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教师招聘选调必背.docx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文档编号:3215519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教师招聘选调必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教师招聘选调必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教师招聘选调必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教师招聘选调必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教师招聘选调必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梳理课程内容:(1)数与代数部分一、填空题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内容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2.数与代数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3.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具有密切的联系,既要注重各自的特征,也要关注二者的联系。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 通过数的运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4.估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5.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对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运算的统筹,让学生进一步感悟运算的(一致

2、性)。二、问答题1.“数与运算”包括哪些内容?“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2.“数量关系”包括哪些内容?“数量关系”主要是用符号(包括数)或含有符号的式子表达数 量之间的关系或规律。课程内容:(2)图形与几何部分一、填空题1.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2.“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线段长度)的测量,以及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的计算。3.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学生经历从(实际物

3、体)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密切关系。图形的测量重点是(确定图形的大小)。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度量单位的意义),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在推导一些常见图形周长、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识)。4.“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确定点的位置),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学生结合实际情境判断物体的位置,探索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增强(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学生经历对现实生活中

4、图形运动的(抽象)过程,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特征,体会运动前后图形的(变与不变),感受(数学美),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二、问答题1.结合课标,谈谈第一学段应如何进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在幼儿园阶段积累的有关图形的经验,以直观感知为主。图形的认识教学要选用学生身边熟悉的素材,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这两类图形的关联,引导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过程,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图形的测量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统一度量单位的过程,创设测量课桌长度等生活情境,借助拃的长度、铅笔的长

5、度等不同的方式测量,经历测量的过程,比较测量的结果,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意义;引导学生经历用统一的长度单位(米、厘米)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如重新测量课桌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理解。2.谈谈第二学段应如何进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将图形的认识与图形的测量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从图形的直观感知到探索特征,并进行图形的度量。图形的认识教学要帮助学生建立几何图形的直观概念。通过观察长方体的外表认识面,通过面的边缘认识线段,感悟图形抽象的过程。在认识线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直尺和圆规作给定线段的等长 线段,感知线段长度与两点间距离的关系(例26),增强几何直观。结合实际情境,感受同

6、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借助动态演示或具体操作,感悟两条直线平行与相交的差异。角的认识教学可以利用纸扇、滑梯等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场景直观 感知角,利用抽象图形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并比 较角的大小。利用学具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化,认识直角、锐角、 钝角、平角和周角。启发学生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 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边的特征知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 三角形。引导学生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过程中,感悟这几类四边形的共性与区别(例28)。结合学生身边熟悉的场景,通过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图像与观察方位对应,发展空间观念和想

7、象能力。图形的面积教学要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直观感知面积的概念,经历选择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过程,理解面积的意义,形成量感。图形的周长教学可以借助用直尺和圆规作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周长,感知线段长度的可加性,理解三角形的周长 (例29),归纳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采用类比的方法, 感知图形面积的可加性,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推理意识。3.结合课标,谈谈第三学段应如何进行“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对立体图形的测量,从度量的角度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理解长度、面积、体积都是相应度量单位的累加

8、;通过对平面图形性质的认识,感知数学说理的过程。图形的认识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基于给定线段用直尺和圆规画三 角形的过程,探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例32),并说出 其中的道理,经历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基本事实说明三角形三 边关系的过程,形成推理意识。可以从特殊三角形入手,通过直观操 作,引导学生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增强几何直观。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 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形成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如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

9、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经历体积单位的确定过程,通过操作、转化等活动探索立体图形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借助折叠纸盒等活动经验,认识立体图形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与展开后的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圆的教学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圆的特点,利用 圆规画圆,加深对圆的理解。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 个常数的过程,认识圆周率,讲述祖冲之的故事(例22),加深对圆 周率和小数数位的理解,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传播数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借助操作探究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4.谈谈第三学段

10、如何进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教学?图形的位置与运动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图形位置的表达,理解坐标的意义;通过图形运动的观察和表达,体会坐标表达的重要性,为未来学习数形结合奠定基础。图形的位置教学可结合教室里学生的位置、电影院里观众的位置等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方格纸上的点,用有序数对表示具体的位置。结合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根据相对参照点的方向和距离说出物体所处位置,例如,“书店”在“人民广场”北偏东30方向,距离 300米的地方。教学时,可结合所在地的标志性建筑等,有条件的学 校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动态演示点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位置 确定方式的合理性。也可以结合军事演练等素材,渗透国防教育。

11、图形的运动教学可借助方格纸,引导学生画出简单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以及补全轴对称图形,感受图形变化的特征,动手操作,动脑想象;引导学生会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美;引导学生按给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通过前 后图形的变化,感受比例尺的意义,加深对比、比例的理解。根据学情,可组织剪纸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图案中的基本图形及其变化规律,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空间观念。鼓励学生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会创作设计,可以通过制作数学板报的形式,呈现学生的创作成果,增强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内容:(3)统计与概率部分一、填空题1、统计与概率在小学阶段包括(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

12、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三个主题。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3、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4、数据统计活动初步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5、第二学段要求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收集数据的方法,会呈现数据整理的结果。6、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二、简答题。1、阐述数据意识的内涵。数据意识主要是指对数据的意义和随机性的感悟。知道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

13、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 感悟数据蕴含的信息;知道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 能不同,而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知道同 一组数据可以用不冋方式表达,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 适的方式。形成数据意识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随机现象,逐 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2、在第一学段,如何有效进行数据分类的教学。要重视对接学生学前阶段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物体的简单分类,在亲身参与的动手活动中感悟分类的价值,在分类的过程中认识事物的共性与区别,学会分类的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文字、图画或表格等方式记录并描述分类的结果, 体会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形成初步的数据意识, 为后续学习统

14、计中的数据分类打好基础。3、阐述第三学段对于体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的学业要求。能列举生活中的随机现象,列出简单随机现象中所有可能发生的 结果,判断简单随机现象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 简单问题,能根据数据提供的信息,判断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课程内容(4)综合与实践一、填空题1.综合与实践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学生将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悟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数学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积累(活动经验),感悟(思想方法),形成和发展(模型意

15、识)、(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2.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第一、第二、第三 学段主要釆用(主题式学习),第三学段可适当采用(项目式学习)。3.在主题活动中,学生将面对(现实)的背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并解决问题。4.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以(解决现实问题)为重点,综合应用(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5.第一学段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涉及“(认识货币单位),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等知识的学习,

16、关注(幼小衔接),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6.主题活动数学连环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记录自己的经历,或述说 一个含有数学知识的小故事,表达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7.主题活动的设计提倡多学时的(长程学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8.以“曹冲称象”故事为依托,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并认识克、千 克、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感受(等量的等量)相等,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9.知道中国在秦朝统一了度量衡,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理解(度量衡)的意义,知道

17、最初的度量方法都是(借助日常用品),加深对(量和计量单位)的理解,丰富并发展(量感)。10.与第一学段相同,第二学段也可以设计(长程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查阅资料、(深入思考)、(得出结论),经历(探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过程,丰富(数学学习)的经验。11.第二学段的主题活动涉及(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跨学科内容,需要多学科教师(协同教学),(统筹设计)与实施。12.与第一学段相同,第二学段也可以自行设计主题活动的内容,但要指向综合(数学知识)、(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设计具有(操作性)的活动。13.第三学段综合与实践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涉及“了解负数

18、”等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数学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应用能力)。14.第二学段应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应用)的一般性过程,包括(有价值数学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策略和方法的探究、数学结论现实意义的(合理解释)等,体会数学的价值和思想方法,提高(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15.项目式学习,可以釆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集中+分散)”等灵活方式进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开展(有目的)、有设计、(有步骤)、(有合作)、有反思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发展(模型意识)。16.主题活动的设计可以考虑(问题引领)的形式。主题活动的评

19、价在第一学段强调(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关注(创新性)评价。17.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目标除了包含对常见的量的(数学知识)要求,还要关注学生(活动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态度)的发展。18.主题活动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指导应面向(全体),全程(跟进),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如何与他人交流,需要怎样的帮助等;指导学生(反思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描述感受)、(表达收获)、总结发现。19.主题活动的评价是综合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关注(过程性)评价,对照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要关

20、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20.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能(主动表达),并与他人交流,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21.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过程,鼓励(学生个体)和小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独特的策略和方法,激发创造的热情,形成(创新意识)。22.在开展主题活动教学时,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性活动),需要认真准备活动实施所需要的设施,如“曹冲称象的故事”,需要提前收集与(质量度量)相关的素材,作为学生探究的(补充资源);需要准备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共性

21、)和(差异);需要了解学生称重实践可能需要的物品(如设计缩小版的“称象学具);等等。23.学习“体育中的赛事”时收集重大体育赛事的信息、某项体育比赛的规则、某运动员的技术数据等素材,提出(数学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4.在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时,可以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校园生活、社会生活(选择内容),如垃圾回收与利用、身边的一棵树、城市公共交通路线图、寻找黄金分割等,以保证(不同基础)、(不同需求)的学生都可以参与活动,普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25.学生需要(分工协

22、作)完成调查分析,所要调查分析的内容很多,为了保证活动的(实效性),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分组活动),分工 负责,以(长程活动)的方式进行,最后(归纳总结)。26.第一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应当依据本学段数学知识的(内涵)、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知识)的关联,自主设计(形式多样)、(富有趣味)的活动。27.在教材编写或教学设计时,可以使用不同的(主题名称),设计不同的(活动内容),但要关注主题内容的选取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达到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二、问答题1.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分为几类?具体涉及哪些知识的学习?主题活动分为两类:第一类,融入数学知识学习的主题活动。在

23、这类活动中,学生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感悟知识的意义,主要涉及量、方向与位置、负数等知识的学习。第二类,运用数学知识及其 他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在这类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以及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2.主题活动的实施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主题活动的实施要有利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指导应面向全体,全程跟进,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包括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如何与他人交流,需要怎样的帮助等;指导学生反思与交流活动,引导学生 描述感受、表达收获、总结发现。3.主题活动的评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主题活动的评价是综合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关注过程性评价,对照主题活动的教学目标

24、确定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4.主题活动“体育中的数学”的学业要求有哪些?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确定所要研究的关于体育的 内容与范围;会査找相关资料,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教师指导 下,能与他人交流合作,运用数学或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能积 极参与小组间的交流,说明自己小组的问题解决过程,理解其他小组 所解决的问题和问题解决的思路;感悟数学在体育中的作用,提高学 习数学的兴趣。5.主题活动“营养午餐”的学业要求有哪些?在对人体营养需求和食物营养物质的调查研究中,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用扇形统计图整理调查结果,分析如何实 现营养均衡;经历一周

25、营养午餐食谱的设计过程,感悟在实际情境中 方案的形成过程;形成重视调查研究、合理设计规划的科学态度。6.主题活动“水是生命之源”的学业要求有哪些?能合作设计生活中用水情况的调查方案,并展开 调查,在调查中进一步优化方案;会查找与淡水资源相关的资料,从 资料和实地走访中筛选需要的信息,提出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思 路,提高应用意识;根据问题解决中的发现和收获,制订节水方案, 尝试设计节水工具或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水资 源保护等社会问题的关注与理解。7.主题活动“校园平面图”的学业要求有哪些?在实际情境中,综合应用比例尺、方向、位置、测量等知识,绘 制校园平面简图,标明重要场所;交

26、流绘制成果,反思绘制过程,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8.数学主题活动实施的保障包括哪些方面?对于一些复杂的操作性活动,需要认真准备活 动实施所需要的设施,如“曹冲称象的故事”,需要提前收集与质量 度量相关的素材,作为学生探究的补充资源;需要准备不同的测量工 具,让学生感悟其中的共性和差异;需要了解学生称重实践可能需要 的物品(如设计缩小版的“称象学具);等等。9.主题活动“年、月、日的秘密”的学业要求是什么?知道24时记时法与钟表上刻度的关系,能 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间;知道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 简单历法知识;知道一年四季的重要性,了解中国古代是如何通过土圭之法确定一年四季的,

27、培养家国情怀。10.请简述数学游戏分享的学业要求。能比较清晰地描述幼儿园和学前生活中的数学活 动内容,比较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数、数量、图形、方位等数学知识的 理解;能说明或演示自己玩过的数学游戏内容和规则,在教师的协助 下能带领同伴一起玩这些数学游戏。11主题活动“数学游戏分享”的内容要求有哪些?在具体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经历的与数学学习相关的活 动,唤起数学学习感性认识和学习经验,激发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兴 趣,尝试运用与数学学习相关的词语,逐步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12.如何表达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学业要求是什么?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具体事例体会 相反意义的量,如温度、海拔等,能表达具体情境

28、中负数的实际意 义,能通过对多个事例的归纳、比较,感悟负数可以表达与正数相反意义的量。课程内容(5)学业质量与课程实施1.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2. 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主要分为(教学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3.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的方式,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过程。4.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知识结构)和基 本线索,是实现(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5. 资源开发与利用要坚持(育人为本),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 首要任务,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为(教与学)提供有效支撑。6. 请你举例谈谈如何处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四能”的关系。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的继承 和发展。“四基” “四能”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载体,核心素养 对“四基”“四能”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要引导学生在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在分析 问题的同时,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在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第 20 页 共 2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各类题库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考点梳理教师招聘选调必背.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