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一、行为主义流派之前的相关研究(一)无条件反射1)概念:是动物和人在种系发展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而形成的随意的快速反应,是有机体本能、不学而能的反射。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这些由固定的刺激才能引起的、刻版的反射就是无条件反射,也称作本能。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它是靠低级中枢中由种系发展而形成并遗留下来的固定神经联系(直通的联系)来实现的。这类反射为数不多,却具有保存生命的意义。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一、行为主义流派之前的相关研究(一)无条件反射2)无条件反射举例l 食物反射:接触儿童的嘴唇,就引起吸吮动作。l 防御反
2、射:儿童出生后头几天就能对温度刺激或痛觉刺激产生泛化性反应(刺激一处,全身反应)。l 定向反射:儿童出生后不久,约在两周左右,就能对强烈的刺激(如强光或大声)产生定向反射(如眼睛转向光源或暂时停止吸吮动作)。l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无条件反射,如眨眼反射、瞳孔反射、吞咽反射、打嗝、喷嚏等等。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一、行为主义流派之前的相关研究(二)条件反射1)概念:原来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刺激,通过一个学习过程,就是把这个刺激与另一个能引起反映的刺激同时给予,使他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从而在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反应之间建立起的联系叫做条件反射。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一、行为主义流派之前的相关研
3、究(二)条件反射2)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狗+铃声-不流口水狗+肉-流口水狗+肉+铃声-流口水撤掉肉狗+铃声-流口水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二、行为主义简介:行为主义指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华所创立的一种体系,它指的是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方面的客观主义倾向。华生用“可观察的行为”的研究取代了意识和心理的研究,创立了行为主义。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一)心理学的性质1)行为主义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同生理学有着密切关系。华生把行为分析成刺激和反应,反应又最终归结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心理学成了一门研究“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的自然科学。2)行为主义不同于生理学仅仅在
4、于它们的问题归类不同,而非在于基本原理或特定观点。生理学热衷于动物器官的功能,行为主义虽然有感于这些器官的所有作用,但其固有兴趣在于所有的动物从早到晚和从晚到早都做些什么。3)动物的行为和人的行为并无本质的差异,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完全可以应用于人的行为的研究。动物行为的研究模式进入心理学的研究之中,心理学成了“人兽不分”的行为主义。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二)对意识心理学的抨击1)行为主义之前,构造主义以意识的“构造”为研究的论题,机能主义以意识的“机能”为探讨的主旨。相比之下,行为主义坚持认为人类心理学的论题是“人类存在的行为或活动”。2)华生明确宣称意识不能作为心理
5、学的研究对象,因为意识的存在依赖于内省的报告,违反了自然科学的客观性原则。3)华生的行为主义要扫荡旧的意识心理学的残余,抛弃感觉、知觉、意象、愿望、意念、思维、情绪等一切意识心理学的概念,以刺激和反应的术语描述人的行为。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三)行为:刺激反应(华生用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过程来解释行为)1)行为:华生的行为主义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能够观察到的行为是“有机体正在做或说的东西”。在华生看来,无论是外显的语言还是内部的思维,都是一种客观的行为。这样一来,华生就把外显的行为和内部的思维都纳入了行为的范畴。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
6、义(三)行为:刺激反应2)刺激l 概念:能引起反应的外界环境或身体组织中的所有事件、事物和过程。只要能引起有机体的反应,任何环境因素、任何事件和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刺激。l 体内本身的变化也可以成为刺激,如牙疼可以成为一个有效的刺激,可促使有机体产生种种行为以消除牙疼。在华生看来,体内和体外的刺激其性质都是相同的,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三)行为:刺激反应3)反应l 简单的反应有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复杂的反应如吃饭、谈话、学习等等。但复杂的反应终究是由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等元素构成的。l 华生不重视神经系统,因此,脑和神经系统对于心理学家并不重要
7、,心理学家只要了解导致行为反应的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就够了。l 反应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过程,适应是“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它的生理状态,那个刺激就不再引起反应。l 反应的种类 外显的遗传反应:抓握、眨眼、打喷嚏 潜在的遗传反应:腺体分泌、血液循环 外显的习惯反应:跳舞、谈话、打球 潜在的习惯反应:思维、想象、态度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四)对传统内省法的批判1)传统心理学以意识为研究对象,但意识是一种主观的状态,他人无从得知,只有依靠内省的报告。行为主义则以可观察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而行为是公开的,他人可以通过观察得知,有些行为反应尽管不能直接
8、观察,但借助一定的仪器就可将其纳入观察的范围。因此,行为的研究不再需要内省的帮助,客观的观察就可以达到目的。2)内省法的可靠性令人怀疑。除了个人知道内省的过程外,他人不能进行任何的验证,即使报告是错误的也无从得知。3)从应用的角度看,内省法无助于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4)内省法排斥了来自动物心理学研究的事实和资料,因为动物没有语言,不能进行内省报告。只有抛弃内省法,把动物的研究和人的行为的研究放在同一水平上,才能真正促进心理学的进步。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五)心理学的客观方法1)观察法2)条件反射法3)言语报告法l 华生认为言语报告法也是一种客观的方法,因为语言是一种特
9、殊的行为反应。l 一些学者认为华生采纳言语报告法是其对内省心理学的让步和妥协。l 华生承认言语报告法是一种不精确的方法,是不得已而采用的权宜之计。4)测验法:华生强调所测的是行为反应,而不是心理品质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六)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举例1)关于恐惧情绪的实验和主张l 小阿尔伯特实验男婴+小白鼠-不害怕男婴+噪音-害怕男婴+噪音+小白鼠-害怕反复作用后去掉噪音男婴+小白鼠-害怕随后小阿尔伯特恐惧状况发生了泛化,以后见到小动物和皮毛制品也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反应。许多成人对某些事物和现象的恐惧情绪找不到合理的解释,实际上可能是在某一时刻某种条件反射或条件
10、反射泛化的结果,情绪的形成并非遗传的作用。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六)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举例2)关于去除不良情绪的实验和主张l 3岁的幼儿实验:此幼儿对小白鼠、兔子、毛皮大衣、羽毛、棉花、青蛙表现出明显的恐惧反应幼儿+小白鼠-恐惧幼儿+小白鼠+另外一个不怕小白鼠的幼儿和小白鼠玩耍-平静下来以后几天里,又尝试把毛皮大衣、棉花放在他旁边,最初躲避,后来慢慢适应幼儿吃午餐,把小白鼠放旁边,通过循序渐进的接触,终于消除幼儿对那些物品的恐惧情绪的形成既然是条件反射的结果,那么条件反射也可以消除某些不良的情绪,即情绪的去条件化。成人的复杂情绪反应完全是后天的训练和环境影
11、响的结果。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三、华生的行为主义(六)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举例3)关于人格的主张:人出生时其资质和倾向是平等的,之所以后来有了巨大的差异是生活环境的不同和教育与训练的结果。如在宗教家庭里长大,受家庭宗教气氛的影响,或在宗教气氛浓厚的社区所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个体形成了宗教习惯系统。在充满暴力的社区和家庭里长大的儿童,一部分人形成暴力攻击的习惯系统,一部分人养成恐惧和躲避的习惯系统。不同的环境导致不同的行为习惯系统。判断一个人的人格特征主要的依据就是看占优势地位的习惯系统。人格既然是环境影响下形成的,通过改变环境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格。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
12、主义五、行为主义治疗方法的应用(一)系统脱敏疗法: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五、行为主义治疗方法的应用(二)暴露疗法:与系统脱敏疗法正好相反。暴露疗法不需要进行任何放松训练,而是一下子呈现最强烈的恐怖、焦虑刺激(冲击)或一下子呈现大量的恐怖、焦虑刺激(满灌、泛滥),以
13、迅速校正病人对恐怖、焦虑刺激的错误认识,并消除由这种刺激引发的习惯性恐怖、焦虑反应。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五、行为主义治疗方法的应用(三)厌恶疗法: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五、行为主义治疗方法的应用(四)消退训练:根据条件反射原理,未受到强化的行为趋于消退。据此分析,儿童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他们表现出不良行为后得到了强化。这种强化包括过多的批评和注意,它使儿童不良行为出现的次数增多。因此,如果对儿童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不予强化,包括不理睬、不予过多注
14、意,其不良行为出现的次数就会减少。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六、行为主义治疗方法的应用(五)强化法:运用积极强化的方法来鼓励行为不良者重建正常的良好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第四章:心理学流派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流派思想家及代表作推荐华生: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托尔曼:动物与人的目的行为;战争的内驱力。格恩里:学习心理学;迷箱中的猫。斯金纳:有机体的行为;科学与人类行为;强化程序;教学技术;关于行为主义。班图拉: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行为矫正原理;社会学习理论;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一种社会认知的观点。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一)研究问题:“
15、你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人?”是什么因素使你变成了现在的你?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二)行为主义的答案1)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他们灌输给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权衡轻重的原则;2)兄弟姐妹、祖父母、叔叔阿姨以及在你的品格塑造方面起关键作用的同伴、老师和其他良师益友的影响;3)生命中一些重大转折。所有这些影响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是环境因素。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三)环境偏向确有原因可循1)行为主义的理论统制了心理学界,它主张人的行为被环境所左右,其中包括引起人的行为的刺激和某种选择反应的结果。这种根深蒂固的大众
16、信仰使得人们普遍相信,经验是人性塑造的基本因素或唯一因素2)遗传和生理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不能直接观察到,基因的影响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我们根本不知道它位于身体的哪个部位。这是人们普遍接受环境因素解释人类行为的又一个原因。3)很多人不愿接受基因在其人格塑造中起决定作用的观点,因为这个带有宿命论的味道,无法体现人的“自由意志”,对那些可能会限制个体在生活中作出决定的意志力的理论,很多人都很反感,因此,它们便趋向于回避或反对行为和人格的遗传学解释。宁愿认为真正起作用的是他们在生活中所作出的各种选择。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四)研究目的1)检验基因在决定个人心理
17、品质中所起作用的大小,试图用一种科学的方法将人的行为和人格中的遗传影响(先天)和环境影响(后天)加以分离,这便促成了该项研究的出现。2)研究必须把遗传和环境因素分离开来才能体现其科学价值。如,你可能和你父亲一样具有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是你从他那儿学到的呢(后天)?还是你继承了他那载有“幽默感”的基因呢(先天)?研究者要找到一种系统的方法把两种因素分开。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一、研究背景(五)研究者:托马斯鲍查德、戴维莱肯、及其助手们在位于明尼阿波利斯市的明尼苏达大学所完成的论文,开始于1979年,1990年完成报告。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二、理
18、论假设(一)找到两个具有相同基因的人,从出生起就把他们分开,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把他们抚养成人。然后,就可以假定,到他们成年时,他们的行为和人格的相同之处便是遗传因素所致。实际上,同卵双胞胎就具有完全一致的遗传结构。(二)同卵双胞胎是始于同一个受精的卵子,然后才分裂成两个一模一样的胚胎。异卵双胞胎是两个不同的精子细胞使两个不同的卵子受精后的结果。所以同卵双胞胎具有遗传的相同性,异卵双胞胎具有遗传的相似性。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三、实验过程(一)双胞胎弃婴被不同家庭收养的情况时有发生;收养机构为了帮助双胞胎找到好的家庭,往往会迫于无奈将双胞胎分开抚养。随着时间的推移,
19、数以千计的同卵、异卵双胞胎被不同的家庭收养,他们在不同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环境下长大,而且人们通常都不知道他们还有个双胞胎的兄弟姐妹。(二)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从1983年开始鉴定、寻找这类双胞胎并将他们集中起来,他们最终找到了56对分来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这些双胞胎来自美国等8个国家,他们同意参加为期一周的集中心理测验和生理测验。(三)研究者将这些双胞胎与那些共同成长的同卵双胞胎(MZT)进行比较,得出了惊人的发现,并在整个生物与行为科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四、实验方法(一)被试1)这项研究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要寻找那些早年分离、成
20、长环境不同、成年后才相聚的同卵双胞胎。2)研究者在进行这项研究的消息以口头传播方式流传开来以后,找到了很多被试。双胞胎本人、朋友或家庭成员与明尼苏达双胞胎收养和研究中心(MICTAR)取得联系,该机构从事各种社会公益事业的专业人员也协助进行联系工作。3)所有的双胞胎在参加之前均经过检测以确保他们确实是同卵双胞胎。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四、实验方法(二)程序:每个被试50小时的测试内容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维度,每名被试的所有项目全部独立完成以避免一对双胞胎间存在不经意的相互影响。数小时的测验产生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资料。1)4种人格特质量表2)3种能力倾向和职业兴趣问卷3)2项
21、智力测验4)1张家用物品清单评估其家庭背景的相似性5)1张家庭环境量表测量他们对养父母教养方式的感受6)个人生活史、精神病学以及性生活史等访谈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五、实验结果: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A)和共同养育的同卵双胞胎(MZT)在某些特征上的相关系数(r)的比较特征r(MZA)r(MZT)相似性r(MZA)r(MZT)生理脑电波活动0.800.810.987血压0.640.700.914心率0.490.540.907智力韦氏成人智力量表0.690.880.784瑞文智力测验0.780.761.030人格多维人格问卷(MPQ)0.500.491.020加利福
22、尼亚人格问卷0.480.490.979心理兴趣史特朗康久尔兴趣问卷0.390.480.813明尼苏达职业兴趣量表0.400.490.816社会态度宗教信仰0.490.510.961非宗教信仰社会态度0.340.281.210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六、实验结果说明和解释(一)逻辑假设是,若个体的差异是由环境引起的,在相同环境下成长起来共同养育的同卵双胞胎与分开养育的同卵双胞胎相比,前者的个体特征应该更相似。然后,事实并非如此。(二)MZA双胞胎间每种特征的相关系数与MZT双胞胎间的相关系数相除,表示的是两类双胞胎在每种特征相似性上的差异。如两个相关系数相同,则结果是1;
23、如完全不同,结果是0。但结果显示,MZA双胞胎和MZT双胞胎在每种特征上的相关系数都惊人地相似,比值大多接近于1。(三)结果表明:对于相当数量的人类特征而言,大多数差异似乎是遗传因素(或基因)引起的。因为具有完全相同遗传特质的同卵双胞胎,即便分开抚养且生活条件大相径庭,他们长大成人以后不仅在外表上极为相似,而且其基本心理和人格也惊人地一致。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七、研究发现的意义:此研究报告的遗传学发现改变了心理学界,甚至改变了我们每个人对人性的看法。心理学界和西方文化被环境决定论的思想统治了近50年,此研究用客观准确的数据,对行为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抨击。批判行为主义的研究:托马斯鲍查德和戴维莱肯的研究八、对此研究的批评(一)有些评论家声称,这些研究者并没有尽可能完整地公布他们的研究数据,因此不能孤立地对他们的研究结果进行评价,他们还认为,有很多研究报告表明鲍查德和莱肯没能考虑到的一些环境因素对双胞胎确实有重大影响。(二)一些研究者对双生子研究的“相同环境假设”提出了批评,这些争论认为鲍查德和莱肯有关遗传影响的许多结论都源于这样一个假设:共同抚养的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生长环境是相同的。这些批评家认为这个假设是无效的,与同卵双胞胎相比,异卵双胞胎受到的对待是非常不同的。他们对使用双胞胎这种研究方法去研究基因影响因素提出了质疑。演讲完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