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方政治制度史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周俊华第1页,共289页。导 论 一、政治制度及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涵义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脉络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四、所选教材的特点五、学习本门课程的方法第2页,共289页。一、政治制度及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概念1)政治制度的概念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载体。政治制度是与本国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国家权力机构和基本制度。它包括:国家的政体形式 结构形式 组织机制 运行机制 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政治行为活动原则 (如议会制度、选举制度、政党制度、压力集团等)政治制度研究对象狭义而言就是政权的组织形式。第3页,共289页。政治制度既表现了统治阶
2、级的根本意志,又规定了运用国家机器的基本原则。因而从广义上说,政治制度包含了国家政治生活的全部现实。政治制度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是社会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政治制度一经确立,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积极的能动性和长期的稳定性。2)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概念是指西方国家自产生以来的政治制度演变史。“西方”不是以国家的地理位置来确定的,而是以政治意义上的东西方来界定的,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从政治制度的功能出发,去认识、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构成、运作及其演变,是这门课的基本目的。第4页,共289页。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大致脉络 西方政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西方政治制度源于古代的希腊、罗马,
3、历经3000年的沧桑变迁,演化为现今西方国家的各种形态。追溯西方历史的长河,我们们会发现,一个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甚至一个地区的政治制度,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政治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总是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地发展演化着。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一个明晰的脉络:1)古代奴隶制社会政治制度 古代奴隶制社会,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多元的。在1000多年的古代史里,既出现过民主共和制、贵族共和制,也出现过君主专制。即便是同一种政治制度,也出现过不同的构成和具体运作。从而成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发展演化的渊源,也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政治文化遗产。第5页,共289页。2)中世纪封建社会政治制度随着原始社会的军事
4、民主制向早期奴隶制国家的转变,以希腊、罗马城邦为代表的民主共和制和贵族共和制逐渐被君主独裁的罗马帝国所取代。在此后长达1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就是逐步走向封建君主制。无论是封建社会前期的等级君主制还是后期的专制君主制,都是由封建君主集中了国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全部权力,形成了“朕既国家”的封建专制制度。3)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使世界进入了资本主义历史时代。资产阶级专政性质的政治制度在世界各地相继确立。这是一个相当长期的、反复斗争的、各具特色的历史时代。这一时代的历史进程目前仍在进行。第6页,共289页。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基本上是沿
5、着两条线(道路)行进的:一条是自下而上的革命道路,是由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通过暴力形式进行革命斗争,最后推翻封建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以英、法、美为代表。另一条是自上而下的改良主义道路,在社会政治、经济严重危机的迫使下,或者在有机的国际条件下,在保留王权、保存大量封建残余的基础上,由封建王朝进行的改革。德国和意大利的统一、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属于这条道路的典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的不同道路是由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虽然道路不同,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特征及其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相同的和相通的。第7页,共289页。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或改良基础上建立的民主共
6、和制或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最基本的政体形式,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度,其政体演变的民主化趋势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近代以来,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民主化、合理化。所谓民主化并非是轮回到古代的民主,而是在赋予政府一定权威、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公民的自由权利。政治制度民主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探寻政府权威和公民自由契合点的过程。所谓合理化是指政府的组成修短合度、成本低廉,政府部门各尽其责,举措有序、运作高效。第8页,共289页。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史的意义1)西方政治制度史是人类政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2)不学习和研究古代中世纪政治制度的构建,对西方当代
7、政治制度的认识就不会深切。3)政治制度还是构成政治文化的重要因素,各国人民的政权取向、政治情感、政治认知等都与该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背景 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我们理解西方政治文化。第9页,共289页。四、所选教材的特点1、注重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的内在历史联系。将西方各国政治制度作为一个前后相继的整体来加以认识和把握。使本书所介绍的西方政治制度史脉络清晰。马老师认为,近现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是古代和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是在继承和改革古代和中世纪政治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起来。2、不单纯着眼于一般政治制度知识的概述,还着眼于对西方政治文化背景的阐明以及对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利弊得失的分
8、析。第10页,共289页。五、学习方法举隅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政治思想作为社会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 经济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也就是说,社会的存在和需要是政治制度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同时,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产生都离不开前人所提供的思想材料及其以前政治制度的制约和影响,都是对以往政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这就构成了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自身的内在联系,即政治制度的流。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制度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第11页,共289页。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就是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
9、从不同阶级的利益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4、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将对西方政治制度性质与价值的评价与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完整、系统的认识、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努力完整准确地认识与评价西方政治制度。第12页,共289页。5、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政治制度的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有意义。早在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就开创了比较研究的方法,他带领学生对希
10、腊的多个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进行观察、调查和比较研究。比较可以说是政治制度研究的传统方法。6、将西方政治思想史与西方政治制度史结合起来研究的方法第13页,共289页。第一章 古代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第一节 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形成基础第二节 雅典国家的几次重要改革与城邦民主制的形成第三节 斯巴达的贵族民主制度第14页,共289页。第15页,共289页。第一节 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形成基础(历史、地理、社会条件)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也是西方政治思想、政治制度的发源地。地域:古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以及南部的克里特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沿海地带。古希腊人吸收了古埃及和西亚文明,创造了克里特迈
11、锡尼文明(又称爱琴文明),进而兴起了本土文明,形成了古希腊文明同时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文明。1、希腊氏族制度的解体和政治国家的产生1)史前文明的更迭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半岛产生克里特文明大约公元前1400年前后,克里特文化衰落第16页,共289页。大约公元前16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兴起大约在公元前12世纪初,迈锡尼文明衰亡2)希腊早期的民族多利亚人、阿开亚人以及达那俄斯人都是居住在古代希腊地区不同部落的希腊人。3)前国家的复杂社会结构摩尔根的社会进化论塞维斯的酋邦理论讨论:塞维斯的社会发展理论,是否否定了摩尔根的根本学说?有一些学者认为,塞维斯不是摩尔根的敌人,前者对后者的基本理论,进行了
12、十分重要的修正、补充与发展:塞维斯是摩尔根学说优秀的继承者与发展者。第17页,共289页。路易斯亨利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一书,阐释了他的人类社会分期学说与氏族社会特征理论。他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分作两大部分。一是氏族性的和社会性的,它产生了社会,其基础在于人身与氏族制度。一为政治性的,它产生了国家,其基础在于地域和财产。再进一步,他把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蒙昧(savagery)、野蛮(barbarism)和文明(civilization)三个时代。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摩尔根划分三大时代的最为重要的标准。恩格斯对摩尔根的分期法有一个很好的概括:“蒙昧时代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工产品主要是
13、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代是学会畜牧和农耕的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文明时代是学会对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的时期。”第18页,共289页。在文明社会产生之前,在摩尔根的理论中,人类社会组织形态的演进是从以性为基础的婚级组织开始的,然后发展成为以亲属为基础的氏族,历经胞族、部落和部落联盟,最后发展成为民族。总的来说,摩尔根原始社会组织的基础在于血缘关系,其根本的特征在于平等。在摩尔根那里,人类社会如何从平等的氏族社会,向一个权力更为集中、不平等(世袭阶等制)、出现新的财产形式等等现象的社会发展的这一过程,在他那里却没有相应的阶段划分。
14、因而,在摩尔根看来,“从原始社会到政治社会的政治变迁,相对而言是突然发生的”。第19页,共289页。塞维斯告诉我们,在19世纪的其他进化论者甚至20世纪的许多进化论者如柴尔德(VGordon Childe)和怀特那里也都是一样:“文化演进的主要区别都是存在于原始文化和文明之间的,也即摩尔根的 societas(亲属社会)与civitas(文明社会或者国家社会)之间的。”塞维斯的酋邦理论就是阐释前国家的复杂社会。第20页,共289页。马克思、恩格斯吸纳了摩尔根的社会进化理论,在马克思当年的手稿基础上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一部关于古代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起源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
15、说的代表作之一。副标题为“就路易斯亨摩尔根的研究成果而作(Im Anschlußan Lewis H.Morgans Forschungen)”。在此书中,恩格斯曾深入研究过希腊人早期的情况,研究过希腊氏族中雅典国家的产生过程。恩格斯在此书的第三章讨论了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向民族的发展。第四章研究了希腊的部落和小民族的及其组织。第五章描述分析了希腊国家的产生。恩格斯;“希腊人在史前时代,就已经按照美洲人的那种有机序列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组织起来了。”氏族是古希腊社会的基本单位,胞族可能不是普遍有的,部落联盟也可能不是到处都成立的。第21页,共289页。什么是胞族呢?摩尔
16、根在研究印第安人部落时遇到一个特殊的集团:这种集团每个拥有三、四个或更多的氏族。他将之称为胞族。几个氏族组成一个胞族,几个胞族组成一个部落。恩格斯用雅典的具体材料论述了从部落发展到民族和国家这一观点。希腊的部落也是由几个亲属胞族构成。在阿提卡的4个地区,共有4个部落,每个部落有3个胞族,每个胞族有30个氏族。4个部落12个胞族360个氏族第22页,共289页。2、希腊城邦民主制的社会条件1)小国寡民城邦制度是古代希腊社会的基本条件,希腊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是小国寡民。2)奴隶制经济(有产有闲)有产者凭借财力决定经济生活的生产和分配,从而支配政治生活的走向和过程;有闲者摆脱繁杂的生产管理和琐屑的日
17、常事务,超脱于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之上,才能把政治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在一个政治修明的城邦中,必须大家都有闲暇,不要为日常生活所需而忙碌不已”引自亚里斯多德政治学这种民主是依托于奴隶制经济而存在的。而这种奴隶制经济 不可能存在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的国度。只能是小国寡民。第23页,共289页。希腊城邦实行集体剥削制。城邦公民作为一个整体,集体剥削被征服的居民、外来民族和掳掠而来的战俘。如在斯巴达,享有公民权的仅有9000人,但希洛人、皮里阿西人却有10万人。集体剥削制度缓和了城邦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分化,有利于增强城邦公民的凝聚力,促进了城邦国家的发展,也使城邦拥有高度发达的城邦政治生活。所以
18、,希腊的民主是有条件的,也是有内涵的。民主是从希腊语的Domos(人民)Kratiac(统治)派生出来的,是希腊人用来表达一种新的城邦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概念。“民主是大多数人的统治”,但大多数人的统治是有明确内涵的,它指的是拥有公民资格的这个特定群体,而有公民资格的人数在城邦总人口中只占据着一个很小的比例。是剥削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是最狭隘和最充实的民主。第24页,共289页。第二节 雅典国家的几次重要改革与城邦民主制的形成(一)改革的社会背景雅典城邦国家在中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阿提卡半岛有4个部落,组成4个部落的有12个胞族,每个胞族又有30个氏族,共有120个氏族。每个部落内部已经形成一
19、套公共权力制度,有议事会、人民大会和巴赛勒斯。至公元前6世纪初,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出现了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通过占有大批拐卖得来的异族奴隶的劳动而不断增加自己的经济实力,但由于出身于平民,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在经济上也受到氏族贵族高利贷的盘剥。雅典人口外流,农业生产凋敝和国内市场萎缩,严重损害了工商业主的利益。政治上是贵族寡头政治。第25页,共289页。于是使雅典社会矛盾尖锐,斗争激烈,贵族与平民处于对抗状态,构成雅典早期社会中的主要矛盾。这种矛盾到了公元前600年左右,已经变得令人无法忍受了。为了缓和、解决这一矛盾冲突,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其中有5次较大,从而使雅典形成了民主制
20、度,并日臻完善。(二)五次重要改革1、提秀斯的改革(公元前8世纪)提秀斯是雅典的一个巴赛勒斯。他统一了阿提卡半岛上的4个部落,建立了古代雅典的统一国家。提秀斯建立了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废除了原有的君主政府,设立了三名执政官(王者执政官、军事执政官、首席执政官);将雅典居民分为贵族、农民和手工业者三个等级。评价:他的功绩在于统一了雅典和放弃了君主政府,避免了君主专制的产生。第26页,共289页。2、格拉古改革(公元前621年)格拉古是雅典的司法执政官,他制定并颁布了雅典的第一部成文法,并进行了三项社会改革,即确立了抽签选拔制,建立了4000人议事会,对公民资格进行财产方面的限制。格拉古改革
21、虽未改变雅典寡头政治体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提高了平民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地位。评价:但格拉古的改革比较强硬、残酷,对违法者处以死刑。一位雅典雄辩家说道:“格拉古的法典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第27页,共289页。3、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梭伦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经营过工商业,公元前594年他出任雅典首席执政官,当时雅典工商业更加繁荣,贵族和平民的斗争越加激烈。其改革主要是三项内容:1)颁布减负令,取消所有债务负担,解除土地的抵押关系,废除债务奴隶;2)将雅典公民划分为4个等级;3)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将原来由贵族会议选举产生执政官这一制度改为由各部落候选人产生的4000人会议选举产生
22、。这就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增加了雅典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4)建立陪审法庭,陪审员由4个等级的公民选出,主要审查、监督法官处理的诉讼案件。评价:梭伦改革是雅典平民反对贵族寡头斗争的一次胜利,揭开了雅典政治改革的序幕,为雅典城邦制度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氏族制度遭到新的失败。为城邦民主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第28页,共289页。4、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8年)公元前508年,平民领袖克里斯提尼当政,作为雅典的首席行政官进一步施行改革。其改革措施如下:1)以10个地缘部落和100个村庄取代了原有的4个血缘部落;2)500人会议替代了原来的400人会议,10个部落各选
23、50人参会,每个公民一生中都有机会当选为成员;会议分为10组,每组5人,轮流主持日常政务3 5-36天,称为会议主席团,每个会议成员都有一次机会成为主席团成员。500人会议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政府发作用。3)创立了“陶片放逐法”;4)每个选区产生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一年一任,轮流统率军队。评价: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是继梭伦改革后的又一次重要改革,标志着百余年来雅典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胜利,它将雅典的民主政治推向高峰,雅典城邦民主制最终得以确立。并且完成了雅典由氏族社会向国家的历史过渡。第29页,共289页。5、伯里克里利改革(公元前444年公元前429年)绵延43年的希波战争后,雅典一跃成为
24、政治和经济中心。雅典霸权的建立既为雅典奴隶制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财源,又为民主政治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特别是迅速发展的工商业有力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改革。这正是雅典历史上最鼎盛的伯里克里时代。伯里克里利的改革措施如下:1)职位开放,所有官职都对每个等级的公民开放:2)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每隔10天召开一次,公民可以提出任何建议和批评工职人员,讨论对内对外政策并作出决议;3)5000人会议的成员不在按财产等级入选,所有雅典公民均可当选;4)500人会议和十将军委员会制度将更加成熟;5)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陪审团成员达6000人之众,职能空前扩大。6)所有官
25、员一律实行“津贴制”,公民还有观剧津贴。第30页,共289页。(三)雅典民主制的内容和特征1、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雅典城邦民意表达和集中的最高形式,成为雅典城邦民主制度的核心特征。2、官吏产生的途径主权在民的原则是通过轮流执政来体现的。这种轮流执政只有在小国寡民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它形成雅典民主制的第二个特征:直接民主。3、监督官吏的制度权力制约是任何民主制度的题中应有之义。雅典的政治权力没有明确的划分,公民大会既是立法机构,也是行政和司法机构,雅典政治权力的制约不是分权,而是表现为城邦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第31页,共2
26、89页。4、法庭产生及司法审判制度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另一个特征是贯彻“法治”原则,实行以法治国。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根据雅典政制,法庭是以全体公民的名义行事和判决的,它同公民大会一样,两者都直接代表人民。第32页,共289页。(四)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1、雅典城邦民主制首创的主权在民原则成为西方民主实践遵循的政治学基本原理雅典的“公民”和“公民权”的概念非常发达。众所周知,公民是指社会个人与国家的一种特定的法律关系。在政治学上,公民首先是作为统治的主体和主权的保持者,是国家权力的渊源,其次是构成国家的个人,受到国家的统治和法律的管辖,是统治的客体。这种含义正是来自于雅典
27、。雅典民主制就是一种古典的公民政治,这种公民政治被后来的西方政治学家发展概括为“人民同意”的观念,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公民与公民权等概念此后一直是西方民主政体建设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第33页,共289页。2、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下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主要是通过公民政治参与实现的,雅典民主制无疑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最早的经验和启示雅典民主制遗风是如何影响了现代的大众政治参与。3、雅典民主制崇尚法治,主张法律至上,开创了西方民主制崇尚法治的传统雅典政制的重要特点就是轮流执政,亚里斯多德指出,这种制度的逻辑结论就是“以法律为治”,“建立轮番制度就是法律。那么,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
28、”。现代西方法治原则的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在雅典民主制的司法政治中找到古老的原型。总之,雅典城邦民主制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第34页,共289页。第二章 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一节 古罗马政治制度发展梗概第二节 古罗马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古罗马政治制度的意义第35页,共289页。第36页,共289页。第37页,共289页。第38页,共289页。第39页,共289页。第40页,共289页。第一节 古罗马政治制度发展梗概一、古罗马早期的社会历史概况二、古罗马氏族社会的解体及其氏族民主制三、古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三个阶段第41页,共289页。一、古罗马
29、早期的社会历史概况1、地缘条件(海洋文化、多种文明的交汇地带)地理位置:古罗马发祥于欧洲的意大利半岛(亚平宁半岛),是南欧的三大半岛之一。北部有阿尔卑斯山脉与西欧和中欧分隔,南部三面临海,为亚得里亚海、爱奥尼亚海、第勒尼安海所环绕。亚平宁半岛位于地中海中部,亚平宁半岛如同一只皮靴深入了地中海,将地中海分隔成为东西两块。它东与巴尔干半岛隔海相望,西面是比利牛斯半岛,南方的迦太基,东方的小亚细亚、巴勒斯坦以及埃及与它共同沐浴地中海的海水。便利条件:发祥于这一地区的古代罗马很容易与地中海沿岸的各族人民交往,得益于外来文明的滋养,同时,也带来向四面扩张的便利条件。这片土地曾记载了欧洲最古老的光荣与历史
30、,更是欧洲古代文明与近代艺术的发端。波涛汹涌的地中海给古代的罗马人带来了无穷的财富和荣耀,也承载起了欧洲文明复兴的摇篮。第42页,共289页。气候、土壤:亚平宁半岛气候良好,雨量充沛,森林茂密,多火山灰质土壤,宜于农业。波河流域(北部)、西部的伊达拉里亚平原、拉丁姆平原、坎佩尼亚平原也是最富饶肥沃的地区。生产、生活方式:以农业为主,东北部山区也有蓄牧业农作物:大麦、小麦、橄榄、葡萄2、早期历史、民族与文化上古时期的意大利半岛的居民来源复杂。一般认为公元前2000年从北方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的属于印欧语系的部落是意大利人的祖先。而岛上的最古老的土著是利古里亚人、西西里岛上的西库利人和西卡尼
31、人。公元前12世纪左右,伊达里亚人和伊达里亚人也相继来到意大利半岛。第43页,共289页。公元前1000年前后,地中海沿岸的许多国家都先后向意大利半岛迁移。腓尼基人最早侵入西西里岛地区。公元8世纪开始,希腊人也向西西里和南部意大利侵入,建立了许多移民城邦,合称为大希腊。公元7世纪,南方的迦太基势力渗入撒丁尼亚和西西里西部,并与伊达里亚人联盟,和希腊人争夺海上的霸权。从文明间的互动来看,两个民族对罗马影响巨大:迦太基人对罗马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罗马人后来依靠迦太基人的支持吞并了大希腊。罗马人还吸取了迦太基人的奴隶制农场的经营方式和航海术。希腊移民城邦的文明对罗马影响巨大,效仿希腊的文学、艺术、哲
32、学、宗教、科学,学习希腊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如管理葡萄园、培植橄榄和手工业等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第44页,共289页。二、古罗马氏族社会的解体及其氏族民主制1、古罗马的氏族社会结构最早的罗马城是通过联合和归并附近村落的方式形成的。后来得名为罗马的是拉丁姆平原北部地区,该地区位于台北河左岸,离海较近,物产那丰富。台北河口是产盐地区,罗马处于运盐要道。公元前10世纪左右,这里便出现了许多拉丁人聚居的原始村落,传说有100个氏族,组成1个部落。不久,加入了1个萨宾人组成的部落,传说也有100个氏族。随后,又加入了1个由各种民族混杂组成的部落,传说也有100个氏族。古罗马共有300个氏族,30个库
33、里亚,3个部落。若干家庭 1个罗马氏族 10个罗马氏族 1个库里亚10个库里亚 1个部落第45页,共289页。2、古罗马的氏族民主制古罗马早期的氏族社会制度如下:1)盛行父权制,氏族成员间有相互继承权。2)氏族成员有权占有公共的墓地。3)氏族成员有权参加共同的宗教节日。4)禁止氏族内部通婚。5)土地共有。6)同氏族人有相互保护和援助的义务。7)氏族成员有使用氏族名称的权利。8)有收养外人入族的权利。9)选举和撤换氏族首长的权利。第46页,共289页。三、古罗马政治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古罗马国家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步发展起来的(公元前754-753年),它经历了传统中的王政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罗马
34、帝国时代,实行过的政体有军事民主制、共和制、元首制和君主制等。1、王政时代(250多年)王政时代相当于古希腊的英雄时代,是罗马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时期。传说曾经历了7个国王的统治。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军事民主制。因为原始部落的生存资源的匮乏以及较为动荡不宁的生活,社会共同体(罗马公社)成为氏族成员赖以存在的首要前提。而这个共同体是按军事方式组建起来的,是军事化组织。在共同体内部,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民主地决定共同体内部的事务。因此,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一种军事民主制。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原始氏族公社所有制形式逐渐解体,原始的血缘关系日益被打破,经过若干的改革,一种新的以地
35、区和财产差别为基础的真正的国家政治制度开始确立。第47页,共289页。贵族与平民的关系、保护人与被保护人的关系以及刚刚兴起的家长奴隶制成为王政时代罗马阶级对立关系的萌芽形式。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体现了这一历史趋势。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公元前6世纪,当无权的、遭受压迫的被保护民和平民,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平民在经济和军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于政治上受排挤、受摆布、受歧视的地位越来越不能忍受,他们要求形成中的罗马城邦国家按照财产多寡,而不是按照氏族门第来确定其管辖下的居民的权利和义务,斗争日趋尖锐。此外,氏族制度也越来越表现出它不适应罗马统治和扩张的性格。社会改革终于到来。罗马王政时期的第六个王
36、塞维.图里阿施行改革。第48页,共289页。图里阿改革的主要内容:1)在社会结构上将全体罗马居民,无论贵族还是平民,按其财产分为六个等级,作为征兵和纳税的基础。2)在组织形式上设立以百人团为单位的森都里亚大会。打破了传统的库里亚大会体系,人民不再按氏族和胞族(库里亚)来划分,而是以财产和地域来划分。参见教科书第25页。改革的后果:图里阿的改革把以前由库里亚贵族统治、全体库里亚氏族成员参政的制度变成由富有阶级统治、一切有产者参政的制度,打破了氏族血缘关系。恩格斯:“这样,在罗马也是在所谓的王政被废除之前,以个人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古代社会制度也就被破坏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新的、以地区划分和财产差别为
37、基础的真正的国家制度。”第49页,共289页。2、罗马共和国时代(公元前509年-公元31年或公元前510年-公元28年)这500多年称为共和时代。这是罗马国力强大、大规模对外扩张的时期。公元前3世纪前就先后征服了拉丁姆地区,统一了意大利,向地中海沿岸扩张,形成了以地中海为内海的强大帝国。共和时代的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主要贯穿两条主线:1)平民与贵族的斗争;2)罗马对意大利的征服和对外扩张。这两条主线决定了罗马政治制度的性质和特征。两条主线相互交织。罗马共和国的历史不仅是一部对外扩张的历史,也是一部平民和贵族不断斗争的历史。对外扩张需要组建强大的军队,而承担军事义务的又主要是平民。共和国初期,平
38、民既无土地又无权力,围绕土地和权力问题,平民与贵族进行了长达300多年的斗争,在斗争中求得统一,在对立中求得融合,不断使贵族让步,共和国的体制也不断得到改革、发展和完善。第50页,共289页。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焦点上:土地问题债务问题平民向贵族争取政治权利的问题 三次胜利带来政治制度的完善:(1)第一次“撤离运动”胜利的成果,是平民保民官的设立。(2)第二次“撤离运动”胜利的成果,是特里布斯会议(平民会议)的政治权利得到扩大。(3)第三次“撤离运动”斗争的结果,是十二表法的公布。(4)通过公元前376年的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平民取得了担任罗马的两名执政官之一的权利。第51页,共2
39、89页。罗马的平民保民官:平民保民官从平民上层有产者中选出,最初为2人,后增至5人,公元前457年增至10人。平民保民官替平民说话,帮助平民向执政官和元老院提出申诉和抗议,反对官员滥用职权,对损害平民的立法可以否决。平民保民官人身不可侵犯。平民保民官不是工职人员,但有权同人民协商,召开人民会议。保民官出现后,平民与贵族的斗争通常表现为保民官与贵族之间的斗争。随着斗争的深入,公元前445年,根据保民官卡努留提议,平民有当选执政官的权利。贵族不同意,妥协的结果是:停选执政官,设立贵族、平民皆可当选的军事保民官,行使执政官职权,但任满后 不得进入元老院。公元前376年,保民官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提出取消
40、军事保民官,恢复每年选举两名执政官的制度,但其中一人须由平民充任的法案。平民通过分享执政官的权力,也间接取得进入元老院的资格。第52页,共289页。这项法案历经10年,终获通过。绥克斯图当选为第一任平民执政官。随着平民开始担任执政官,若干高级公职也大都向平民开放。与此同时,也通过李锡尼和绥克斯图法案的另两项涉及土地和债务的内容,即全体公民 都可以占有和使用“公地”,最高数额不超过500犹格;平民所欠债款一律停止付息,已付利息计作本金,下余未偿的本金三年内分期偿还。公元前326年,又通过彼特留法,规定禁止将负债的罗马公民变成奴隶。罗马历史学家李维认为这是平民获得自由的开端。此后罗马的奴隶基本上是
41、非罗马人。思考:1、罗马平民保民官制度及其对罗马政制的意义?2、十二表法对罗马政制的影响?第53页,共289页。2、罗马帝国时代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长达两个多世纪,最后以消灭氏族制度而告终。在斗争中获利最大的是平民的上层,他们和传统的贵族世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特权集团新贵集团,他们把持了元老院和各种高级官职,成为罗马国家政权的主宰。罗马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并没有产生雅典式的民主政治。罗马的国家机器日益完备,人口增长的压力和对土地的巨大需求使元老院变成一个军事大本营,征服与扩张变成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由。公元前3世纪70年代,出北部的波河流域外,罗马占领了意大利全境。公元前3世纪中叶到公元前2世纪中
42、叶,罗马发动3次大战争,由意大利的统治者扩张成为东起小亚细亚、西抵大西洋岸的地中海世界的霸主。第54页,共289页。罗马成为一个“世界城市”。过去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政体已不能适应罗马政治统治的需要。罗马共和国的权力一步一步走向军事独裁。马略是罗马共和国史上的第一个军事独裁者,继位者苏拉又成为军事独裁者。公元前73年爆发了斯巴达克领导的奴隶大起义。阶级斗争和军人争权的斗争互相交错,罗马发生了数十年的大规模内战。出现了前三雄政治和后三雄政治。凯撒的甥孙及养子屋大维结束了内战,建立了终身独裁政权,进入罗马帝国时期。第55页,共289页。罗马帝国从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经过约500年的时间。
43、这个阶段可分为两个时期:前帝国时期(公元前27年-公元284年)和后帝国时期(公元284年-476年)。(1)前期帝国政治前期帝国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假共和之名,行君主专制之实。由于共和制的影响和传统势力的存在,屋大维建立了“元首政治”,被元老院授予“奥古斯都”(至尊至圣)的尊号和最高权力。屋大维死后,他的养子提比略继位,开始了王位继承制。其后的200年间,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帝国的统治达到全盛,号称实现了一代“罗马的和平”。第56页,共289页。(2)后期帝国政治 公元3世纪,罗马奴隶制经济爆发危机。叛乱此起彼伏,政局动荡,罗马帝国进一步加强军事独裁,并与危机中发展起来的大地产主产生联盟,镇压奴
44、隶、隶农的反叛,遏制蛮族的入侵,消灭争夺帝权的对手。284年,近卫军长官戴克里先取得帝国政权,将元首称号正式改为君主,他把帝国分为四个部分,实行“所谓四帝共治制”。305年,戴克里先与另一帝退位,政权落入君士坦丁手里。323年,君士坦丁废除与其并列的另一帝,成为惟一的独裁君主。330年,君士坦丁迁都拜占庭,改名君士坦丁堡,号称新罗马。君士坦丁死后,帝国统治集团发生16年的争夺斗争。395年,帝国一分为二,西罗马首都为罗马,东罗马首都为君士坦丁堡。统一的罗马大帝国不复存在,昔日罗马繁荣一去不复返。第57页,共289页。罗马国力衰退,人口锐减,经济萧条,政治混乱,内忧外患中一支来自于我们中国的“蛮
45、族”“从天而降”,导致了千年罗马的灭亡。这就是匈奴人的西侵。第58页,共289页。第二节 古罗马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一、王政时代的政治制度如前所述,王政时代是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该时期政治制度的特征是军事民主制。军事民主制的内容有:1、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人民大会由全体氏族成年男子参加,按库里亚分组议事,在通过决议时30个库里亚各有一票的表决权。库里亚大会主要解决罗马公社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如选举高级公职人员(包括“王”)、通过或否决一切法律、决定战争、审判重大案件等等。第59页,共289页。2、四帝共治体制公元284年,宫廷卫队首领戴克里先由军队拥立为帝。从此,君主取代了元首而成
46、为帝国君王的称号,罗马进入正式的君主制统治时代。戴克里先把帝国划分为四个部分,由4个统治者治理。帝国的最高权力仍由戴克里先掌控。在四帝共治体制下,元老院的政治权力被剥夺,所有全国性的行政政治问题不再交元老院讨论,所有与共和制相关的行政职位如执政官、检察官、保民官等成了荣誉称号,全部国家权力集中到了君主和以君主为首的官僚机构中。在行省制度方面,废除了元首省和元老院省的划分,取消了意大利的特殊地位。整个帝国划分为12个大行政区。治理大行政区的是那些副近卫军长官,他们直接隶属于近卫军长官。大行政区下设行省,共有100个行省,军权和民政管理权分别掌握在不同的官吏手中。第60页,共289页。2、元老院,
47、即长老会由300个氏族长组成,相当于库里亚大会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元老院是“王”的顾问,其成员来自氏族显贵,握有收税、征兵、媾和等权力,能操纵库里亚大会并对“王”施加决定性的影响。3、王,或译为勒克斯他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到公元前6世纪末这250年间,传统认为罗马共有7个王,前5个王都是由选举产生。4、森都里亚大会公元6世纪,氏族公社制度日益衰败,在平民的压力下,第六个王塞维.图里阿进行改革而建立。他以财产和地域原则设立森都里亚大会即百人团大会,取代以氏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库里亚大会及其职权。第61页,共289页。这
48、种百人团既是军事组织,也是行政组织。森都里亚大会通过决议时,每个百人团有1票表决权。第一等级控制着绝对多数(98票)。过去的氏族贵族统治、全体库里亚民众参政的制度变成了富有者统治、全体有产者参政的制度。这标志着罗马国家的产生。二、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持续两个多世纪的斗争打破了氏族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全体罗马公民,不论财产多少都有公民权,免除了沦为奴隶的可能,也有参政的机会,并可通过平民保民官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第62页,共289页。但是,由于平民经济地位的差异,真正能进入权力中心的只是平民阶层中占有较多土地的富有者,他们成为罗马的新贵,不但可以担任高级官职,而且可以和传统的贵族
49、一样,在任满后列为元老院的议员。因此,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是以大土地占有制为基础的新老贵族联袂执政、全体罗马公民有限参与的寡头民主制。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有下列内容:1、人民大会人民大会存在两种形式:(1)森都里亚大会即百人团大会。最初是一种以军事内容为主的大会,后来成为公民参政性的最高类型的人民大会,具有立法权,决定战争与媾和问题,选举产生包括执政官、监察官在内的一切普通高级职位,还享有部分司法权。第63页,共289页。(2)特里布斯大会这是罗马民主程度最高的人民大会,最初只有平民参加,因此又称平民大会。作为行政单位,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特里布斯发展到35个(乡村占31个,城市占4个),包括贵族在
50、内的所有公民都分别在特里布斯中登记。作为立法机关,它日益取代森都里亚大会而变成享有最高立法权的主要机构。自公元前287年后,一切宪法和法律都是由它来通过的,只有少数立法权保留在森都里亚大会。它还享有选举权,选举产生财务官、营造官、保民官和其他低级官员。还享有司法审判权。由于存在两个人民大会,权力受到牵制,没有在政治生活中形成类似雅典人民大会那样的最高权威。第64页,共289页。2、元老院元老院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任命元老院的权力王政时代属于国王,后来属于执政官,再后来转到监察官手里。元老院一般由300人组成,最初进入元老院的是贵族,随着平民政治权力的扩大,他们在元老院中的人数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