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1社会秩序 2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社会规则的形成、分类 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5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处罚 6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7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要求 8如何坚定维护规则? 9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要求,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考点梳理,1社会秩序 (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内容: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 2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
2、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维护秩序,考点解读,(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3社会规则的形成、分类 (1)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2)分类: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
3、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5违反社会规则的行为处罚 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1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1)规则与自由不可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 (2)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社会规则是
4、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遵守规则,2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的要求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如何坚定维护规则? (1)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2)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4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要求 (1)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
5、,需要制定。 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2)要求: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 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列举不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的表现 随地吐痰;在旅游景点乱涂乱画;随意乱扔垃圾;在图书馆阅览室大声喧哗;车站买票时插队;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破坏“共享单车”;上下楼梯时追逐打闹;践踏草坪;车窗抛物;图书馆、电影院等场所大声喧哗;乘车逃票。,劝导的技巧 (1)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 (2)有“理”。劝导
6、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 (3)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以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要机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拨打110报警电话寻求支援。,对于规则,我们只要遵守即可。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我们要遵守规则,做到他律和自律,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作为现代公民,遵守规则还不够,还需要坚定地维护规则。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并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
7、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1尊重的含义及要求 2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3尊重的表现 4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5礼的内涵及表现 6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考点梳理,7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8诚信的含义及地位 9诚信的重要性 10如何做一个诚信的人?,1尊重的含义及要求 (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 (2)要求: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尊重他人,考点解读,2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8、。 (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4)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3尊重的表现 (1)受到他人尊重: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2)未受到他人尊重: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4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尊重他人,需要我们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我们应该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
9、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平等待人要求我们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让我们学会彼此欣赏,共同进步。,1礼的内涵及表现 (1)内涵: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2)表现:礼主要表
10、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对个人),以礼待人,(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是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桥梁。诚恳、谦逊、平等、友善、倾听的态度,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对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
11、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对国家),3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
12、风尚。,1诚信的含义及地位,诚实守信,(1)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2)地位: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更强调人们在社会活动中讲信用、守诺言、诚实不欺。,2诚信的重要性 (1)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相反,如果弄虚作假、口是心非,就会处处碰壁,甚至无法立身处世。(诚信对个人的作用) (2)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
13、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诚信对企业的作用) (3)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国无信则衰,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诚信对国家、社会的作用),1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八年级下册第七课) 2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参加社交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容貌整洁。 (2)服装整洁、美观、大方。 (3)举止规范。,中华文化宝库中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 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
14、要说“告辞”。 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 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 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 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怎样理解“善意的谎言”? (1)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说谎。 (2)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隐瞒事情的某些真相,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出于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 (3)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诚信的核心是善。,当前社会中诚信缺失的表现有哪些? (1)被法院判决赔偿,但欠债不还的“老赖”。(2)各种文凭
15、造假,个人虚假信息。(3)制假传假,虚假广告,拖欠工资。(4)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找理由甚至说谎、抄袭作业等。,请你为建立诚信社会建言献策 (1)国家: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进行诚信建设;加强社会信用建设,让守信的人受益,让不讲诚信者名誉扫地,甚至被绳之以法。 (2)社会:要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进行诚信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 (3)学校:开展一系列以“讲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意义;建立学校诚信制度和诚信档案,评选校园“诚信标兵”;培养学生诚信习惯,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小事做起。 (4)个人: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不要轻易许
16、下诺言,一旦有所承诺,就要努力兑现诺言,做到言而有信;要诚实不说谎,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从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努力做到诚实守信。,1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2违法行为的含义 3违法行为的分类 4行政违法行为 5民事违法行为 6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制裁) 7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8刑法的内容、作用,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考点梳理,9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 10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11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规定 12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 13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及要求 14我们如何善用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15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 16诉讼的含义、作用、分类以及适用情
17、形 17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8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原因 19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20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应该怎么做?,1法律的含义和作用 (1)含义: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作用: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法不可违,考点解读,4行政违法行为 (1)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 (2)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
18、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5民事违法行为 (1)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 (2)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它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6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制裁) (1)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法律规定惩罚性赔偿的,依照其规定。 (2)行政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制裁。 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
19、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7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2)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1刑法的内容、作用 (1)内容: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 (1)含义: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
20、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3)法律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预防犯罪,3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种类:,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并用;附加刑可与主刑同时适用,也可独立适用,可叠加适用,主刑在前,附加刑在后。 “剥夺政治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任职权等。 4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规定 (1)已满十六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
21、。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5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6.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性及要求 (1)重要性: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 (2)要求: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是非的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
22、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1我们如何善用法律,增强法律意识? 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寻求法律救助的途径 (1)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非诉讼手段) (2)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诉讼手段),善用法律,3诉讼的含义、作用、分类以及适用情形 (1)含义: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作用: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
23、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分类: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 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诉讼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刑事诉讼: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 (4)适用情形:如果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4为什么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
24、容辞的责任。 (2)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5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原因 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6未成年人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7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应该怎么做?,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拘留与拘役的区别与联系,罚款与罚金的区别与联系,请你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条建议 (1)国家: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
25、违法犯罪行为。 (2)学校:要加强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3)家庭:家长要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来教育和影响未成年子女。 (4)未成年人: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可以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 (1)法律服务所:回答法律问题;代写法律文书;出主意;解决涉及的法律问题。 (2)律师事务所:回答法律问题;出主意,当顾问;处理法律问题;当辩护人。 (3)公证处:依法证明合同、遗嘱、亲属关系、身份等真实性和合法性。 (4)法律援助中心:帮助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人打官司等。,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温馨提示:幻灯放映状态下播放答案!,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