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民族社区.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41526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民族社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民族社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民族社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民族社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民族社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在线教务辅导网: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 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http:/ 第一节第一节 民族社区的结构民族社区的结构 第二节第二节 民族聚居区民族聚居区 第三节第三节 民族社区发展民族社区发展第一节第一节 民族社区的结构民族社区的结构 一、社会学视野下的民族社区一、社会学视野下的民族社区 民族社区:居住在某一特定地域,成员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民族社区:居住在某一特定地域,成员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或是以某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几个民族杂居的,具有某,或是以某个少数民族为

2、主体,几个民族杂居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认同感而强有力地联系在一起的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认同感而强有力地联系在一起的群体构成的区域。群体构成的区域。从地域性特征进行划分,将我国的民族社区分为两大类:1 1、乡村民族社区、乡村民族社区,包括从事农耕、放牧、渔业、林业、狩猎的少数民族聚居乡村和集镇等;2 2、城镇民族社区、城镇民族社区,包括民族地区的城市和城镇。总体来看我国民族社区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地域分布主要在西部地区。我国有40多个世居少数民族居住在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也主要集中在西部。民族社区社会发育程度低、贫困面大。西部广大的乡村民族社区是我国贫困的集中区,我国民族城镇社区一般市

3、场发育程度不高,市场化水平低,一般在30%左右,并且城镇的集聚功能小,即使是一些大中城市也存在着辐射效应差的特点。民族性是民族社区的最基本的特性。表现在三方面:1 1、是人员构成以少数民族为主;、是人员构成以少数民族为主;2 2、是语言一般使用两种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汉语,在有些、是语言一般使用两种语言即民族语言和汉语,在有些边远山区的民族社区,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边远山区的民族社区,民族语言作为主要交流工具;3 3、是体现在人居环境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是体现在人居环境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乡村民族社区,基于共同宗教信仰上的民族认同感很强。少数民族都信仰宗教,有很多少数民族几乎全民族都

4、信教。二、我国民族社区的地域构成二、我国民族社区的地域构成 我国民族社区的地域构成有如下基本特征。我国民族社区的地域构成有如下基本特征。我国民族社区面积辽阔,分布面极广,但又相对集中。我国民族社区面积辽阔,分布面极广,但又相对集中。从全国来看,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大小小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杂居区交错分布的空间格局;相对集中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北方的大部分地区和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的全部,占全国领土的一半。从地域地貌构成来看,我国民族社区的地貌几乎涵盖了全从地域地貌构成来看,我国民族社区的地貌几乎涵盖了全国所有的地貌形态。国所有的地貌形态。从民族社区地貌的集中趋势来看,又主要分布在山地、高原地区。各少

5、数民族都有相对集中的民族社区。各少数民族都有相对集中的民族社区。虽然我国少数民族社区总体上是大分散,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少数民族又都形成了相对集中成片区的民族社区。三、我国民族社区的人口构成三、我国民族社区的人口构成 1、少数民族社区人口分布、少数民族社区人口分布民族社区人口分布有两大特点:民族社区人口分布有两大特点:(1)人口密度低,地域差距大。(2)少数民族人口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民族杂居突出。2、少数民族社区人口构成、少数民族社区人口构成民族社区人口构成从大的方面来讲,农业人口的比重大,民族社区人口构成从大的方面来讲,农业人口的比重大,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人口占80%的社区,其人口构

6、成有四种形式:的社区,其人口构成有四种形式:(1)以某一单一的少数民族为主(人口比例大于90%)组成的民族社区,(2)是两种以上少数民族包括汉族组成的民族社区(民族人口占20%以上),以上两种社区一般在民族乡或者民族区域自治区的自治州(市)、自治县;(3)是多民族杂居的社区,(4)是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在一些大城市逐渐形成的以某一民族为主的城中村,如北京的“新疆村”。3、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素质、少数民族社区人口素质少数民族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偏低。(1)教育基础薄弱,文盲率高,普及义务教育举步维艰。(2)是职业教育发展滞后。表现为办学条件差,招生难,学生就业难,教师队伍不健全。(3)高等教育规模偏小

7、,每一万人口仅有21名大学生。四、我国民族社区的组织结构四、我国民族社区的组织结构 1、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民族社区的正式组织包括以下四种:民族社区的正式组织包括以下四种:(1)社区基层党委和行政组织,包括基层党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前者是乡级政府政权的领导核心,后者是农村最基层的行政组织;(2)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是村民的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是在基层政府指导下依法行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建设功能;(3)各类型的乡镇企业组织、股份合作社等;(4)各种官方组织如信用社、卫生院、供销社等。2、民族社区的非正式组织包括:、民族社区的非正式组织包括:(1)家庭组织,以婚姻为纽带的初级社

8、会群体,也是目前民族社区的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单元;(2)个人及家庭构成的各类组织,如各种以经济紧密相关的组织(蔬菜协会、西瓜协会),城市中民族移民社区的“同乡会”等;(3)开展某种宗教活动的组织,如白族地区“莲池会”。民族社区特别是乡(镇)民族社区往往承袭了传统民族社民族社区特别是乡(镇)民族社区往往承袭了传统民族社区组织的某些特征。区组织的某些特征。五、我国民族社区的文化结构五、我国民族社区的文化结构 1、语言、语言语言既是民族社区最基本的交流工具,同时又是民族社区最外显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社区认同意义,对民族社区的形成起着重要的联结和纽带作用。我国广大的民族社区使用的民族语言种类繁多,初步统计

9、有60多种。总的来看民族社区的语言使用情况有以下几类:总的来看民族社区的语言使用情况有以下几类:(1)是以当地某种少数民族语言为通用语言,几乎不使用汉语和其他的民族语言;(2)是与汉族杂居且汉民族比例相对较高,通用语是汉语,但在一般的交往中也使用民族语言;(3)民族语言和汉语都是通用语言;(4)是多民族杂居社区,以某种民族语言为主,但各杂处的民族语言互为使用。2、民俗、民俗民族社区文化另一个显著的表征,就是各民族社区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1)民居建筑文化。)民居建筑文化。各民族村落是民居的集合体,也是各民族居住意识和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2)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服饰与民族生产、生

10、活、居住环境、审美情趣、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民族的服饰体现出如下的社会功能:民族的服饰体现出如下的社会功能:民族表征。民族性格的体现。在社区内体现等级和群体性。(3)餐饮文化。)餐饮文化。各民族的餐饮与其生活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与生产方式紧密相关。我国各民族分布地域极广,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差异极大,其饮食习俗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狩猎、渔业为生的民族的餐饮习俗。第二类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生计的民族饮食习俗。第三类是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耕民族习俗。(4)节庆文化。)节庆文化。我国各民族的节庆,种类繁多,又都别具文化内涵,构成了一道极其亮丽的民族节庆文化。民族社区的文化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民族

11、社区的文化总体上具有如下特点:1 1、内容上的包容性,、内容上的包容性,几乎包含了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2 2、具有历史性、具有历史性,民族社区的文化是该社区民族世代生产、生活的积累,我们可以从其文化中体验到各个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脉络;3 3、传承性,、传承性,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民族民俗也在发生着变异,但是最基本的内核却得以传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4 4、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不同地域的习俗各不相同,这不仅从物质方面表现出来,更从各民族的独特的信仰和心理认同中表现出来。第二节第二节 民族聚居区民族聚居区一、我国民族聚居区的分布一、我国民族聚居区的分布 1、城镇聚居区、城

12、镇聚居区我国少数民族城镇聚居区有以下三个特征:我国少数民族城镇聚居区有以下三个特征:(1)西部民族聚居区城镇结构比例失调。(2)城镇空间分布稀疏,地区差异大。(3)城市的组合还处在初级形态。经济高度发展实现城市化的地区,集中型城市群的空间组经济高度发展实现城市化的地区,集中型城市群的空间组合已构成主要形式,城市群分两种情况:合已构成主要形式,城市群分两种情况:(1)以主要交通线路(铁路、江河)如同链条一般组成的条状城市群;(2)一批经济功能互补的城市组成的块状城市群。我国民族聚居区城市的功能可分为三类。我国民族聚居区城市的功能可分为三类。(1)民族地区的省会城市与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往往是该地

13、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2)除少数以重工业为主的城市以外,绝大多数是具有地域性、多样性功能的城市。(3)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城市,如对外开放的边境口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等。2、乡村民族聚居区、乡村民族聚居区(1)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落。)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落。一是以农耕为主的村落一是以农耕为主的村落,这种类型的村落是我国民族村落的最基本形态,在西部地区分部最为广泛。二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村二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村,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广大的草原地区。三是以渔业为主的渔村三是以渔业为主的渔村,分布在港湾、湖泊、江河沿岸。四是以林业及相关副业为主的林业村落四是以林业及相关副业为主的林业村落,主要分布在大小

14、兴安岭、长白山、横断山脉的山区。(2)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乡村、集镇。)以工业经济为主的乡村、集镇。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西部的乡村、集镇兴办了大批的乡镇企业、采掘业,因而也就促使一批村落和集镇转变成以工业和手工业加工为主的工业型村镇和以采掘业为主的村落和集镇。乡村民族聚居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乡村民族聚居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地域性。地域性。因地理特征和生态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民族村落在村落的选址、村落布局、公共设施的基本方面都显示出不同的风格和态势,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宗教性。宗教性。民族村寨的宗教性建筑也构成了民族村落的一大特色。空间分布上的立体性、边缘性。空间分布上的

15、立体性、边缘性。二、民族聚居区的自然资源环境二、民族聚居区的自然资源环境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全国宜农荒地3 535万公顷,宜林山地6 303万公顷,可利用草地31 33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民族省区;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全国森林资源为101.37亿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民族地区;水利资源:水利资源:全国可供开发的水资源为3.79亿千瓦,可供开发利用的大江、大河的上游都在西部民族地区,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的固体水库,甚至可以称为固体内海;矿产资源:矿产资源:西、中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矿产资源的宝库,保存量煤为10 070.7亿吨,铁矿石4 589亿吨,磷矿石132.7亿吨,钾盐4.6亿吨,此外天

16、然气、石油等能源在西部的储有量也极为丰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我国民族地区多种地貌共生,多种生物共存,多种民族共融,从而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丰富而神奇的自然景观以及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地区最具魅力、最具开发价值、最具发展前景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宝库。三、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特征三、民族聚居区的经济特征 1、民族聚居区乡村经济类型、民族聚居区乡村经济类型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耕村乡经济区。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耕村乡经济区。这是民族乡村经济的主要类型。这一类型的乡村经济又分两种情况:(1 1)主要聚居在小平原、坝区、盆地的村落经济主要聚居在小平原、坝区、盆地的村落经济,一般

17、采用集约耕种,并兼经营养殖业。(2 2)分布在山区、干旱半干旱区域的村落)分布在山区、干旱半干旱区域的村落,大都同时经营一些山区副业(家庭养殖业、畜牧业)。以畜牧业为主的放牧乡村经济区。以畜牧业为主的放牧乡村经济区。畜牧业是西部民族地区的主要支柱经济之一。但由于长时期过度的牧放,以及移民的开垦,造成牧区面积大量缩减和荒漠化,严重制约了广大牧区的经济发展。以经济作物为主的乡村经济区。以经济作物为主的乡村经济区。民族地区的经济作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甘蔗、甜菜、烟叶、茶、棉花、麻、油料等,其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域选择,历史上就形成了以某一种经济作物为主的乡村经济区。农工商组合型村乡经济区。农工商组合型村乡

18、经济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在一些交通发达和具有资源优势的民族聚居区,逐渐形成了一些新型的农工商乡村经济,在西部八个民族省区都有所发展。2、民族聚居区工业发展、民族聚居区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地区长期停滞在前资本主义落后的发展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下大力改变旧中国的工业布局极度不合理的状况,我国民族地区的工业生产获得较好的发展。民族地区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轻重工业体系已初具规模。主要的工业部门有以下几种。能源工业,能源工业,其中煤炭工业在西部民族省区均有分布,尤以内蒙古和新疆最为丰富;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新疆、青海的三大盆地等;电力工业,电力工业,我国水力资源绝大部分集中在民

19、族省区,全国十大水电基地有八个在民族地区。冶金工业,冶金工业,包括黑色冶金和有色冶金。其中钢铁工业的大型钢铁基地主要有内蒙古的包头-白云鄂博地区,川西的攀枝花地区。机械工业,机械工业,民族地区机械工业相对薄弱,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自治区首府所在地。轻纺工业,轻纺工业,其中棉织工业集中在云南、广西、新疆、内蒙古;毛纺织工业集中在内蒙古、甘肃、新疆;丝纺织工业集中在广西、贵州、新疆;麻纺织工业集中在广西、内蒙古。化纤工业,化纤工业,除西藏、青海两省外,其他省区都有化纤工业。四、民族聚居区的文化特征四、民族聚居区的文化特征 我国民族聚居区地域文化按地域特征可归纳为草原文化、我国民族聚居区地域文化按地

20、域特征可归纳为草原文化、山地文化、高寒文化、荒漠文化几类。山地文化、高寒文化、荒漠文化几类。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属于草原文化类型的地区有内蒙古、宁夏、青海、甘肃、新疆、四川以及西藏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山地文化:山地文化:其居住环境以山地为主,亦可称为山区文化。山区文化基本特征是:使用多种民族语言;大山是他们抒发感情的对象,对歌是他们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憨厚朴实,吃苦耐劳,热情好客,坚毅刚强是他们的民族之魂。高寒文化:高寒文化: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门巴、珞巴族均属于这一文化形态,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类型。青藏高原是著名的“世界屋脊”,高原辽阔,山高气寒,雪峰冻土广布,空气稀薄,形成了这一地区民

21、族独特服饰,独特饮食和独特居住形态的文化。荒漠文化:荒漠文化:我国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以戈壁沙漠为主,形成了与草原文化不同的荒漠文化。荒原大漠是这里最显著的自然景观,这里的少数民族为保留弥足珍贵的水资源而创造的“坎儿井”构成最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第三节第三节 民族社区发展民族社区发展一、民族社区的制度发展一、民族社区的制度发展 二、民族社区的经济发展二、民族社区的经济发展当前我国民族社区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消除贫困,达到当前我国民族社区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因此民族社区的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共同富裕。因此民族社区的经济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必须关注的

22、首要问题。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我国民族社区经济发展整体上体现出不平衡性和多元性。不平衡性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按照整体发展水平,我国的民族社区分为三类:按照整体发展水平,我国的民族社区分为三类:1 1、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的社区、资源丰富、交通发达的社区,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民族社区中占少数;2 2、资源丰富,但相对封闭,属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资源丰富,但相对封闭,属有发展潜力的地区;3 3、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封闭性较高,属于贫困和深度贫、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封闭性较高,属于贫困和深度贫困的社区困的社区 民族社区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五项基本原则。民族社区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因地

23、制宜原则一是因地制宜原则,应根据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制定该社区的发展战略。二是特色性原则,二是特色性原则,我国民族社区不仅拥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且具有不同的自然资源。三是协调发展原则,三是协调发展原则,对于广大的民族社区来说,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协调发展是主要的方向。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四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民族社区经济发展须从整体发展观念中进行更新,改变“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五是产业发展的变通原则。五是产业发展的变通原则。对民族社区来说,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生态旅游为龙头产业的生态经济,可以突破传统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三、民族社区的

24、文化发展三、民族社区的文化发展 1、民族社区文化的发展现状、民族社区文化的发展现状 现代文明冲击下的民族社区文化经历着深刻的内部变革。传统文化的演变是一个正常的历史现象,传统文化的延续也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处在转型期的民族社区文化正经历着这样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现代文明一点点、一步步渗入到民族社区的社会生活中,在民族社区青年一代中进行着对传统文化的替代。2、民族社区文化发展的原则、民族社区文化发展的原则突出民族社区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的原则。突出民族社区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的原则。民族社区文化的生命力和永恒的魅力,就在于它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文化也

25、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是提升社区成员的现代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相统一的原则。思想性原则是民族社区文化建设的方向,时代性原则是民族社区文化发展的标准,开放性原则是民族社区文化发展的前提。民族社区文化设施的保护与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民族社区文化设施的保护与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我国民族社区的历史文化遗存是“物化了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灿烂文明的象征,又具有传承精神文明的重大历史价值,因此对这些“物化了的文化”,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发展民族社区的文化事业,建好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确保民族社区群众享有基本的文化生活,保障民族社区群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满足民族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民族社区领导者主要的职责和应尽的义务。主要概念:主要概念:社区 民族社区 乡村民族社区城镇民族社区 民族聚居区 地域文化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谈谈你对我国民族社区发展道路问题的认识。2、试述西部大开发与民族互动对民族社区的影响。3、试述宗教文化对民族社区传统文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民族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四章-民族社区.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