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群体心理基础群体的定义 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共同目标;共同规范;心理上相互依赖;行为上互动群体的分类2按发展水平分:(1)松散群体群体发展的初期阶段。人们只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结合,此种群体目标、结构和领导都不十分明确。(2)联合群体群体发展的中级阶段。群体成员有共同的目的,约束与抵制共存,但这种活动只具有个人意义。1.按规模大小分:大、中、小群体。管理心理学研究侧重于小群体,一般认为57人的群体效率可能最高。群体与个人联系程度促进社会发展阻碍社会发展发 展 趋 向A(1)先进集体型(2)一般集体型(3)中间型(4)一般反社会团伙型(5)黑
2、社会团伙型若将群体分类按三个维度划分,如下图3.按群体的社会性质分: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如命令型和任务型群体。4按群体的构成原则分: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或学习环境中自然形成的。如利益型和友谊型群体。命令型群体 由组织结构规定。由直接向某个主管人员报告工作的下属组成。任务型群体 由组织结构决定。它是指为了完成某一项工作任务而在一起工作的人。其界限并不仅仅局限于直接的上下级关系,还可能跨越直接的命令关系。所有的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而任务型群体不一定是命令型群体。利益型群体 为了
3、某一个共同关心的特定目标而形成的个体的组合。友谊型群体 它是基于成员共同特点而形成的群体。往往在工作情境之外形成。5.按群体人员的构成分:(1)同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的相同或接近。(2)异质结构群体。指群体成员在年龄、知识、能力、专业与个性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前者适合复杂性、长期性、创造性的群体;后者适合简单性、相似性、临时性的群体。6.按群体存在的客观性划分:(1)假设群体。又称统计群体,指为研究和分析某一特定人群的需要而人为划分的群体。(2)实际群体。现实中客观存在的各种群体。7.按群体存在的性质划分:(1)参照群体。又称标准群体、榜样群体,它的存在对人们
4、有学习、借鉴和参照意义。设立参照群体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 安全需要 地位需要 自尊需要 情感需要 权力需要 实现目标的需要群体发展的模型 5阶段模型 间断-平衡模型5阶段模型 提出于60年代中期,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过5个阶段的标准程序。5个阶段为: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任务阶段、中止阶段。随着群体从第一阶段发展到第四阶段,群体会变得越来越有效。形成阶段 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群体成员各自摸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看作是群体的一员时,这一阶段结束。震荡阶段 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
5、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对谁可以控制这个群体,还存在争执。这个阶段结束时,群体的领导层次相对明确了。规范化阶段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开始形成亲密的关系,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当群体结构稳定下来,群体对于什么是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个阶段结束。执行任务阶段 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群体成员的注意力已经从试图相互认识和理解转移到完成任务上来。中止阶段 只相对于暂时性的委员会、团队、任务小组等工作群体而言。此时,群体开始准备解散,群体成员的反应差异很大。5阶段模型的不足 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按照5阶段发展的。5阶段模型忽视了组织环境。间断-平衡模型高高低低工工作作绩
6、绩效效阶阶段段1阶阶段段2飞飞越越结结束束第一次会第一次会议议任任务务型群体型群体间断-平衡模型群体的发展并非都经历相同顺序的发展阶段。但在群体的形成和变革运作方式的时间阶段上是高度一致的。研究发现:(1)群体成员的第一次会议决定群体的发展方向;(2)第一阶段的群体活动依惯性进行;(3)在第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发生一次转变,这个转变正好发生在群体寿命周期的中间阶段;(4)这个转变会激起群体的重大变革;(5)在转变之后,群体的活动又会依惯性进行;(6)群体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特点是,活动速度明显加快。群体绩效与群体绩效有关的几个结构性因素是:角色知觉 群体规范 地位不平等 群体规模 群体任务 群体凝聚
7、力角色实际行为与态度角色认同角色期望角色知觉角色角色:行為期許的集合角色認同(r o l e i d e n t i t y)與角色一致的行為與態度角色知覺(r o l e p e r c e p t i o n)個人對自己應如何表現的知覺看法角色期望(r o l e e x p e c t a t i o n)他人認為個人應有的行為角色衝突(r o l e c o n f l i c t)個人同時面對兩個以上角色期望角色 A角色 B?角 色 冲 突角 色 管 理卡恩“重叠角色组”模型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群体的规范作用1.什么是群体规范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确立的心理
8、标准。指群体为达到共同的活动目的,所确立的心理标准。它有以下特征:(1)它是在暗示、模仿、顺从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致性,规范不同于规章,更强调自律与默契。(2)群体规范对群体有维护性功能(3)群体规范大致上可以分为四种类型A.绩效方面的规范B.形象方面的规范C.社会交往方面的规范D.资源分配方面的规范绩 效 方 面 形 象 方 面社 会 交 往 方 面资 源 分 配 方 面群 体 规 范 的 类 型群体规范的形成谢里斯“暗室光点”试验群体的压力与从众群体压力 指群体规范形成以后迫使成员产生顺从行为的约束力。模仿舆论群体压力的表现方式从众从众的概念 指个人在群体中,因受到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使其在直
9、觉、判断及行为上倾向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 心理学家阿希(S.ASCH)对从众心理进行过长时间的研究,如著名的卡片式实验,如图:A B Cx 对于 x=A的错误判断(实际上x=B)由于群体压力竟然有35%的人产生了从重心理。从众行成的原因从众行成的原因(1)压力下的屈从与顺从。前者口服心不服,有一定消极作用,后者口服心服,在心理改造中有积极作用。(2)集体主义的自觉。影响从众的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1)个体特征(2)群体的性质(3)环境和传统的影响紧密型、专制型群体从众心理尤为普遍群体行为模型施加于群体的外界条件群体成员资源群体结构群体过程 绩效和满意度群体任务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 组织战略 权
10、力结构 正式规范 组织资源 人员甄选过程 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 组织文化 物理工作环境群体成员资源 能力 人格特点群体结构 正式领导 角色 规范 地位 群体规模 群体构成群体互动过程 协同效应 社会促进效应 潜在的群体有效性过程增量过程减量实际的群体有效性+-=协同效应 它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可分为正协同效应和负协同效应。社会惰化现象代表的是负协同效应。社会惰化 指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加努力的倾向 瑞格曼(20世纪20年代)“拉绳试验”:1+1+1=2.5 1+1+1+1+1+1+1+1=4 群体规模增大,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社会促进
11、效应 它是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别人在场时从事简单的、常规性的任务,个体的操作会更快、更精确。但从事复杂的、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时,别人的出现可能会对绩效产生消极的影响。群体任务 简单任务常规性的、标准化的任务。复杂任务新颖而又非常规性的任务。不确定性较高的工作任务,即复杂性强、相互依赖性强的工作任务,需要一个群体具有有效的沟通、领导和低水平的冲突。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加入群体的难度 群体规模 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 外部威胁 以前的成功经验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高生高生产产率率低生低生产产率率生生产产率水平中等率水平中等生生产产率水平低到中等
12、率水平低到中等绩绩效效规规范范凝聚力凝聚力高高 低低高高低低群体决策优点: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增加合法性缺点:浪费时间 从众压力 少数人控制 责任不清群体决策的副产品 群体思维由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转移在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或观点,形成保守转移或冒险转移。群体决策技术 互动群体法 脑力激荡法 名义群体法 徳尔菲法 电子会议法群体决策效果的评价互动群体法互动群体法脑力激荡法脑力激荡法名义群体法名义群体法徳尔菲法徳尔菲法电子会议法电子会议法观点的数量观点的数量低低中等中等高高高高高高观点的质量观点的质量低低中等中等高高高高高高社会压力社会压力高高低低中等中等低低低低财务成本财务成本低低低低低低低低高高决策速度决策速度中等中等中等中等中等中等低低高高任务导向任务导向低低高高高高高高高高潜在人际冲突潜在人际冲突高高低低中等中等低低低低成就感成就感从高到低从高到低高高高高中等中等高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