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5-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08507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PPT 页数:118 大小:29.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5-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5-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5-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5-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5-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救含灵之苦。-孙思邈孙思邈第一节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第二节 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第三节 神经电生理检查第四节 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第五节 放射性核素检查第六节 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第七节 基因诊断技术第八节 神经系统主要辅助检查的选择原则目 录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第一节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1.收集CSF做各种检查,辅助诊断以下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免疫炎性疾病和脱髓鞘疾病、脑膜癌病等(一)适应证2.怀疑颅内压异常3.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助判断

2、病情、预后及指导治疗4.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5.注入液体或放出CSF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注入药物治疗相应疾病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一、腰椎穿刺1.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存在占位性病变(二)禁忌证2.穿刺部位有感染灶、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3.明显出血倾向或病情危重不宜搬动4.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一、腰椎穿刺1.低颅压综合征(三)并发症及其防治2.脑疝形成3.神经根痛4.其他:感染、出血、脊髓损伤等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一、腰椎穿刺1.操作:体位、麻醉及进针部位、测压和留取CSF(请结合腰穿视频学习)(四)操作和测压2.

3、压力:放松、缓慢伸直下肢;初压、终压;80180mmH2O;200mmH2O;80mmH2O一、腰椎穿刺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一、腰椎穿刺1.性状 无色透明(一)常规检查(1)正常CSF无色透明(2)血性:三管试验法,如果各管呈均匀一致的血色则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3)云雾状:通常是细菌感染引起细胞数增多所致,见于各种化脓性脑膜炎(4)Froin syndrome:CSF蛋白含量过高,外观呈黄色,离体后不久自动凝固,见于椎管梗阻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二、脑脊液检查2.细胞数(一)常规检查(1)正常CSF白细胞数为(05)106/L,主要为单核细胞(2)白细胞增多见于脑脊髓膜和脑实

4、质的炎性病变(3)明显增多,且以多个核为主,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4)白细胞轻或中度增加,且以单个核细胞为主,见于病毒性脑炎(5)大量淋巴细胞或单核细胞增加为主多为亚急性或慢性感染(6)脑寄生虫感染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二、脑脊液检查1.蛋白质 (二)生化检查2.糖(1)正常CSF蛋白质含量为0.150.45g/L(2)CSF蛋白明显增高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吉兰-巴雷综合征、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椎管梗阻等(1)正常CSF糖含量为2.54.4mmol/L(4560mg/dl)(2)糖含量明显降低见于化脓性脑膜炎,轻至中度降低见于结核性或

5、真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癌病二、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3.氯化物 (二)生化检查(1)正常CSF氯化物含量为120130mmol/L(2)氯化物含量降低常见于结核性、细菌性、真菌性脑膜炎以及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犹以结核性脑膜炎最明显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二、脑脊液检查1.细胞学检查 (三)特殊检查(1)CSF化脓性感染可见中性粒细胞增多;病毒性感染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性细胞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寄生虫感染以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主(2)CSF中发现肿瘤细胞对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转移瘤有确诊价值(3)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如在吞噬细胞胞质内同时见到被吞噬的新鲜红细胞、褪色的红细胞、

6、含铁血黄素和胆红素,则为出血未止或复发出血的征象二、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三)特殊检查2.蛋白电泳(1)CSF蛋白含量增高,同时前白蛋白比例降低,甚至消失,常见于各类型的脑膜炎(2)球蛋白增加主要见于颅内感染和肿瘤(3)-球蛋白增高常见于肌萎缩侧索硬化和某些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外伤后偏瘫等(4)球蛋白增高而总蛋白量正常见于多发性硬化和神经梅毒等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二、脑脊液检查3.免疫球蛋白 Ig (三)特殊检查4.寡克隆区带 OB(1)CSF-Ig增高见于CNS炎症反应、多发性硬化、CNS血管炎等(2)CSF-Ig指数及CNS24小时IgG合成率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自身合成免疫球

7、蛋白的标志(1)OB是指在球蛋白区带中出现的一个不连续的、在外周血不能见到的区带,是检测鞘内Ig合成的重要方法,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重要辅助指标(2)OB阳性并非多发性硬化的特异性改变,也可见于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二、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5.病原学检查 (三)特殊检查(1)病毒学检测:ELISA法检测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和EB病毒等(2)新型隐球菌检测:常用CSF墨汁染色法,阳性提示新型隐球菌感染;该法特异性高,敏感性不足,常需要多次检查才有阳性结果(3)结核杆菌检测:CSF涂片抗酸染色敏感性较差;CSF结核杆菌培养是诊断CNS结核感染的金标准,但阳性率低,检查周期长(48

8、周)。针对结核杆菌的PCR技术可提高阳性率(4)寄生虫抗体检测:CSF囊虫特异性抗体检测、血吸虫特异性抗体检测(5)其他细菌学检测:CSF细菌培养结合药敏试验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二、脑脊液检查6.特殊蛋白的检测 (三)特殊检查(1)CSF14-3-3蛋白检测可支持散发型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disease,CJD)的诊断(2)CSF中总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及淀粉样蛋白(A42)的检测对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有一定价值。AD患者CSF中A42水平下降,总tau蛋白或磷酸化tau蛋白升高二、脑脊液检查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三)特

9、殊检查7.近年来针对免疫相关性疾病开展的新的临床检测项目(1)CSF及血清神经节苷脂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和神经节苷脂抗体谱系疾病的诊断(2)水通道蛋白抗体的检测,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诊断(3)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抗体检测用于诊断抗NMDA受体脑炎(4)Hu、Yo和Ri等副肿瘤相关抗原抗体指标,对于肿瘤相关的中枢性损害有重要意义腰椎穿刺和脑脊液检查二、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第二节头颅平片主要观察颅骨的厚度、密度及各部位结构,颅缝的状态,颅底的裂和孔,蝶鞍及颅内钙化灶等(一)头颅X线检查主要观察脊柱的生

10、理弯曲,椎体有无发育异常、骨质破坏、骨折、脱位、变形或骨质增生、椎弓根的形态及椎弓根间距有无变化,椎间孔有无扩大、椎间隙有无狭窄、椎板及棘突有无破裂或脊柱裂、脊椎横突有无破坏、椎旁有无软组织阴影等(二)脊柱X线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一、头颅平片和脊柱X线平片(一)全脑血管造影术1.适应证颅内外血管性病变,例如动脉狭窄、侧枝循环评估、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自发性脑内血肿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观察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2.禁忌证 碘过敏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脑疝晚期、脑干功能衰竭者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数

11、字减影血管造影(二)正常脑血管DSA表现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正常脑血管DSA表现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脊髓血管造影术1.适应证脊髓血管性病变,如脊髓血管畸形和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等;部分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脑血管造影阴性者;了解脊髓肿瘤与血管的关系;脊髓富血性肿瘤的术前栓塞。2.禁忌证碘过敏者;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出血性疾病者;严重心、肝或肾功能不全者;严重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颅内动脉瘤(四)血管性病变DSA表现2.脑动静脉畸形3.颅内外动脉狭窄DSA可清楚地显示其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有无溃疡形成。DSA能准

12、确地评估侧支循环情况,可以用来很好地预测卒中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情况。4.静脉窦血栓形成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血管性病变DSA表现5.DSA对动脉夹层的诊断DSA是诊断颈动脉夹层的可靠手段,最常见的表现是线样征,还有珍珠征、局灶性狭窄、远端扩张为夹层动脉瘤、火焰征、管腔内血栓形成、血管串珠样狭窄(通常提示存在肌纤维营养不良或其他血管病)。DSA诊断夹层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动脉壁的厚度及外形不可见,不能显影管壁内的血肿形态,有时需要结合血管壁高分辨磁共振等影像手段明确诊断。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一)临床常用的CT扫描技术1.CT平扫又称非强化(非增强)扫描,

13、即未用血管内对比剂的普通扫描。2.增强CT经静脉注入造影剂(甲泛葡胺或泛影葡胺)后进行CT检查,如果存在血脑屏障的破坏(如肿瘤或脑炎),则病变组织区域呈现高信号的增强效应,可以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提高诊断的阳性率。3.螺旋CT螺旋CT扫描更快,分辨率更高,扫描层厚可以薄至1mm,可以更清楚地显示微小病变。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一)临床常用的CT扫描技术4.CT血管成像(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1)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后进行CT扫描,可以同时显示血管及骨性结构,可清晰显示三维的头颈部血管系统,能多角度观察病变,对闭塞性血管

14、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可以明确血管狭窄的程度。(2)CTA还可以分析斑块形态及CT值,判断斑块性质,鉴别软、硬斑块以及溃疡斑块。(3)CTA检测脑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对于3mm的小动脉瘤敏感度略有下降。(4)CTA可用于颅内外动脉夹层的诊断,特别是夹层的超急性期诊断。CTA原始的轴位图像可显示夹层部位半月形的壁间血肿,可以看到血管的逐渐闭塞。(5)与DSA相比,CTA不需要动脉插管,简便快捷,但不能显示小血管分支的病变。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一)临床常用的CT扫描技术5.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静脉注射造影剂后对选

15、定兴趣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脑组织造影剂浓度的变化,从而反映了组织灌注量的变化。通过计算出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以及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参数,CTP能够动态反映脑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在检测缺血性脑损伤及区分梗死灶和缺血半暗带上准确性很高,对于急性缺血性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溶栓治疗有重要价值。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

16、CT表现1.脑血管疾病(1)CT扫描是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首先完成急诊CT,以排除脑出血;在rt-PA溶栓治疗前,应完成CT检查,以排除脑出血(2)CT是监测脑梗死后恶性脑水肿及出血转化的常用技术(3)CT可作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技术,当显示双侧大脑皮质及皮质下区脑水肿及脑出血时,应考虑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4)脑出血为高密度病灶,血肿周围可有低密度水肿带;脑梗死为低密度病灶,低密度病灶的分布与血管供应区分布一致;继发出血时可见高、低密度混杂(5)CTP和CTA联合检查对于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17、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二)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CT表现2.颅内感染3.颅内肿瘤(1)常需作增强扫描。脑炎在CT上表现为界限不清的低密度影或不均匀混合密度影(2)脑脓肿呈环状薄壁强化(3)结核球及其他感染性肉芽肿表现为小的结节状强化灶(4)结核性脑膜炎可因颅底脑池增厚而呈片状强化(1)肿瘤的特异发病部位,如垂体瘤位于鞍内,听神经瘤位于脑桥小脑脚,脑膜瘤位于硬脑膜附近等(2)病变的特征包括囊变、坏死、钙化等,病灶数目和灶周水肿的大小也是判断病灶性质的依据(3)增强后的病变形态是最重要的诊断依据(4)某些特殊类型颅内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

18、其他检查手段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二)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CT表现4.颅脑损伤5.脑变性疾病6.脊髓、脊柱疾病早期CT显示不明显,晚期可表现为不同部位的萎缩:大脑、小脑、脑干、局限性皮质或基底核萎缩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一)各种磁共振成像技术介绍1.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扫描2.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以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1)T1加权像(T1 weight imaging,T1WI)可清晰显示解剖细节(2)T2加权像(T2 weight imaging,T2WI)更有利于显示病变(3)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uid-attenuated in

19、version recovery,FLAIR)是一种脑脊液信号被抑制的T2加权序列,由于抑制了脑室及脑裂内的脑脊液信号,FLAIR成像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侧脑室旁及脑沟裂旁的病灶,对于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多发性硬化等疾病敏感性较高(1)MRI联合MRV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要检查方法,并且也是随诊的主要检查方法(2)CE-MRA对血管壁内血肿敏感度很高,可显示假性动脉瘤,能够准确地评估动脉夹层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磁共振成像(一)各种磁共振成像技术介绍3.磁共振灌注加权(PWI)与弥散加权成像(DWI)(1)DWI(diffusion-weight imagin

20、g,DWI)是最精确诊断急性脑梗死病灶的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远优于CT和常规T2WI。DWI也可用于辅助区分新旧脑梗死病灶,对于多发性硬化新旧脱髓鞘病灶的判断也有一定价值。(2)PWI(perfusion-weight imaging,PWI)能显示脑血流动力学状态,能判断缺血区域及程度,对识别低灌注区域优于CTP,常用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超急性和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3)DWI和PWI对脑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的临床界定具有重要意义。PWI低灌注区可反映脑组织缺血区,而DWI异常区域可反映脑组织坏死区,DWI与PWI比较的不匹配(mismatch)区域提

21、示为脑缺血半暗区,是治疗时间窗或半暗带存活时间的客观影像学依据。四、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磁共振成像(一)各种磁共振成像技术介绍4.磁共振波谱成像(MRS)(1)MRS能够无创性检测活体组织内化学物质的动态变化及代谢的改变。(2)目前临床上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肌酸(creatine,Cr)、胆碱(choline,Cho)、肌醇(myoinositol,MI)和乳酸(lactic acid,Lac)的测定较为常用,用于代谢性疾病(如线粒体脑病)、脑肿瘤、癫痫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5.弥散张量成像(DTI)DTI是活体显

22、示神经纤维束轨迹的唯一方法,可以显示大脑白质纤维束的结构,对于脑梗死、多发性硬化、脑白质病变、脑肿瘤等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磁共振成像(一)各种磁共振成像技术介绍6.磁敏感加权成像(SWI)7.高分辨磁共振(HRMRI)3.0T HRMRI不仅可以进行官腔成像,而且能够直观显示管壁结构,能准确评估动脉狭窄程度、诊断血管夹层、观察血管壁斑块内出血,是鉴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评估斑块风险最有效的检查方法。8.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SWI序列可早期诊断脑出血、发现缺血性脑卒中出血转化及微出血,为缺血性脑卒中血流动力学改变提供信息。SWI也用于静脉血栓或静脉窦血栓形成

23、的诊断。fMRI测量人脑在视觉活动、听觉活动、局部肢体活动以及思维活动时,相应脑功能区脑组织的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氧含量和局部灌注状态等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显示于MRI图像上。四、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磁共振成像四、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磁共振成像(二)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1.脑梗死(1)超急性期:发病12小时内,血管正常流空消失,T1WI和T2WI信号变化不明显,但出现脑沟消失,脑回肿胀,灰白质分界消失,DWI可出现高信号(2)急性期:发病后1224小时,梗死灶呈等T1或稍长T1、长T2信号,DWI可高信号(3)起病后1

24、3天:长T1、长T2信号,DWI高信号,出现水肿和占位效应,可并发梗死后出血(4)病程47天: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显著长T1、长T2信号,DWI信号开始降低(5)病程12周:水肿及占位效应逐渐消退,病灶呈长T1信号,T2信号继续延长,DWI信号继续降低,T2WI信号强于DWI信号(6)2周以上:由于囊变与软化,T1与T2更长,边界清晰,呈扇形,出现局限性脑萎缩征象,如脑室扩大、脑沟加宽四、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磁共振成像(二)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2.脑出血(1)脑出血不同时期MRI信号不同,取决于含氧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正铁血红蛋白和含铁血黄素的

25、变化。由于MRI平扫缺乏特征性表现,不建议用于早期脑出血的诊断。(2)最近的研究发现,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能够早期检测脑出血,对急性脑出血诊断的准确率与CT相似,对新发或陈旧的微出血病灶的检测优于CT。3.脑肿瘤MRI在发现低分化的、比较小的肿瘤以及转移瘤方面优于CT。增强扫描有助于肿瘤的诊断,特别是对软脑膜、硬脑膜和脊膜转移瘤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四、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二)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4.脑血管病变MRA可发现多种脑血管异常;但对末梢血管评估准确性不如CTA及DSA;小于5mm动脉瘤易漏诊;MRA联合MRI可以准确地诊断动脉夹层;MRV联合MRI可准确诊断颅内静

26、脉窦血栓形成。5.脑白质病和脱髓鞘病MRI在观察白质结构方面非常敏感;多发性硬化的典型MRI表现为脑室周围的白质内存在与室管膜垂直的椭圆形病灶,在T2WI上为高信号,T1WI为稍低或低信号。6.颅内感染单纯疱疹脑炎的典型表现为颞叶、海马及边缘系统的长T2信号。脑膜炎急性期可显示脑组织广泛水肿,脑沟裂及脑室变小,有时可见脑膜强化。慢性结核性脑膜炎常有颅底脑膜明显强化。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四、磁共振成像(二)磁共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7.神经系统变性疾病MRI在诊断痴呆时比CT有优越性,可用海马容积测量法观察海马萎缩的程度,其程度与阿尔茨海默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橄榄脑桥小脑萎缩(OPCA)可

27、见脑桥和小脑的萎缩。8.椎管和脊髓病变MRI是目前检查椎管和脊髓的最佳手段。在矢状面MRI图像上,可直接地观察椎骨骨质、椎间盘、韧带和脊髓。对椎管狭窄、椎管内肿瘤、炎症以及脊髓空洞症等疾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9.神经系统发育异常疾病MRI可清楚显示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脑积水等先天性疾病。四、磁共振成像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第三节(一)脑电图电极的安放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是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查技术,通过测定自发的有节律的生物电活动以了解脑功能状态,是癫痫诊断和分类的最客观手段。1.电极的安放方法 2.特殊电极 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

28、法,特点是电极排列与头颅大小形状成比例,电极名称与脑解剖分区相符。(1)蝶骨电极:可明显提高颞叶癫痫EEG诊断的阳性率。(2)鼻咽电极:主要用于检测额叶底部和颞叶前内侧的病变。因患者有明显不适感而使用受限。(3)深部电极:将电极插入颞叶内侧的海马及杏仁核等较深部位进行记录。主要用于癫痫的术前定位,属非常规的检测方法。神经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1.睁闭眼诱发试验(二)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用于了解波对光反应的情况,是常规诱导方法。正常反应为睁眼后节律抑制,闭目后恢复正常或增强。闪光刺激是EEG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特别是对光敏性癫痫具有重要价值。2.过度换气 3.闪光刺激 目

29、的是使常规检测中难以记录到的异常变得明显。过度换气时出现痫样放电、节律异常、不对称性反应均应被视为异常。儿童过度换气时出现对称性慢波可为正常反应,成人则应视为异常。神经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二)脑电图的描记和诱发试验如药物诱发等,临床上已很少应用。5.其他 通过自然或药物引起睡眠诱发脑电图异常。主要用于清醒时脑电图正常的癫痫患者,不合作的儿童及精神异常患者。睡眠诱发试验可提高EEG检查的阳性率,尤其对夜间发作和精神运动性发作更适用。睡眠EEG记录时间一般在20分钟以上,最好为整夜睡眠记录。4.睡眠诱发试验 一、脑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1.正常成人EEG(三)正常EEG(1)在清醒、安静和闭眼放松状

30、态下,脑电的基本节律为813Hz的节律,波幅为20100V,主要 分布在枕部和顶部(2)活动的频率为1425Hz,波幅为520V,主要分布在额叶和颞叶(3)部分正常人在大脑半球前部可见少量47Hz的波(4)频率在4Hz以下称为波,清醒状态下的正常人几乎没有该节律波,但入睡可出现,而且由浅入 深逐渐增多。频率为8Hz以下的脑电波称为慢波神经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3.睡眠EEG(三)正常EEG(1)非快速眼动相(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2)快速眼动相(rapid eye movement,REM)2.儿童EEG与成人不同的是以慢波为主;随着年龄增加慢波逐渐减少,波逐

31、渐增多,1418岁接近于成人脑电波。一、脑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1.弥漫性慢波(四)常见的异常EEG背景活动为弥漫性慢波,是常见的异常表现,无特异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弥漫性脑损害、缺氧性脑病、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脱髓鞘性脑病等。2.局灶性慢波3.三相波是局部脑实质功能障碍所致。见于局灶性癫痫、单纯疱疹脑炎、脑脓肿、局灶性硬膜下或硬膜外血肿等。通常为中至高波幅、频率为1.32.6Hz的负-正-负或正-负-正波。主要见于Creutzfeldt-Jakob病(CJD)、肝性脑病和其他原因所致的中毒代谢性脑病。神经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四)常见的异常EEG4.癫痫样放电(1)棘波:突发一过性顶端

32、为尖的波形,持续2070毫秒,主要成分为负相,波幅多变,典型棘波上升支陡峭,下降支可有坡度。见于癫痫。(2)尖波:与棘波相似,仅时限宽于棘波,为70200毫秒,常为负相,波幅100200V。见于癫痫。(3)3Hz棘慢波综合:一个棘波继之以一个慢波,易为过度换气诱发,常见于典型失神发作。(4)多棘波:两个以上高幅双相棘波呈节律性出现,常见于肌阵挛及强直阵挛发作。(5)尖慢复合波:由一个尖波及其后的慢波组成,见于癫痫发作。(6)多棘慢复合波:一个以上棘波随之一个慢波,频率23Hz,常散在单个出现,两侧同步对称,常见于肌阵挛癫痫。(7)高幅失律:为高波幅尖波、棘波发放,然后有一电活动静止期。见于婴儿

33、痉挛、苯丙酮酸尿症等。一、脑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一、脑电图(五)EEG的临床应用1.主要用于癫痫的诊断、分类和病灶的定位2.对区别脑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以及弥漫性或局限性损害有辅助诊断价值3.对脑炎、中毒性和代谢性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病有辅助诊断价值一、脑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对脑组织自发的神经磁场的记录。MEG的工作原理是使用SQUID多通道传感探测系统,探测神经元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电流形成的生物电磁场。与EEG比较,MEG有良好的空间分辨能力,可检测出直径小于3.0mm的癫痫灶,定位误差小,灵敏度高,而且可与MRI和

34、CT等解剖学影像信息结合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和癫痫放电的病灶定位,有助于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但因为该检查价格昂贵,目前仅少数医院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二、脑磁图1.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诱发电位(evoked potential,EP)是神经系统在感受外来或内在刺激时产生的生物电活动。EP必须通过平均技术与叠加技术:即给予重复多次同样刺激,使与刺激有固定时间关系(锁时)的诱发电活动逐渐增大而显露。目前能对躯体感觉、视觉和听觉等感觉通路以及运动通路、认知功能进行检测(1)SEP是刺激肢体末端感觉神经,在躯体感觉上

35、行通路不同部位记录的电位(2)SEP起源于周围神经中直径较大的快速传导的有髓传入纤维(3)SEP能评估周围神经及其近端、脊髓后索、脑干、丘脑及皮质感觉区的功能状态神经电生理检查三、诱发电位2.SEP检测方法(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刺激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体表部位。常用的刺激部位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等。命名原则是极性+正常平均潜伏期(波峰向下为P,向上为N)。3.波形的命名刺激电极置于周围神经干体表部位。常用的刺激部位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下肢的胫后神经和腓总神经等。4.S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像因素神经电生理检查三、诱发电位(一)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可用于各种感觉通路

36、受损的诊断和客观评价,主要用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颈椎病、后侧索硬化综合征、多发性硬化(MS)、亚急性联合变性等,还可用于脑死亡的判断和脊髓手术的监护等5.SEP的临床应用(1)潜伏期平均值+3个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2)波幅明显降低伴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3)双侧各相应波幅差值50%(4)影响因素主要是年龄、性别和温度、身高。检测中应注意肢体皮肤温度应保持在34左右4.SEP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影像因素三、诱发电位神经电生理检查1.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二)视觉诱发电位VEP是对视神经进行光刺激时,经头皮记

37、录的枕叶皮质产生的电活动。PRVEP由NPN组成的三相复合波,分别按各自的平均潜伏期命名为N75、P100和N145。P100最为稳定可靠,是分析VEP时最常用的波形。3.波形命名有模式翻转刺激技术诱发VEP(pattern revers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VEP)和闪光刺激VEP。PRVEP的优点是波形简单易于分析、阳性率高和重复性好,而闪光刺激VEP受视敏度影响小,适用于PRVEP检测不能合作者。2.检测方法神经电生理检查三、诱发电位(二)视觉诱发电位视通路病变,特别对多发性硬化(MS)患者可提供早期视神经损害的客观依据5.VEP的临床应用(1)潜伏期

38、平均值+3SD(2)波幅50岁的患者中,5%10%颞窗缺如;枕窗可探测到椎动脉颅内段、小脑后下动脉和基底动脉;眼窗可探测到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TCD对于颅内血管的识别主要通过探头的位置、检查深度、超声声束的角度、血流方向及颈动脉压迫试验等确定。4MHz探头在颈部检查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外动脉、锁骨下动脉近端、椎动脉近端及椎动脉寰枢段,必要时还需检查颈外动脉的分支枕动脉、颞浅动脉以及滑车上动脉等。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3.TCD检测参数和临床意义(一)检测方法和观察指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利用颅骨薄弱部位作为检测声窗,

39、应用多普勒频移效应研究脑底动脉主干血流动力学的一种无创的检测技术。(1)检测深度:深度是识别颅内血管的重要依据。(2)血流方向:血流朝向探头为正向,频谱在基线上方;背离探头为负向,频谱在基线下方。在血管分支或迂曲处,可及双向血流频谱。(3)血流速度:单位cm/s;包括峰值流速(peak velocity或systolic velocity,Vp或Vs)、舒张末期流速(diastolic velocity,Vd)和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血管管径大小、远端阻力或近端压力的改变均会引起血流速度的变化。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3.TCD检测参数和临床意义(一

40、)检测方法和观察指标(4)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PI是评价远端血管床阻力及脑血流灌注状态高低的指标,正常颅内动脉的PI值为0.651.10。PI减低为低阻力频谱,可见于闭塞或严重狭窄远端的低平血流、动静脉畸形或动静脉瘘等。PI增高,为高阻力频谱,见于颅内压增高,也见于闭塞或严重狭窄的近端低速高阻血流。(5)频谱形态:频谱形态反映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状态。正常层流状态TCD频谱周边显示为明亮的色彩,表示血管腔中心高流速细胞的运动状态;频谱中间接近基线水平为蓝色的“频窗”,表示血管腔周边相对低流速细胞的运动状态。当血管管腔狭窄时,狭窄部位的血流速度会增高,会出现低频增

41、强、“频窗”消失、涡流或湍流等紊乱的频谱形态。(6)声频信号:层流血流声频柔和悦耳;狭窄血管、动静脉畸形或瘘时,血流紊乱,产生粗糙血管杂音。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二)TCD的临床应用1.颅内、外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1)诊断动脉狭窄的主要依据:血流速度增高;频谱形态异常,层流消失,出现紊乱的血流频谱;血流声频粗糙、出现机械样或鸥鸣样杂音。TCD诊断血管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按高低顺序依次是大脑中动脉M1段、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P1和P2段,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较低。TCD不能直接观察到颈内动脉水平段、大脑中动脉M

42、2段及其远端的血流。(2)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无创、方便、可床边、可实时监测血管再通情况。(3)对血管事件高危患者进行头颈部血管狭窄、闭塞的筛查和定期随访(4)对脑侧枝循环的评价及意义:脑侧枝循环是决定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最终梗死体积和缺血半暗带的主要因素。TCD可以配合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对侧枝循环进行评估。还可以结合二氧化碳或血管扩张剂的刺激观察脑血流变化,间接判定侧枝循环功能状态。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颅内血管狭窄血流速度诊断标准(40岁年龄组)颅内血管临界值(cm/s)诊断值(cm/s)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流速平均血流速度大脑中动脉140160

43、80100160100大脑前动脉100120608012080大脑后动脉 80100507010070颈内动脉虹吸部100120608012080椎动脉和基底动脉 80100507010070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二)TCD的临床应用2.微栓子监测(1)微栓子信号(microembolic signals,MES)是由于微栓子与循环血流的声阻抗不同,产生不同于循环血流的声频特征,表现为血流频谱中与血流方向一致、短时程的高强度音频信号。特征:短时程,通常短于300ms;高强度,通常高于背景血流3dB或以上;单方向,与血流方向一致,出现于血流频谱中;伴有尖锐“鸟鸣”或“哨音”或

44、“呻吟”的高音频信号。(2)采用双或多深度探头监测时,MES存在双深度时间差,有利于MES的识别。(3)出现栓子信号提示相关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或者急性卒中进展的可能性。(4)微栓子监测的临床应用包括:判断栓子的来源;鉴别固体或者气体性质的栓子;对存在潜在栓子来源的心脏疾病的监测;对颅内外大动脉疾病的监测;评估抗栓治疗的效果。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二)TCD的临床应用3.评价右向左分流(right to left shunt,RLS)(1)评估RLS的TCD发泡试验,又称对比增强TCD,是通过肘静脉推注对比剂进入右心房,如果存在右向左分流,则微气泡通过分流进入左心和体

45、循环,TCD即可监测到进入脑动脉的气泡微栓子信号。(2)对于隐源性卒中患者,建议进行TCD发泡试验以发现RLS。(3)TCD发泡试验提示RLS存在时,应考虑经食道超声或胸部CT血管造影以进一步检查。4.评价脑血管舒缩反应性用于评价有症状或无症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或闭塞、脑内小动脉病变、脑外伤和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该技术可以反映血管狭窄后脑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床血管容积代偿潜力,帮助临床诊断和评估治疗效果。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的下降是血管狭窄性病变患者临床预后差的依据之一。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头颈部超声检查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二)TCD的临床应用5.评价卧立位血压变化与脑

46、血流动态调节观察蹲立体位改变或者倾斜床体位改变过程中血压改变和脑血流速度改变及其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评估脑血流自动调节潜力。6.诊断和监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动态观察双侧半球动脉和颅外段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Lindegaard指数变化。当大脑中动脉或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120cm/s或者血流速度迅速增加(每天平均血流速度增加25cm/s),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80cm/s,都提示血管痉挛的可能。Lindegaard指数(即血管痉挛指数,为颅内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与颅外段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值):健康人为1.70.4,当Lindegaard指数3时,常提

47、示发生血管痉挛,而3则认为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为全脑充血状态。7.判断脑血流循环停止 脑血流信号消失、呈振荡波或钉子波;前、后循环均应符合。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头颈部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第五节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静脉注射可透过血脑屏障的放射性显像剂,通过三维显像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显示和测定脑血流量变化。SPECT临床应用(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SPECT可显示相应区域脑血流量降低。(2)癫痫:发作期病灶区的血流量增高,而在发作间歇期血流量降低。(3)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典型表现是对称性颞顶叶r

48、CBF降低;血管性痴呆可见散在、多个rCBF减低区;额颞叶痴呆则呈双侧额叶低灌注。(4)锥体外系疾病:帕金森病可见纹状体的血流量降低;亨廷顿病可见额、顶和尾状核的血流量降低。放射性核素检查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是显示脑代谢和功能的图像。常用脑显像包括: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神经递质、受体和转运蛋白显像,脑A淀粉蛋白、tau蛋白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PET临床应用(1)癫痫:PET能帮助确定低代谢活动的癫痫病灶,有助于外科手术切除癫痫病灶的定位。(2)痴呆:PET可用于痴呆的鉴别诊断。阿尔茨海默病可表现为双侧对

49、称性颞叶、顶叶代谢减低。新型显像剂可以显示出脑内A淀粉蛋白、tau蛋白的堆积。(3)帕金森病:联合应用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和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 receptor,D2R)显像能完整地评估帕金森病的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程度,对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均有一定价值。(4)肿瘤:用于脑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放射性核素检查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放射性核素检查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放射性核素检查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第六节脑活组织检查(biopsy of brain tissue)是通

50、过取材局部脑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一种方法,可为某些脑部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脑活检主要用于(1)脑感染性疾病抗感染治疗效果不好需要进一步查明病因(2)临床疑诊为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节苷脂沉积病、肌阵挛性癫痫、线粒体脑病和溶酶体病等(3)神经影像学提示的脑内占位性病变诊断,鉴别肿瘤、炎症和胶质增生等(4)不明原因进行性痴呆,如路易体痴呆、Creutzfeld-Jakob病等的诊断与鉴别诊断(5)炎症性疾病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肉芽肿、结节病及血管炎等脑、神经和肌肉活组织检查一、脑活组织检查神经活组织检查(nerve biopsy)有助于确定周围神经病变的性质和病变程度的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第八版神经病学配套课件-5-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