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实施日期:2011年12月01日 1第1页,共189页。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构配件;4.荷载;5.设 计计算;6.构造要求;7.施工;8.检查与验收;9.安全管理。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荷载分类及计算;满堂脚手架、满堂支撑架、型钢悬挑脚手架、地基承载力的设计;构造要求;施工;检查与验收;安全管理。2第2页,共189页。1 1总则总则1.0.1 1.0.1 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为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确保施工人员
2、安确保施工人员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1.0.2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等施工用落地式单、双排扣件式钢 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型钢悬挑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满堂扣件式钢 管支撑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3第3页,共189页。1.0.3 1.0.3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前,应按本规范的规定对其结构构件与立杆地基承 载力进行设计计算,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1.0.4 1.0.4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 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4第4页,共189页。2
3、术语和符号2.1.12.1.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steel tubular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scaffold with couplers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为建筑施工而搭设的、承受荷载的由扣件和钢管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等构成的脚手架与支撑架,包含本规范各类脚手包含本规范各类脚手架与支撑架架与支撑架,统称脚手架。,统称脚手架。2.1.22.1.2支撑架formwork support为钢结构安装或浇筑混凝土构件等搭设的承力支架。(一般指有一定承载能力的支架)5第5页,共189页。2.1.32.1.3单
4、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sing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只有一排立杆,横向水平杆的一端搁置固定在墙体上的脚手架,简称单排架。2.1.42.1.4双排扣件式钢管脚手架double pole steel tubular scaffold with couplers由内外两排立杆和水平杆等构成的脚手架,简称双排架。6第6页,共189页。2.1.52.1.5满堂扣件式钢管脚手架fastener steel tube full hall scaffold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
5、部作业层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顶部 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脚手架。(一般指操作脚手架)7第7页,共189页。2.1.62.1.6满堂扣件式钢管支撑架 fastener steel tube full hall formwork support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该架体顶部的钢结构安装等(同类工程)施工荷载通过 可调托撑轴心传力给立杆,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简称满堂支撑架。(一般用于大型构件吊装用的临时支撑架,模板工程的支架也适用,因模板规范JGJ162正在修改,所以本规范没有专门提及)8第8页,共189页。2.
6、1.72.1.7开口型脚手架open scaffold沿建筑周边非交圈设置的脚手架为开口型脚手架;其中呈直线型的脚手架为 一字型脚手架。2.1.82.1.8封圈型脚手架loop scaffold沿建筑周边交圈设置的脚手架。2.1.92.1.9扣件coupler采用螺栓紧固的扣接连接件为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2.1.102.1.10防滑扣件skid resistant coupler根据抗滑要求增设的非连接用途扣件。9第9页,共189页。2.1.112.1.11底座base plate设于立杆底部的垫座;包括固定底座、可调底座。2.1.122.1.12可调托撑adjustabl
7、e forkhead插入立杆钢管顶部,可调节高度的顶撑。2.1.132.1.13水平杆horizontal tube脚手架中的水平杆件。沿脚手架纵向设置的水平杆为纵向水平杆;沿脚手 架横向设置的水平杆为横向水平杆。10第10页,共189页。2.1.142.1.14扫地杆bottom reinforcing tube贴近楼地面设置,连接立杆根部的纵、横向水平杆件;包括纵向扫地杆、横 向扫地杆。2.1.152.1.15连墙件tie member将脚手架架体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能够传递拉力和压力的构件。2.1.162.1.16连墙件间距spacing of tie member脚手架相邻连墙件之间的
8、距离,包括连墙件竖距、连墙件横距。11第11页,共189页。2.1.172.1.17横向斜撑diagonal brace与双排脚手架内、外立杆或水平杆斜交呈之字形的斜杆。2.1.182.1.18剪刀撑diagonal bracing在脚手架竖向或水平向成对设置的交叉斜杆。2.1.192.1.19抛撑Cross bracing用于脚手架侧面支撑,与脚手架外侧面斜交的杆件。12第12页,共189页。2.1.202.1.20脚手架高度scaffoldheight自立杆底座下皮至架顶栏杆上皮之间的垂直距离。2.1.212.1.21脚手架长度脚手架长度scaffoldscaffoldlengthleng
9、th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间的水平距离。脚手架纵向两端立杆外皮间的水平距离。2.1.222.1.22脚手架宽度脚手架宽度scaffoldscaffoldwidthwidth脚手架横向两端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单排脚手架为脚手架横向两端立杆外皮之间的水平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外皮至墙面外立杆外皮至墙面 的距离。的距离。2.1.232.1.23步距lift height上下水平杆轴线间的距离。13第13页,共189页。2.1.242.1.24立杆纵(跨)距longitudinal spacing of upright tube脚手架纵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2.1.252.1.25立杆横距t
10、ransverse spacing of upright tube脚手架横向相邻立杆之间的轴线距离,单排脚手架为外立杆轴线至墙面的距离。2.1.262.1.26主节点main node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三杆紧靠的扣接点。14第14页,共189页。3构配件3.13.1钢管3.1.1 3.1.1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或低压流 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1 中规定的 Q235 普通钢管;钢管的钢材质量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 Q235 级钢的规定。15第15页,共189页。3.1.2 3.1.2 脚手架钢管宜采用 48.3
11、3.6 钢管。每根钢管的最大质量不应大于25.8kg。(20012001版规范为版规范为48.33.5,市场上只有市场上只有48.32.7 48.33.0,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钢管规格进行验算,按本规范验算通过即可,一定要保证使用规格与方案验算的规格一致)16第16页,共189页。3.23.2扣件3.2.1 3.2.1 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或铸钢制作,其质量和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 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的规定。采用其它材料制作的扣件,应经试验证明其 质量符合该标准的规定后方可使用。3.2.2 3.2.2 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到 65Nm 时,不得发生破坏 17第17页,共189页。GB
12、15831规范扣件力性能指标18第18页,共189页。3.33.3脚手板3.3.1 3.3.1 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单块脚手板的质量不宜大于 30kg。3.3.2 3.3.2 冲压钢脚手板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 中 Q235级钢的规定。3.3.3 3.3.3 木脚手板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 中 IIa 级 材质的规定。脚手板厚度不应小于 50mm,两端宜各设置直径不小于 4mm 的镀锌钢丝箍两道。3.3.4 3.3.4 竹脚手板宜采用由毛竹或楠竹制作的竹串片板、竹笆板;竹串片脚手板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13、JGJ 164 的相关规定。19第19页,共189页。3.43.4 可调托撑3.4.1 可调托撑螺杆外径不得小于 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梯型螺纹 第2部分:直径与螺距系列GB/T 5796.2和梯型螺纹 第3部分:基本尺寸 GB/T 5796.3 的规定。3.4.2 3.4.2 可调托撑的螺杆与支托板焊接应牢固,焊缝高度不得小于 6;可调托撑 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 5 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 30 。3.4.3 3.4.3 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 40 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 5。(本条为强制性条文)20第20页,共189页。3.53.5悬挑脚手架用型钢3.5.1
14、3.5.1悬挑脚手架用型钢的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 的规定。3.5.2 3.5.2 用于固定型钢悬挑梁的 U 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 1 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1499.1 中 HPB235 级钢筋的规定。21第21页,共189页。4荷载4.14.1 荷载分类4.1.1 4.1.1 作用于脚手架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与可变荷载(活荷载)。4.1.2 4.1.2 脚手架永久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单排架、双排架与满堂脚手架: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剪刀撑、扣件 等的
15、自重;2)构、配件自重:包括脚手板、栏杆、挡脚板、安全网等防护设施的自 重。22第22页,共189页。2满堂支撑架:1)架体结构自重:包括立杆、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剪刀撑、可调 托撑、扣件等的自重;2)构、配件及可调托撑上主梁、次梁、支撑板等的自重。23第23页,共189页。4.1.34.1.3脚手架可变荷载应包含下列内容:1单排架、双排架与满堂脚手架:1)施工荷载:包括作业层上的人员、器具和材料等的自重;2)风荷载。2满堂支撑架:1)作业层上的人员、设备等的自重;2)结构构件、施工材料等的自重;3)风荷载。24第24页,共189页。4.1.44.1.4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的支撑架上的永久荷
16、载与可变荷载,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的规定。(恒荷载包括:模板及其支架自重、新浇筑混凝土自重、钢筋自重;活荷载包括: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25第25页,共189页。4.24.2荷载标准值4.2.14.2.1永久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单、双排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可按本规范附录 A 表 A.0.1 采用;满堂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宜按本规范附录 A 表 A.0.2 采用;满堂支撑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宜按本规范附录 A 表A.0.3 采用。(注意:表中的重量是按4
17、8.33.6 钢管计算所得,没有考虑外侧的栏杆和竹笆下的双托管,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是采用内、外立杆的平均值。故套用表格计算时应加上竹笆下的双托管并在外立杆上加栏杆、挡板重)(实际计算时可以按实际所用材料和搭设情况自行计算。26第26页,共189页。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与竹芭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宜 按表 4.2.1-1 取用。表 4.2.1-14.2.1-1脚手板自重标准值27第27页,共189页。3栏杆与挡脚板自重标准值,宜按表 4.2.1-2 采用。4 脚手架上吊挂的安全设施(安全网)的自重标准值应按实际情况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不应低于 0.01kN/
18、。(注:如果实际使用材料比规范的数值小,可以按实际用材进行计算)28第28页,共189页。5支撑架上可调托撑上主梁、次梁、支撑板等自重应按实际计算。对于下 列情况可按表 4.2.1-3 采用:1)普通木质主梁(含 48.33.6 双钢管)、次梁,木支撑板;2)型钢次梁自重不超过 10 号工字钢自重,型钢主梁自重不超过 H10010068 型钢自重,支撑板自重不超过木脚手板自重。(最好还是按实计算)29第29页,共189页。4.2.2 单、双排与满堂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单、双排与满堂脚手架作业层上的施工荷载标准值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且不应低于表 4.2.2 的规定。4.2.3当在双排脚手架上
19、同时有 2 个及以上操作层作业时,在同一个跨距内各操作层的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得超过 5.0kN/。(计算大横杆、小横杆时按表4.2.2取值,计算架体立杆稳定时,活荷载总和取5.0kN/。)30第30页,共189页。4.2.44.2.4满堂支撑架上荷载标准值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标准值总和不大于 4.2kN/m2时,施 工均布荷载标准值应按本规范表 4.2.2 采用;2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标准值总和大于 4.2kN/时,应符 合下列要求:1)作业层上的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 1.0 kN/m2;大型设备、结构构件 等可变荷载按实际计算;(指非承重
20、支架)2)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作业层上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 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的规定。31第31页,共189页。4.2.54.2.5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w k=zswo(4.2.5)(与2001版比少0.7系数)式中:wk风荷载标准值(kN/m2);z 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规定采用;s 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本规范表 4.2.6 的规定采用;wo 基本风压值(kN/m2),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附表 D.4 的规定采用,取重现期 n=10 对应
21、的风压 值。(2001版:按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J9的规定采用,没有规定重现期)(南通地区n=10,wo=0.30 kN/m2;n=50,wo=0.45 kN/m2)32第32页,共189页。基本风压wo表33第33页,共189页。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7.2 7.2 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压高度变化系数 7.2.1 对于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形,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表7.2.1确定。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D四类:一A类指近海海面和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一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以及房屋比较稀疏的乡镇和城市郊区;一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城
22、市市区;D类指有密集建筑群且房屋较高的城市市区。34第34页,共189页。35第35页,共189页。4.2.64.2.6脚手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应按表 4.2.6 的规定采用。4.2.7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 不宜小于 0.8。36第36页,共189页。例:根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计算主杆纵距1.5m脚手架如下:钢管挡风系数管=0.09(查JGJ130-2011规范A.0.5表,也可按JGJ130-2011规范P89公式计算得管=0.089),密目安全网挡风系数网=0.8(见本规范表4.2.7)S=1.3(0.8+0.09)=1.157(网=0
23、.8参考碗扣式钢管脚手架规范JGJ166-2008)37第37页,共189页。根据老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得S=1.3 =1.3(网+框)框=0.09(规范A-3表),密目安全网挡风系数网=1.20.5=0.6(见规范表4.2.4注2,其中0.5为挡风面积与迎风面积比,与安全网目数有关)S=1.3(0.6+0.09)=0.89738第38页,共189页。4.3.14.3.1设计脚手架的承重构件时,应根据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荷载取其最不利 组合进行计算,荷载效应组合宜按表 4.3.1 采用。注:2001版规范连墙件计算附加5KN39第39页,共189页。4
24、.3.24.3.2满堂支撑架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荷载组合与荷载设计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 的规定。40第40页,共189页。5设计计算5.15.1 基本设计规定5.1.15.1.1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应按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的要求,采用分项系数设计表 达式进行设计。可只进行下列设计计算:1纵向、横向水平杆等受弯构件的强度和连接扣件的抗滑承载力计算;2立杆的稳定性计算;3连墙件的强度、稳定性和连接强度的计算:4立杆地基承载力计算。41第41页,共189页。5.1.25.1.2计算构件的强度、稳定性与连接强度时,应采用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设计 值。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应取
25、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 1.4。5.1.35.1.3脚手架中的受弯构件,尚应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验算变形。验算 构件变形时,应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的设计值,各类荷载分项系数均应取1.0。42第42页,共189页。5.1.45.1.4当纵向或横向水平杆的轴线对立杆轴线的偏心距不大于 55mm 时,立杆稳 定性计算中可不考虑此偏心距的影响。5.1.55.1.5当采用本规范第 6.1.1 条规定的构造尺寸,其相应杆件可不再进行设计计 算。但连墙件、立杆地基承载力等仍应根据实际荷载进行设计计算。43第43页,共189页。44第44页,共189页。注:l 为受弯构件的跨度,对悬挑杆件为其悬
26、伸长度的 2 倍。45第45页,共189页。AIiil:,/0长细比l0计算见5.3.446第46页,共189页。式中:弯曲正应力;M弯矩设计值(Nmm),应按本规范第 5.2.2 条的规定计算;W截面模量(mm3),应按本规范附录 B 表 B.0.1 采用(注意:当钢管壁厚不同时,应按计算确定;f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 5.1.6 采用。5.2单、双排脚手架计算5.2.1纵向、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47第47页,共189页。5.2.25.2.2纵向、横向水平杆弯矩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M=1.2MGk+1.4MQk(5.2.2)式中:MGk脚手板自重产生的
27、弯矩标准值(kNm);MQk施工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kNm)。48第48页,共189页。49第49页,共189页。5.2.55.2.5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RRC(5.2.5)式中:R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表 5.1.7 采用。50第50页,共189页。51第51页,共189页。52第52页,共189页。5.2.75.2.7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N,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组合风荷载时:N=1.2(NG1k+NG2k)+1.4NQk(5.2.7-1)N=1.2(NG1k+NG2k
28、)+0.9 1.4NQk(5.2.7-2)式中:NG1k脚手架结构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G2k构配件自重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Qk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内、外立杆各按一纵距内施工荷载总和的 1/2 取值。53第53页,共189页。5.2.8立杆计算长度 lo 应按下式计算:lo=k h(5.2.8)式中:k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其值取 1.155,当验算立杆允许长细比时,取 k=1;考虑单、双排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 表 5.2.8 采用;h步距。54第54页,共189页。55第55页,共189页。56第56页,共189页。5.2.105.2.10单、双排脚手
29、架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2 当脚手架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和连墙件间距有变化时,除计算 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或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连墙件间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还有双立杆脚手架中单立杆的底部也应进行验算)57第57页,共189页。KGKKGgNNAfH2.1)4.12.1(25.2.115.2.11单、双排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H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应取较小值。不组合风荷载时:5.2.11-1组合风荷载时:KWKGKKGgAWMNNAfH2.1)(4.19.02.1 25.
30、2.11-2式中:H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m);gk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kN/m),可按本规范附录 A 表A.0.1 采用。58第58页,共189页。稳定:fANcl85.05.2.125.2.12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强度:(5.2.12-1)fANl85.0(5.2.12-2)0NNNlwl(5.2.12-3)59第59页,共189页。式中:连墙件应力值(N/mm2);Ac 连墙件的净截面面积(mm2);A 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2);Nl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Nl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应按本规范第 5.2.13 条的规 定计算;No连墙件约
31、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单排架取 2kN,双 排架取 3kN;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规范附录 A 表 A.0.6 取值;f 连墙件钢材的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 5.1.6 采用。60第60页,共189页。5.2.135.2.13由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按下式计算:Nlw=1.4wkAw(5.2.13)式中:Aw单个连墙件所覆盖的脚手架外侧面的迎风面积。5.2.145.2.14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连接强度应按下式计算:Nl NV (5.2.14)式中:NV 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应
32、根据相应规范规定计算。61第61页,共189页。5.2.155.2.15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Nl Rc (5.2.15)式中:Rc 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一个直角扣件应取 8.0kN。关于双扣件问题:(8+8)*0.75=12KN,取12KN,:(8+8)*0.7=11.2KN,取11KN,但国家和行业规范没有这样的规定,只有上海等地方规程中有此规定,所以当单扣件不能满足要求时,最好不要用扣件连接(直角扣件的抗破坏力25KN,旋转扣件抗破坏力17KN,所以有的计算采用三扣件是不可取的)62第62页,共189页。5.35.3满堂脚手架计算5.3.1 5
33、.3.1 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5.2.6-2)计算。由风荷载产生 的立杆段弯矩设计值 MW,可按本规范公式(5.2.9)计算。5.3.2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N,应按本规范公式(5.2.7-1)、(5.2.7-2)计算。施工荷载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 NQk,可按所选取计算部位立杆负荷面积计算。5.3.3 5.3.3 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 杆段;2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3当
34、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63第63页,共189页。5.3.4 5.3.4 满堂脚手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lo=kh(5.3.4)式中:k满堂脚手架立杆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 5.3.4 采用;h步距;考虑满堂脚手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应按本规范附录 C 表 C-1 采用。64第64页,共189页。5.3.5 5.3.5 满堂脚手架纵、横水平杆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 5.2.1 条5.2.5 条的规定。5.3.6 5.3.6 当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 1.5m1.5m,架体四周及中间与建筑物结构 进行刚性连接,并且刚性连接点的水平间距
35、不大于 4.5m,竖向间距不大于 3.6m 时,可按本规范第 5.2.6 条5.2.10 条双排脚手架的规定进行计算。65第65页,共189页。5.45.4满堂支撑架计算5.4.1 5.4.1 满堂支撑架顶部施工层荷载应通过可调托撑传递给立杆。5.4.2 5.4.2 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设置不同分为普通型构造与加强型构造,其构造 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 6.9.3 条的规定,两种类型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符 合本规范第 5.4.6 条的规定。5.4.3 5.4.3 立杆的稳定性应按本规范式(5.2.6-1)、(5.2.6-2)计算。由风荷载设计 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可按本规范式(5.2
36、.9)计算。66第66页,共189页。5.4.4 5.4.4 计算立杆段的轴向力设计值 N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不组合风荷载时:N=1.2N Gk+1.4N Qk(5.4.4-1)组合风荷载时:N=1.2NGk+0.9 1.4N Qk(5.4.4-2)式中:N Gk 永久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NQk可变荷载对立杆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总和(kN)。67第67页,共189页。5.4.55.4.5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满堂支撑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与顶层立杆段;2符合本规范第 5.3.3 条第二款、第三款的规定。(2当架体的步距、立
37、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3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68第68页,共189页。5.4.65.4.6满堂支撑架立杆的计算长度应按下式计算,取整体稳定计算结果最不利 值:顶部立杆段:l0=k 1(h+2a)(5.4.6-1)非顶部立杆段:l0=k 2h(5.4.6-2)式中:k满堂支撑架计算长度附加系数,应按表 5.4.6 采用;h步距;a 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应不大于 0.5m,当0.2ma0.5m 时,承载力可按线性插入值。1、2考虑满
38、堂支撑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普通型构 造应按本规范附录 C 表 C-2、C-4 采用;加强型构造应按本规范附录 C 表 C-3、C-5采用。69第69页,共189页。70第70页,共189页。5.4.7 5.4.7 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宜设置连墙件将架体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当架体未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立杆计算长度系数 按本规范附录 C 表 C-2表 C-5 采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撑架高度不应超过一个建筑楼层高度,且不应超过 5.2m;2架体上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标准值不应大于7.5kN/m2;3架体上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的均布线荷
39、载标准值不应大于 7kN/m。71第71页,共189页。5.55.5 脚手架地基承载力计算5.5.15.5.1立杆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应满足下式的要求:(5.5.1)式中:Pk 立杆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标准值(kPa);Nk 上部结构传至立杆基础顶面的轴向力标准值(kN);A基础底面面积(m2);fg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应按本规范第 5.5.2 条规定采用。gkkfANP72第72页,共189页。关于基础底面面积A(m2)的计算方法讨论;1、立杆一的垫木或枕木要有一定的刚度,才能按垫木或枕木的触地面积计算;通常情况下把立杆看成支座,把垫木或枕木看作反梁,计算垫木或枕木的强度和挠度是否符合
40、要求,当垫木或枕木的强度和挠度符合要求时,可以把用垫木或枕木的触地面积作为基础底面面积A计算。73第73页,共189页。2、当有砼垫层是,A的计算方法:通常性况下50*200(计算长度约为600)通长脚手板,可以满要求。3、当A大于上述2条的计算时,应按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计算砼垫层的抗冲切力和配筋,74第74页,共189页。5.5.25.5.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为天然地基时,应按地质勘察报告选用;当为回填土地基时,应对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乘以折减系数 0.4;2由载荷试验或工程经验确定。南通地区通常情况下天然土fg=120140(kPa)回填土fg=
41、80100(kPa)5.5.35.5.3对搭设在楼面等建筑结构上的脚手架,应对支撑架体的建筑结构进行承载力验算,当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75第75页,共189页。5.6型钢悬挑脚手架计算5.6.15.6.1当采用型钢悬挑梁做为脚手架的支承结构时,应进行下列设计计算:1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整体稳定性和挠度;2型钢悬挑梁锚固件及其锚固连接的强度;3型钢悬挑梁下建筑结构的承载能力验算。5.6.25.6.2悬挑脚手架作用于型钢悬挑梁上立杆的轴向力设计值,应根据悬挑脚手架分段搭设高度按本规范式(5.2.7-1)、(5.2.7-2)分别计算,并应取其较大者。76第76页,共189页。
42、5.6.3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应按下式计算 (5.6.3)式中:型钢悬挑梁应力值;M max 型钢悬挑梁计算截面最大弯矩设计值;Wn 型钢悬挑梁净截面模量;f 钢材的抗弯强度设计值。5.6.4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应按下式验算:(5.6.4)式中: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的规定采用;W 型钢悬挑梁毛截面模量。(毛截面就是不扣除孔洞的截面面积,不考虑孔洞对截面的削弱。稳定问题属于整体性问题,可采用毛截面面积进行计算)fWnMmaxfWMbmaxb77第77页,共189页。5.6.55.6.5型钢悬挑梁的挠度(图 5.6.5)应符合下式规定:(5.
43、6.5)式中:型钢悬挑梁挠度允许值,应按本规范表 5.1.8 取值;型钢悬挑梁最大挠度。78第78页,共189页。5.6.7 5.6.7 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 2 个(对)及以上 U 型钢筋拉环或螺栓 锚固连接时,其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承载能力应乘以 0.85 的折减系数。5.6.8 5.6.8 当型钢悬挑梁与建筑结构锚固的压点处楼板未设置上层受力钢筋时,应经计算在楼板内配置用于承受型钢梁锚固作用引起负弯矩的受力钢筋。79第79页,共189页。5.6.9 5.6.9 对型钢悬挑梁下建筑结构的混凝土梁(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 的规定进行混凝土局部抗压承载力、结
44、构承载力验算,当不满足要求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5.6.10 5.6.10 悬挑脚手架的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立杆、连墙件计算应符合本规 范第 5.2 节的规定。80第80页,共189页。81第81页,共189页。6构造要求6.16.1常用单、双排脚手架设计尺寸6.1.16.1.1常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单、双排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可按表 6.1.1-1、表 6.1.1-2 采用。82第82页,共189页。83第83页,共189页。84第84页,共189页。6.1.26.1.2单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应超过 24m;双排脚手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 50m,高度超过 50m 的双排脚手架,应采用分
45、段搭设等措施。(所以住建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中对超过50m的落地式脚手架式需进行专家论证)85第85页,共189页。6.26.2脚手架纵向水平杆、横向水平杆、脚手板6.2.16.2.1纵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水平杆应设置在立杆内侧,单根杆长度不应小于 3 跨;2纵向水平杆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或搭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两根相邻纵向水平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 跨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各接头中心至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纵距的 1/3(图 6.2.1-1)。86第86页,共189页。87第87页,共189页。
46、2)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等间距设置 3 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 盖板边缘至搭接纵向水平杆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 100mm。3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作为横向水平杆的支座,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当采用竹笆脚手板时,纵向水平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横向水平杆上,并应等距离设置,间距不应大于于 400mm(图6.2.1-2)(意思是说用脚手架时,小横杆在上,用竹笆时大横杆上)88第88页,共189页。89第89页,共189页。90第90页,共189页。6.2.2 横向水平杆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
47、,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 1/2;2 当使用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 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另一端应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180mm;3当使用竹笆脚手板时,双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两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单排脚手架的横向水平杆的一端,应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另一端插入墙内,插入长度不应小于 180mm。91第91页,共189页。6.2.36.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92第9
48、2页,共189页。6.2.46.2.4脚手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作业层脚手板应铺满、铺稳、铺实;2冲压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等,应设置在三根横向水平杆上。当脚手板长度小于2m时,可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支承,但应将脚手板两端与横向水平杆可靠固定,严防倾翻。脚手板的铺设应采用对接平铺或搭接铺设。脚手板平接铺设时,接头处应采用两根横向水平杆,脚手板伸出长度应取130150mm,两块脚手板外伸长度之和不应大于300mm图6.2.4(a);脚手板搭接铺设时,接头应支在横向水平杆上,搭接长度 不应小于200mmm,其伸出横向水平杆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图6.2.4(b)93第93页,共18
49、9页。94第94页,共189页。3竹笆脚手板应按其主竹筋垂直于纵向水平杆方向铺设,且应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不小于 1.2mm 的镀锌钢丝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4作业层端部脚手板探头长度应取 150mm,其板的两端均应固定于支承杆件上。95第95页,共189页。6.36.3立杆6.3.16.3.1每根立杆底部宜设置底座或垫板。6.3.26.3.2脚手架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钢管底端不大于200mm 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96第96页,共189页。6.3.3 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
50、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不应大于 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 500mm(图 6.3.3)。97第97页,共189页。98第98页,共189页。6.3.46.3.4单、双排脚手架底层步距均不应大于 2m。6.3.56.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99第99页,共189页。6.3.66.3.6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