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在传统习俗中理解民俗的价值意义教案引言随着年岁渐长,身边总会听到“过年越来越没有年味了”此类感叹,一方面,长大后的心境似乎已经不是过年买件新衣裳、吃到许多糖果就能心满意足的了。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一些传统习俗也不可逆地被削弱、遗忘,儿时过年的仪式感仿佛已成为一种“乡愁”。作为唯一一个延续至今、未曾中断的古文明,中华文明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宝藏,可当我们只是以文化宝藏来定义它时,它更像是一系列堆砌的符号组合,束之高阁。只有当我们真正走近它,将其融入生活日常,文化才流淌起来,从一代人流淌到下一代。为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价值意义,重庆市南开中学的何琛老
2、师带来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重要的价值意义”一课。一、文本组织安塞腰鼓刘成章、窗花耿翔、酒柯灵、布鞋厉彦林其他推荐文本:春酒琦君、伙铺艾芜、北平的庙会张中行、西皮流水高洪波课时:1课时二、议题阐释本单元的文本,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宛如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跃然眼前,学生在感受多样生活方式和多彩地域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结合单元文本特点和阅读提示的要求,笔者确定本课议题为:在传统习俗中理解民俗的价值意义。民俗作为特定地域和人群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多彩社会生活的重要基色,它所呈现的特别生活样本可以说是文艺创作中最丰富、最有生活底蕴的素材。本节课旨在通过对这一
3、组文本的学习挖掘,让学生在平常的民间风俗中洞悉它的不凡,真正对民俗有一个崭新的认识。三、文本解读教材文本安塞腰鼓,从“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写起,写他们“神情沉稳而安静”。作者非常详细地描写了后生们的腰鼓表演,他们的动作或许不像舞台上的舞蹈那么精致整齐、富有韵律,但他们的腰鼓表现出西北高原土生土长的地域文化,展现出一种奇伟磅礴的生命力量,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给世人以新奇的感受。年轻、热烈、完美的生命奔涌于黄土高原上,他们宣泄于安塞腰鼓中的原始生命力,使人明白了“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电影黄土地窗花一文,作者讲述自己每次到陕北都会遇上一些心动
4、的剪纸人,以及让他印象深刻的陕北窗花。作者着重描述了一位老人剪窗花的过程,认为欣赏这样一个过程是对自己情操的陶冶。窗花中蕴藏着人生故事,表现了鲜活的大千世界,寄寓着剪纸人对生活的希冀,能让人一眼望出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这样的民俗活动,是对民间艺术的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致敬。酒,介绍了绍兴黄酒随处可见、有名,尤以山阴为最好。喝酒于绍兴人而言是一件雅事,不必非得菜肴佐酒,但往往饮酒时神情动人,喝法本身就是一种闲情雅致。全文通过“喝酒”这一民俗活动,使读者看到了旧时的绍兴生活场景,感受到了作者对美好乡风乡韵的深切怀念。布鞋中,作者提到自己家乡沂蒙山区虽然普通,却有一样让自
5、己想起就激动不已的民俗活动做布鞋。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勤劳的母亲为他做布鞋的情景。母亲做的布鞋伴他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简单的一双鞋寄寓着母亲对孩子的爱,也寄寓着孩子对“娘”的感恩和爱,更见证了那一段充满温暖、让人难忘的生活经历。“做布鞋”这种民俗,记录了“我”少时一段难忘的岁月,见证了一个特定时期的生活经历。图1 文本结构思维导图民俗活动安塞腰鼓展示精神风貌窗花传承艺术创造酒展现乡风乡韵布鞋见证生活经历四、教学流程(一)引入【屏显】“腊月二十三,糖瓜粘;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炸豆腐;腊月二十六,煮白肉;腊月二十七,杀公鸡;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
6、年初一,扭一扭。”师:老师刚才读的是老北京关于春节的一首童谣。这首童谣讲述了春节前后北京人的一些民俗活动,这些民俗记忆似乎带我们回到了过去北平的大街小巷,忆起那些记录着美好快乐的传统佳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四篇文章,走进丰富多彩、百代不绝的民俗文化生活。(二)阅读安塞腰鼓一文,探讨民俗的价值意义1学生阅读课文,思考安塞腰鼓这种民俗活动有哪些特点?(学生勾画、朗读并总结特点,教师可从地域、人物等角度进行引导。)地域特点:来自西北高原,有高粱地,有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有杂着草根的土浪等。人物特点:西北高原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他们沉稳而安静,更有着豪放而强壮的一面,他们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
7、元气淋漓,可以释放出奇伟磅礴的能量。2这些特点如何表现民俗的价值和意义?明确:(1)从地域特点来看:长着酸枣树的山崖,贫瘠的黄土地生长的是最普通的红豆角、老南瓜,这是西北人朴实也艰难的生长环境。这样的黄土高原上响起的安塞腰鼓,体现的是想挣脱、冲破、撞开困倦生活的力量,是西北人质朴、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2)从人物特点来看:这群西北汉子像“高粱”一样无华而茁壮,不做作、不招摇、不浮耀;这样的生命是年轻热烈的,是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他们跳出了让世人惊奇的高原舞蹈,这是他们激情与活力的宣泄,是他们粗犷、质朴、开朗精神风貌的展现。3.设问:我们从西北汉子敲打安塞腰鼓的的民俗中看到了什么价
8、值意义?明确:民俗活动展示精神风貌。(教师板书)4.设问:你还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民俗的价值意义是展示人们的精神风貌?如:(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展现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要冲破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风貌。)(2)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这句将西北汉子打腰鼓的力量变幻刻画得细致入微,黄土高原的元气和魂魄,一下子表现得淋漓尽致。)5.播放小视频:体现重庆市地域民俗风
9、貌的“铜梁舞龙”。请学生观看视频后谈谈“舞龙”这个民俗活动展现了重庆市铜梁区人民怎样的精神风貌?明确:铜梁火龙以铁水打金花,热烈多彩;舞龙手赤膊上阵,拼搏向前,阳刚气十足。这个民俗活动展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补充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民俗活动能展示人们精神风貌的价值意义。(三)自主阅读其余三篇文本,明确三种民俗活动的特点和价值意义1完成任务一:略读三篇文本,说说每篇文本的民俗活动是什么,该项民俗活动有哪些特点。学生填写任务单,填好任务单后分享答案。【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细读文本,找准民俗活动,通过对特点的勾画,基本明确这些民俗活动的价值意义。窗花一文是在着重介绍
10、陕北流行的一个民俗活动“剪窗花、贴窗花”。通过对剪纸人剪纸过程的描述,能够感知窗花就是作者极力赞美的一种民间艺术;酒一文介绍了黄酒的特点、绍兴人喝酒有闲情雅致,作者喜欢黄昏后漫步绍兴酒楼喝酒这样一种民俗,让读者体会到了美好的乡风乡韵;布鞋一文介绍了沂蒙山区“做布鞋”的习俗和讲究,鞋面凝聚的祝福,尤其是“娘”一直为“我”做布鞋。布鞋伴随着“我”艰苦的求学经历,见证着“我”的成长,见证了那个特殊时期作者难忘、快乐幸福的一段经历。 纪录片过年2.完成任务二:细读三篇文本,阅读文中表现民俗活动特点的部分内容,讨论交流民俗的价值意义。学生分享交流。文本民俗活动民俗特点民俗意义窗花剪窗花红彤彤的、生动透了
11、的剪纸囊括各种风物;抽象的窗花是勾魂的俗物,也是一种与人俱存的艺术,是一条吐纳百川的文化之河。剪纸人是一群文化与想象有极大反差的婆姨,一群走在庄稼身边的女人,她们边剪边唱创造出一些抽象的窗花,她们是真正的大师。传承艺术创造酒喝黄酒绍兴黄酒有名,随处可见,酿酒水好。绍兴酒店多,有普通酒店,也有好酒店。绍兴人最拘谨,不酗酒,经常少喝点却有裨于身体的健康。酒在绍兴是应酬亲友最普通的交际品,绍兴人慢慢吃着,慢慢谈着。绍兴人喝酒是一件雅事;喝酒喝法就是闲情雅致;喝酒神情动人。展现乡风乡韵布鞋做布鞋布鞋鞋面一般用新的黑布,鞋头上还会绣些图案来表达祝福和愿望。无论哪个季节,“娘”都会为“我”做一双黑色鞋面上
12、还镶着白色的边的,纳的针脚均匀细密,秀气雅致的,表现农家人特有的执著与质朴的布鞋。见证生活经历【屏显补充材料】(1)高丙中(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对于民俗的研究从来都是从中发现其价值,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关于价值的观念是非常不同的。(2)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社会人类学家):风俗是一种依传统力量而使社区分子遵守的标准化行为方式,是能作用和发生功能的。如酒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绍兴地区“喝黄酒”的习俗。作者对这一习俗的描述内容很丰富详细,但是不管哪一点都让人能从“老酒上知道绍兴”。如文中5段提到“绍兴人自然多数是会喝酒的”,但是无论作坊主人还是做酒工人都是“守口如瓶,不进半滴”;11段提到“那便是喝
13、酒的神情的动人了”,绍兴人喝酒从容舒婉,有种不慌不忙的满足。据此,我们明白了绍兴人的性格,更能体会到绍兴当地的乡风乡韵,所以说风俗是有作用、有价值的。教师完善板书:展示精神风貌民俗活动的价值传承艺术创造展现乡风乡韵见证生活经历(四)拓展延伸请大家读读我们熟悉的几首古诗词,四人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讨这些诗词中记录了古人哪些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有怎样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向上滑动阅览1.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14、鸢。3.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4.破阵子春景晏殊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明确:1.踏青 2.放纸鸢 3.放灯 4.斗草【设计意图】通过对古诗词的阅读,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民俗风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内涵丰富,有着不凡的价值魅力,对于本节课探讨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巩固和延伸,也激发了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去钻研民俗相关知识的兴趣
15、。(五)作业设计认真阅读推荐的四篇文本,在此基础上,能自主课外阅读相同类型的文字,对这些文字进行分析思考,记下自己的发现,寻找依据,形成自己的观点。围绕这个观点,能试着写一篇小论文。要求:1.观点明确,一个观点即可。2.字数15005000字。3.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讨论评定。五、结语“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习俗既有联系,更有不同。无论有多大的不同,比如有的颂马,有的喜牛,有的擅于射箭,有的长于唱歌,都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都蕴含了特定的文化基质和丰富的人生内涵,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熠熠生辉。随着社会变迁,民俗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我们要学会领略其独特的魅力,感受其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