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 德育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过程 三、德育原则 四、德育方法 五、德育途径 六、与德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一、德育的概念“德”字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ch)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这就是“德”。-在金文中的会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这就是说:目正、心正才算“德”。-在小篆中,仍然是会意:其右边的上方变成了“直”,“直心”为“德”。从词源上来分析:“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
2、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值”之本字,相遇相当之义。德字甲骨文作徝(从彳从直),金文作惪(从心从直)或德(从心从彳从直),字形的演变寓示人们在进行评价时的侧重点的不同,最终写定的“德”字,“心”“彳”构件完整,似乎正寓示着一种综合与折衷。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心,直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说:“内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德”的本字很清楚的包含着“身”和“心”、“人”与“己”、“内”与“外等两个方面”。清代学者朱骏声说:“外得于人者,恩惠之德;内得于己者,道德之德。”可见“德”有内外,对己为内,对人为外。内者,修身养性
3、,自我提升,此乃“道德之德”;外者,受他人道德力量影响,见贤思齐,或者以道德力量去影响他人,春风化雨,此乃“恩惠之德”。诗经小雅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德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简称,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德育包括德育德育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 政治教育: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立场、四项基本原则 道德教育:社会道德品质、品德二、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采用一定
4、的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心”施加系统影响,启发、引导其能动理解、接受和践行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过程。(一)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协调统一发展的过程 知对德的认识,判断、评价,对“德”的认识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情对德的情感,内心体验,有助于促进人升华对“德”的认识、坚定对“德”的信念、发生“德”的行为 意对德的意志,自我控制,与自我约束的能力,“意”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动力条件。行德的行为,是人对思想品德的认识、情感和意志的集中表现。知易行难?知难行易?毛泽东:一个人做一次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评价一个人的思
5、想品德如何,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二)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外界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思想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学生思想矛盾发展的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一方面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又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三)德育过程是组织和引导学生多方面活动和交往,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的过程(四)德育过程是长期、反复、逐步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三、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的概念 德育原则是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过程中一些基本矛盾和关系的
6、基本准则。(一)知行统一原则 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使学生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基本要求:要对学生晓之以理。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导之以行。教师要明辨是非、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二)因材施教原则 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教育要求,采用不同教育方法。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根据学生所处的时代特点 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因势利导,发扬和依靠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去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学生思想品德内部矛盾发展
7、的积极转化。要求:“一分为二”看待学生,客观公正全面了解学生,消除刻板印象 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引导学生自觉扬长避短,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向学生提出合理要求,通过二者的结合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行为 缺少严格要求的尊重信任容易造成学生放任自流,自以为是 马卡连柯 要求: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教师爱要适度,严要有理。(五)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是指在德育过程中
8、,教师要教育集体、培养集体,并通过集体的活动、舆论、优良风气和传统教育个人;又通过教育个人影响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辩证地统一起来。要求:必须教育、培养好学生集体 要善于运用集体心理的原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通过集体教育个人外,还要加强个别教育,把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在德育过程中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要循序渐进、前后连贯。学校、家庭、社会 要求:规范和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应争取家庭、社会配合,统一协调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坚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四、德育方法(一)说理法(二)榜样示范法(三)实际锻
9、炼法(四)陶冶教育法(五)自我修养法(六)品德评价法(一)说理法 说理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认识,使之形成正确思想观点的方法。包括:摆事实、讲德理,讲解、讲演、报告、谈话、讨论、辩论 陶行知的四颗糖果 要求: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坚持民主性。(二)榜样示范法 展示优秀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以其优良品质和高尚行为来影响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求:注意榜样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注意使学生理解、学习榜样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实质。教育者要做好自身示范。(三)实际锻炼法 按照德育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
10、活动以培养其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包括:校内外各种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生产劳动、交往活动、学习模范活动、仪式节日庆祝活动、班队会活动等。道德银行,从走长征路,到农村体验生活,忍受饥饿几天 注意:组织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的、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注意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和及时总结,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参与实践。(四)陶冶教育法 利用或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包括: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景陶冶等。注意:精心选择设计各种环境和情景。陶冶手段必须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的要求。教育者应自觉、
11、经常地运用自身情感、人格和行为感召和影响学生。(五)自我修养法 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动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其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慎独、立志等。注意:第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需要。指导学生确立修养目标、方向、计划,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指导学生积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六)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一种教育方法。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主要方式有:表扬奖励、批评处罚、评比、操行评语等。注意:注意体现评价的教育性。评价要坚持正确的标准,做到
12、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评价要符合实际,及时而公正。评价要体现民主性,注意听取学生意见,把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中午放学后,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五、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德育内容和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师生共同活动的渠道。德育途径主要包括:一、教学 二、团队活动 三、劳动 四、课外活动 五、班主任工作六、与德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一)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称三生教育。(二)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展天赋的才能,培养健全的品格,促进其个体生活与群体生活不断的革新与进步的教育。(三)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