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受语文作品中的“真善美”优秀获奖科研论文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语文教学成了中学阶段育人树人的关键,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同时,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也得以提升。一、感受语文作品中的“真”真,就是发现真相,揭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不少语文作品就是要揭示事物真的东西,让学生能做到判断,抵制诱惑,明辨是非,从而为自己塑造高贵的灵魂。“真”在中学语文中有不少文章就是很好的例子,如鲁迅先生的友邦惊诧论描绘了请愿学生被国民党当局镇压的血腥场景;祝福刻画了人物“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这类文章揭示了事物的本质,或血腥或悲惨,但却是“真”生活所在。教师讲授此类作品要达到的良好效果,需要注意
2、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语文老师自己要先吃透课本,用心去感受字里行间作者的愤怒、主人翁的辛酸;另一方面语文老师带着学生去字里行间寻找、去熏陶、沉浸到作品的氛围中,从而使得学生懂得判断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错误邪恶的价值观。“真”还体现古今中外千百年来人间真情与浩然之气。如李密的陈情表中主人翁“孝心”深深感动教师,教师的深情也会感染学生,这种从作品中透露出来的人间真情实属难得。再如在讲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讲课时,联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和痛苦,教师在讲解课文时,用充满激情的演讲,慷慨激昂的语调号召全体人民起来抗击战争恶魔,将这浩然正义之声传达全球。这声音不仅是对英国人
3、民的召唤,也是全世界人民渴望正义,呼唤正义的召唤!二、感受语文作品中的“善”善,是善念,善心,仁慈之心等。俗话说,心存善念才能顺风顺水。语文教学的目的还有就是唤起人的善念,通过中学语文教材中作品“善”的传达,从而教育、感化、净化人的心灵,让人或树立善念或使弃恶从善,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了善良的品格。为了宣扬“善”,语文作品还有一种宣扬方式就是鞭挞它对立面“恶众所周知,“恶”与“善”相对应,语文教材中也有不少揭露人间丑恶的东西,如先秦散文中的周厉王、水浒中的镇关西、捕蛇者说中的悍吏。文章往往是通过正义与邪恶较量,表达对邪恶与丑陋的鞭挞,同时表达对美好光明的向往。语文教师在讲解此类作品时,
4、应该将自己与学生一道融入作品的情景中,老师与学生一起面对善良与丑恶的较量,共同经历一次次灵魂的洗礼,从而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正义观。今后人生道路上遇到复杂社会问题需要做出价值选择时,能够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和正义观念。三、感受语文教学中的“美”哲学告诉人们追求“真、善、美”,其中“美”,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最高境界。语文作品的“美”既可以表现为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意境美,还可以表现为作品塑造的人物心灵美、理想的崇高美、悲壮美等等。如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诗人营造的天上美景,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夏天晴朗的夜空,繁星,缥缈的流星,淡淡的银河,为人们描绘了神思遐想的神话传说,不正是人们渴望的理想蓝图么!
5、那一首首唐诗、宋词、元曲,正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先秦散文、汉赋、明清小品,令人百读不厌,你可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启迪。如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是一副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再如范仲淹在苏幕遮碧云天中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秋天落叶之美传达出对家乡思念的凄凉之美。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知识,必须永葆一颗美好的心灵,才能培育好你的学生,引领他们健康成长。因此,中小学语文教育重在育人,就是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活力,并伴随着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精神探求,永不满足于现状的批判与创造的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