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 都 的 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欣赏秋景,体会情感;2、过程与方法:诵读法、探究赏析法,品味语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作者情怀。教学重点: 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鉴赏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样精彩的两个奥运,让08年9月的北京张灯结彩、繁华似锦。盛装的北京无比的美丽,但也模糊了四季的轮廓,让人忘掉了这是-秋天。以前的秋天的北平会是什么韵味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回到1934年的北平,走进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 二、阅读,整体把握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文本,然后告诉我,郁
2、达夫先生对北平的秋天是什么情感?请用文本的句子答复。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大家先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再由表及里地探究。学生的回容许该是:喜爱。理由: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他为赏秋不辞辛劳,可见爱秋之切!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可见爱秋之深啊! 这两句话要让学生读,使他们明白:不
3、仅仅是喜欢、欣赏。而是极端的爱。能答出:眷恋、热爱、痴迷等的就算解决,喜欢的程度轻一些!三、深入探究一、郁达夫先生既然这么喜欢故都的秋,则他是通过描写什么样的景色来表现这故都的秋呢?请同学们在音乐声中速读课文,看他共描绘了几幅故都秋景图。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画内容。 学生活动,教师引导生成:有五幅画面第三段,秋院小院秋晨2、第四段,秋槐秋槐落蕊3、第五段,秋蝉秋蝉残声4、第六-十段秋雨秋雨话凉5、第十一段,秋果秋日异果不是重点环节,不追求标题的协调、一致。 师小结:大家概括的很好,和我的意见相同,我概括的标题是: 虽然具体的词语不尽相同,但都把握住了主要景物。 参考:课件:11、这几幅画面,生
4、动精彩,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幅呢?请放开声音诵读你喜欢的文句。 课件:12-131、找学生诵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句子,然后问他喜欢的原因,从而引领学生体会情感,品味语言。有重要的表现手法时,点一下。同学说的不是重点的句子,不要过多纠缠。说不出要及时换学生答复,不要用一个人时间太长。实在说不出的,就多找同学读,通过品评来把握。利用第三段,最多找三位同学活动。表达这幅画面的清来。2、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大家的审美观念和角度不尽相同,你最喜欢哪一幅呢?再活动,把秋槐落蕊秋雨话凉着重指导那句对话,这句话一定要让一位同学读。一定要放手学生去分析。3、还有喜欢那两幅图画的同学吗?其实这五幅画都很精彩,因为他们
5、共同表达了故都的秋的特色。什么特色呢? 顺势总结故都的秋的特色是:清、静、悲凉。展示五幅图 课件:14让我们一起带着对郁达夫情感的理解,和故都秋景的印象,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先自由读,再点拨,再合读。不要乱读。三转入对作者情感的把握。故都的秋天不仅是这么肃杀的景物,还有万山红遍的热情豪迈啊!为什么作者对那些景物视而不见呢? 课件:15-16 实际上这清、静、悲凉是郁达夫先生的内心情感,他不过是借这肃杀之景表现内心罢了!则作者的内心为什么这么清,这么静,这么悲凉呢? 课件:171、此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满受人生愁苦和哀痛。因此,作
6、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的感悟。课文第十二段郁达夫也感染上了中国文人的悲秋情结。2、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在个人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3、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四、处理其他问题1、现在我们阅读第二自然段,对照北国之秋,概括南国之秋的特点。 慢、润、淡 课件:182、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故都之外的南国之秋 为了比照,突出北国之秋比南国之秋更够味,更合作者的心境。对,作者把南国之秋比作黄酒、稀饭、鲈鱼和黄犬;把北国之秋比作白干、馍馍、大蟹和骆驼。形象的表现出两者的不同 五、展示板书设计。 课件:19六、我们欣赏完郁达夫先生的故都的秋,心境是轻松愉悦,还是抑郁悲凉呢?因为我们还沉浸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北平,那个风雨飘摇、民不聊生的年代。让我们审视今天身处的中国吧!刚过去的八月,我们成功举办了规模弘大的奥运盛会,九月,神州七号 载人航天飞船又要翱翔九天。中国人真的神气了。自豪、自信的我们,在秋天收获的是满怀的豪情。还会有那清、静、悲凉吗?课件:20七、落叶萧萧,秋意渐浓了。作为天津的中学生,这里的秋和故都的秋有何相仿或区别吗?请仔细观察、体味,并以津城之秋为题,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文字!八、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