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七课剪纸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 2. 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3. 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剪纸文化和掌握剪纸方法。教学难点:能随意剪刻出人物造型,并且组合成一幅情景图。教学准备:教具:示例图、课件;学具:小剪刀,手工彩纸,浆糊,卡纸教学过程:1、 故事导入(1分钟)1. 教师讲故事逗鹅 :同学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一件小趣事:过年的时候,我买了一只鹅,我家的两个小妹妹很喜欢它,有一天,她们去逗鹅玩,逗着逗着,鹅生气了,拍着翅膀嘎嘎地叫着,追着她们“报仇”,吓得小妹妹一边逃一边大叫
2、:“妈妈,救命呀,鹅鹅咬我的屁股了。”2. 出示示例图逗鹅 ,师:我把这件事记下来了,你们看我是用什么方法记的呢?生:剪纸。师:对,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七课剪纸故事 ,学会剪人物,组成故事,讲给大家听。3. 板书课题:7.剪纸故事2、 了解剪纸(4分钟)1. 什么是剪纸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以装饰生活或配合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它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情与风俗,如课本21页的老鼠嫁女和封尾的老鼠娶亲两个作品就展示了我国古代婚嫁活动中坐花轿、吹喇叭等民俗情景。2. 艺术价值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已经得到我们国家和全世界的认可,现在它已经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一个农民老奶奶叫王桂英,因为剪纸剪得好
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术家”称号。3. 传统历史我们的剪纸有悠久的传统历史,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就开始在金箔、皮革上剪刻花纹,打下剪纸的基础,西汉时期,纸发明后,剪纸开始发展,到了唐朝,在民间十分流行,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期,新中国成立后,剪纸不管是工具材料,还是表现方法,或者是内容题材各方面都开创了新纪元,人民甚至用剪纸作品拍成动画故事,深受孩子们喜欢。4. 种类经过长期的发展,现在剪纸有许多种类,大致上分为单色、彩色、立体剪纸。单色剪纸包括折叠剪纸、剪影、撕纸;彩色剪纸包扣点染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填色剪纸、勾绘剪纸、喷绘剪纸等。5. 风格各种不同种类的剪纸风格各异,大致来说,北方的
4、剪纸粗犷简约,如课本22页猫捉鼠;南方的剪纸精巧秀美,如戏剧人物。6. 方法剪纸的方法有折叠法,剪出对称的图案;还有阴阳刻和刺扎法。阴刻是指挖刻去掉轮廓线,阳刻是指刻去空白部分,留下轮廓线。整个图案线线相连,始终是一个整体。7. 花纹常用的剪纸花纹有月牙纹、锯齿纹、太阳纹、三角纹、水滴纹等等。 出示剪纸纹路示例图,让学生一一指认这些花纹。3、 学习和练习剪纸方法(3分钟)1. 仔细看一看课本22页的“锯齿纹剪法”和“月牙纹剪法”提示。2. 试着在小纸片上剪一剪锯齿纹和月牙纹。4、 示范步骤(7分钟)(1) 欣赏我发现同学们剪得真不错,那么,跟我们同龄的朋友们他们剪得怎样呢?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
5、作品。课件展示说书、踢毽子、架电线、放风筝、警察捉小偷、老鹰抓小鸡,欣赏课本22页喂鸽子、23页洗澡、打篮球等作品。(2) 示范你们有没有信心像老师和这些同学一样用剪纸剪出一个故事呢?剪一个故事,首先要剪故事主角人。怎么剪人呢?请仔细地看。师拿剪刀和红纸示范剪:1. 随意剪出人物外形,主要是头、身、四肢及格部位。2. 剪刻细节,重点是头部一定要刻出眼和口。3. 组合粘贴,将剪好的人物造型用浆糊粘贴在底纸上。4. 添加道具,如一只球,一棵树等。边示范边板书: 1. 人物外形:头、身、四肢2. 细节:眼、口 3. 组合粘贴 4. 添加道具5、 自由作业(20分钟)1. 作业要求:接下来大家在小组内
6、先说一说,选一件小趣事。再分工合作,剪出几个人物,贴在底板上,组成一个故事。最后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剪纸故事。2. 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6、 作品展示(5分钟)请各小组组长把作品拿上台,向大家展示并介绍自己的小组剪了什么故事。教学反思:这节课准备得很充分,我的教学设计既不脱离课本,又另选了许多与剪纸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学校的学生日常中并不关注,因此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一些民间艺术的知识内容十分必要,这节课学生也很认真地倾听。不足之处是老师的指导仍不够到位,学生的动手能力仍然有待提高,完成作品用时长,作品质量不高,展示作品的时候表现不够自信。以后需要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练习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