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1B2 根据国际上对社区康复所下定义,结合我国国情和社区康复实践,我国对社区康复所下定义为: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发展计划中的一项康复策略,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以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标。B3 社区康复工作需要多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残疾人和其他康复对象能否得到全面有效的康复服务,取决于各项计划和服务是否能切实落实。做好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关键在于把握好各项工作环节和衔接,有序地开展工作。工作流程大体为:建立社会化工作体系制定工作计划培训人员调查社
2、区康复资源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组织实施检查评估。B4 1.1.明确部门职责、实行目标管理明确部门职责、实行目标管理 卫生部门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计划;通过“六位一体”提供直接服务;培训人员,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康复知识和技能水平;普及康复知识,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业务指导和基层服务;抓好早期发现,预防残疾。民政部门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社区服务工作计划;开辟场所直接提供服务或转介服务;制定优惠政策,补助贫困康复对象;组织志愿者康复助残。教育部门 开展在学校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指导社区和家庭开展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培训人员,普及知识,教育家长。B5 计生委
3、 发挥工作网络和基层工作队伍的优势,开展出生 缺陷监测;做好病残儿童鉴定;普及知识,预防先天残疾。妇联 参与残疾妇女、残疾儿童的康复工作;组织康复助残活动;普及知识,宣传教育。残联 组织制定并协调实施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建立技术指导组,督导检查,统计汇总,推广经验,管理经费;组织康复需求调查;组织使用社区康复工作用表和康复训练档案、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提供直接服务或转介服务;指导残联康复机构建设;普及康复知识,提残疾人自我康复意识。B62.2.建立社会化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建立社会化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组织管理组织管理加强政府领导,完善省、市、县(区)残疾人康复 工作办公室。将残
4、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考核目标,制定康复保障措施,组织制定并实施社区康复计划。街道、乡镇残联协调有关单位,统筹考虑残疾人的 康复需求和康复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社区居委会、村委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社区康复员,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B7(2 2)技术指导技术指导 调整和充实各级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组,在制定相关技术标准、推广实用计术、培训人员和评估康复效果等方面发挥作用。建立和完善省级、地(市)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扩展康复业务,扩大服务领域,发挥技术示范和指导作用。整合当地康复资源,县(区)建立康复技术指导
5、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服务,并发挥普及知识、人员培训、社区家庭指导、咨询转介等服务作用。B8 (3 3)社区服务)社区服务 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范围,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同时,发挥社区服务中心、星光计划设施、福利企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工疗站、残疾人活动场所的作用,建立适应各类残疾人康复需求的康复站,形成社区服务网。以社区和家庭为重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B9 各级政府都应以国家社区康复计划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工作计划,明确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实施进度、统计检查及经费保障等。为确保工作计划的
6、落实,还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部署工作任务,提出工作要求,检查工作进度,解决发现问题,为下一年工作打好基础。在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的过程中,应加强与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听取各方意见,认真研究问题,反复修改文稿,形成共识,推动工作开展。B10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需要管理人员、康复指导人员、基层康复人员、志愿工作者、残疾人及其亲友密切配合。管理人员主要有社区康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技术指导中心和康复训练服务机构负责人员、街道、乡镇社区康复工作管理人员、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主任等。B11 康复指导人员是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科学、有效进行的重要人力资源,主要有技术指导组成员,承担训练服
7、务任务机构的医务人员、教师以及经培训的相关部门业务人员。基层康复人员主要指街、乡社区和村卫生中心站的医务人员、学校教师、民政、教育、计生、妇联等系统的基层工作人员。要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组织热心为残疾人服务的志愿工作者、残疾人及其亲友积极参与社区康复工作,对残疾儿童要特别强调父母的参与和配合。B12 1.制定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要根据当地工作人员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和残疾人康复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应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师资与教材以及考核办法等。B132.开展分类培训 社区康复工作的培训对象为管理人员、康复指导人员和基层康复人员。由于他们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不同
8、,因此应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培训。管理人员:主要包括社区康复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内容、管理方法、工作流程等,同时要了解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康复训练的有关基本知识,使其能胜任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工作,并能及时解决出现的实际问题。B14 康复指导人员:应根据其承担的任务分别确定。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式和要求等。对康复训练指导人员还应通过培训使其掌握功能评定、训练计划的制定、训练技术、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的使用以及训练器具的应用等知识。B15 基层康复员:主要包括残疾的识别,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如何提供服务、记录和评估的方
9、法,同时还要培训实用训练技能,家庭康复护理,简易康复训练器具的制作及咨询转介等知识,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服务。B163.3.建立培训工作档案建立培训工作档案 建立培训工作档案是实现培训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培训工作档案包括培训计划、课程安排、培训班登记、学员考勤、考核结果、教学效果评估和培训后学员在岗情况等方面内容。此外,在培训中还要注意选择好适宜的人员作为师资承担教学工作;培训内容与工作需要紧密结合;加强课堂管理;组织学员考核和教学评估,以不断改进培训工作。B17 为开展社区康复服务而进行的调查,是社区康复服务整体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可为社区康复服务的开展提供准确
10、客观的依据,是保证社区康复服务科学、有效发展的先决条件。因此,要明确调查目的,加强调查管理,完善调查内容,进行调查人员的培训,并将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B181.1.社区康复资源调查社区康复资源调查 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地区,要了解和掌握当地现有的康复资源,包括隶属各部门和社会兴办的医院、康复机构、特教学校、幼儿园、心理咨询部门、福利院所和用品用具等单位的数量、分布、业务范围、设备设施、技术人员等情况,以有效利用资源,满足残疾人和其他康复对象对康复训练服务的实际需要。B192.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 社区康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人,因此,掌握他们的状况以及家庭
11、、社会对其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 姓名、性别、年龄、民族、住址、监护人、姓名以及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等级、致残原因、生活自理程度等。B20康复需求 包括在康复医疗、功能训练、辅助器具、心理服务、知识普及以及全面康复所需求的专介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普通建立康复服务档案,这些都是“以人为本”制定社区康复计划、东态调整康复服务内容的客观依据。B21 1.1.进行初次功能评估,制定康复计划进行初次功能评估,制定康复计划 由康复人员在训练前对康复对象进行一般体格验查,各项功能检查,以及必要的专项会诊和检查,
12、确定康复对象的功能水平和生活自理、学习、劳动、社会生活等能力,并以此为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B22 2.2.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选择适宜的训练项目 社区中提供的康复训练项目不是对每一位康复对象都适用,而应当因人而异地选择一种或几种康复训练项目,才能获得最佳效果。B23 3.3.指导进行康复训练指导进行康复训练 由基层康复员指导和帮助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并做好记录。训练时要充分调动残疾人和康复对象的主动积极性,帮助他们战胜困难。还应力求使训练项目活泼、新颖,注意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少到多,循序渐进。通常可把一个繁杂动作分解成若干个简单动作,分阶段完成。B24 4.4.定期的康复评定定期的康复
13、评定 对康复训练的定期评定(通常为一个月)是康复训练中很重要的一步。通过评定,了解训练项目是否适合、是否有效、康复对象对训练的态度等。根据评定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对康复计划予以修改。在社区康复服务中,应采取实用、易操作的方法对康复对象进行康复训练效果的评估,同时还应强调,康复训练的评估,主要依据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上学、劳动、交往以及参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能力的变化程度。B25 5.5.选用及制作训练器材选用及制作训练器材 根据社区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康复对象的训练需要购置或制作康复器材,如平行杠、阶梯、沙袋、滑轮拉力器等。B26 6.6.用品用具的信息、供应、维修等服务用品用具的信息
14、、供应、维修等服务 假肢可恢复残缺肢体原有的形态或功能。矫形器能从多方面减轻四肢或躯干的功能障碍。各种辅助器具可改善功能能力。在社区条件下,制作有效、普及型假肢、矫形器、自助具等是可行的。如本社区无条件供应辅助用品用具,康复指导人员应提供有关方面的产品和供应信息。提供综合性康复服务还包括:康复医疗服务、心理支持服务、知识普及服务以及咨询、转介服务等。B27 1.什么是社区康复评估 社区康复的评估是指参照一定的标准,以检查社区康复服务规划目标、策略、行动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康复对象的康复效果为依据,对社区康复服务的各项工作和康复对象进行客观、科学的鉴定。它包括目标评估、实施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三部分内
15、容。B28 2.评估方法 (1)自我评估 指项目计划管理者、执行者及服务对象对自身工作及康复效果的评估。(2)相互评价 指不同计划项目之间、不同康复对象之间进行的交流性评估。(3)上级评估 指项目计划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康复服务上级指导者对项目及康复对象的评估。(4)外界评估 指社区外的组织、团体、个人对项目及康复对象的评估。B29 3.评估原则 (1)实事求是 正确认识和反映客观存在着的情况,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而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更不能弄虚作假。(2)整体评估 社区康复服务是一个涉及多专业领域、多部门、多种人员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相关性和层次性。因此对社区康复服务的评
16、估应从多方位的角度而避免从局部的、片面的角度进行。B30 (3)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指对评价内容用评分的办法进行量的测定。社区康复服务评估项目应尽量以“量”的形式表示,以使评估结果具有明确的表达性和可比性。但定量分析也有局限性,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指标都能量化的,因此还需对评估项目做出定性的描述,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的评估更有利于反映社区康复服务的本质和全貌。(4)资料查阅与实地调查相结合B31 4.评估内容 社区康复评估包括对组织管理的评估、实施情况的评估、康复对象康复效果评估和社会效果的评估四方面内容。由于社区康复工作涉及到国家、省、市、区县、街道、乡镇、居委会、村委
17、会等不同行政层次,也涉及到政府相关部门、社区以及康复对象,因此社区康复的评估工作具有全面性、复杂性和社会性。根据我国社区康复实践,评估的主要内容如下:B32(1 1)社区、村)社区、村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有专(兼)职人员管理社区康复工作,要求职责明确,有工作制度和工作记录。对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建立康复服务档案,要求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掌握。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提供多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并如实做好记录。依托社区、村卫生站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要求有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备有所需的康复知识普及读物。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填写并保存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中的“康复需求登
18、记表”和“康复服务记录表”。B33 (2 2)街道、乡镇)街道、乡镇 (1)日常工作有残协专人负责,有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会议记录。(2)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残疾人家庭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有调查工作安排,调查人员名单,掌握辖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量、分布和对康复服务的需求等情况。(3)充分利用街道和乡镇现有机构、设施和人员,为残疾人切实提供康复服务,开展康复训练。要求承担社区康复任务的机构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和服务内容,并至少有一名经培训胜任工作的专(兼)职康复人员。(4)普及康复知识,传授训练方法,街道(乡镇)残联和承担社区康复的机构备有所需读物。B34(3 3
19、)市辖区、县(市)市辖区、县(市)(1)政府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社区建设规划,制定“社区康复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召开会议,部署工作,解决问题,有会议记录。(2)发挥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的作用,有专人负责,有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和相关部门职责。(3)成立了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组,配合工作任务,进行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知识普及,提供服务,有成员名单和工作情况记录。(4)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确定相应机构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对外挂牌,有工作制度和工作职责,直接开展对外服务。(5)组织和指导辖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工作,掌握辖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量、分布和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情况。(6)根据残疾人
20、的不同康复需求,规范使用康复训练档案,普及康复知识,推广实用训练技术,因地制宜地开展以集中、分散、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康复服务。B351.1.制定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包括:(1)采取康复站站长负责制,为本社区的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2)按照社区制定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并做好工作记录(3)在上级残联的指导下,对辖区内的残疾人进行康复需求调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B36(4)定期走访残疾人家庭,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训练 指导、心理支持、知识普及、用品用具、咨询转介等康复服务(5)完整真实按时填写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6)结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做好残疾儿童的发现随
21、报、早期干预等工作(7)配合社区,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残疾人康复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定期举办残疾人及其亲友康复知识讲座、培训,提高其参与意识B372.2.有专兼职康复人员有专兼职康复人员 选择热心为残疾人服务、热爱残疾人康复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一定医学知识基础的人员作为培训对象,使其掌握残疾与康复的基本知识、康复训练基本技术、康复训练器具适用对象及使用方法,掌握在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基本技能,与其签订协议,明确工作职责、内容和服务期限,确保接受培训人员能够为残疾人提供服务。B383.3.有固定的训练场所有固定的训练场所 选择重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街道,残疾人组织健全的社区,
22、残疾人底数清楚的辖区并且残疾人相对集中又缺乏康复训练器具的社区作为训练场地,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星光计划活动室、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等。B394.4.组织残疾人在社区、家庭开展训练,做好记录组织残疾人在社区、家庭开展训练,做好记录 认真做好服务记录是保障残疾人切实得到康复服务的一项重要措施。提供康复服务的人员,每次服务后要填写日期、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落实情况和遇到的情况及解决办法,并在服务人员栏内签名。每年底应对康复服务的情况进行评估,小结对残疾人全年得到康复服务的情况、服务效果以及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程度等,并根据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要求提出意见。评估工作在街道、乡镇残联指导下,
23、由社区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具体组织进行。B405.5.对配发的器具进行登记造册、维护保养对配发的器具进行登记造册、维护保养 做好项目目录中所列出的功率自行车、分纸板、套圈、股四头肌训练椅、站立架、训练床、沙袋组合、沙磨台及附件、肋木和肩梯、轮椅、助行架、四脚手杖、球类运动训练架、滚筒、OT桌、腋杖、手功能训练组合箱、踝关节矫正训练器、木钉板的登记造册和维护保养。采取集中或家庭租赁等方式,提高器具使用率。6.6.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档案建立规范化的社区康复工作档案 B41康康 复复 服服 务务 B42一、康复服务的基本概念一、康复服务的基本概念 康复服务是指在政府领导下,通过相关部门密切合
24、作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充分利用现有的康复资源,针对残疾人的基本康复需求而提供的经济有效及时方便的综合性服务,旨在帮助广大残疾人改善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身条件,实现全面康复的目标。B43二、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二、康复服务的主要内容 康复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康复医疗、训练指导、心理疏导、知识普及、用品用具服务和咨询转介服务等多方面的内容。1.1.康复医疗服务康复医疗服务 根据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状况、康复需求及家庭经济条件,依托康复医疗机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有条件的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采取直接服务、家庭病床和入户指导等形式,为残疾人提供低偿或无偿的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康复护理和转诊
25、服务等。2.2.训练指导服务训练指导服务 在康复医疗机构、基层康复站或残疾人家庭,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残疾人制订训练计划、传授训练方法、指导使用矫形器和制作简易训练器具、评估训练效果。B443.3.心理疏导服务心理疏导服务 通过了解、分析、劝说、鼓励和指导等方法,帮助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支持、配合康复训练。4.4.知识普及服务知识普及服务 为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普及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5.5.用品用具服务用品用具服务 根据残疾人的需要,提供用品用具信息、选购、租赁、使用指导和维修等服务。6.6.咨
26、询转介服务咨询转介服务 掌握当地康复资源,根据残疾人在康复医疗、康复训练、心理支持及用品用具等方面的不同康复需求,联系有关机构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咨询转介,做好登记,进行跟踪服务。B45l 2005年,卫生部,中国残联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依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有条件的农村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以下工作 1.掌握残疾人功能障碍情况及康复治疗、家庭病床、双向转诊和健康知识等需求,纳入居民健康档案;B46 2.2.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及基层卫生机构的职能、根据残疾人的需求及基层卫生机构的职能、条件,为
27、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条件,为残疾人提供相应的社区康复服务-为偏瘫、截瘫、脑瘫、小儿麻痹后遗症、骨关节疾病等肢体功能障碍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在社区和家庭开展运动功能、生活治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康复训练,做好训练纪录,进行效果评估;-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咨询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采取家庭治疗、定期门诊等方式,依托社区内工疗、农疗和娱疗站等机构,对康复期的精神病人进行治疗和综合性康复,督促病人服药,监护随访病人,规范填写表卡,预防病情复发,对重度急性期和复发的病人及时转诊。帮助各类残疾人树立康复信心,正确面对自身残疾,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鼓励残疾人亲友理解、关心残疾人,积极参
28、与社区康复活动;B47在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视力障碍者进行眼科常规检查,早期发现低视力者,开具转介证明,转介到相应的眼科专科诊疗单位,及时随诊,掌握诊疗情况,指导患者到康复服务专门机构就医;将白内障患者转介到条件具备的医疗单位,接受相关咨询、治疗;对聋儿做到早期发现,及时转介到有关部门,监测聋儿病情发展、变化,指导聋儿使用助听器,协助康复服务专门机构指导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并接受相关咨询;做好儿童生长发育测评,指导家长开展训练,做好记录,进行评估。B48四、康复服务的主要途径四、康复服务的主要途径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依托社区康复训练服务网络,根据残疾人的不同康复需求和实际条件,采取
29、集中、分散、上门指导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康复服务的主要途径有:1.1.机构康复服务机构康复服务 为福利院、敬老院、残疾儿童寄托所、康复机构等单位较集中的残疾人提供服务。2.2.延伸服务延伸服务 医疗单位、康复机构、社区服务中心等向周边地区残疾人提供有计划的辐射服务,如家庭病床、包户服务等。B49 3.3.残疾人工作者经常性服务残疾人工作者经常性服务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是残疾人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时有效地提供直接或转介服务。4.4.融入其他部门的服务融入其他部门的服务 利用卫生、民政、教育计生、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开展的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的康复
30、服务。5.5.利用社会公益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利用社会公益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通过“助残日”、“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碘缺乏日”等活动提供康复服务。B50 6.6.组织人员不定期的上门服务组织人员不定期的上门服务 组织小分队、指导小组深入社区、家庭,为残疾人提供灵活多样的康复服务。7.7.利用传媒提供的康复服务利用传媒提供的康复服务 利用电视、广播、热线电话、杂志、报刊墙报、宣传读物、音像制品等多种渠道,为残疾人提供的复服务。B51B52 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职责、任务:负责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定期召开成员单位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解决问题困难,督导检查工作。
31、街道办事处职责、任务:设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负责建立规章制度,制定社区康复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社区居委会职责、任务:配备专、兼职社区康复协调员1名,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的支持。B53 依托本社区现有机构和设施,安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筑面积不少于30平米。配备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或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材和辅助用具。备有康复知识普及读物。B54 要求社区康复示范区在开展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基础上,使用全康办统一制发的规范、实用、可操作的、便于数据
32、库录入统计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B55 为便于示范区真正发挥典型作用,避免形式主义、走过场,标准提出了质量控制的概念及量化的标准,目的是做到质与量并重,软件和硬件并重。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单位,康复室设置率达到80%。指建立康复室的社区卫生机构数占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数的比例。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社区康复协调员配备率达到80%。指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数占辖区居民委员会总数的比例。B56培训合格率达到95%。指社区康复协调员、基层康复员、管理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统一培训,经考核合格的人数占所有参加培训的总人数的比例。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60%。指筛查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占当地各类残疾人总数的比例。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指为已筛查出有康复需求的各类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的人数占所有有康复需求残疾人总数的比例。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满意率不低于85%。B57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