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与实践:防灾小常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9页综合与实践:防灾小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生活中的一些防灾小常识,知道灾难中有序疏散和时间的重要性。2.知道“活命三角区”,感受三角形在灾难中的重要作用。3.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灾难的危害,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灾难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防灾自救的小常识,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灾难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知道“活命三角区”。【教学准备】班级紧急疏散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知道“5.12汶川大地震”吗?在这次大地震中,伤亡、失踪的人数达到了1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1万亿元!你知道2010年上海“11.15”
2、特大火灾吗?在这次大火中有58人遇难,还有70多人受伤! 1.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经常都会发生一些自然或人为的灾难。同学们,你还知道有哪些灾难? 雷电、洪水、泥石流、海啸、台风、冰雹 2.灾难给人们带来了这么多危害,那灾难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预设1:地震时我们应迅速地跑到空旷的地方。预设2:地震中,要是来不及跑,我们应躲在坚硬的物体下面。预设3:要是发生火灾了,我们应迅速地沿着楼道跑,然后及时拨打119报警。3.揭示课题。同学们自救的方法真不少,可哪些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防灾小常识”。点评:联系生活中灾难的场景,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中会发生很多灾难并感受灾难的危
3、害,明确学习科学、合理自救方法的必要性。二、学习自救方法1.自救方法一:有序疏散。(1)案例分析。下面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案例一:2005年10月25日晚8时,四川省通江县广纳镇小学下晚自习时,学生刚出教室,灯突然熄灭,这时不知谁大喊了一声:“鬼来了!”楼道一片漆黑,大家都争着向楼下奔跑,突然前面有同学摔倒,后面的同学不知情况仍向下冲,并踩在摔倒同学身上,接着又有同学摔倒、踩踏,现场惨叫不断,但后面的同学仍不断地向楼下奔跑,现场一片混乱。这次踩踏事故造成了7名同学被踩死,5人重伤,13人轻伤的严重后果。案例二:5.12汶川大地震中,位于震中的安县桑枣中学,学生、老师无一人伤亡。据新华网报道,该
4、校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都要组织一次全校性的紧急疏散演习,工作做得非常仔细,每个班的疏散路线、楼梯的使用、不同楼层学生的撤离速度、到操场的站立位置等,都事先固定好,力求快而不乱,井然有序。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用时1分36秒,无一人伤亡,创造了一大奇迹。同学们,听了这两个案例,你有什么感受?预设1:遇事不要惊慌,应有序疏散。预设2:我们平时应多进行疏散演习。预设3:在疏散中我们应按疏散图的指向离开。(2)认识紧急疏散图。同学们说得真好!刚才有同学说到了紧急疏散图,那你能看懂我们教室的紧急疏散图吗?老师出示班级
5、紧急疏散图。谁能给大家说一说我们教室的紧急疏散线路?(抽35名学生来说。)要是我们在科学教室又该按怎样的线路疏散呢?二楼或者三楼的同学又该按怎样的路线疏散呢?如果一楼、二楼、三楼的同学同时都需要疏散,那又该怎样疏散呢?(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情况一定要沿规定路线有序疏散,先一楼再二楼然后三楼。)小结:同学们说得真不错!看来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了我们教室的紧急疏散线路。其实我们在紧急疏散时,就要按照平时训练的疏散线路走,而且还要做到不惊慌和有序,这样我们才能安全疏散。2.自救方法二:活命三角区。刚才同学们知道了灾难自救的第1种方法:有序疏散。下面我们来学习第2种灾难自救方法。(1)了解活命三角
6、区。加拿大人库普号称“全世界最有经验的救援队长”,他在1996年做了一个实验。他的团队将20具人体模型分别放在一栋楼内的桌子底下和旁边,然后炸毁这座楼房。现场清理报告显示,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顶“砸死”,而旁边的10具则全数“生还”。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地震发生后,室内的人应该躲在大而坚硬的物体旁,这样墙体和梁倒下后能与该物体形成一个三角空间,躲在里面便可活命。这个三角空间就叫“活命三角区”。(2)找“活命三角区”。我们先来看看讲桌的活命三角区在哪里。请一个学生上台蹲在讲桌的旁边,教师讲解示范讲桌的活命三角区在哪里。老师指定一些物体,让学生找到它的“活命三角区”。在教科书上画出
7、冰箱、沙发、书桌的活命三角区。小结:同学们学得真好!很快就能找到这些物体的“活命三角区”。其实当地震来临时,我们应在第一时间有序而迅速地疏散撤离,如果来不及撤离,我们就可找这些大而坚硬物体的“活命三角区”来躲避。3.了解更多自救的方法。同学们,当灾难来临时我们还有很多的自救方法,你还知道哪些呢?预设1:当楼房发生火灾时不能乘坐电梯,因为火灾时要断电,这样就会被困在电梯里。我们应从楼道迅速撤离。预设2:当在户外遇到雷电时,我们应迅速躲在干燥的屋檐下或躲进屋里。预设3:当遇到洪水时,我们应往高处跑。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当灾难来临时,我们应首先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不要慌乱,再迅速方法自救和互救。
8、点评: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和科学的实验,让学生体会“紧急疏散演习”和“活命三角区重要意义,了解并掌握更多防灾自救的方法,增强防灾意识。如找一找教室的疏散线路、生活中大而坚硬物体的“活命三角区”等。三、解决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防灾小常识和自救的方法。那在灾难中,数学知识都能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呢?1.老师举例示范。同学们,地震一般持续的时间是30秒到1分。我校紧急疏散1层楼的所有学生需要15秒,当地震来临时,我校4层楼的所有学生能安全疏散完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独立做后反馈。4-1=3(层) 315=45(秒)2.学生举例。同学们,你能像老师这样举例说一说数学知识
9、在灾难中的应用吗?预设1:在火灾中,一般火灾的初期阶段是35分,这个阶段最好逃生。当楼层失火时,只能走楼梯。紧急逃生一层楼需要15秒,我家住14楼,我们一家能安全逃到1楼吗?3.练习。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灾难中的问题。(1)小芳家住15楼,当火灾来临时,只能走楼梯。若小芳爷爷走一层楼需要28秒,请你帮小芳算一算爷爷需要多少时间才能走到楼下?学生独立做后反馈,反馈时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1528=420(秒) 420秒=7分如果学生的方法是:15-1=14(层),1428=392(秒)也是正确的,只要能讲清楚道理。(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火势较大时不能乘坐电梯的防灾小常识
10、。)(2)如果消防大队接到火警电话后集结需要1.5分,再以每时60km的速度赶到3km外的小芳家,请您帮小芳算一算消防大队赶到火灾现场需要多少时间?学生单独做后反馈,反馈时说一说自己的解决方法。方法:6060=1(km) 31=3(分) 1.5+3=4.5(分)4.小结。同学们,看来数学知识的用处真大!能帮我们解决这么多灾难中的问题。当灾难来临时,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应抓紧时间逃生、自救、互救,把灾难的危害降到最低。点评:练习的设计以现实生活中的灾难为素材,以学生已有数学知识为基础,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注重老师的示范性也体现学生的独立思考。四、活动拓展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防灾小常识。你都有哪些收获呢?(抽35名学生说。)同学们,我们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收集等途径,了解还有哪些灾难?每种灾难来临时可以采用哪些避险或自救、互救方法?点评: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收集等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防灾的意识,掌握防灾的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