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巧用信息载体,提高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实效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安全第一”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学校教育把安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是非常必要的,从小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无疑是在生命中播下平安的种子。要提高农村小学安全教育实效,应改变以往枯燥单一的说教,大胆使用各类信息载体,发挥它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丰富安全教育手段和内容。一、充分利用信息载体资源丰富、方便快捷的特点,及时报道安全事故,晓之以理,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借助信息载体,及时报道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用事实说话,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如2009年发生的中央电视台配楼着火重大火灾事故,令国人震惊
2、。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防火安全教育之际,在“班班通”设备上下载了这一事故的详细资料和视频,组织学生观看,雄伟壮丽的大楼与烈火熊熊燃烧的情景相对比,全班同学无不扼腕叹息。当学生了解事故经过后,已完全明白,这一惨烈的火灾事故,正是事故责任人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的。而后,又相继播报了因安全意识淡薄而导致学校群死群伤的事故案例,在一桩桩活生生的事例面前,学生已深切感悟到了安全防范意识的重要性。为师者,要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要充分利用信息载体,让学生在事实中明理,吸取教训,从而唤醒学生对安全的重视,防患于未然。二、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动之以情,激发学生安全需求小学生年龄小,教师单一的说教,如同隔靴搔痒。充分利用信
3、息手段创设情景,动之以情,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激发内心的安全需求,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安全教育才能取得实质性效果。“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学校组织了防震避险应急演练和紧急疏散演练。虽然演练前,各班对学生进行了一节课的地震避险知识的宣传,反复强调演练的方法和要求,但在演练时,多数学生无法进入紧张状态,嘻嘻哈哈,效果极差。究其原因,农村小学生受条件限制,对地震灾害的危害认识不足,并没有从内心产生掌握防震避险知识与技能的冲动和需求。此时,笔者在“班班通”设备上播放了“5.12”汶川地震、印尼海啸等地震视频,那地动山摇、天崩地裂的场面令人心惊胆战,学生个个看得目瞪口呆,震惊不已。然后又播放了地震
4、后房屋倒塌、桥梁断裂、地面开裂下陷、城市、村庄残垣断壁的画面,同时播报了大地震中人员的伤亡情况。此时,学生已充分感受到瞬间摧毁一切的强大地震的危害性。他们很快明白:掌握防震避险知识、练就生存本领是唯一的办法。在以后的一次次演练中,他们紧张但不慌乱,速度一次比一次快。只有内心的安全需求被激发了,才能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激发学生内心的安全需求,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安全教育才能事半功倍。三、巧用信息载体,寓教于乐,导之以行,提高学生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安全知识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使学生有能力有勇气应对
5、各种突发事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巧用信息载体,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形象,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1)巧用信息载体,再现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行为。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的行为很多时候天性使然,往往旁人捏把汗,自己却乐在其中。如何让他们警醒,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远离安全事故?我们可以借助手机拍摄画面或用漫画再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安全行为,再组织学生自己观看,指出错误,想象后果,让学生在批评和纠正别人的错误行为中,警示自己。(2)巧用信息载体,学习安全知识及自救自护常识。播放安全教育动画片及科教片,寓教于乐,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各种安全知识。例如:组织学生学习交通安全内容中的交通标线、隔离设施
6、、红绿灯常识及相关规则时,用“班班通”再现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一一十字路口、街道、公路等,在播放中采用镜头定格、镜头重放等方法,让学生讲述其中的安全知识。在具体、形象的画面中,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很快习得了相关知识。(3)巧用信息载体,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模拟演练。如利用媒体播放房屋摇晃、物品纷纷滚落的地震画面,组织学生进行室内避震模拟演练、报警模拟演练等。只有让学生在一次次地模拟活动中积极体验,才能有效培养学生遇险不惊、善于利用所学知识安全脱险的能力。安全教育不是一时一事,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空讲书本知识,教师有效运用信息手段,不断创新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安全知识,最终形成安全防范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粒。”每一颗平安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田中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之时,也是我们收获祥和、幸福和安宁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