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案.doc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3234341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统编版纲要上第 28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二、教材分析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面的经验上,完成工作中心转移,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这段历史既是中国最新的历史,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高峰。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国各方面都取得了举

2、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本课是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第 1 课,上承“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下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内容重要,共设置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进程、“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三目内容,讲述了 1978 年以来中国发展进程中的相关史实,涉及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等重点内容。本课最核心的内容是改革开放及同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因此本课需梳理 40 年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线索和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内在联系。三、学情分析

3、从初高中教材衔接的角度来看,初中学生对本课所涉及的基本史实已经进行过比较系统的学习,多数学生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的主要成就,及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中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等,对本节课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本课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学生较难从整体上建构对这一时期历史的认知把握改革开放各阶段的内容及特征。另外,本课出现了一些新的名词概念,会给学生解读文本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四、教学目标1、能够从思想解放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角度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通过对相关史料的

4、探究,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适应时代潮流和我国国情的正确决策,体会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通过对史料的探究,进一步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深刻内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统一大业取得进展的原因;3、通过对祖国统一进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并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强盛是港澳得以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做法都将被历史所抛弃。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改革开放的历程;“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教学难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六、

5、教学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研读法、讲授法七、教学过程导入:邓小平组图,人物介绍:“邓小平,原名邓先圣,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他所倡导的“改革开放”及“一国两制”政策理念,改变了 20 世纪后期的中国,也影响了世界,因此在 1978 年和 1985 年, 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那么今天我们就追随者邓小平的脚步,来看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和发展的。【设计意图】利用人物资

6、料,导入新课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渡】1978 年 11 月 25 日下午,邓小平等人听取中共北京市委负责人报告时说:“现在,有的人提出一些历史问题,有些历史问题要解决,不解决就会使很多人背包袱,不能轻装前进”。那么“有些历史问题”是在什么时候解决的?或者说是在哪次会议上解决的?(学生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腾飞之路”伟大的历史转折我们先来看看这次会议召开的背景(一)山穷水尽文革后的中国材料 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1977.2.7人民日报社论材料 2:安徽省 4000 万农村人口中有 3500 万以上的人吃不饱肚子!李

7、向前旧话新题:关于中国改革起源的几点研究材料 3:上千万知识青年、下放干部、知识分子和其他城市下放人员要求回城,全国城镇有两千万人等待就业。李先念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79 年 4 月 5 日)【问题设计】通过阅读材料,同学们看看 1976 年文革结束后,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回答】思想僵化;经济凋敝;就业压力;(二)真理?真理!真理标准探讨师:那么这场“变革”应该先从哪里开始呢?材料 4: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四人帮)他们自吹自擂证明不了真理,大规模的宣传

8、证明不了真理,强权证明不了真理。胡福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师:针对文革结束后“两个凡是”禁锢人们思想,1978 年 5 月,胡福明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掀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这次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纠正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的“左”的错误,为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设计意图】介绍文革结束后中国情况,从而使学生更好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山穷水尽”的前提下召开的,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峰回路转十一届三中全会(

9、1978 年 12 月)【问题设计】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为什么它被称为“伟大的历史转折”?同学们从会议内容中找一找【学生回答】转折一:阶级斗争经济建设;转折二:“左”倾实事求是;转折三:民主法制遭践踏拨乱反正;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设计意图】通过解读会议内容,让学生深刻体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四)落实实践:【教师讲授】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会后加快了平反冤假错案的步伐。使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诬陷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

10、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国家还改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重塑法律尊严。另外针对文革时期遭受重创的民主和法制,会后采取一系列措施重建与完善民主法制。1、首要环节:平反冤假错案,重塑法律尊严2、重建与完善民主法制完善人大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法律体系:颁布 1982 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设计意图】通过讲授,让学生明白党和国家为改变中国做出的实际努力,更好的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历史转折”的意义。【教学过渡】1984 年,邓小平提出:“把改革当作一场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场根本改变我

11、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二、“强国之路”改革开放进程材料 5:由于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影响了人们生产积极性的发挥,粮食产量极低,小岗村最好的年景每人每天 9 两粮食,收入 0.11 元;最差的一年每人每天 2.8 两粮食,收入 0.04 元。小岗村当时共有 20 户人家,115 人,除了 1 户外,其他户每年都要外出讨饭。材料 6: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虽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

12、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问题设计】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那么改革,改什么呢?为什么要改?同学们从材料中找一找。【学生回答】改计划经济,因为它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老师总结】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把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都置于政府的监管之下,容易把企业管的过严, 管的过死,这就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的进步。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要对内改革。【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让学生理解对内改革的必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使用经营集体农民(一)改革篇:农村先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问题设计】先从哪改

13、呢?农村还是城市?怎么改的?【学生回答】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教师分析】1978 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生产责任制,农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但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只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没有所有权,不会改变土地公有制。【设计意图】通过图示,使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内涵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材料 7: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还搞起了养殖业、加工业、经济作物种植、农副产品运销等很多农民还开始从事粮食种植以外的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了向城市的流动,从事着商品零售、服务、修理等

14、行业。摘编自李文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问题设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对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分别产生什么影响?【学生回答】调动农民积极性;农民发展副业;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教师总结】农民积极性提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劳动力向城市流动;而且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城市经济的改革【设计意图】利用材料加深学生对于农村改革影响的理解,明白农村改革会促进城市改革的推进。(二)改革篇:城市后发中心: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材料 8: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5、公报1978 年现行经济体制的种种弊端,恰恰集中表现为企业缺乏应有的活力。所以,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 年【问题设计】城市怎么改?中心环节是什么?【学生回答】下放权力,增强企业活力【教师总结】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简政放权,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分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设计意图】通过材料了解城市改革的内容,理解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意义。【教师讲授】就在我们对内改革开

16、展如火如荼的时候,却遭遇了瓶颈,同学们从材料中找找【学生回答】经济下滑;社会主义运动出现巨大挫折;思想动乱,人心涣散【教师讲授】在这紧急关头,1992 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深圳、南昌等城市时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为处在困惑中的人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把这一系列讲话称为“南方谈话”。并在这一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下一步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17、济体制”。揭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设计意图】通过补充材料使学生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充满曲折的,但在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不怕困难, 及时更新思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前行,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不怕困难,砥砺前进的动力。【教学过渡】中国的对内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么对外开放呢?(五)开放篇逐步开放【教师活动】 动态展示“对外开放”的过程【问题设计】中国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逐步开放,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教师补充】中国的对内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逐层深入的改革,并且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设计意图】通过动态图示使学生对中国对外开放的过程有清晰的了解,材料展示和教师的讲授使

18、学生理解中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是“割裂”的,是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共同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教学过渡】1979 年 1 月 29 日,邓小平在出访美国前夕,他在会见美国时代出版公司总编辑多诺万时说:“我们尊重台湾的现实,台湾当局作为一个地方政府拥有它自己的权力,就是它可以有自己一定的军队,同外国的贸易、商业关系可以继续,民间交往可以继续,现行的政策、现在的生活方式可以不变,但必须是在一个中国的条件下。”这里涉及的也就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正式提出的完成祖国统一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三、“统一之路”“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一)统一之策“一国两制”【问题设计】

19、什么是“一国两制”?【学生回答】略【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一国两制”科学内涵的理解,并明白推行这一伟大构想的前提是“一个中国”,采取两种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只是补充),不会动摇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二)统一之果港澳回归【问题设计】“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想解决台湾问题,却是在解决什么问题上成功运用?【学生回答】香港、澳门【教师补充】港澳回归时间【问题设计】我们能收回港澳的原因是什么?港澳回归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讨论、回答【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强盛是港澳得以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港澳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迈出的重要一步,为将来台湾回归提供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爱

20、国情。(三)统一之望台湾回归【教师活动】展示说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事件【问题设计】将来的某一天,台湾能不能像港澳一样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现在为什么不回归?【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即便还有岛内的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但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某一天,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因为就在 9 月 25 日,经过中国政府的长期努力,被加拿大政府无故扣押长达 1030 天的孟晚舟, 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轻舟虽晚,终回家国”。孟晚舟的回归有力证明,在这场大国博弈中,中国凭借着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赢得了全面胜利。就像孟晚舟在感言中说的一样:“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

21、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做法都将被历史所抛弃,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使命感。【总结】1997 年 2 月 19 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 93 岁。他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表达了对你我脚下这片土地深沉的爱。回首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从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来,中国人民在党的带领下,40 多年众志成城,40 多年砥砺奋进,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未来的中国会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

22、,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充满希望!因为在今年建党 100 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中国的“新青年”振臂高呼:“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发出时代最强音,“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所以,加油吧,少年!奔腾吧,后浪!【板书设计】开 中腾飞之路伟大的历史转折辟 国与 特发 色展 社会强国之路改革开放进程主义道路的统一之路“一国两制”【课后思考】1、问题探究: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阐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2、学习扩展:搜集相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讨“一国两制”的由来、发展及实践意义。【教学反思】本节课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面广,因此,适度取舍尤为关键。在备课过程中,依托课程标准和初中教材跟本课内容的衔接点,对于教材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本节课以邓小平生平和不同时期的重要讲话作为主线串联三个子目,使得主题明确,前后呼应,整体性比较强。史料的补充和解读,小组的讨论,能够提升学生的史料分析、信息提取和协同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史学素养。整个课堂师生配合默契,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本节课最大的问题就是“按部就班”的讲授,“新意不够”,这也提醒我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要多多研读教材和教辅,洞悉新高考的方向,多思考对教材整合的方法,关注学术前沿成果,实现自我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其他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