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外史第七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282533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8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中外史第七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简明中外史第七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简明中外史第七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简明中外史第七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简明中外史第七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五章 民国初年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一、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孙中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蔡元培为教育总长。从1915到1920年间,针对旧学制的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发布政府公告,恢复教育秩序2、确定教育方针。(民国教育方针P113)3、颁布壬子癸丑学制。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阶级性质的学制。旗袍本是满族女子喜爱的服装,20世纪20年代以后,汉族女子也开始穿着,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变化,终于成为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中国女性的主要服装。旗袍的流行,原因有二:一是简洁;二是具有东方神韵。旗袍加上高跟皮鞋的衬托,最能体现

2、出东方女性的优雅俊美。(一)普通学校暂行办法暂行办法规定:清末各种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禁止采用清末学部颁行的教科书,各种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民国宗旨;废止小学读经科,注重小学手工科;废止奖励科举出身等。暂行办法清除了封建性,强调男女平等,注重实用技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教育要求。(二)民国教育方针的内容针对清末新政时期制定的教育宗旨“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提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民国教育方针,体现了受教育者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三)壬子癸丑学制的颁布是中国近代

3、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从纵向来看分为蒙养院、初等小学堂(4年)、高等小学堂(3年)、中学堂(4年)、大学预科(3年)、大学本科(3-4年)和大学院,从横向来看除普通教育之外还有实业教育(乙种实业学校和甲种实业学校)和师范教育(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其特点主要有:其特点主要有:其一,缩短了学制期限,较之“癸卯学制”,共缩短3-4年,有利于增加劳动人民受教育的机会。其二,取消了专门为贵族设立的各类学校,废除了封建特权和等级限制。其三,女子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等小学已可以男女同学,普通中学、甲级实业学校、师范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都设立了女校。其四,从课程改革与教学方法看,取消了忠君尊孔

4、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课程和劳动生活技能的训练,反对体罚,要求教育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壬子癸丑学制以法定形式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改革教育的构想,一直沿用到1922年新学制出台。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改革一、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一、新文化运动推动下的教育改革 (一)彻底批判封建礼教(一)彻底批判封建礼教 (二)国语和白话文教学的开展(二)国语和白话文教学的开展 1920年,教育部正式规定从一二年级开始使用白话文教材,到1922年止,除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课文外,所有的文言文教科书停止使用。(三)男女平等教育的确立(三)男女平等教育的确立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女子受教育权利的提高。1917年全

5、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案。到1920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以后各高校纷纷效仿,一些进步的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这些措施标志着男女生在受教育的制度上的区分已基本消除。最终改变了自古以来男女教育不平等的历史。辛亥革命后,针对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和文化教育领域尊孔读经的复古逆流,以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蒋梦麟为代表的民主主义者在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在民主、科学的旗帜下,他们对封建传统教育进行了猛烈抨击,倡导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深刻反思,促进了教育观念的更新。如教育的个性化、教育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平

6、民化、教育的实用化、教育的科学化。的平民化、教育的实用化、教育的科学化。二、二、19221922年学制(年学制(“壬戌学制壬戌学制”)1919年和1920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两届年会均讨论了学制的改革,1921年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孟禄来华讲学,也研讨了学制改革问题,同年,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七届年会在广州召开,以学制为主要议题,广东、浙江等10个省均提出了各自的学制改革案,最后决议以广东的提案为基础,征求全国意见。1922年9月,北洋政府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对提案稍作修改后,提交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再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学制改革案,于同年11月1日以大总统的名义颁布,这就是1922年

7、“新新学制学制”,或称“壬戌学制壬戌学制”。(一)新学制的基本内容(一)新学制的基本内容 作为学制的指导原则有七项标准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学制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标准,故又称“六三三学制六三三学制”。见“壬戌学制”(1922)系统图。从纵向看,小学6年,初小和高小4一2分段。中学6年,初中和高中33分段。大学4至6年。小学之下有幼稚园,大学之上有大学院。从横向看,与中学校平行的有师范学校和职业学校。(二)新学制的特点(二)新学制的特点 1922年学制的

8、颁布,结束了辛亥革命以后教育新旧交叉的混乱状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教育改革的综合成果。其一,它缩短了小学年限,并允许实行弹性制,从而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其二,延长了中学年限,同时将中学分为两段,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的水平。高中毕业已达到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因此可以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其三,职业教育渗透到普通教育中,小学高年级可斟酌地方情况,设置职业准备教育,初中也可视需要兼设各种职业课程,高中则是普通科与职业科并立,这样就在各个层次上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使学生有较大发展余地,适应不同发展水平学生之需。其四,将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中的一级教育,标志着幼

9、儿教育的地位得以确立。其五,不再单列出女子学校,意味着承认男女受教育的完全平等。总的来看,1922年学制比较彻底地摆脱了封建传统教育的束缚,表现了教育重心的下移,更重视基础的、民众的教育,在培养各个层次的人才、适应社会和个人需要方面是比较和谐的。学制比较简明,又留有充分的灵活性。因此,这个学制后来除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动 外,它的总体框架一直延续下来,所以,1922年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三、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人。青年蔡元培在德国(一)(一)“五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举的教育方针 1

10、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u军国民教育即体育,目的是培养国民强健的体魄,强兵自卫,抵御外侮;u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目的在于国富民强;u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目的在于防止出现智欺愚、强凌弱、贫富悬殊现象,是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的根本;u 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的首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目标和高远的见识,是教育的最高境界;u 美感教育即美育,目的在于陶冶性情,使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情感。美感教育可以辅助德育,美育还具有和宗教相同的性质和功能,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五育”

11、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但五育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这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创,适应了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进步潮流。1927年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的教育宗旨:提高国民道德,锻炼国民体格,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艺术兴趣就包含了德、智、体、美、劳“五育”思想。(二)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改革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一所充满封建官僚习气的学校,学生多为封建官僚子弟,入大学堂目的是为了升官发财,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曾更换五任校长仍未能改变北大的风气。蔡元培曾留学德国和法国,希望把两国的大学学风引入中国,1917年出任北大校长后,对北大进

12、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京大学的面貌焕然一新。首先,明确大学的宗旨,扭转校风首先,明确大学的宗旨,扭转校风 大学的性质是“研究高尚学问之地,而非养成资格和贩卖知识的场所”,在改变校风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改变学生的观念,要求他们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长;整顿教师队伍,聘请学有所成、德高望重的学者任教,辞掉不称职的中外教师;率先在大学中设立各科研究所,丰富图书馆藏,为学术研究创造条件;提倡道德修养,成立各种团体,培养学生正当兴趣。其次,贯彻其次,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的办学方针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无论何种学派,只要它言之成理,持之

13、有故,即使彼此相反,也可在大学里自由地研究和讲授;在教师聘请上以学术造诣为标准,而不管其政治倾向如何。这一原则打破了长期以来封建文化的专制和垄断,有利于资产阶级新文化的传播。第三,第三,“教授治校,民主管理教授治校,民主管理”体制体制 规定评议会是学校最高的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各科设立教授会,把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由教授管理学校。第四,教学体制改革第四,教学体制改革 扩充文理学科,改变“轻学重术”的思想;沟通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的先河;实行旁听生制度,教学和学术向社会公开;创办平民学校和夜校。总之,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是我国高

14、等教育近代化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他在北大确立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最终使北大成为了一所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大学。北大也因此成为了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中心,以及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三)教育独立思想 1922年蔡元培在新教育上发表教育独立议一文,提出教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教育独立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这一思想在当时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有其合理性,并在后来收回教育权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四、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思潮“五四”运动前后,由于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大量传入中国,20世纪20年代中国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思潮和教育改革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中国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辉煌时期。这些教育思潮包括平民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以及各种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实验,如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葛雷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简明中外史第七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