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烛 之 武 退 秦 师题题解解烛之武:退:师:人名,郑国大夫。“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气助词。使动用法,使撤退。军队,秦师:秦国军队。介绍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左传,与同为解说春秋的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以时间先后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
2、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编年体:是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如史记国别体:是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的史书体例。如国语战国策。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断代史: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晋侯、秦伯:晋文公、秦
3、穆公。五级爵位制。(公、侯、伯、子、男)以:因为。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贰: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军:驻军。名词动词晋文公、秦穆公联合攻打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试分析。文本赏析文本赏析1.1.秦晋的友好关系秦晋的友好关系2.2.扩张争霸的野心扩张争霸的野心晋晋国国秦秦国国(秦晋之好秦晋之好)文本赏析无礼于晋:姬重耳当年流亡期间就路过郑国,郑国国君认为重耳没有什么出息,因而没有理睬重耳。晋文公,姬姓,名重耳,与周王室同宗,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4、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晋献公之子,晋惠公(夷吾)兄弟。因其父立幼子为嗣,曾流亡国外19年;后在秦国援助之下,于62岁时回国继位。在位9年去世。文文本赏析且贰于楚也:,是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晋、楚两国在城濮地区进行的争夺中原霸权的首次大战。晋文公兑现当年流亡楚国许下“退避三舍”的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但楚国兵败。随后,郑国害怕被打击报复,又与晋国联盟。公元前公元前630年年郑郑函陵函陵氾水氾水第一段:秦晋围郑。共有五个分句,语言简练,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内容上交代了郑国危如累卵的局势,
5、结构上为下文作了铺垫。这次围郑,晋国为了报复郑国,与秦国没有多大利害关系,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伏笔。两国军队没有驻扎在一起,也就为烛之武的说服分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若若:如果如果。师:军队。之:代词,他。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文本赏析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为:做(什么)已,同“
6、矣”是-也:是,代词,这。也,判断句的标志。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文本赏析想一想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文本赏析烛之武为什么能临危受命?一是郑伯态度诚恳,勇于自责,并晓之以理;一是烛之武深明大义,爱国且腹有良谋、成竹在胸。文本赏析 烛之武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服秦伯退兵呢?结果如何?齐读第三段,共同探讨。文本赏析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夜:名词作状语。在
7、夜里,当夜。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执事:执行事务的人(有关官员),对对方的敬称 当夜,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文本赏析1、欲扬先抑,以退为进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2、阐述利害,晓之以理文本赏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行李:使者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
8、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3、以利相诱,为秦着想文本赏析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名作状语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之:主谓之间4、以史为鉴,巧设离间文本赏析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
9、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何厌之有:有何厌之,“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文本赏析5、推测未来,劝秦谨慎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说:通“悦”,高兴。乃:于是。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于是,秦伯就率军回国了。文本赏析 善于揣摩心理;善于揣摩心理;善于分析利弊;善于分析利弊;善于利用矛盾;善于利用矛盾;讲究语言艺术。讲究语言艺术。机智善辩的外交家以“利”巧攻心理以“害”巧析形势以“史”巧施离间烛之武怎样说退秦师?赏析其高妙的劝说艺术。文本赏析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10、;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微:微:假如没有假如没有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易:代替文本赏析郑 亡(言于秦)亡 郑(害于秦)舍 郑(利于秦)赐 晋(负于秦)肆 晋(阙于秦)晓 以利 害 处处言秦,处处为郑明则为秦,暗则图晋 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烛之武的语言艺术烛之武是个怎样的人?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
1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 三寸巧舌 力挽狂澜纾国难,一番善辩 情荡衷肠罢干戈。如此辞令,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魏禧左传经世钞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刘勰文心雕龙讨论:你最欣赏的是哪一个人物,理由是什么?郑 伯礼贤下士,从谏如流。佚之狐慧眼识英雄的伯乐。烛之武官微人轻,怀才不遇,临危受命,不避艰险,深明大义,才智超群。秦 伯以利为重,亦敌亦友,变化难测,政治手腕了得。晋 侯以利为重,以”不仁”为借口,沉着应对,有政治家的风度。一、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二、与人相处智慧:1、
12、注重对方感受,委婉劝说,文明交流。2、听取别人意见,完善自我,少走弯路。3、宰相肚里能称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学习本课获得了哪些生活智慧?1.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
13、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素材积累 2.亦可从“人生的智慧”角度运用此素材:有智慧的人,是成功的人。他虽然也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但是他可以利用智慧化解矛盾。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我们的追求和向往。智慧的人不是孤单的,是需要互助的。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各自还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智慧,我给你一个智慧,我们彼此就赢得了双倍的智慧。班固曰:“智者,智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世,见微者也。”意思是所谓智
14、慧就是知道一切,对听到的事有独到见解,能从一件小事推知大的道理。曾国藩说:“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变成愚诈。”意思是说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因为有了智慧没有翅膀的人类飞得更高。通假字文言知识梳理文言知识梳理1 1、今老矣,无能为也、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2 2、行李之往来,、行李之往来,共共其乏困其乏困3 3、何、何厌厌之有?之有?4 4、秦伯、秦伯说说5 5、失其所与,不、失其所与,不知知已通矣,语气词共通供,供给厌通餍,满足说通悦,高兴知通智,明智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以以:1.1.以以其无礼于晋其无礼于晋 2.2.若亡郑若亡郑以以陪邻陪邻,
15、敢以烦执事敢以烦执事于于:1.1.以其无礼以其无礼于于晋晋 2.2.佚之狐言佚之狐言于于郑伯曰郑伯曰且且:1.1.以其无礼于晋以其无礼于晋,且且贰于楚也贰于楚也 2.2.且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尝为晋君赐矣其其:1.1.以以其其无礼于晋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且贰于楚也 2.2.越国以鄙远越国以鄙远,君知君知其其难也难也 3.3.失失其其所与所与,不知不知 4.4.吾吾其其还也还也 因为因为,表原因表原因 连词,来连词,来 对对,表对象表对象 连词连词,又又 连词连词,况且况且 代词代词,它郑国它郑国 代词代词 ,这件事,这件事 自己的自己的 表商量语气表商量语气,还是还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人教版必修一
16、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形容词形容词动词动词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省略句省略句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倒装句倒装句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特殊句式特殊句式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