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古诗三首古诗三首洞庭湖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即今君山)而得名。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古诗三首庐山古诗三首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
2、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古诗三首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25公里,宽约公里,宽约1010公里,绵延的公里,绵延的90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171座。庐座。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
3、匡庐奇匡庐奇秀甲天下秀甲天下”之美誉。之美誉。古诗三首1.朗诵全诗然后背诵全诗。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掌握诗句的含义以及全诗的整体思想。古诗三首题西林壁题西林壁中描写了庐山的变化多姿的面貌。中描写了庐山的变化多姿的面貌。读古诗,说一说这首古诗词写了什么内容?读古诗,说一说这首古诗词写了什么内容?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 宋 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古诗朗诵写在庐山西写在庐山西林寺墙壁上。林寺墙壁上。古诗三首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句意:正面看庐山是连绵不断的岭,侧面看庐山是峻峭耸立的峰。横看:从正面看角度不同,角度不同,景象不
4、同景象不同侧:从侧面看古诗三首角度不同,角度不同,风貌不同。风貌不同。句意:从远近高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的风貌各不相同。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古诗三首不识庐山真面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句意:不能看透千姿百句意:不能看透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庐山真态、千变万化的庐山真面目;面目;古诗三首只缘身在此山中。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句意: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啊!古诗三首 大诗人苏轼从不同角度看庐山,分别有怎样的景象呢?用诗句回答。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远近高低各不同。古诗三首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来解释一种现象,你能举例说一
5、说吗?你被一件事困扰了很长时间,怎么也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这时,别人一句简单的话就把问题解决了,这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小小练笔古诗三首古诗三首赏析:赏析:本诗虽为一首山水诗本诗虽为一首山水诗,但风格却但风格却与普通山水诗迥异。一般山水诗大都与普通山水诗迥异。一般山水诗大都擅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加上丰富的想擅用夸张、比喻的手法加上丰富的想象,状物摹形,描绘山水画卷,而本象,状物摹形,描绘山水画卷,而本诗却以独特的视角来描绘山水,展现诗却以独特的视角来描绘山水,展现了一个完整的对景物由感性认识到理了一个完整的对景物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性认识的过程。古诗三首题西林壁写景:
6、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议论:只缘身在此山中 结构梳理结构梳理古诗三首 题西林壁诗人苏轼描写了庐山_的面貌,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就会不同,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够认识到事情的真相。也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和_。热爱中国山河的情怀热爱中国山河的情怀变化多姿变化多姿主题概括主题概括古诗三首一一、选择题。、选择题。题西林壁题西林壁中的中的“此山此山”应选应选()()A.A.庐山庐山 B.B.华山华山 C.C.泰山泰山A A课堂演练课堂演练古诗三首二二、题西林壁题西林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就会不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就会不同,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够认识到同,只有从全局出发,才能够认识到事情的真相。事情的真相。古诗三首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