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古代诗歌赏析.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3335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X 页数:120 大小:6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苏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2020年江苏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2020年江苏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2020年江苏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2020年江苏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古代诗歌赏析.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组 20152019年江苏中考题组 题组一 2019年江苏中考题组 一、(2019连云港,78,6分)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重登云台山 清陶澍 又踏金牛顶上行,海风飞舄上蓬瀛。 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 为访仙人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 长松迓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 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金牛顶: 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飞舄(x): 会飞的仙鞋。仙人:三元宫山僧。迓(y):迎接。 1.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2分) 2.全诗抒发了诗人

2、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一、 1.答案 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 夜的寂静。(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及对画面的描绘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 想象。 2.答案 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初盟”得以 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 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诗歌描写了云台山白日和夜晚的不

3、同美景,表达了诗人 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可体会出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别后 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诗人却已胡须雪白,由此可概括出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二、(2019宿迁,46,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泊旅望 白居易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注 长庆二年(822年),作者自请外任,此诗即他自长安赴钱塘(杭州)途中所作。 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3分) 3.颔联从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表现情感的深挚,下列诗

4、句手法与之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D.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二、 1.答案 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能力。首联意思是夜不能寐的多半是异乡人, 诗人孤夜难眠,半夜起来遥望家乡。“愁客”“望乡”点出了诗人的思乡愁绪。尾联写诗人在这烟波笼罩 中已经过了三十个寒冷孤独的漫漫长夜,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久,“犹未到” 可见路途的遥远。结合注释可知,本诗写于赴任途中,包含了诗人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5、、惆怅和迷茫。 审题方法 解答诗歌情感题,需审清题干,结合诗人身世背景,答题格式为:对诗句内容的概括+独特意象含 义+抒发的感情。 2.答案 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 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赏析能力。本联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沙明”对“帆白”, “浦月”对“船霜”,“连”对“满”,由四个意象构成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帆白满船霜”一句将皎洁 的月光比作白霜,在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月色如秋

6、霜,使人感到冷清凄 凉,平添愁绪。 3.答案 D 本题考查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能力。“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一联,是诗人设想的 种种情景。诗人想象对方早晨对镜梳妆,担忧青丝变华发,容颜不再。夜晚诗人独对烛泪之时,千里之外的 所爱之人也许正在凄清的月光下踟蹰苦吟。从时间和空间表达相思之苦。,三、(2019扬州,9,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 别 唐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 1.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3分) 2.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三、 1.答案 “萋萋”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

7、渲染了离别时悲 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词的赏析能力。赏析时应先解释该词的意思,再点明事物的特点,最后联 系情感。 2.答案 友人即将各奔东西,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 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 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根据题目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从“残阳”可以看出诗人的 哀伤不舍之情。“曾是管弦同醉伴,一声歌尽各东西”一组今昔对比,渲染了诗人的孤独落寞。友人各奔 东

8、西,自己前途未知,也可以看出诗人的茫然与担心。,四、(2019淮安,56,6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3分) 2.唐宋诗醇评价李白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语近情遥”之妙,本诗三、四句也 有这样的特点,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四、 1.答案 首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点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 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哀伤的气氛,又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既点 明

9、题目,又为下二句抒情做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象的作用的分析能力。意象指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事物,所以最重要的作用 就是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2.答案 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切忧虑同情,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 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的赏析能力。“语近情遥”指所说的话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所蕴 含的情感却是深远的。根据此词可知,此题考查的是最后两句话所蕴含的情感。,五、(2019盐城,8,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长寿山居元夕 元好问 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 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 注 写此诗

10、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 人民死伤无数。 1.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五、 1.答案 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山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及对画面的描绘能力。解答此题,需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入合理的 想象。诗歌一、二句中的意象是:灯火、荒村、黄叶、雪、门。描绘了荒村中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屋外黄 叶满地,白雪堆积的景象。表述时注意语言的生动与优美。 2.答案 表达了母亲去世后对于亲人的怀念,孤身一人的孤寂;表

11、达了作者对百姓在战争中流离失所、 家破人亡的同情;表达了作者对敌军侵犯国家的愤恨和心痛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根据注释可知,这首诗写于作者因母亲去世而居丧在长 寿山之时,诗歌一、二句渲染凄凉的气氛,表现了对已离世的母亲的怀念。根据“三十九年何限事”可知, 当时金朝统治者日趋腐败,正在遭受蒙古的侵略,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的痛恨以及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 一句“只留孤影伴黄昏”中的“孤”字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之情。,六、(2019苏州,57,8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赠苏绾书记 杜审言 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 红粉楼中应计日,燕支山下莫经年!

12、注 书记: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红粉:这 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燕支山:在今甘肃省山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 1.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2.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2分),3.下面诗中的“闺中只独看”与“红粉楼中应计日”的写法有什么相似之处?请作简要分析。(3分) 月 夜 杜 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 本诗是诗人被禁于长安时望月思家之作。鄜(f)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人在鄜州的 羌村。,六

13、、 1.答案 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 友的离情别意。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翩翩”一词形容风度、文采优美的样子。诗的首句 写出友人苏绾的潇洒自得,文采出众。“从戎”指从军。“朔边”指北方边地。结合注释可知,这首诗是 作者为赠别友人苏绾从军边地而作。诗人使用先答后设问的曲笔,正因为苏绾翩翩,才被聘为书记。这样 写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同时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倾慕与惜别留恋之情。 2.答案 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 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 解

14、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送别诗,“经年”指“多年”“好几年”。诗人想 象友人妻子计日而待丈夫的归来,委婉地劝说友人切勿留恋边地,应尽早归家团聚,表面上说友人妻子不忍 分离,实则含蓄地表达诗人自己盼友人早归的情感。,3.答案 两者都是诗人的想象,借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来表现自己的情思,含蓄婉转。杜甫诗中想象妻子孤独 望月,为他的处境而焦心的情景,实际上抒发了他自己的望月思家之情;杜审言设想苏绾的妻子计日盼归的 情景,来抒写自己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月夜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采用从对方角度设想 的方式,意在从对方的情感生发出自己的情感。不

15、言己思家人,却言家人思己。首联诗人想象妻子在鄜州 望月思念自己,也含蓄地流露出了诗人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遥忆鄜州的情思。既是抒写妻子对自己的 思念,也是抒发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七、(2019南京,7,2分)古诗文阅读 梦赏心亭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注 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千门:众多宫门。 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解。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

16、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七、 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酒边多说乌衣事”中的“乌衣事”源于诗句“乌衣巷 口夕阳斜”,指的是昔盛今衰的历史,所以可以推测“玉树音”也是借代的历史事件,而且从前面的“曲” 来看,“玉树音”也应该是乐曲。所以选择A。,题组二 20152018年江苏中考题组 一、(2018苏州,8,6分)下面是徐祯卿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

17、生。 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 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徐祯卿的诗“熔炼精警”,请以诗歌第一联或第二联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2.诗人为什么要问大雁“何事乐长征”?说说你的理解。(3分),一、 1.答案 (示例1)第一联中用“叶未下”“秋欲生”,写出了树叶泛黄但还未落下的景象,渲染出秋天将至 未至但秋意渐生的凄清氛围,衬托诗人内心的愁苦之情。 (示例2)第二联用一个“独”字,突出偌大的武昌城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伤之情。 解析 第一联化用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说洞庭湖边木叶虽然尚未飘落而 秋意似乎已来到了诗人的心上

18、,已能感觉到凉秋的逼近了,营造出秋未至而情欲悲的氛围。第二联写在秋 雨中,诗人客居武昌、独宿高斋的孤寂,诗人身处异乡怀念故里之情油然而生。 2.答案 尾联以雁乐衬人悲,借问大雁为什么乐于远途跋涉,来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漂泊他乡的倦怠之意, 以及思归不得的无奈与惆怅。 解析 尾联问大雁为何“乐长征”,是以雁乐写人悲,以雁长途跋涉写诗人客居他乡;并在对大雁的发问中, 抒发无计消除的思乡愁苦。答题时首先分析诗句所用的手法,然后从诗人情感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知识拓展 以乐景写哀情指用美好之景表现愁苦之情。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小桥流水人家”一 句,看似恬静明丽,与上下句凄凉的意境迥异,其实,它更能反

19、映作者的浓浓乡愁。该句以乐景衬哀情,用温馨 恬静的景象反衬出游子孤独、凄凉的心境,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二、(2018连云港,78,5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分) 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二、 1.答案 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描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作答时要紧扣诗中对孤雁描写的句子,如“孤雁不饮啄,飞鸣 声念群”,这

20、里的“不饮啄”“飞”“鸣”都刻画出了孤雁不饮不食一心寻找同伴的执着与决心。 审题方法 题干中的“执着”对于答题有一定的引导作用,也可以借此确定答案在诗中的范围。 2.答案 衬托(反衬 对比 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 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这里的野鸦与执着寻找同伴的孤雁形成对比,表现出作者对野鸦的厌恶之情和对孤雁的肯定、赞美 之情。同时要注意,作者居无定所漂泊无依,和与同伴失散苦寻同伴的孤雁有相似之处,所以体悟思想情感 的时候应注意答出作者与亲朋失散的伤感之情。,三、(2018宿迁,56,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

21、问题。 山 中 唐王 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 至注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 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 、 、 。(3分)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3分),三、 1.答案 高山 落叶 秋风 解析 题干要求写出两首诗共有的意象,那么将两首诗中所有意象罗列出来再进行排除就可以得到答案。 2.答案 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解析 首先由“江上相逢皆旧游”中的“相逢”二字可以体会到与友人相逢的喜悦之

22、情;由“湘山永望不 堪愁”及注释“贾至曾调守到此”可以体会到诗人被贬谪的伤感之情;由最后两句“明月秋风洞庭水,孤 鸿落叶一扁舟”可以体会到诗人因为眼前开阔的美景而排遣了内心的惆怅,表现了其淡泊坦荡平静的心 境。,四、(2018扬州,10,5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潭上作 唐张 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注,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 翠微:青山。 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3分)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四、 1.答案 刻画出了一幅绿水青山中野鸟遨游的优美闲逸的场景,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 解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写景是为抒情服务

23、的。前两句描写了残阳映照着青山,雪白色的鸟 从碧潭上飞过的情景,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画面,为下文抒发诗人对幽静环境的喜爱和渴望归隐做了铺 垫。 2.答案 后两句诗通过对渔家生活的简述,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情感。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把握能力。“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两句的意思是:在俗世没 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到渔家就不想回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渔家的喜爱、对俗世生活的厌倦、 对自由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五、(2018常州,4,3分)阅读唐朝诗人张旭的绝句,完成填空与简答。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 石矶:河流中

24、露出的石堆。 1.这是借用东晋 的桃花源记意境而写的一首诗,我给这首诗拟定的题目是 。 2.这首诗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五、 1.答案 陶渊明 桃花溪 解析 第一空考查文学常识,需要识记桃花源记的作者是陶渊明。第二空,可提取“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中的“桃花”和“溪”进行整合作为题目。答此题要读懂诗句,掌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后再考虑答案内容。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 求美好生活的心情。所以用“桃花溪”作为标题比较抒情浪漫。 2.答案 由远而近 解析 此题考查写景的顺序。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

25、的长桥,忽 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漂着片片 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所以这首诗是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景的。,六、(2018淮安,56,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上片写“萧萧暮雨”有哪些作用?(4分) 2.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 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六、 1.答案

26、写“萧萧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片“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 度。 解析 “萧萧暮雨”是写景。景物描写在古诗词中的常见作用是渲染某种氛围、衬托(烘托)某种心情、 或为下面抒情做铺垫等。“萧萧暮雨子规啼”,傍晚时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又有子规(杜鹃)凄婉的啼 声。但下片抒发的是人不应为年华老去而生悲哀之情。所以写“萧萧暮雨”是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 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片“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2.答案 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去而生 悲哀之情。“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27、解析 古诗词中有的意象往往表达特定的情感,如“月”的意象往往带有思念之情。但也有的意象在不同 的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不一样的,要理解意象所表达的情感,需要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去考虑。苏轼的 这首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七、(2018南通,67,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泛海怀通州 宋文天祥 江波无奈暮云阴,一片朝宗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始知百炼是精金。 注 朝宗:归向大宋王朝。 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2.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了文天祥在通州的艰难处境?请简析。(4分),七、 1.答案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和忠贞报国

28、的思想感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所抒发情感的分析把握能力。需要理解诗歌内容,了解作者,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进行分析。从“一片朝宗只此心”“始知百炼是精金”等句可知,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忠贞报国的思想感 情,表达了临危不惧的坚强意志与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 2.答案 此诗首句写景“江波无奈暮云阴”描写波涛浩渺,暮色苍茫,反衬出艰难困苦的处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对人物处境有烘托作用。可抓住 “江波无奈暮云阴”这句景物描写来进行分析。“江波无奈暮云阴”,描写了江波浩渺,暮云低垂,天气昏 沉的情景,“无奈”一词写出了诗人对自己眼下的处境感到很无奈。“江波”“

29、暮云阴”烘托出了当时文 天祥在通州的艰难处境。,八、(2018泰州,7,6分)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回答问题。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问君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 簟(din):竹席。蛩(qing):蟋蟀。江亭:江边的亭子。君: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 方。 1.上阕通过 和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2.赏析画线句。(4分),八、 1.答案 夜凉 寒蛩 解析 “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意思是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 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

30、催促妇人快纺布。秋季夜凉是人的普遍感受。“蛩”即“蟋蟀”,“寒蛩” 是秋天特有的事物。“夜凉”和“寒蛩”点明“秋”之时令。 2.答案 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梦中历历来时路”, 在上半夜入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 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 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 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对诗句的赏析是诗歌常考的一种题型,解答此题既需要正确理解诗句 内容及抒发的情感,同时也要了解诗句采用的表现手法。此两句诗的意

31、思是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 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这两句写的是梦境。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可以感受 到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九、(2018无锡,12,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 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 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九、 1.答案 首联描写了阴沉萧

32、瑟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是写景句。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渲 染了某种气氛、衬托(烘托)了某种感情、为下面抒情做铺垫、奠定了全诗某种感情基调等作用。首联意 思是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描写了阴沉萧瑟 的秋景,烘托了诗人伤感抑郁的心情,奠定了全诗忧愁凄凉的感情基调。 2.答案 表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 解析 正确体会诗歌情感,除了要把握诗歌内容,还要了解作者其人、诗歌创作背景。秋兴八首是唐 大历

33、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杜甫自唐肃宗乾元 二年(759)弃官,至当时已历七载,战乱频发,国无宁日,人无定所,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写下这组诗。 此诗前四句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是体会全诗情感的关 键句,这两句的意思是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 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结合诗句内容和创作背景,可以了解到全诗表 达了诗人暮年飘零的孤独愁苦之情,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对国家动荡时局的担忧之情。,十、(2018盐城,8,6分

3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宿牛群头 胡 助 荞麦花开草木枯,沙头雨过茁蘑菇。 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供晚厨。 (选自元明清诗歌鉴赏辞典) 注 牛群头:地名。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 1.诗中“茁”“满”二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十、 1.答案 “茁”是旺盛的意思,“满”是装满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雨过之后,蘑菇长得十分旺盛,数量很多, 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的赏析。答题时要把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作答时,先 解释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最后再指明作者

35、的情感。这里首先要注意“茁”是“茁壮”的意 思,用来修饰“蘑菇”,写出蘑菇长得旺盛;“满”则写出蘑菇的多。由此可以看出,描写的对象主要是“蘑 菇”,写出它的旺盛与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2.答案 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人情感的能力。作答时注意诗歌中的景的特点以及诗人的言行。从诗歌的一、二 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这里描写的是大自然的美丽之景,而三、四两句则是写诗人从牧童那里买来蘑菇做晚 饭,表现出诗人的安逸闲适之情。,十一、(2018镇江,68,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元 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

36、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1.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2分) 2.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2分) 3.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结合全诗,分析原因。(2分),十一、 1.答案 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解析 题干要求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要理解好“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中的“酬”与“见寄”的意 思。唐朝的时候,诗人寄送诗词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三月 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2.答案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所用手法的分析能力。两次出现“花前”,从诗句

37、的内容看,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 同的一面。即场景相同,时间不同。第一句是“当年”,第二句是“今日”。通过对比来表现物是人非与 当今处境的慨叹。 3.答案 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地浪 费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诗句的理解能力。根据全诗内容,“虚度好春朝”的原因是“今日花前病里销”和 “独倚破帘闲怅望”,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花开依旧但自己独卧病榻,因身边无朋友相伴而孤独寂寞难耐。,十二、(2017苏州,68,8分)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一剪梅 舟过吴江 蒋 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

38、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 词作于南宋亡后作者飘零于姑苏太湖之滨时期。帘招,指酒旗。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意思是 调弄有银字的笙,点熏炉里心字形的香。 1.上阕中词人是如何渲染他的愁绪的?请简要分析。(3分) 2.“洗客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期待?(2分) 3.说说你对“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理解。(3分),十二、 1.答案 直接写愁多:“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之多;“待酒浇”,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 浓。以景物渲染愁绪:“风又飘飘,雨又萧萧”,“飘飘”“萧萧”描绘了风吹雨急的景象,以风雨渲染其 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中抒

39、情方式的分析能力。“一片春愁待酒浇”,“一片”言愁闷连绵不断;“待酒 浇”言急欲以酒排解愁绪,表现愁绪之浓。漂泊思归,偏逢上连阴天。词人用“飘飘”“萧萧”描绘风吹 雨打、飘摇萧条的景象,用凄清、悲凉的环境来渲染愁绪。 知识拓展 抒情方式是抒发感情的形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如天 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直接抒发了作者漂泊他乡的孤独和悲苦之情。间接抒情主要有:借景 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怀等。如“小桥流水人家”,以乐景写哀情,表达游子孤独凄凉、思念家乡的情 感。 2.答案 作者期待归家后“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过上安定和美的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

40、解能力。“何日归家洗客袍?”点出“思归”的情思,“何日”道出对漂,泊的厌倦和归家的迫切心理。“客袍”指旅途中穿的衣服。词人想象归家之后的情景:结束旅途,洗净客 袍;享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娇妻调弄起镶有银字的笙,点燃熏炉里心字形的香。词人想象归家之后安定美好 的家庭生活,借以表达久客异乡思归的心情。“银字”和“心字”给他所向往的家庭生活,增添了美好、 温馨的意味。 解题思路 本题需要考生结合前后句中的关键词,品析词人的情感。抓住“何日归家洗客袍”一句中的 “何日”“归家”,可解读出词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渴望回归家乡的迫切心情。抓住“银字笙调,心字香 烧”,可解读出词人对安定和美生活的向往之情。 3.答

41、案 这是时序的暗示,是“流光容易把人抛”的形象化诠释,抒发了岁月无情、年华易逝的感叹,流露 出一个亡国遗民的愁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流光容易把人抛”指时光流逝之快。“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樱桃和芭蕉这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具体地表现出时光的飞逝。词人 抓住春末樱桃颜色变红,芭蕉叶子由浅绿变为深绿的现象,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 春愁剪不断、理还乱。词中借“红”“绿”颜色之转变,抒发了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叹。进一步结合,写作背景,这是词人在漂泊途中写下的诗歌。大自然的一切可以周而复始,但对于人和国家来说则意味着 青春不再、盛世

42、难逢,流露出词人内心的愁闷。 知识拓展 古代诗歌中抽象词语的具体化表达主要有两类。使用能够体现时间更替的形象来表现时间 的推移。如晏殊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用“落花”“归燕”来表明暮春, 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海日生残夜,江 春入旧年”,暗示时序的交替,从而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知 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红瘦”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来临,表达了 词人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运用意象使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如李煜相见欢中的“剪不断,理还 乱,是离愁”,用“丝”来

43、比喻离愁,表现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 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表现愁思的无穷无尽。,十三、(2017连云港,67,5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2分) 2.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3分),十三、 1.答案 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品析诗歌关键词语的能力。炼字题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

44、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 想感情。如:“阔”字形象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渺。营造了一 种恢宏阔大的境界。 2.答案 首联点出“客路”,表明自己出行在外,暗寓思乡之情;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 达不得回乡的忧愁;尾联欲借“归雁”传递“乡书”,饱含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解析 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 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首联中“客路”的意思是行客 前进的路,可见诗人是一位漂泊他乡

45、的游子;颈联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表达不得回乡的愁思; 尾联的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让大雁捎家信可见诗人对 家乡的思念之情。,十四、(2017徐州,10,3分)古诗词鉴赏。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

46、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而自问自 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之情。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十四、 答案 B “芳草萋萋鹦鹉洲”并不是“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而是长势茂盛。,十五、(2016苏州,57,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 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画面。(2分) 2

47、.本首“壮词”以“可怜白发生”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下列诗句中,哪一项与“梦回吹角连营”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最接近?(2分) ( ) A.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 (晏殊玉楼春)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C.五更归梦二百里,一日思亲十二时。 (黄庭坚思亲汝州作) 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十五、 1.答案 (示例)战马奔腾,像“的卢”一样飞驰而过;雷声阵阵,原来是放箭的弓弦发出的声音,让人心惊不 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时注意抓住词的描写对象,抓

48、住景物的主要特征; 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富词句的内容,注意语言要优美。需要注意的是“马作的卢飞快”是指马像的卢一样, 而非马就是的卢。 方法点拨 本题实际就是要考生弄懂这两句的具体意思。其中“的卢”其实是运用了典故,切记是刘备曾 乘的卢马过檀溪,摆脱了后面的追兵。词中是借此来写战马像的卢一样,跑得飞快。考生在复习时要特别 关注诗词中的用典,切勿望文生义。 2.答案 对比,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 解析 首先应准确判定相应的写法,围绕主旨分析作者的情感。“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的豪情 壮志与现实“可怜白发生”的凄凉处境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有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评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问题的切入口比较小,指向明确,很容易回答。,解题思路 本题实际上是要考生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赋壮词”表明这是一首情调悲壮的词,全词抒发 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而全词写梦境,写想象中的抗金战场,表现了词人的远大抱负,表达了词人渴 望建功立业的思想,现实与梦境形成强烈对比。古典诗词中虚与实之间常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 如今昔盛衰、哀与乐、现实与想象的对比。 3.答案 D 在掌握本词情感主旨的基础上逐一判断甄别。明确“梦回吹角连营”写了作者梦中回到战 场的情景,可见作者空有杀敌报国的志向,却没有实践的机会的悲愤之情。A.作者抒发的是对于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江苏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七 古代诗歌赏析.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