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科学活动:它能吹出泡泡吗活动目标:1、愿意参加动手操作的活动,体验操作成果带来的乐趣。2、学习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探索、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的共同特点。3、能对材料进行大胆的猜想,并认证出能吹出泡泡的材料。活动准备:1、集体纪录表1张,小记录单若干。2、实验材料:木质积木、铁环、竹筒、笔套、纱网、纸杯、吸管等,调好的肥皂水。3、幼儿有用吸管吹泡泡的经验。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各种吹泡泡的材料,激发幼儿吹泡泡的兴趣。2、出示各种吹泡泡的材料,师幼共同猜测哪些材料能吹出泡泡,并做记录。(1)出示各种材料,幼儿猜测。教师:看看这里都有些什么?猜猜能不能用它吹出泡泡,为什么?(2)出示记录单
2、,师幼共同观察。教师:这里有一份记录单,看看不同的格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如果能吹出泡泡可以做上什么标记?不能吹出泡泡就可以做上什么标记?(3)师幼共同记录猜测结果。3、幼儿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1)教师讲解操作规则。引导幼儿对材料是否能吹出泡泡的猜想在记录表上做记号,认为能吹出泡泡的打,认为不能吹出泡泡的打,认为不能确定的打?。在操作完后,将结果用同样的方式记录在记录单上。(2)师幼共同小结注意事项。(3)幼儿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4、师幼共同讨论什么样的材料才能吹出泡泡。(1)展示各组幼儿的记录单,请每组的代表说一说实验结果。(2)将幼儿记录的结果填在大记录单上,若有不同
3、结果,师幼共同验证。(3)引导幼儿发现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特点。(4)教师小结:物体中间有洞,而且洞中间是空的。这样的物体才能吹出泡泡。活动延伸:在科学区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一、家长切实做到“七不要”1、不要将个人有效证件借给他人,以防被冒用;2、不要接听陌生来电自动转接的电话;3、不要拨打不明短信涉及的可疑咨询电话;4、不要轻易相信电话来电所显示的号码;5、不要相信任何“司法机关”提供的“安全账户”;6、不要相信任何不明人员关于存款、银行冻结等骗局;7、不要将个人信息资料如存折、住址、电话、手机号码等轻意告诉别人,以防被人利用。二、外出安全教育1、教育孩子严禁擅自在河、池塘、水库等水域戏水玩耍等,防止溺水事故发生。2、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教育孩子不在公路、铁路上游玩,严禁翻越防护栏横穿马路到对面人行道,不逆行,不在路上追逐打玩,以确保安全。三、居家安全教育1、教育孩子防拐防骗,不要给陌生人开门,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不要跟陌生人走。2、教育孩子不要插拔插座、插头等电器设备,不要让电器沾上水,不能用湿手、湿布触碰电器;不要随意玩弄火柴、打火机、蜡烛等引火物,教育孩子遇上火灾及时逃生自救,及时拨打报警救援。3、不要把幼儿单独留在家中,教育孩子远离窗户、阳台,避免高处坠落;4、教育孩子进出电梯要站到安全区域,不随意拍打、踢踹电梯,以防电梯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