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pptx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文档编号:3235209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7.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隋唐制度的变化创新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登科后登科后(唐)孟郊(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日看尽长安花。隋唐制度的变化创新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哈密市第一中学哈密市第一中学 林雪峰林雪峰目目 录录 0101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0202中央官制中央官制 0303赋税制度赋税制度制度:

2、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制度: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制度制度制度 科举制科举制两税法两税法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01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并思考,从西周时期到隋唐,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选官标准是什么?1.1 1.1 选选官官制度制度演变演变商周时期战国秦朝汉代 魏晋南北朝隋唐1905年血缘关系军功品行才能?选官选官方式方式依据依据标准标准自主学习自主学习 1.1.背景背景(1

3、1)汉末)汉末社会动荡社会动荡,察举制下,察举制下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2 2)地方大族操纵地方大族操纵人才选拔人才选拔2.2.方式方式 中央委任中央委任中正官为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相应的官职3.3.标准标准 家世、德才家世、德才家世家世 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度度在其初创之时,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犹能“盖盖以论人才优以论人才优劣劣,非为世族高卑,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所把控,以至于“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品无寒门,下

4、品无势族族”。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度演进研究4.4.影响影响初期:初期:(1 1)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的人才(2 2)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集权;后期:后期:(3 3)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隋文帝隋文帝隋炀帝隋炀帝唐太宗唐太宗武则天武则天唐玄宗唐玄宗思考思考1 1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有什么影响?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有什么影响?材料一: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

5、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白衣公卿”,又曰,又曰“一品白衫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无所恨。故有诗云:

6、“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头!”王定保唐摭(zhi)言卷一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以获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思考思考1 1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有什么影响?科举制对中国历代王朝统治有什么影响?材料一: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起来。这样,士人可以

7、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由政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白衣公卿”,又曰,又曰“一品白衫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其艰难谓之“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云:“太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宗皇帝真长策,赚得

8、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一科举制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相对公平公正。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保证官僚队伍的来源,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成为中华文明长期繁荣的制度保障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科第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的基础考试科目及内容以儒学经义为范畴,到

9、了封建社会后期发展成八股取士,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学问,阻碍了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消消极极小试牛刀小试牛刀1.唐太宗时,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zhui)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gou)中矣。”.“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材料说明科举制()A.体现出公正平等的原则B.彻底打破血缘门第等观念C.促进社会阶层固化D.有利于扩大封建统治基础D选官制度演变的发展趋势?选官制度演变的发展趋势?选拔标准: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拔方式:选拔原则:选拔原则:由家世门第、财产等级演变为才能学识。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开。由地方评定、推荐演变为中央考试选拔。选官基础选官

10、基础: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1.2 1.2 选官选官演变演变趋势趋势02中央官制中央官制形成与发展过程形成与发展过程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西汉西汉中朝官中朝官尚书令尚书令东汉东汉设立设立尚书台尚书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与中书省、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形成门下省形成三省三省隋文帝隋文帝正式正式确立确立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唐朝唐朝政事堂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后改称中书门下 汉武帝时形成以尚书为主的中朝决策机构,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职权,既为决汉武帝时形成以尚书为主的中朝决策机构,东汉光武帝扩大尚书台的职权,既为决策机构又为执行机构,形成了策机构又为执行机构,形成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11、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局面。至曹魏改称尚书省,新的局面。至曹魏改称尚书省,新设中书省执掌机要,中书舍人多由寒人担任,西晋又设立门下省以分中书省之权。隋文设中书省执掌机要,中书舍人多由寒人担任,西晋又设立门下省以分中书省之权。隋文帝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帝时,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的范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2.1 2.1 中央官制的演变中央官制的演变2.2 2.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议政)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皇帝三 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

12、部刑部工部六 部起草诏令起草诏令封驳审议封驳审议负责执行负责执行御史台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鲜有败事。资治通鉴资治通鉴2.2 2.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2.2 2.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影响影响n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n三省职权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n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n三省六

13、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小试牛刀小试牛刀2.有学者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材料反映出三省体制()A.有利于加强皇权专制B.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C.分工明确且彼此制约D.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D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时期时期政权组织政权组织权力分配权力分配趋势趋势西西汉汉武帝前武帝前武帝后武帝后东汉东汉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隋、唐隋、唐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中外朝制中外朝制三公和尚书台三公和尚书台尚书、中书、尚书、中书、门下形成三省门下形成三省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

14、审议和丞相集决策、行政、用人、审议和司法于一身司法于一身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中朝决策,外朝执行三公荣誉,尚书台掌决策和行政三公荣誉,尚书台掌决策和行政三省共同辅助决策三省共同辅助决策中书起草诏令、门下封驳审议、尚中书起草诏令、门下封驳审议、尚书执行书执行相权不断相权不断削弱;削弱;皇权不断皇权不断加强加强2.2 2.2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03赋税制度赋税制度汉代汉代田税较轻,人口田税较轻,人口税和更赋很重税和更赋很重实施租调制度实施租调制度隋唐隋唐魏晋租调按户征收的说法摘自中外历史纲要相关概念相关概念 均田制是由均田制是由北魏北魏至至唐朝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前期

15、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府。到了唐朝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天宝年间,根本无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两税法”取代。取代。3.1 3.1 租调制租调制 朝代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征税标准魏晋魏晋唐前期唐前期调(调(人头税人头税):帛或布):帛或布租(租(田亩税田亩税):粮食):粮食材料一:材料一:收田租亩四升,收田租亩四升,户户出绢二匹、绵二斤。出绢二匹、绵二斤。三国志

16、魏书武帝纪3.1 3.1 租调制租调制 朝代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征税标准魏晋(孝文帝)魏晋(孝文帝)唐前期唐前期材料二:材料二:(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及身没则还田。老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受田农民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承担定额租调一夫一妇,调帛(或布)一匹、粟二石。一夫一妇,调帛(或布)一匹、粟二石。民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民十五以上未娶者,四人出一夫一妇之调奴婢八人,奴婢八人,耕牛耕牛2

17、020头,亦出一夫一妇之调。头,亦出一夫一妇之调。魏书食货志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以以均田制均田制为基础为基础3.2 3.2 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朝代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征税标准魏晋魏晋唐前期唐前期材料三:材料三:赋役之法:每赋役之法:每丁丁岁入租粟二石。岁入租粟二石。调调则随乡土所则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凡凡丁,岁役丁,岁役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二旬。若不役,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每日三尺。旧唐书食货志调(调(人头税人头税):帛或布):帛或布租(租(田亩税田亩税):粮食):粮食庸:庸:用帛或布代徭役用帛或布代徭役调(调(人头税

18、人头税):帛或布):帛或布租(租(田亩税田亩税):粮食):粮食庸:庸:用帛或布代徭役用帛或布代徭役影响:影响:,保证农民有较,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也有了保障。有田则有有田则有租租,有家则有有家则有调调,有身则有有身则有庸庸。(唐)陆(唐)陆贽贽朝代朝代赋税制度赋税制度征税标准征税标准魏晋魏晋唐前期唐前期3.2 3.2 租庸调制租庸调制 重点探讨重点探讨相关史料相关史料1 1、背景:、背景:(1 1)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遭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2 2)人口逃亡,户籍减少)人口逃亡,户籍

19、减少(3 3)税收减少,财政困难)税收减少,财政困难2 2、确立:、确立:780 780年,唐德宗实施两税法年,唐德宗实施两税法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租庸调制难以维持。“有幼未成丁,有幼未成丁,而而承袭世资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谬!”百姓百姓举家逃亡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规避赋税,被称为被称为“客户客户”。白寿彝白寿彝中国通史中国通史3.3 3.3

20、两税法两税法利3.3 3.3 两税法两税法以土地、财产为主以土地、财产为主征收钱币为主征收钱币为主不分主户和客户,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就地落籍纳税一律就地落籍纳税扩大了收税对象增加了财政收入放松了人身控制,体现了公平公正简化了税收名目减轻了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推动商品经济发展项目项目内容内容征税依征税依据据征收名征收名目目征收形征收形式式征税对征税对象象思考思考3 3结合教材探究与拓展,讨论两税法的利弊?结合教材探究与拓展,讨论两税法的利弊?弊户税(财产)、地税,户税(财产)、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税、杂役没有规定全国统一税额,各州之间税赋轻重不均;各类加征及苛敛杂

21、税没有真正减税;土地兼并严重;没有灾害减免的规定等小试牛刀小试牛刀3.安史之乱后,均田制度瓦解,农民大量逃亡,政府赋税收入减少。为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推行了“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的赋税制度()A.察举制 B.租调制C.租庸调制 D.两税法D(租庸调制)以(租庸调制)以“人丁人丁”为本,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都要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按丁交纳同等数量的绢、粟。(两税法)(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不以丁身为本。”(均田制)成年男(均田制)成年男子承担一定的徭役子承担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制)(租庸调制)“以庸代役以庸代役”(两税法

22、)取消租(两税法)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庸调和一切杂役(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两税法)每户缴纳户税和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税收种类简化税收种类简化(租庸调制)纳(租庸调制)纳粮粮为租;为租;纳纳布布为调;纳为调;纳布布代役为庸代役为庸(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两税法)户税按户等高低征钱钱,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地税按亩缴纳谷物。征税内容变化征税内容变化,实物,实物货币货币征税标准转变征税标准转变,以人丁为主,以人丁为主以财产为主以财产为主政府对农民的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人身控制减弱3.4 3.

23、4 赋税制度的演变趋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势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兼容并蓄、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改革创新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都是在继承前代政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都是在继承前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和创新,治文明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和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其成就因而超迈往古。为发达、灿烂的文明,其成就因而超迈往古。王小甫王小甫创造与再造创造与再造本课小结本课小结本课小结本课小结九品中正制度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唐太宗增加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为主武则天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科举制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租调制与均田令(魏晋南北朝时期)租庸调制(唐朝初期)两税法(唐朝中后期)选官制度赋税制度隋隋唐唐制制度度的的变变化化与与创创新新时空坐标时空坐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其他资料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年高中统编教材历史培训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PPT.pptx)为本站会员(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