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魏武帝曹操(155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一说本姓夏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及董卓擅政,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初平三年(192年)据兖州,分化诱降黄巾军三十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自此兵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部。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建
2、安十八年(213年),封魏公。建安二十年(215年),征张鲁,取汉中。次年进爵为魏王。建安二十五年(220年),病死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儿子曹丕代汉称帝后,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葬于高陵。一、作者简介一、作者简介曹操善诗文,知兵法,开建安文风。有诗文多篇。另有注孙子传世。今人整理其诗文成排印本曹操集。同时亦擅长书法,被唐朝张怀瓘书断评为“妙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大致有五种说法。一是在苏轼赤壁赋中“横槊赋诗”言语的基础上,三国演义称曹操在赤壁大战前吟诵这首对酒当歌,时间定在建安十三年(208)末。二是求贤说,出自张可礼三曹年谱:“抒发延揽人才之激切愿望,盖与求贤令作于同时。”时间在建安十
3、五年(210)。三是宾主唱和说,此主张发自万绳楠,他认为此诗作于汉建安元年(196),曹操迁汉献帝于许都之际,曹操与手下心腹如荀彧等人的唱和之作。四是及时行乐说,但没有考证具体时间。此说由沈德潜发之,古诗源卷五:“短歌行,言当及时为乐也。”五是王青的作于招待乌丸行单于普富卢的宴会上的说法,时间在建安二十一年(216)五月。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他,因为一个俗语,
4、被现代人恶搞成“跑得最快的人”;他长的不咋地,身材也不高,但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文武全才,乱世枭雄;他不但自己杰出,还拥有良好的基因,生出了跟他同样优秀的两个儿子,父子三人不但在政治军事上成就突出,而且在文学上,更是可以跟后来的苏家三父子并肩。他,就是曹操!请问,“三曹”和“三苏”分别指谁?(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苏:苏洵、苏轼、苏辙)我给大家扩展一个对联吧。上联: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下联: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读三苏苏洵、苏轼、苏辙诵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研 三 袁 袁 宗 道、袁 宏 道、袁 中 道(“明朝湖北公安派”)探三玄庄子、老子、周易志求三乐父
5、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温四史“二十四史”前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魏陈寿展四库经(儒家及研究儒家的作品)、史(史书)、子(诸子百家)、集(文人文集)惜四孟邹城:孟府、孟庙、孟林、孟母林度四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心美四君“战国四公子”:魏信陵君魏无忌、齐孟尝君田文、赵平原君赵胜、楚春申君黄歇曹操,虽没有真正坐上龙椅,但作为魏国实质上的第一代领导人。在军事政治上的才华不用说,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统一中国北方。难得的是,他忙于治国打仗,但在文学上,同样造诣深厚。以“三曹”为核心,加上“建安七
6、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为羽翼的建安文学,其慷慨悲、俊爽刚健的风格自成一家,被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1.把握生字读音。(见导学案)2.齐读,在请同学配乐朗读(可一人或几人,或分组、分男女)3.本诗哪个字出现次数最多,也最能表达诗人的感情?(忧)在文中哪里?(出现共三次,请同学说出来)1)诗人在忧什么?(人生短促、贤士不得;原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1)先看诗人第一个“忧”人生之忧。请同学读第一段前四句“对酒当歌唯有杜康”“对酒当歌去日苦多”翻译: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露
7、水,转瞬即逝,流逝时光,实在太多。“岁月是把杀猪刀,一刀一刀割人老”,经过无数战火硝烟,诗人已不再年轻。“对酒当歌”点出了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间,他是在参加宴会,正在喝酒。“当”和“对”都是对着的意思;但在“长歌当(dng)哭”中,“当”是代替的意思,指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来抒发胸中的悲愤。作者在这句诗中,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晨露比人生之短)为什么这样比喻呢?(露珠存在时间短)“慨当以慷唯有杜康”翻译:宴会歌声,慷慨激昂,抑郁之心,始终难忘。以何排解,心中忧思,只有美酒,沉醉解脱。“慨当以慷”,注解12;“何以解忧”是“以何解忧”的倒装,宾语前置句;“杜康”,传说中是发明酿酒的人,
8、后来人们用来代指美酒。心有垒石,需酒浇之。诗人因为时光易逝,却还未达到心中理想而苦闷,只有用酒来让自己暂时忘记忧思。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酒,真能使诗人得到解脱么?殊不知,酒醒之后,问题依然存在,留下的,说不定是更大的空虚与忧虑。(2)第二个“忧”贤士之忧哪里可以看出诗人是因为贤士而忧?(“青青子衿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不可断绝”)青青子衿沉吟至今翻译:那些穿着校服的学子呀,你们令我朝思暮想。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才一直都不开心。经过前面那么多的感慨,说人生短促,借酒消愁,心有忧思,无法排解,到了这里,诗人终于道出了忧思的真正原因,就是想要人才,想让天下名士都来帮助自己成就大
9、业。“青衿”,指周代时读书人的衣服,跟你们穿的校服差不多,表明你们是读书人的身份。“衿”,就是古时候人们衣服的衣领。在这儿,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是什么?(青衿比贤士)拓展:古人对日常服饰分得很清楚,“冠”指帽子;头发上插在发髻或冠上的长针叫“簪”,“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发越来越少,连簪子都插不上了;为固定帽子,系在下巴这个地方的带子叫“簪缨”;上身的服装是“衣”,“衣”有分前后,前面的叫“襟”,后面的叫“裾”;下身的服装叫“裳”;当然还有古代流行时间最长的妇女服饰襦裙,就是短小上衣陪长裙,现在夏天的时候,很多女孩子还这样搭配,就是上穿一件T恤,下身是长到脚后跟的那种长裙;“襁褓”指小孩
10、穿的衣服,是背负小儿的背带和布兜;“弁髦(bin mo)”是保护婴儿前额的一种装饰,现在人们还在用,因为婴儿的头很软,天灵盖这个地方对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为了让孩子更健康的成长,人们往往会给孩子带上这样一个可以保暖的东西。大家都知道,文人多傲气。所以自古以来,才有那么多的隐士高人。当初刘备请诸葛亮出山,可是三顾茅庐,最后才成功的。曹操想要人才,也一样,只有放低自己的身份,礼贤下士,贤士们才会到他那儿去。那在本诗中,有没有体现曹操礼贤下士的句子呢?(“呦呦鹿鸣鼓瑟吹笙”、“越陌度阡心念旧恩”、“山不厌高天下归心”)2)越陌度阡心念旧恩翻译:宾客踏着田间下路,屈尊来访。久别重逢,在宴会上杯筹交错,争
11、相把往日的情谊述说。这句话可以看作是诗人在对席上的嘉宾们表示感谢,实质就是是酒桌上的客套话。大家都知道,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已经是实质的天子,但是他却说宾客们是屈尊而来,从而贬低自己,抬高宾客们的位子,这是为了塑造自己爱才的形象。“契阔谈讌”,契,久别;契本指符契,契约,古代符契刻字之后,剖为两半,双方收存以作凭证,作为信物,后来引申为离别。讌,通“宴”,用酒饭接待客人。3)山不厌高天下归心翻译:高山不满足于高,大海不满足于深。如周公般礼贤下士,天下人心才会归顺。厌,嫌恶、满足。泰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任何一座高山,都是用无数的沙粒石头组成,任何一条江河
12、,都是由无数的水滴汇聚而来。身为一位王者,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与气度,包容乃大。我们普通人同样如此,只有心胸开阔,自强不息,永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不断攀登才能取得成功。3)山不厌高天下归心周公,本是西周的一个爵位,是辅佐君王的最高位子,有点后来宰相和辅政大臣的意思。第一任周公就是周文王姬昌的四子旦,他辅佐君王时,广贤纳士,深受后人爱戴。此处,曹操把周公作为自己的榜样,意思是说,他会像周公那样礼待贤士,使天下最后人心所向。归,动词使动用法,使归顺。4)诗人为什么那么急于得到贤士?(言之成理即可)A.人生岁月不多,想尽快实现统一中国的理想B.敌人力量强大,要壮大自己的力量5.(讨论)诗人与宾客们谈天
13、说地,说志向抱负,不知不觉之间,天色已晚,“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但不知为何,乌鹊却“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人写月、星、乌鹊,有没有什么象征意义呢?()“月明星稀何枝可依”翻译:明月升空,星星闪烁,倦鸟知返,往南而去。绕树而飞,却不栖息。南,向南,名词作状语。A.月象征诗人,星,象征贤士。月追求众星捧月,但星稀,表达求贤之心B.月光遮掩星星光华,是写实C.绕树不依,指贤士在乱世之中,未遇明主,而无归宿D.可指诗人正在寻觅贤士E.也可指诗人因不得贤士而彷徨6.通过诗人情感在积极与消极之间的徘徊,了解其情感的变化,并梳理全文。(板书)请写一段文字,运用多种方法来描写曹操的心理。请写一段文字,运用多种方法来描写曹操的心理。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