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讲 台湾地区茶文化第一节 台湾地区茶业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文化 第三节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第1页,共18页。第一节 台湾地区茶叶台湾地区的名茶台湾地区的名茶台湾的茶叶品种很多,也有“十大名茶”。即十种知名度较高的茶它们是: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松柏长青茶、木栅铁观音、三峡龙井茶、阿里山珠露茶、高山茶、龙泉茶、日月潭红茶。第2页,共18页。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文化“茶艺茶艺”一词是如何产生的一词是如何产生的?1977年,以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娄子匡教授为主的一批茶的爱好者,倡议弘扬茶文化,为了恢复弘扬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茶道”这个词;但是,有人指出“茶道”虽然建立于中国,但已被日
2、本专美于前,如果现在用“茶道”恐怕引起误会,以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台湾来;另一个顾虑,是怕“茶道”这个名词过于严肃,中国人对于“道”字是特别敬重的,感觉高高在上的,要人民很快就普遍接受可能不容易。于是有人提出“茶艺”这个词,经过一番讨论,大家都一致同意,“茶艺”就这么产生了。第3页,共18页。台湾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概括的较为全面台湾茶艺专家范增平先生概括的较为全面茶艺包括科学的科学的和人文的人文的两方面:一一 是科学地泡好一壶茶的技术;二 是美妙地品尝享受一杯茶的艺术。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道的载体,茶道是通过茶艺来实现的目的。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文化第4页,共18页。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
3、文化台湾茶人对复兴茶文化的贡献台湾茶人对复兴茶文化的贡献1978年,台北市和高雄市分别组织成立了“茶艺协会”。台北市茶艺协会由花松村先生担任创会理事长,这是台湾第一个群众组成的茶艺团体;高雄市茶艺协会是由叶荣裕先生担任创会理事长。这两个地方性茶艺团体的出现,代表着“茶艺”已具有法定的地位。一个以范增平先生为发起人代表,涵盖全台湾地区的茶艺团体,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终于经岛内相关部门的核准,于1982年9月23日正式在台北市中山堂成立,订名为“中华茶艺协会”。第5页,共18页。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文化中华茶艺协会的首届理事长是由茶叶专家吴振铎先生担任,秘书长由范增平先生担任。积极开展各项有关茶艺的活
4、动,像“茶艺选拔赛”、“茶文化交流”、“茶艺文化再出发”等等;并创办中华茶艺杂志,最多发行至2万份。台湾茶艺活动在1980年代曾达到一次又一次的高潮,堪称台湾茶艺的黄金时代。1988年6月12日,中华茶文化学会于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举行成立大会。第6页,共18页。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文化总结茶文化的传播对现代台湾社会的影响,可归纳出下列几点:总结茶文化的传播对现代台湾社会的影响,可归纳出下列几点:一、培养人民正当的休闲生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培养人民正当的休闲生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把茶文化带进了家庭之后,品茗、饮茶成为亲子之间、夫妻之间交流、沟通的良好机会,化解了代沟问题,享受温馨的茶艺生活。“
5、以茶会友”的简朴方式,也是拉近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最佳媒介。同时,茶文化也带进了学校,台湾大部分的学校成立了“茶艺社”,唤醒了过去沉醉在西方文化的青年重回到东方的境地来。文化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等纷纷成立“茶艺社”,举办“茶文化展”、“茶艺讲座”,部分高级中学的课外活动也增加了茶艺的项目。社会上举办的具有知识性、文化性、趣味性的茶艺活动,愈来愈受欢迎,许多团体利用假日举办“上山做茶去”的活动,参加“亲子茶艺”、“无我茶会”等社会活动,成为人民喜爱的高尚休闲生活方式。第7页,共18页。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文化二、匡正社会风气,认知两个文明平衡发展的重要二、匡正社会风气,认知两个文明平衡发展的重
6、要台湾自从1970年代经济起飞,许多人得到不少的金钱利益,过着声色犬马的生活,社会风气败坏,道德论丧,形成失落感,社会呈现文化失调的现象,精神文明显然跟不上物质文明的脚步。茶文化的提倡,“以茶代酒”的呼声不绝於耳,建设“有茶、有诗的书香社会”、“男人学茶不变坏、女人学茶更可爱”成为时下很流行的看法。茶文化成为一股清流,稳定了社会脱序的现象。挽回走向偏差极端的社会,走向理性化、知性化,认识到社会发展是需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平衡前进。第8页,共18页。三、打开茶文化的学术研究风气三、打开茶文化的学术研究风气1982年,以举办茶艺活动,推动茶艺生活为目的的社会团体,“中华茶艺协会”成立,1988年
7、,以研究茶文化为目的的另一个社会团体“中华茶文化学会”也成立了,弘扬茶的文化,探讨茶的美学,体验茶的生活,开展了茶的知识等方面的学术研究,出版了许多茶文化的书籍,茶文化的杂志。接受过茶艺班、茶文化研习班训练的民众,到目前为止超过五万人以上。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文化第9页,共18页。第二节 台湾地区茶文化四、充实了文学作品,丰富了人民的艺术生活四、充实了文学作品,丰富了人民的艺术生活茶文化的传播,掀起茶艺馆的设立,茶艺馆扮演了小型文化交流中心的社会角色。以茶为相关主题的剧本、小说,以茶艺馆为背景的电影、电视剧,一再出现。品茗吟诗、壶艺、陶艺、花道、香道、书法、国画、民乐、树石、中国结、等艺术逐渐与
8、茶艺搭配,完成整体的品茗环境布置和茶道美学的理论基础,让茶文化融入文学艺术的天地里。各种与茶艺相关的文化教室也一个一个的设立起来,茶艺的追求,成为今天台湾人民的第二个兴趣和高尚的消间生活。第10页,共18页。五、掀起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热潮五、掀起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热潮茶文化的传播掀起了中国文化的热潮,过去台湾人被认为“文化沙漠”,人民崇尚西方的时髦生活方式,社会闻不到中国文化的气息,这种现象,现在已不复存在了。目前,台湾地区的人民以穿著中国传统的服饰为普遍的流行时尚,吃中国美食为荣耀,以中国庭院式的家庭生活为羡慕对象,以茶艺的休闲生活为时尚,展现出台湾历史上未会有的中国文化气氛。第二节 台湾地
9、区茶文化第11页,共18页。第三节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海峡两岸的茶艺交流海峡两岸的茶艺交流1988年6月18日,台湾第一个正式访问大陆的“台湾经济文化探问团”抵达桂林,20日到达上海,访问团代表之一的范增平,在上海与壶艺大师许四海先生公开谈论茶艺,这是大陆首次认识“茶艺”这个名词,7月9日上海文汇报也在专栏上称范增平为“茶艺特使”,7月25日的人民日报随即转载了这篇台湾茶艺特使在上海的专访,这篇专访是开启两岸茶艺交流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新生名词“茶艺”在大陆正式出现。第12页,共18页。次年,1989年4月4日,台湾区制茶工业同业公会组团前往大陆访问,这是两岸茶业界第一次正式接触。4月13日范
10、增平又应“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促进会”之请,由会长汪道涵先生亲自主持,在上海锦江饭店公开表演茶艺。9月10日,由中国茶叶进出口总公司等单位主办的“茶与中国文化展示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范增平应邀又正式公开表演茶艺,引起中外来宾的极大瞩目,大陆从此每年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文化节在杭州、上海、福安、桂林、西安等地纷纷举行,就是不产茶的城市,也有以茶文化为名的活动以招商引资,都得到预期成果。第三节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第13页,共18页。第三节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范增平先生在海峡两岸茶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范增平先生在海峡两岸茶文化的交流中做出了重大贡献。范增平先生的简单介绍范增平先生的简单介
11、绍:范增平,男,1945年9月生人,台湾新竹县人,东吴大学毕业。1982年发起组织“中华茶艺协会”并任秘书长,1986年开办“中华茶文化研究中心”和“良心茶艺馆”。1988年任“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第14页,共18页。范增平先生做出的重大贡献:范增平先生做出的重大贡献:范增平先生是第一位把茶艺带入中国大陆的使者,20多年来,为中华茶文化的发展不遗余力,深入参访大陆20多个省市公开演讲和表演茶艺,推动并参与中华茶艺专业教育的设立和茶艺师认证考试制度的完成,应邀出席全国和各地的茶文化活动,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领导的热情接待。曾应邀前往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及香港、澳门等地
12、讲学,开班授徒。接受全国及国外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采访,茶文化书籍、报刊对范先生的宣传报道,不计其数。多次担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论文报告人和主持人。先后被聘为北京外事职高、安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客座教授、农业考古(中华茶文化专号)、茶艺等杂志顾问,自天津市首创成立了范增平茶艺文化发展中心以后,广东省范增平茶文化发展中心和四川范增平茶艺文化发展中心相继成立,范先生被聘任为这些中心的名誉理事长或顾问。第三节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第15页,共18页。第三节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范增平先生的主要著作有:范增平先生的主要著作有:台湾茶文化论、台湾茶业发展史、茶文化的传播及其社会影响、中华茶
13、艺学、生活茶叶学、生活茶艺馆、台湾茶人采访录、台湾茶艺观、中华茶人采访录等。第16页,共18页。范增平先生也是茶艺师职业培训的先导者。范增平先生也是茶艺师职业培训的先导者。和大陆茶人一起促成了“茶艺师”进入国家职业大典,正式成为一种职业。并亲自参与北京、上海等地的茶艺师培训工作。自2004年以来,国务院台办批准,在广州与广东省财经学校合作举办海峡两岸茶艺师研习班,培训两岸茶艺师,至今已经举办九期。在台湾和大陆广收弟子达300多人,促进了两岸茶人的交流。第三节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第17页,共18页。范增平先生1988年6月首次来大陆在上海与陶艺大师许四海先生公开谈论和表演茶艺,从此打开了海峡两岸茶艺交流的大门,至今已经整整二十周年了。20年间,范增平先生两岸穿梭,往返上百次,为振兴中华茶文化奔走呼号,不遗余力,为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和茶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并与很多大陆各界人士和茶艺工作者、爱好者建立了深厚感情。第三节 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 第18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