系统的输入,工作机械的转角为系统的输出,列写系统的微分方程。桥式电位计 cresseuK放大器 saauKu 电动机 mmamCimaedeCdtaaaaaadiuLR iedt22mmmcddJfmmdtdt电机输入输出方程为 dtdCCfRdtdfLJRdtdJLmemamaama)()(2233cmaaacdmC uLR mdt减速器 mci1工作机械
7、2LmJJJi2LmfffiLcmmi消去中间变量 cmascemacaacaiCKKdtdCCfRdtdfLJRdtdJL)()(223322samaaLrLK K CLRdmmiidtiaL0Lm iRCKKKamasaemRCCfF若忽略的数值,考虑,并令 rcccKKdtdFdtdJ22可简化为 位置随动系统的数学模型是一个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 二、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 能够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线性系统。线性系统的重要性质是满足叠加原理,即具有可加性和齐次性。对线性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时,如果有几个外部输入同时加在系统上,则可以对各个输入分别处理。可加性和齐次性使线性系统的
8、分析大为简化。严格地说,构成控制系统的各类元件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之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非线性特性,将非线性微分方程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线性微分方程的方法,称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小偏差法”是常用的一种线性化方法 考虑到实际控制系统都有一个设定工作状态,即系统中各个变量都在各自的设定值(工作点、平衡点)附近作小范围变化,“小偏差法”的基本思想是,对于描述非线性元件输入与输出之间特性的非线性函数,在元件工作点邻域内展开成泰勒级数,在能够忽略二次以上各项的条件下,用泰勒展开式的一次项近似表示元件输入输出特性函数,使得系统中非线性元件线性化,从而使描述系统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使用小偏差法的步骤包
9、括:1将非线性元件线性化2将非线性微分方程增量化3将非线性微分方程线性化 20202000)()(!21)()()(xxdxxfdxxdxxdfxfy220200)(!21)(xdxxfdxdxxdfyyxdxxdfy)(0例例2-8 单容水箱液位系统如图所示。1q为水箱的流入量,2q为流出量,水箱液面高度为 h,水箱的截面积为 S列写 h1q与 之间的线性化微分方程。1qh2q解:解:设流体是不可压缩的,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有 12qqdhdtS通过负载阀(节流阀)的液体是紊流,根据流体力学 2qa h是与负载阀的特性有关的系数,阀的开度一定时为常数。a11dhahqdtSS这是一个一阶非线性
10、微分方程。液位系统在平衡点附近小范围内工作时,各变量可以表示为 011012202 hhhqqqqqq0022222200021)()()()2!h hh hdqd qq hq hhhhhdhdh(02220()h hdqq hq hhdh(0202h hdqadhh2hR q ahR02称为水阻 考虑平衡点处 00hhdtdh1020qq12qqd hdtS1d hRShR qdt 是系统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性化结果,是平衡点附近的线性增量方程。简记为 1dhRShRqdt 例例2-92-9铁芯线圈及其非线性特性如图 ru为输入,i为输出 列写微分方程并进行线性化。解:解:RiuuLr()(
11、)Ldidi diudtdidt()LdiuL idtruRidtid)(是一个非线性微分方程。202200)(!21)()(00iididiididiiiii忽略二次方以上的各项,得到)(000iididiiididii0iL ruuiiRdtd000)()(ruiRdtidL使用小偏差法进行线性化时,须注意满足它的应用条件:(1)要求输入输出变量在平衡点附近作小范围变化,否则忽略泰勒展开式的二次方以上各项,会产生大的误差。(2)要求非线性特性曲线在平衡点处连续可导,对某些非线性特性,平衡点处的导数不存在,不能使用小偏差法。三、三、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常系数微分
12、方程 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可以采用拉氏变换法。求解过程如下:1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以s为变量的代数方程,又称变换方程。2将输入量和初始条件代入变换方程进行求解,得到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函数表达式。3将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函数表达式化为部分分式。4对部分分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即为微分方程的全解。例例210 求得RLC无源网络的输入输出微分方程)()()()(22tutudttduRCdttudLCiooo1HL 1FC 1R)(1)(ttui(0)0.1Vou(0)0.1Ai)(tuo已知求输出电压对微分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 解:解:ssUussUususUsooooo
13、o1)()0()()0()0()(2(0)(0)0.1AoiCu(0)0.1Vous)1(12.01.0)(22ssssssUo43)21(35.043)21()21(9.0118.09.01)(222sssssssssUo0 50.5323()1 0.9cos0.35sin223ttou tetet.2.3 2.3 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2222()()()()(0)0,(0)0,(1)()()()1()()1cccrcccrcrRLCd u tdu tLRCu tu tdtdtuuLCsRCsUsUsUsG sUsLCs
14、RCs网络的微分方程:设初始值则定义定义: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拉氏变换之比二、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二、传递函数的一般形式11101111010101111()()()()()()()()()()(nnnnnnmmmmmmnmnnnndddac tac tac ta c tdtdtdtdddbr tbr tbr tb r tdtdtdtc tr taaabbba sasa sa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一般为系统输出量,系统输入量,都是与系统结构参数有关的常系数。设初始条件为零,则01110)()()()m
15、mmmC sb sbsb sb R s *1212*()()()()()()()(1,2,)()0()mnmniszszszG sKspspspbKaz imM smG s传递函数也可写为其中传递系数或根轨迹增益是分子多项式方程的 个根,称为的零点。根据传递函数的定义)()()()()(01110111sDsMasasasabsbsbsbsRsCsGnnnnmmmm000,(0)bsGa如令称为系统的静态放大倍数 确定。,的值由、的极点。称为个根,的是分母多项式方程mniiibbaapzsGnsNnip00)(0)(),2,1(1、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2、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
16、理真分式,即 且所有的系数均为实数。3、传递函数中各项系数完全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并且与微分方程的各项系数相等。4、传递函数是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它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乘积仅反映零状态响应的规律。5、传递函数只表示单输入单输出身体的输入输出关系,不能反映中间变量的情况。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要用传递函数矩阵表示。nm 三、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三、关于传递函数的几点说明 )()()()()()()(1)()()()()()()(61tkLsGtksGLtksGsCsRttrsRsGsCt为单位脉冲响应反变换。函数的拉氏,输出信号正好是传递、当系统的输入信号为KsGKtKrtc)()()(传递函数
17、放大系数(增益)微分方程12E11K21K)(tu四、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四、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任何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结构上看都可以由不同的元部件组成。从数学模型来看,一个复杂系统的传递函数,可以分解成一些具有典型特性的环节。1.比例环节112111maxmax1)()()()()()()()()(KssUsGtuttKtKtKtuEK输出输入,为电刷最大转角 K1)(1s)(2s-)(sU)(s11)()()()(2TssGtrtcdttdcT传递函数微分方程、惯性环节mmmmancdTK uK mdt由例2-5,微分方程为()0,()()(1)()()()()()1mcmmmammmam
18、mamdtmTtK u tdtT ssK UssKG sUsT s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令在零初始条件下.3、微分环节ssGdttdrtc)()()(传递函数微分方程sKssUsGKssUsGssKsKsUdttdKtKtutttttt)()()()()()()()()()()()(测速发电机)(sU)(stK)(sU)(stK sssRsCsGtrdttdc1)()()()()(4传递函数微分方程、积分环节由例2-5,电枢控制的它励直流电动机2()()()()()0()()()(1)mmmmanccmmamdtdtTK u tK m tdtdtMtsKG sUss T s令)(sU)(sU
19、as11mmKT s 1)()()()(5ssGtrdttdrtc传递函数微分方程、一阶微分环节无源网络(微分校正电路)rucuC1R2R22112121212()11()1()1/1crUsRRR CssG sKR R CUsRRTsRRssCRR校21211212RR R CKRCTRRRRnm校式中由于一阶微分环节,物理上不可实现,实际微分电路是加进惯性环节近似实现。)(sUc)(sUr1s1TsK校)(1)()()(22tFktydttdykfdttydkm222226()()2()()(01)1()(01)21d c tdc tTTc tr tdtdtG sT sTs、振荡环节微分方
20、程传递函数由例2-2 弹簧质量阻尼系统221()1()()1Y skG smfF smsfsksskk 222227()()()2()(01)()21(01)8()()()()()sd r tdr tc tr tdtdtG sssc tr tC sG seR s、二阶微分环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延迟环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为了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模拟仿真实验,通常采用无源或有源电路实现各种典型环节 1212)()(RRKKsUsURCTTssUsU1)()(12RCTTssUsU11)()(1221231423423()1()1(1)()/,()UssKU sTsKsKRRR TR CR RR CRR
21、 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五、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求一个较为复杂的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同样需要首先列写控制系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微分方程,得到微分方程组。根据列写的微分方程组,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求系统的传递函数:一是首先在微分方程组中消去中间变量,然后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二是先对微分方程组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然后在获得的代数方程组中消去中间变量,求得系统的传递函数。例例211 位置随动系统如图 所示,以手柄给定转角系统的输入,工作机械的转角为系统的输出,列写系统的传递函数。解解:微分方程)(crssKusaauKu mm amC imaedeCdt aaaa aad
22、iuLR iedt22mmmcddJfmmdtdtmci1在零初始条件下,对上面各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一组代数方程)()()(ssKsUcrss)()(sUKsUsaa)()()()(sEsIRsLsUaaaaa)()(sICsMamm)()()()(2sMsMsfssJscmmm)()(ssCsEmea)(1)(sismc消去中间变量)()()(23siCKKsCCfRsfLJRsJLcmasemaaaa)()(2sMiRsLsiCKKLaarmas)()(siMsMcL其中 令 0)(sMLiCKKsCCfRsfLJRsJLiCKKsssGmasemaaaamasrc/)()(/)()(
23、)(23忽略aL的情况下,22()/()()()/csamraamesamsK K CiKG ssJR sfRC C sK K CiJsFsK2.4 2.4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一、结构图的组成一、结构图的组成)()(sUtu或)(sU)(sU)(sU)(sU)()(sRsU)(sR)(sU)(sG)(sC结构图是描述系统中各元部件的功能和信号之间传递关系的图解表示。(1)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传递方向,线上标记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2)引出点(测量点):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从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方面完全相同;(3)比较点(综合点):对两个以上的信号
24、进行加减运算。用“+”、“-”表示,“+”有时可省略;(4)方框(环节):表示方框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之间的传递关系。方框中写入元部件或系统的传递函数。二、结构图的绘制二、结构图的绘制步骤:(1)列写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2)在零初始条件下,对各微分方程进行拉式变换,并将每一个变换方程用方框表示;(3)按系统中各变量的传递顺序,依次将方框连接起来。将系统的输入变量置于左端,输出变量置于右端,得到系统完整的结构图。例例212 绘制图示RC无源网络的结构图。)(sUr)(sUcC1R2R)(sI)(1sI)(2sI1122111211211122()()()()()1()()()()()1()
25、()()()()()()()()()rccrccUsI s RUsUsI s RIsI s RsCI sIsI sI sUsUsRIsI s RCsI sI sIsUsI s R整理次序例例213 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图 绘制 设外加阻力矩 0)(sML)()()(ssKsUcrss)()(sUKsUsaa)()(1)(sEsURsLsIaaaaa)()(sICsMamm)(1)(2sMfsJssmm)(1)(sismc)()(ssCsEmea 关于结构图的几点说明:1在结构图中,每一方框中的传递函数都应该是考虑了负载效应后的传递函数。因此在结构图中,后一方框对前一方框无影响,信号仅按箭头的方向
26、传递。2描述一个系统的结构图不是唯一的。选择不同的中间变量可得到不同的结构图,但系统总的传递函数唯一,也就是说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是不会改变的。3结构图中的方框与实际系统的元部件并非一定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元件可能用多个方框表示,一个方框也可能表示多个元件。4结构图包含了系统的全部内容,和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一样,也是系统的一种动态模型,是一种图形化的数学模型。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图经过等效变换为一个方框可得身体的传递函数。等效变换等效变换:变换前后,系统输入输出总的数学关系保持不变。等效变换原则:(1)变换前后前向通路中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2)变换前后回路中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三、结构图的
27、等效变换三、结构图的等效变换1.串联方框的等效变换)(1sG)(2sG)(sR)(sU)(sC)(sG)(sR)(sC同样有:证明:)()()()()()()()()()()()()()(2112221sGsGsGsRsGsRsGsGsUsGsCsGsGsG)()()(21sGsGsGn)(sR)(sC)(1sG)(2sG)(sR)(sC)(2sG2并联方框的等效变换)(1sG)(2sG)()(21sGsG)(sR)(sC)(1sG)(2sG)()()(21sGsGsGn)(sGn3反馈方框的等效变换)(1sG)(sH)(sR)(sC)()(1)(sHsGsG)(sR)(sC证明:)()(1)
28、()()()()()()()(1)()()()()()()()()(sHsGsGsRsCsRsGsCsHsGsCsGsRsGsCsHsRsGsC4综合点(比较点)和引出点的移动1)综合点前移(逆着信号线的指向移动)CQR)(sGR)(sG)(1sGCQ证明:QRsGQsGRsGCQRsGC)()(1)()(移动后移动前2)综合点后移CQR)(sGCQR)(sG)(sG3)相邻综合点之间的移动C1R2R3RC1R2R3R4)引出点前移CR)(sGR)(sGCC)(sGC5)引出点后移R)(sGC)(sGCR)(sG)(1sGRR 6)相邻引出点之间的移动RRRRRRRR7)综合点和引出点交换位置
29、1R3RCC3RCC2R1R5负号在支路上的移动)(1sG)(sH)(sR)(sC)(1sG)(sH)(sR)(sC 1例例214 化简下面的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sRsC解:解:34343341HGGGGG322343432423423422311GHGHGGGGGGHGGGGG143212323434321123123111)()()(HGGGGHGGHGGGGGGHGGGGsRsCsG例例215 一个两输入两输出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求传递函数)(/)(11sRsC)(/)(21sRsC)(/)(12sRsC)(/)(22sRsC解:对于多输入系统,化简时应对每个输入逐个化简,分
30、别求传递函数。02R令 令 01R43211111GGGGGRC4321421121GGGGGGGRC4321431211GGGGGGGRC43214221GGGGGRC 例例216 对图所示结构图进行化简求传递函数 解解:从上面的几个例题可以总结出结构图化简求传递函数的步骤如下:1 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如果系统有多个输入量或输出量,要分别进行结构图化简,求各自的传递函数。2 应用移动规则,消除回路之间的交叉联系,使系统的结构图变换为无交叉的多回路结构。注意在消除交叉联系时,应力求避免相邻的综合点与引出点之间交换位置。3 对多回路系统,由里向外进行变换,直至变为一个方框,即可得到输入输出
31、总的传递函数。2.5 2.5 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控制系统的信号流图1、信号流图的概念、信号流图的概念的因果关系。和,表示示,支路增益是分别用节点表、用信号流图表示:变量UIRIUIUIURR信号流图:由节点和支路组成的信号传递网络,是一种表示一组联立线性代数方程的图。例如:几个术语几个术语节点:用来表示变量或信号的点,用“。”表示。支路增益:两个节点之间的增益。支路:连接两个节点的定向线段,具有一定的增益。(乘法器)输入节点(源节点):只有输出支路的节点,对应于自变量。输出节点(阱节点):只有输入支路的节点,对应于因变量。混合节点:既有输入支路又有输出支路的节点。通路:沿支路箭头方向而穿过各相
32、连支路的途径。前向通路:信号从输入节点到输出节点传递时,每个节点只通过一次的通路。前向通路增益:前向通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回路:起点和终点在同一节点,而且信号通过每一节点不多于一次的闭合通路。回路增益:回路中各支路增益的乘积。不接触回路:如果回路之间没有公共节点,称它们为不接触回路。在使用信号流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节点变量是所有流向该节点的信号之和,而从同一节点流向各支路的信号均用该节点变量表示。(2)支路表示了一个节点信号到另一个节点信号的传输关系,信号只能沿着支路上的箭头方向传递。(3)在混合节点上,增加一条具有单位增益的支路,可把混合节点变为输出节点,即可以分离出系统的输出变量。
33、需要注意的是,用这种方法不能将混合节点变为输入节点。S域的代数方程组拉氏变换系统的微分方程组信号流图无源网络如图所示,已知电容初始电压为解:列写微分方程(0)cu1 由系统微分方程绘制信号流图2、信号流图的绘制、信号流图的绘制例例217)()()()()()()()()()()()(21211211titititidttduCtuRtiRtitutuRtituccooi)()()()()0()()()()()()()()(21211211sIsIsIsICusCsUsURsIRsIsUsURsIsUcccooi对以上各式在考虑初始条件的情况下进行拉式变换,得 )()()()()()0()()(
34、)()()(1)(1)(221211111sIRsUsIsIsICussCUsIsIRsUsURsURsIocccoi2 由系统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 考虑信号流图与结构图的对应关系:信号流图的节点对应结构图的信号线,信号流图的支路和支路增益对应结构图的方框。因此由结构图绘制信号流图可按以下步骤进行:(1)用“o”在结构图的信号线上标出信号流图的节点。具体说,在结构图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信号线上、综合点之后的信号线上、方框之后的信号线上分别标出节点。信号线上有引出点时,节点标在引出点之前。(2)将节点按顺序自左向右排列,用与结构图相应的支路连接节点,方框中的传递函数为信号流图中的支路增益,综合点处的“
35、”号用负增益表示。(3)略去只有一个输入支路和一个输出支路的节点(因为流入流出这些节点的信号相同),注意新的支路增益是与所略去节点有关的支路增益的乘积。例例218 绘制图示结构图的信号流图。解解 3 信号流图的等效变换信号流图的等效变换 与结构图的等效变换类似,由信号流图求系统的传递函数,也可以通过信号流图的等效变换进行化简。化简的几个基本规则简要介绍如下:规则1:串联支路的简化规则2:并联支路的简化规则3:混合节点的消除规则4:回路的消除例例219 化简图示信号流图,并求增益 14/xx解:解:cdefebacxx1)(144 梅逊增益公式梅逊增益公式 11()1nkkkkabcdefabc
36、defG spnpkLL LL L LLL LL L L 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前向通路总数;从源节点到阱节点的第 条前向通路总增益;特征式,其中所有回路增益之和;所有两两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增益乘积之和;所有三个互不接触回路的回路增益的乘积之和;输入输出节点间总增益(或传递函数)为 kk 余因子式,它等于特征式中除去与第 条前向通路相接触的回路后所求的特征多项式。说明:(1)梅逊公式也适用于结构图;(2)只适用于输出节点对输入节点的总增益,对混合节点不能直接用。例例220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示信号流图的增益 14/xx12/xx解:解:313111()()()1iiLL Ldbcgegdegdbcg
37、egdeg 411221(1)1xppaedabcxdbcgegdeg 3321(1)1pxadxdbcgegdeg该信号流图有3个回路 例例221 试用梅逊公式求图示信号流图的传递函数)()(sRsC解解 图中有4个回路 11GL22GL33GL214GGL有4组两个互不接触回路 123L L L12L L、13L L、23L L、34L L、有1组三个互不接触回路 fedcbaLLLLLL1123121213231231231()()()GGGGGGGGGG GGG GGG G 123121323123122GGGGGGGG GGG G 前向通路有4条 CXXXXXXRX7654321CX
38、XXXRX76541CXXXXRX76321CXXXXXXRX7632541)(1)()(44332211ppppsRsC321323121321231132221)1()1(GGGGGGGGGGGGGKGGGKGG例例222 试用梅逊公式由求传递函数)()(sRsC结构图中有5个回路,没有不接触回路 有2条前向通路 41242323211214132122111)()(GGHGHGGGGGHGGGGGGGppsRsC例例223 用梅逊公式时需要注意:梅逊公式只适用于求输出节点、混合节点对输入节点的总增益。求一个节点对一个混合节点的总增益不能直接使用梅逊公式。求图示信号流图的增益 25/YY方
39、法1:先用梅逊公式求出 15/YY12/YY再求 25/YYabeacdeYY15)1(12ehaYYehbecdeYYYYYY1/121525方法2:将反馈至 2Y的支路都断开,2Y变成输入节点,直接用梅逊公式。ehbecdeYY1252.6 2.6 闭环控制系统中几个常用的传递函数概念闭环控制系统中几个常用的传递函数概念闭环系统的典型结构 1.开环传递函数断开主反馈通路后,前向通路的传递函数与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的乘积。)()()()()()(21sHsGsGsEsBsG2 闭环传递函数(1)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定义为当 0)(td时)()()(1)()()()()(2121sHsGsGsGsGsRsCs(2)干扰信号作用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定义为当 0)(tr时)()()(1)()()()(212sHsGsGsGsDsCsd(3)系统的总输出)()()()()(sDssRssCd1221212()()()()()1()()()1()()()G s G sG sR sD sG s G s H sG s G s H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