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補助計畫課程補助計畫課程 課程名稱:跟著鄭和下西洋課程名稱:跟著鄭和下西洋2010/08/012011/01/31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LOGO 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以海洋為本的地球觀以台灣為本的國際觀以台灣為本的國際觀 跨科際跨科際跨領域跨領域 多元通識多元通識鄭和遠航與海上絲路教師教師 賴進義賴進義大華技術學院大華技術學院 通識中心通識中心 選修通識課程選修通識課程2009/10/012009/10/01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
2、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轉變于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陸上絲路的補充 海上絲綢之路開闢後,在隋唐以前,它只是陸上絲綢之路的一種補充形式。但到隋唐時期,由於西域戰火不斷,陸上絲綢之路被戰爭所阻斷,代之而興的便是海上絲綢之路。到唐宋時代,伴隨著我國造船、航海技術的發展,我國通往東南亞、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及非洲大陸航路的紛紛開通與延伸,海上絲綢之路終於替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我國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鄭和下西洋是海上絲路的巔峰 當時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往外輸出的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茶葉和銅鐵器四大
3、宗,往國內運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宮廷賞玩的奇珍異寶,於是海上絲綢之路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藥之路之稱。明初鄭和下西洋時,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巔峰。鄭和之後的明清兩代,由於實施海禁政策,我國的航海業開始衰敗,這條曾為東西方交往做出巨大貢獻的海上絲綢之路也逐漸消亡了。海上絲路http:/ 鄭 和 航 路鄭和航路鄭和航路(上圖上圖)與海上絲路與海上絲路(或或阿拉伯人通商航路阿拉伯人通商航路)()(下圖下圖)對照對照圖片資料主要來源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鄭和與海洋文化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特展 2005/911月上海鄭和航海暨國際海洋博覽會2005/7/814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紀念鄭和下西洋六百週年特展2005/72006/1月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華夏經緯網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