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房宫赋阿房宫赋 杜牧杜牧在杜牧在杜牧2626岁参加进士考试时,他岁参加进士考试时,他就携带他的阿房宫赋去谒见就携带他的阿房宫赋去谒见太学博士的吴侯陵,吴阅完当即太学博士的吴侯陵,吴阅完当即赞道赞道“真乃君王辅佐之才真乃君王辅佐之才”。尔。尔后这篇阿房宫赋成为震古烁后这篇阿房宫赋成为震古烁今的代表作。金圣叹评论道:今的代表作。金圣叹评论道:“穷奇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穷奇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文字。文章至此,心枯篇最清出文字。文章至此,心枯血竭矣。逐字细读之!血竭矣。逐字细读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的
2、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地总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同样地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讽时刺世,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出了怎样的观点呢?让我们通过学习来体会。体会。(一)解题(一)解题 “阿房宫阿房宫”的的“阿房阿房
3、”旧读旧读“p“pngng”,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阿房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赋赋”作为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
4、写志也。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铺采摛文指赋的形貌。貌。赋赋 在在艺术表现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上必然注重铺陈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
5、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二)解说作者(二)解说作者 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在“赋赋”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和古文方面也都堪称大家,在诗歌方面人称他为方面人称他为“小杜小杜”,以区别于以区别于“老杜老杜”,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又把他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小李杜”。他对赋他对赋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这种文体也有着卓越的贡献,唐宋古文运动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兴起,一些文人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使之由骈俪趋向散文化,称为之由骈俪趋向
6、散文化,称为“文赋文赋”,以区,以区别于六朝的别于六朝的“骈赋骈赋”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和唐代用来科考取士的“律赋律赋”。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这样的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作品,历代被人们视为“文赋文赋”的初期典范的初期典范之作。之作。(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学习本文的生字词、学习本文的生字词 缦回缦回 不霁何虹不霁何虹 妃嫔媵嫱妃嫔媵嫱 焚椒兰焚椒兰 辘辘辘辘 杳不知杳不知 尽态极妍尽态极妍 剽掠剽掠 鼎铛鼎铛 迤逦迤逦 锱铢锱铢 架梁之椽架梁之椽 在庾之粟粒在庾之粟粒 横槛横槛 呕哑呕哑 参差参差mnjpn yngqingjio l yoynpio chngyl
7、 zzhchuny s jin u ycn c 3 3、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疏通全文,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将疑点划出,以备质疑。4 4、从总体上把握全文、从总体上把握全文(1 1)描述阿房宫规模的宏伟)描述阿房宫规模的宏伟 和建筑的壮丽。和建筑的壮丽。(2 2)描写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宫中生活荒淫、)描写阿房宫中美女之多,宫中生活荒淫、奢靡。奢靡。(3 3)描写阿房宫的珍宝之富。)描写阿房宫的珍宝之富。(4 4)夹叙夹议,论证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夹叙夹议,论证秦王朝统治者穷奢极欲、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灭亡、宫室一旦毁大营宫室,招致国家迅速灭亡、宫室一旦毁灭的必
8、然结果。灭的必然结果。(5 5)告诫统治者以史为鉴。)告诫统治者以史为鉴。第一段第一段第二段燕、赵之收藏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亦不甚惜嗟乎嗟乎可怜焦土可怜焦土第四段 四、学习第一段:四、学习第一段:(1)重点实词)重点实词 六王毕,四海一六王毕,四海一 毕:毕:完了,结束。完了,结束。一:一:统一。统一。北构而西折北构而西折 构:构: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动词,架木做屋,引申为建筑筑 不霁何虹不霁何虹 霁:霁:雨后天晴。名词活用动词雨后天晴。名词活用动词(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 直走咸阳直走咸阳 走:走:趋向趋向 今多指行走今多指行走 钩心斗角钩心斗角 :指宫室建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指宫室建
9、筑结构错综复杂精密。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心,指各种建筑物都有面向中心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屋角互相对峙,好像兵戈相斗。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今常用来比喻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词类活用几千万落 落:座。今多指下降,衰败。四海一 “一”数词动词 统一骊山北构而西折 “骊山”名词状语 从骊山 “北”“西”名词状语 向北 向西廊腰缦回 “腰”“缦”名词状语 像人的腰部 一样,像缦带一样蜂房水涡 名词状语 像蜂房 像水涡未云何龙,不霁何虹 “云”“龙”“虹”,名词歌台暖响 “响”动词名词 歌声 动词 出现云彩 出现龙 出现虹 六国覆灭,天下统一。
10、四川山林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山林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中的树木被砍伐一空,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从骊山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的北面建起,曲折地向西延伸,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一直通到咸阳。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高楼,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如带,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迂回曲折,屋檐高挑,象鸟喙一样在半空飞啄。样在半空飞啄。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凭借不同的地势,参差环抱,飞檐交
11、错连接。弯弯势,参差环抱,飞檐交错连接。弯弯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转转,曲折回环,象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如水涡那样套连,巍巍峨峨,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它们有几千万座。那长桥卧在水面上(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象蛟龙),(可是)没有一点云彩,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怎么会有蛟龙飞腾?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道架在半空(象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非雨过天晴,怎 么会有虹霓产生?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高高低低的楼阁,幽冥迷离,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台上传来人辨不清南北西东。高台
12、上传来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歌声,使人感到暖意,如同春天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一般温暖;大殿里舞袖飘拂,使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人感到寒气,仿佛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里,而气候冷暖却截然不同。4 4、段意理解、段意理解 设问: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设问: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艺术感染力?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地作者从阿房宫兴建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从占地之广、建筑物之高、理环境,从占地之广、建筑物之高、建筑群之布局,从楼阁之
13、多,设计之建筑群之布局,从楼阁之多,设计之工致、变化统一的布局,从长桥、复工致、变化统一的布局,从长桥、复道建造的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道建造的复杂情况,从宫中的歌舞之盛等角度来写阿房宫的。盛等角度来写阿房宫的。在这一节中,作者在这一节中,作者由由 及及 ,由,由 及及 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钩心斗角”就与前方就与前方“骊山北构而西折,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时有贴切之比喻,贴切之比喻,如如“长桥卧波长桥卧波
14、”,“复道行空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动态描写,像写像写“二川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大量排比、对偶句式排比、对偶句式的运用,使文句音的运用,使文句音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节铿锵,并有音韵之美。远近外内1、分析第二、三段 “绿云扰扰”绿云,浓墨有光彩的云,此处形容女子的头发黑密;扰扰,纷乱蓬松的样子。辇来于秦 辇:名词作状语,用辇车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鼎、玉、金、珠,是名词用作状语。铛、石、块、砾,是名词用作动词。纷奢:繁华奢侈 直栏横槛:“槛”读着jin,栏杆 函谷举:举,
15、被攻占 可怜:可惜。重点词语 收藏,经营,动词用如名词,指收藏的金银珠宝,经营的金银珠宝。精英,形容词用着名词,精品。这里用了互文的修辞格-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词,因对偶、押韵或字数的限制,临时拆开来使用,但理解时又应合在一块儿。这句话可译为“燕、赵、齐、楚、韩、魏六国之统治者有无数的金玉珍宝。“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宫殿阁楼,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晚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早晚唱歌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唱歌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
16、她们)晨)只见星光闪烁,(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发鬓;渭水泛起一层油腻,(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
17、,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肤,每一种姿态,都极为动人。(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燕国赵国收藏的奇珍,韩国魏国聚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敛的金银,齐国楚国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从此)宝鼎(看作)铁锅,中。(从此)宝鼎(看作)
18、铁锅,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宝玉(看作)石头,黄金(当成)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土块,珍珠(当作)砂砾,乱丢乱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扔,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
19、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吴广揭竿而起,刘邦攻破函谷关;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项羽放了一把大火
20、,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2、段意理解 这两段作者写了宫人的来历,写宫人的生活情境,以及宫人的悲惨命运来反映秦王的生活奢侈,荒淫。第三段作者用了大量的排比,比喻,铺写了秦王的骄奢淫靡,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一举灭秦。“叫、举、炬”三个动词,促促相连,生动地表现了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摧枯拉朽之势,火山爆发之烈,迅猛异常,不可压抑。“可怜焦土与上面的壮丽描绘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收束有力,概括了秦的迅速灭亡。(三)研读第四段段意理解 这一段作者发表议论,指出六国灭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在于自己而非秦国和天下人。作者运用了假设论证,说明爱护百姓可以拒敌固国,万世而为君,
21、民心向背决定国家存亡。作者讽谏时弊,希望统治者以秦灭亡为借鉴。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下的人民。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
22、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他们了。过 秦 论 贾谊贾谊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镛棘矜,非铦于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镛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
23、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拓展阅读:要说这时秦朝的统治力量,并要说这时秦朝的统治力量,并没有缩小减弱啊。雍州的土地,殽没有缩小减弱啊。雍州的土地,殽山函谷关的坚固险要,仍然象从前山函谷关的坚固险
24、要,仍然象从前那样啊。陈涉的地位,不比齐、楚、那样啊。陈涉的地位,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九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九国的君王尊贵;农具木棍一类的东国的君王尊贵;农具木棍一类的东西,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守西,不比钩戟长矛锋利;被征发守卫边塞的戍卒,不比九国的军队强,卫边塞的戍卒,不比九国的军队强,深远的谋划,行军作战的策略,也深远的谋划,行军作战的策略,也不如从前的那些谋士。但是成功和不如从前的那些谋士。但是成功和失败却有不同,功绩事业也恰恰相失败却有不同,功绩事业也恰恰相反。反。试拿殽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试拿殽山以东的各国与陈涉比比长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长
25、短和大小,比较一下权势和力量,那更不能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国靠不那更不能相提并论了。但是秦国靠不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大的地方,得到帝王的权势,统辖八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州,而使同等的六国来朝拜,已经有了一百多年了;然后把天下作为家,了一百多年了;然后把天下作为家,把殽山函谷关作为内宫;然而一个人把殽山函谷关作为内宫;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发动起义,帝王基业就毁灭了,皇帝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死在别人手里,被天下人讥笑,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没有实施仁义,攻为什么呢?是由于没有实施仁义,攻取天下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取天下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26、。(四)讨论 关于秦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何不同?相似:1、都有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己,都有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指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仁政。2、都受到赋的影响,甚至本身就是赋。立论不同:1、过秦论以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以“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2、过以秦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3、过作为政论文重在说理,阿作为一篇赋重在讽喻现实。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题:过骊山作过骊山作 杜牧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
27、纵观皆引颈。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15.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红色句内容相一致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找出与红色句内容相一致 的句子:的句子:_ 16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简要概括分析本诗的主旨和立意: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说明说明)诗中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诗中用通俗的语
28、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断送天下的愚蠢。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墓,到后来被牧童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失火烧毁,他自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想独霸天下、万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
29、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民的反抗。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和本课练习册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是()A A矗不知其几千万落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座座 B B杳不知其所之也杳不知其所之也 没有声响没有声响C C日益骄固日益骄固 顽固顽固 D D使秦复爱六国之人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如果如果答案:答案:B B(远)(远)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辇来于秦辇来于秦 多于南亩之农夫多于南亩之农夫 B B为秦宫人为秦宫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C C输来其间输来其间 人亦爱其家人亦爱其家 D D多于市人
30、之言语多于市人之言语 独夫之心独夫之心答案:答案:D D(的;(的;A A到到比;比;B B成为成为做;做;C C他他的的自己)自己)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是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南亩之农夫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 A句的两个句的两个“之之”相同,句的两个相同,句的两个“而而”不同。不同。B B句的两个句的两个“之之”不同,句的两个不同,句的两个“而而”也不也不同。同。C C句的两个句的两个“之之”相
31、同,相同,句的两个句的两个“而而”也相同。也相同。D D句的两个句的两个“之之”不同,句的两个不同,句的两个“而而”相同。相同。答案:答案:B B(“取之尽锱铢取之尽锱铢”的的“之之”是代词,是代词,代指六国的财物;代指六国的财物;“负栋之柱负栋之柱”的的“之之”是助词,相是助词,相当于当于“的的”。“哀之而不鉴之哀之而不鉴之”的的“而而”表转折表转折关系;关系;“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的的“而而”表递进关系,表递进关系,相当于相当于“又又”)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而气候不齐而气候不齐 B B韩魏之经营韩魏之经营 C C瓦缝参差瓦
32、缝参差 D D可怜焦土可怜焦土答案:答案:C C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A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是指当时的唐人(如杜牧);是指秦人;B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C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 D相同,都是指唐人;是指唐以后的人;相同,都是指唐人;是指唐以后的人;答案:根据文意句中四处答案:根据文意句中四处“后人后人”之之所指是(所指是(D D)(注意作者写作的年代)(注意作者写作的年代)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
33、,极言秦始皇不顾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掉了民心。B B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C C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秦迅速灭亡。D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答案:答案:B B(作者用(作者用“可怜焦土可怜焦土”一语表达了婉惜一语表达了婉惜之情,写阿房宫的毁灭,也就是写秦统治者的毁灭及其之情,写阿房宫的毁灭,也就是写秦统治者的毁灭及其所以毁灭的原因,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所以毁灭的原因,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