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八年级美术下(第五单元)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美术八年级第二学期人教版移步换景 别有洞 天 中国古典 园林欣赏单 元 组织方式 自 然 单 元 团 重 组 单 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欣 赏 第一课时中国古典园林欣赏古典园 林的基本知识及亭城溯源 (家乡 醉翁厅的基本知识)2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欣 赏 第二课时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欣 赏 亭城新韵 (课堂实践作业)3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欣 赏
2、第三课时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非常有亭 (成效展示)4 中 国 古 典 园 林 欣 赏 课后延伸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实践创新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属于本课为“欣 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内容。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还要让他 们理解美术作品。教师应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与作品进行较 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心灵的碰触 和撞击,出自于欣赏着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中国古典园林恰恰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精神积淀,是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 和自我关系的一种深刻思考,并将其外
3、现于园林的状貌和空间形态。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种类包括皇家园林、1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中皇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私家园林 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园林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上关于课标要求的描述参考美术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中相关 内容: (1) 课程基本理念:关注文化与生活,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 特征、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 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2) 课程设计思 路:四个学习领域的划分是相对的,每一学习领域各有侧重,又互相交融、紧密相 关,形成一
4、个具有开放性的美术课程结构。 (3) 课程目标中关于 “造型 表现”、 “设计 应用” 、 “欣赏 评述”三个领域分目标的内容描述。 (4)课程内容中第四学段关于“造型 表现” 、 “设计 应用” 、 “欣赏 评述”三个领域目标、学习活动建议、评价要点的内容描述。)(二) 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 评述”课型。此类课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认识美术作品, 还要让他们理解美术作品。教师应用作品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和联想,使他们在 与作品进行较为深入的“交流”后,生发出自己真诚的观点和感知。优秀的艺术 作品对心灵的碰触和撞击,出自于欣赏着对艺术语言的深刻领会和思考。中国古典园林恰恰是中国几千年文明所形成的精
5、神积淀,是中国古代文人对 自然和自我关系的一种深刻思考,并将其外现于园林的状貌和空间形态。本课的知识点是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种类、要素和造景手法。种类包括皇家 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中皇家园林以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为代表, 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园林要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三)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在通过视频、书本或旅游,对园林建筑有初步认识,但仅是对古 典园林建筑外貌的欣赏上,缺乏对中国古典园林种类、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的 整体认识。由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有区别以及对中国古典园林喜爱的程度各 自不同,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美术特点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和学生实践时可以
6、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2三、单元学习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序号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水平 层级1初步了解园林的有关基本知识, 理解园林建筑的组成结构 。 引导学 生对 中国传统园林兴趣,培养学生 高雅的艺术情趣。课前资料收集,查阅资料。可 利 用 图 书 馆 、 因 特 网 等 资 源 , 收 集、 了解有关亭子的材料和知识。 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分成4个学科小 组,(历史小组、人文小组、环境小 组、美学小组) ,从不同方向收集园 林知识,可延伸至本土的园林 (醉 翁亭) 。初步了解有关古典园林的知 识,收集古典园林相关的图片、视 频 。 带着任务找寻课程的知识重 点。了解2整合课程 资源,进行系列
7、综合 性学习,让学生在骨子里折服于传 统园林博大精深的魅力,从而培养 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受到传统文 化的熏陶浸润。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堂学习讨论后,按分类小组进行资料整 理,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进行归纳、 设计、排版、制作。理解3品味古建筑魅力,感受园林面 临的严峻形式。将保护传承园林强 烈的使命感注入青少年 的精神世界 。 了解园林博大的内涵、感受园林 艺术,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而 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策划 “园林系列作品展示” 开 放 周 。 小 组 讨 论 , 由 组 长 分 工 , 以小组的形式展示作品 。作 品要完整 ,有学科特点 。可以绘 画、剪贴、手工等形式不限。运用
8、4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美术、做美 术、用美术,让作业回归“学生主 体” , 回归“生活实践” ,真正符 合新课标“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 活”的理念 。学生用具体的美术知 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 其生活化的一面,让美术与生活的 关系更加紧密 。这样的作业能够丰 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 。 同时 也 让 学 生 更 加 了 解 到 生 活 中 有 美 术 。对园林建筑 的振兴建言献策, 使学生从小树立一种文化尊严和自 信,是本课的最终目的。召开“传统建筑保护现状反思 会” ,分析传统建筑的现状和危机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群体智 慧共享。拓展3四、单元作业设
9、计思路结合美术学科课时所占学校周课时比例,本单元作业总用时在180分钟左右, 按4个课时作业进行设计。学生需要通过本单元作业的练习,循序渐进地达到巩固单元学习目标的目的。 在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过程中结合单元作业进行实践练习,促进学生提高学习传 统建筑的兴趣,培养学生欣赏、理解、表现、创作美术的能力。单元作业的内容设计要便于教师通过对学生成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 掌握学生单元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帮助教师调整课堂教学的方法、内容容量、 教学进度等。在尊重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差异性的基础上,按不同难度设计单元作业 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难度适当的作业完成。体现分层设计、分类 指导的教
10、学原则。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课时作业目标认识、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种类。引导学生对中国传统园林兴趣,培养学生高 雅的艺术情趣。作业1.作业内容课前资料收集,查阅资料。可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收集、了解有关 亭子的材料和知识。根据学生特长和爱好分成4个学科小组, (历史小组、人文小 组、环境小组、美学小组) ,从不同方向收集园林知识,可延伸至本土的园林 (醉翁亭) 。初步了解有关古典园林的知识,收集古典园林相关的图片、视频。 带着任务找寻课程的知识重点。2.时间要求:约30分钟3.评价设计4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能够准确说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种分类。合格能够准确说出中国古典园林基本要素
11、。良好准确说出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优秀学生作业案例:第二课时课时作业目标整合课程资源,进行系列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骨子里折服于传统园林博大精深 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作业1.作业内容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课堂学习讨论后,按分类小组进行资料整理,从不同的学 科角度进行归纳、设计、排版、制作。2.时间要求:约60分钟3.评价设计5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作业紧密围绕古典园林这一主题,可延伸至本土园林 (醉翁亭)。合格资料的形式丰富、设计精美、干净整齐。良好资料的内容具有学科代表特点。优秀第三课时课时作业目标品味古建筑魅力,感受园林面临的严峻形式。将保护
12、传承园林强烈的使命感注入 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了解园林博大的内涵、感受园林艺术,才能让学生亲近经典,进 而热爱经典、痴迷经典、反思经典。作业1.作业内容策划“园林系列作品展示”开放周。小组讨论,由组长分工,以小组的形式展 示作品。作品要完整,有学科特点。可以绘画、剪贴、手工等形式不限。2.时间要求:约 60分钟3.评价设计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作业紧密围绕古典园林这一主题。合格资料的形式丰富、设计精美、干净整齐。良好资料的内容具有学科代表特点。优秀第四课时开展问卷调查、分析现状类假期作业、提高实践创新能力课时作业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美术、做美术、用美术,让作业回归“学生主体” ,回归
13、“生 活实践” ,真正符合新课标“美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学生用具体的美术 知识,去研究生活、服务生活,体现其生活化的一面,让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样的作业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同 时也让学生更加了解到生活中有美术。对园林建筑的振兴建言献策,使学生从小树立 一种文化尊严和自信,是本课的最终目的。作业1.作业内容召开“传统建筑保护现状反思会” ,分析传统建筑的现状和危机,在独立思考的 基础上进行群体智慧共享。2.时间要求:这份作业的周期比较长 (假期完成)3.评价设计: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作业评价量表评 价 指 标完成水平通过这种已经
14、超越美术学科的“美术”作业,收获是什么?良好在完成调查后,引导学生的总结和反思。优秀表现性评价理论是与整体教育理论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新型教育评价理论,是支撑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依据。加涅指出“学习过程,得到教学条件的支持,就导致在学习者心里形成多多少少是持久的状态。这些状态当然是从观察他的作业而推论出来的,因为这些状态是在许多场合下的具体情境里表现出来的。” 加涅认为学生的内在能力是能够通过外在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通过分析外在表现便可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推断。美国教育评定技术处将表现性评价界定为“通过学习者自己给出的问题答案和展示的作品来判断学习者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麦格劳-希尔认为“应该让
15、学生觉得他的努力的结果不需要符合教师的意见,或其他权威而且有相当大的活动自由包括选择表现的材料与其他要素的自由选择 。美术表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载体,从结果上而言,美术表现主要内容是“视觉造物”,在层次性上个体的美术表现能力应该是有不同的层次与发展水平的,但是又有阶段性的群体特征。从功能性上而言,美术表现的功能应该能解决不同场景中的不同问题。美术表现性评价的内容上来看是指在美术测评中为学生设置的能够展示学生审美素养和视觉艺术表达能力的综合性、实践性的任务,是对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评价的重要路径,能够真正体现出学生美术综合能力。表现性评价强调目的素养化、真实化、能力化,淡化单纯的知
16、识本位和技能本位,不仅评价学生知道什么还评价学生能做什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表现性评价应有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最后就评价的价值取向而言,美术表现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与应试教育和追求比赛的教育有本质的区别,表现性评价的手段更灵活,但不是完全摆脱基础知识与技能,而是就评价效果而言,评价不是为了排名。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价,需要综合的能体现核心素养所对应的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为我们构建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提供了重要指引。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进行测评离不开对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价值追求的追问,也就离不开价值观,而价值观是以哲学观为指导的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
17、价值观是开展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首先要明晰的问题。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物,是一种可被认知、被评价的客观存在。美术表现素养是内隐、复杂的精神层面的素养,一般来说结果不容易量化评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小学生在美术表现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思维表现的外显以及美术表现与学习的关系来进行有效的价值判断。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应秉持什么样的价值观,其根本目的何在,这是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实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毫无疑问,“为了更好的学习”这一国际教育评价新理念是当下主流认同的理念。但是,当下关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中存在着诸多功利主义倾向、管理主义倾向、简单化倾向,从本质上来说,这是因为对于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
18、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缺乏深度的沉思和追求。对学习主题“人”“美术”与“学习”内涵的理解把握是价值观的关键。笔者认为基于整体教育观的视阈,明晰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内涵,借鉴整体教育的价值论来审视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是建构“为了更好的学习”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小学生美术素养测评模型的必然逻辑。斯马茨在整体论与进化说,“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决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分之和大。” 整体不能分割为部分,部分相加也不等于整体,分割了的整体总会丧失一些东西。整体教育指向的是完整的人,以及生命的完整性,强调整体的不可分割性,关注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年轻人与成人之间的关系,寻求学习者在智力、创
19、造力、精神、社交、生理和情感等诸方面潜能的发展思维。而整体教育和模糊美学都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涉及到身心、情感、物质等方方面面的关联与影响,艺术学习被认为是艺术经验获取的过程,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追求,美术教育是学生本真的彰显,基础美术教育的测评应该以人的整体性、全面性为价值根基。但是,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学生看作无生命的、割裂的存在物,纯粹概念化的测评,偏向考察学生对书本已有知识、信息的单纯记忆和掌握,以及单一的技能考核,割裂了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意义追求,削弱了学生的整体需求,进而导致了艺术学科的边缘化危机,还导致了艺术素养测评的“妖魔化”现象,由于价值取向的单一还导致
20、了基础美术教育者乃至全社会都以“画得像不像”“题做得对不对”为标准,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意义的人”的整体教育价值取向。整体教育主张“联结”,强调人不是机械的部分相加,而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克拉克认为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通过某种方式与其他事物相联 。人生而就处在各种关系与联结中,学习要联系到自我、身体、家庭、环境等,知识诞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并且知识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学习应是整体的,包含了线性思维与直觉的联系、身心的联系、跨知识群的联系、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整体教育主张“转变”,其以永恒主义哲学为基础,认为世间万物是以和谐的状态存在、变化。整体教育视教育为转变的过程
21、,学生不是被动的,接收式地学习,教育和学生是一个不断融合、互相依存的共同创造的过程整体教育还强调教育是“灵性”的努力,创造美好世界的教育要从探寻灵性开始,并非强迫接受的社会规范,灵性是生命互为联结的完美状态,不仅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通,也包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重塑人的精神纽带,通过“慢学习”的形式建立学生的共情、同感、欢乐与希望等潜能,体验万物互通,敬畏宇宙。通过灵性知识的学习,人们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成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追求。美术表现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表现活动,美术表现作为一种视觉传达艺术行为,是绘画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通过美术表
22、现的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下创造一定视觉艺术形象的实践活动 。所有艺术努力的核心是表达和体验作为人的意义 ,人们一直以来有一种共识,美术表现是一种敬畏和安慰的体验,认为美术表现是快乐和批判的重要源泉。科尔曼提出,“我们转向艺术,不仅是为了了解生活,而且是为了成为一个完全的人” 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会独立思考,更要会整合所有感官和能力,这也印证了美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在美术中,学生可以自由提出问题和讨论思考宏观问题,学生所面对的现实生活与自我想象,都是学生在美术表现经验的组成部分。在整体教育中,学生的心灵、身体和精神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构思的过程,表现的探索、反思、批判、想象等都为探索心灵、身体与精神提供了更深刻、更真实的洞见。美术教育的包容性,让学生学会接受、拥抱,并最终同情他人,使共同点成为焦点,同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差异。简言之,整体教育视阈中的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构建以“完整的人”为基本价值追求,更注重心灵、身体和精神共同作用的感性的个体“人”,更重视完整的“人”的意义与价值。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