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变和ITER介绍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263601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75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核聚变和ITER介绍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核聚变和ITER介绍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核聚变和ITER介绍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核聚变和ITER介绍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核聚变和ITER介绍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核聚变和核聚变和ITERITER介绍介绍Department of Physics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1,什么是核聚变2,核聚变用作能源的两个重大优点3,核聚变发生的条件4,受控核聚变的原理5,受控核聚变的方式6,TOKAMAK受控核聚变的发展7,什么是“超导托卡马克装置”8,中国在受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9,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10,金属的辐照损伤和辐照效应大纲大纲什么是核聚变什么是核聚变核聚变是两个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典型的聚变反应是太阳的能量来自它中心的热核聚变

2、人类非常羡慕这种能源,但是目前只学会了破坏性地使用,这就是氢弹,一朵核聚变蘑菇云能轻易地抹平一座几百万人的城市。在太阳过去的46亿年中,仅消耗了0.03%的质量。是什么东西这么耐烧呢?那就是核聚变。核聚变用作能源的两个重大优点核聚变用作能源的两个重大优点一,地球上蕴藏的核聚变能远比核裂变能丰富得多。据测算,每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所以地球上仅在海水中就有45万亿吨氘。1升海水中所含的氘,经过核聚变可提供相当于300升汽油燃烧后释放出的能量。至于氚,虽然自然界中不存在,但靠中子同锂作用可以产生,而海水中也含有大量锂。这就意味着,单靠海水,就能满足人类100亿年的能源需求。第二个优点是既干净又

3、安全。因为它不会产生污染环境的放射性物质,所以是干净的。同时受控核聚变反应可在稀薄的气体中持续地稳定进行,所以是安全的。核聚变发生的条件核聚变发生的条件太阳的中心温度高达1500万2000万,中心压力达3.4多亿亿帕,太阳内的物质在这样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地球上没办法获得巨大的压力,只能通过提高温度来弥补,不过这样一来温度要到上亿度才可以发生热核反应。受控核聚变的原理受控核聚变的原理第一步,作为反应体的混合气必须被加热到等离子态也就是温度足够高到使得电子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原子核能自由运动,这时才可能使得原子核发生直接接触,这个时候,需要大约10万摄氏度的温度。第二步,为

4、了克服库伦力,也就是同样带正电子的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原子核需要以极快的速度运行,继续加温到上亿摄氏度,使原子核的布朗运动达到一个疯狂的水平。氚和氘的原子核以极大的速度发生碰撞,产生了新的氦核和新的中子,释放出量。第三步,经过一段时间,反应体已经不需要外来能源的加热,核聚变的温度足够使得原子核继续发生聚变。只要将氦原子核和中子及时排除,新的氚和氘的混合气被输入到反应体,核聚变就能持续下去,产生的能量一小部分留在反应体内,维持链式反应,大部分可以输出,作为能源来使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造出任何能经受1万摄氏度的化学结构。核聚变如此高的温度没有任何一种固体物质能够承受如此高温的反应体。早在50年前

5、,两种约束高温反应体的理论就产生了。1,惯性约束核聚变2,磁力约束核聚变(托卡马克)可控核聚变方式可控核聚变方式1 1,惯性约束:,惯性约束:这一方法是把几毫克的氘和氚的混合气体或固体,装入直径约几毫米的小球内。从外面均匀射入激光束或粒子束,球面因吸收能量而向外蒸发,受它的反作用,球面内层向内挤压(反作用力是一种惯性力,靠它使气体约束,所以称为惯性约束),就像喷气飞机气体往后喷而推动飞机前飞一样,小球内气体受挤压而压力升高,并伴随着温度的急剧升高。当温度达到所需要的点火温度(大概需要几十亿度)时,小球内气体便发生爆炸,并产生大量热能。这种爆炸过程时间很短,只有几个皮秒(1皮等于1万亿分之一)。

6、如每秒钟发生三四次这样的爆炸并且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所释放出的能量就相当于百万千瓦级的发电站。磁力约束(托卡马克)磁力约束(托卡马克):托卡马克(Tokamak)核聚变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的核聚变。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可知,带电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受到洛伦兹力。只要磁场只要足够大,带正电的原子核就跑不出磁场。建立一个环形的磁场,原子核就只能沿着磁力线的方向,沿着螺旋形运动,跑不出磁场的范围。在环形磁场之外建一个换热装置(此时反应体的能量只能以热辐射的方式传到换热体),然后再使用人类已经很熟悉的方法,把热能转换成电能就是了。早在1954年,在原苏联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就建成了世界

7、上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貌似很顺利吧?其实不然,要想能够投入实际使用,必须使得输入装置的能量远远小于输出的能量才行,我们称作能量增益因子Q值。当时的托卡马克装置是个很不稳定的东西,搞了十几年,也没有得到能量输出,直到1970年,前苏联才在改进了很多次的托卡马克装置上第一次获得了实际的能量输出,不过Q值只有10亿分之一。别小看这个十亿分之一,这使得全世界看到了希望,于是全世界都在这种激励下大干快上,纷纷建设起自己的大型托卡马克装置:欧洲建设了联合环-JET,苏联建设了T15,日本的JT-60和美国的TFTR。这些托卡马克装置一次次把能量增益因子(Q)值的纪录刷新。1991年欧洲Q值达0.12。19

8、93年,美国Q值达到了0.28。2019年9月,欧洲Q值达0.60。三个月以后,日本Q值可以达到1。后来,Q值又超过了1.25。这是第一次Q值大于1。中国在70年代就建设了数个实验环托卡马克装置环流一号(HL-1)和CT-6,后来又建设了HT-6,HT-6B,以及改建了HL1M,新建了流2号。TOKAMAK受控核聚变的发展受控核聚变的发展什么是什么是“超导托卡马克装置超导托卡马克装置”托卡马克装置的核心就是磁场,托卡马克装置越接近实用就要产生越强的磁场。用于产生磁场的线圈,由于有电阻而使得线圈的效率降低,同时限制通过大的电流,不能产生足够的磁场。如果把线圈材料做成超导体,这就是超脱卡马克。目前

9、为止,世界上有4个国家有各自的大型超脱卡马克装置法国的ToreSupra,俄罗斯的T-15,日本的JT-60U,中国的EAST。合肥EAST全超导非圆截面核聚变实验装置除了EAST以外,其他四个大概都只能叫“准超托卡马克”,它们的水平线圈是超导的,垂直线圈则是常规的,因此还是会受到电阻的困扰。此外他们三个的线圈截面都是圆形的,而为了增加反应体的容积,EAST则第一次尝试做成了非圆形截面。中国在这个领域有先天的优势,加上机遇很好,走到世界第一集团。先天优势:我们有王淦昌先生这样一批理论上的大师,使得我们的基础并不落后。国家对于能源的重视不是一天两天了,自1956年的12年科学规划以来,核聚变的研

10、究已经进行了半个世纪,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还有一个上帝送给我们的好礼物:内蒙古白云鄂博的稀土资源。它使得我们的超导工艺和激光技术并不落后这可是受控核聚变的重要组成部分。机遇好:一方面是当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贱卖家底,我们得到了俄国的HT-7超脱卡马克,使我们跨越性的认识了这一系统。另一方面,国际扯皮使得ITER拖了近20年,我们赢得了追上去的机会。中国人在这个关乎人类生存的领域,总算占有了一席之地。中国在受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中国在受控核聚变领域的发展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ITER)组织)组织2019年11月21日,我国与欧盟、印度、日本、韩国、俄罗斯和美国共同签署了联合实施

11、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建立国际聚变能组织的协定和联合实施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特权和豁免协定。ITER计划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经费投入最多、影响最深远的重大国际科学工程之一,它吸引了世界主要国家的顶尖科学家。ITER计划的实施结果将影响人类能否大规模地使用聚变能,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建在法国金属的辐照损伤和辐照效应金属的辐照损伤和辐照效应金属受到高能粒子辐照后可以产生种种宏观性质的变化,这一现象叫作“辐照效应”。由于高能粒子和金属的点阵原子实发生一系列碰撞,从而在金属内部产生大量的点缺陷。而这种碰撞的原始微观过程叫作“辐照损伤”。辐照损伤和辐照效应各

12、有不同的含义。辐照损伤着重讨论辐照粒子所造成的点缺陷的数目和组态,而辐照效应则是研究这些点缺陷进一步的行为和后果。从过程所发生的时间来看,辐照损伤所涉及的原始微观过程只发生在10-11秒之内,而辐照效应所讨论的缺陷迁移过程则需要若干毫秒甚至几个月。辐照损伤辐照损伤 辐照时的入射粒子可以是中子,也可以是带电粒子,如质子,(氦核He2),或碳、镍之类的重离子等。下面以中子为例说明辐照损伤的各种过程:1,产生空位缺陷。当中子和金属点阵内的某一靶原子的核(靶核)相碰撞,中子就将其能量的一部分传递给靶原子。如果所传递的能量大于某一个称作离位阈能(E Ed)的阈值(一般约为25eV),被击原子就脱离它的平

13、衡位置,成为一个初级击出原子,并在原地留下一个空位。2,使金属内部的一个微观区域被迅速加热到几千度的温度。入射粒子或击出原子与点阵原子相作用时也可以是掠射性(小角度)的低能传递。这时靶原子并不离位而是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被迫振动,并将这一振动能迅速传递到周围去。其效果有如金属内部的一个微观区域被迅速加热和冷却。这个瞬时过程称作热峰。热峰可能在10-11秒的时间内达到几千度的温度。3,产生杂质原子;入射粒子最后停留下来,或与靶原子核发生核反应产生新的元素(嬗变作用),成为杂质原子。例如,不锈钢中的镍可以通过59Ni(n,)56Fe反应转化成铁和氦。4,产生填隙等缺陷;考虑到金属内的原子呈有序排列,因

14、而沿某一晶向的一列原子可能发生一连串连续对撞,从而有换位碰撞,聚焦碰撞,或动力挤子。上述中子辐照损伤过程也适用于带电粒子,所不同的是带电粒子和靶原子碰撞的几率比中子大,射程也较短,因而损伤区集中而且损伤率要比中子大。反之,由于中子不带电荷,不发生库仑碰撞,所以它可以有很大的平均自由程和射程,足以造成分布整个金属中的损伤。金属表面形成的锥形突起金属表面的层离另外,带电粒子可以造成金属表面的溅射,使金属表面形成锥形突起(如图);气体带电粒子还可以使金属表面起泡和层离(如图)。这些都是聚变堆第一壁,即聚变堆最靠里面的第一个和等离子体区相接触的容器壁(英文称first wall)材料的重要辐照问题。辐

15、照效应辐照效应 辐照损伤产生多种形式的晶体点缺陷和点阵扰动在一定条件下扩散、聚集,或者转化成其他形式的缺陷,结果使金属的性质发生变化,这就构成了辐照效应。上述起泡和层离就是辐照效应的一种现象。辐照后种种缺陷的形成必然会使金属的性质和行为发生变化:1,辐照肿胀 空位和惰性气体原子的聚集可以造成辐照肿胀。它表现为材料的体积和密度随辐照发生变化。2,辐照硬化和辐照脆化点缺陷与贫化区的存在将影响晶体中位错的运动。这会使金属发生硬化,表现为屈服强度提高。也会导致体心立方金属韧性脆性转变温度上升,使材料经长期辐照后在其使用温度下变为脆性材料。此外,高温时气泡(如氦)在晶界的形成也会造成氦脆。从以上所举的部分例子中,可以看出强辐射条件下辐照损伤对金属宏观性质的影响是很严重的。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核聚变和ITER介绍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