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组 北京中考题组,1.(2016北京,3,2分)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答案 C 赵州桥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A项错误;手在墙上形成“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 传播,B项错误;景物在凸面镜中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D项错误。故选C。,易错警示 倒影和手影的区别:倒影是光的反射,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2.(2015北京,4,2分)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 B 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放大镜放大文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笔 “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题应选B。,3.(2017北京,2,2分)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
2、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 A 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塔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A正确; 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B错误;通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的字是凸透镜成像,所以属于光的折射,C错误;笔 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水面下的笔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属 于光的折射,D错误。故选A。,4.(2018北京,2,2分)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 B 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A选项错误;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选项正确;人透过水球成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选项错误;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光的
3、折射形成的,D选项错误。,5.(2017北京,1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答案 D 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A错误;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B错误;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C错 误;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正确。故选D。,6.(2017北京,20,2分)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 ),答案 A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A正确,B、C、D错误,故选A。,7.(2015北京,
4、12,2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C.一束太阳光可以通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 D.人离平面镜越远,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就越小,答案 C 凸透镜对任何光都有会聚作用,A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B错;一束太阳光可以通 过三棱镜分解为不同的色光,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C正确;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等 大,D错。故本题应选C。,易错警示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大小有关。,8.(2017北京,7,2分)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着平面镜和直立的铅笔,平面镜中呈现铅笔的虚像。当铅笔与平面 镜之间的距离为8
5、 cm时,像的高度为h1,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1;当铅笔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4 cm时,像的 高度为h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2。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 A.s1=s2 B.s1h2 D.h1=h2,答案 D 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 镜的距离相等,所以铅笔离镜8 cm时,铅笔的像离镜也应是8 cm,即s1=8 cm;铅笔离镜4 cm时,铅笔的像离镜 也应是4 cm,即s2=4 cm,A、B错误;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铅笔与镜的距离改变 时,铅笔的像的高度是不变的,C错误,D正确。故选D。,解题
6、关键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和物距相等,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9.(2018北京,10,2分)小军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 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 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的虚像 B.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正立的像 C.光屏上呈现的是烛焰放大的像 D.该实验现象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答案 C 光屏上的像是实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A选项错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是倒立的,B选项错 误;物距为15 cm
7、,焦距为10 cm,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选项正确;照相机成倒 立、缩小的实像,该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D选项错误。,10.(2017北京,24,2分)小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 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如 图所示。则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不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 c
8、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答案 C 若蜡烛放置在10 cm刻度线处,物距是40 cm,大于2倍焦距20 cm,移动光屏,能在光屏上呈现烛焰 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A错误;若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物距是30 cm,大于2倍焦距20 cm,移动光屏,可在 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B错误;若蜡烛放置在35 cm刻度线处,物距是15 cm,大于一倍焦距而 小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实像,所以C正确;若蜡烛放置在45 cm刻度线处,物 距是5 cm,小于
9、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所以D错误。故选C。,解题关键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易错警示 不能把物体所处位置对应的刻度当成物距。,11.(2015北京,20,1分)一束光入射到平面镜上,入射角为35度,则反射角为 度。,答案 35,解析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2.(2015北京,22,1分)如果长时间看手机、玩电子游戏,容易造成眼睛近视。矫正近视眼,应该配戴镜片是 透镜的眼镜。,答案 凹,解析 近视眼要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来矫正。,易错
10、警示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近视眼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13.(2016北京,25,2分)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 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 方向射出。(选填 “OB”、“OC”或“OD”),答案 OD,解析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来确定反射光线。,易错警示 图和文字要配合看。,14.(2019北京,26,2分)某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其中平板透明玻璃 与水平纸面垂直。将同一支蜡烛先后放置在白纸上与玻璃距离不同的A、B两点,观测每次蜡烛所成像的
11、高度。该同学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 是否有关。,答案 物距,解析 实验过程中改变物距后观察像的高度,自变量为物距,像的高度为因变量,所以,探究的问题是:物体通 过平面镜所成像的高度与物距是否有关。,易错警示 表述所探究的问题时不能因果倒置。,15.(2019北京,30,6分)某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他先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线 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A两侧,蜡烛放置在20 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左右移动光屏,直至光 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 (1)上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将透镜B放在
12、凸透镜A与光屏之间某处(图中未画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向远离凸透 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透镜B能用来矫正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答案 (1)缩小 (2)发散 近视眼,解析 (1)u=30 cm,f=10 cm,u2f,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A的方向移动,光屏 上又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透镜B对光有发散作用,透镜B是凹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16.(2018北京,26,4分)小光同学利用图所示的装置及相同高度的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平 板透明玻
13、璃与水平纸面垂直。 (1)将蜡烛放置在玻璃前某位置,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蜡烛的高度。(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2)将蜡烛靠近玻璃时,蜡烛所成像的高度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答案 (1)等于 (2)不变,解析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所以蜡烛成像的高度等于蜡烛的高度。 (2)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大小有关,与物距无关,所以蜡烛靠近玻璃时,像的高度不变。,17.(2015北京,32,3分)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 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 0 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至65 cm刻度线
14、处,烛焰在光屏上成 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 填选项前的字母),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3)保持透镜在50 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80 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 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 的像。(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倒立放大 B.倒
15、立缩小 C.正立放大,答案 (1)A (2)D (3)B,解析 (1)凸透镜的焦距f=10 cm,由题图可知,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所以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是 照相机的原理,故选A;(2)凸透镜在1倍焦距以外的调节规律为“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为使光屏上成 更大的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调节规律,应该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所以应选D;(3)由题意可知,物距为3 0 cm,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B。,易错警示 题中刻度尺的读数是各物体的位置而不是实际意义上的距离。,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 光的反射,1.(2019福建,
16、6,2分)光线从空气射到平静的水面,入射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 ( ) A.0 B.40 C.50 D.100,答案 B 依题意作图分析,入射角为50,根据反射定律,我们知道反射角也是50,法线垂直于水面,从图中 可以看出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40,所以选B。,解题技巧 遇到与入射角、反射角或折射角有关的题目,都可以通过作图进行解析,这样更直观,不易错。,2.(2019湖南衡阳,2,2分)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 D 小孔成像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天空出现的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故B 不符合题意;池水变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
17、合题意;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D符合题意。,3.(2019湖北黄冈,1,3分)下列现象,由于光的反射产生的是 ( ) A.海市蜃楼 B.小孔成像 C.平面镜成像 D.凸透镜成像,答案 C 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D错误;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 B错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4.(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4,2分)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平面镜的反射等光学问题,下图中光学现象 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答案 C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渔民所看到的鱼,实际上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它比鱼 的实际位置要高
18、,所以渔民叉鱼时必须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石拱桥在水 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激光引导掘进方向”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故选C。,5.(2019广东,10,3分)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 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 (选填“30”或 “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 。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答案 30 增大 不能,解析 由于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故由图可知入射角等于30;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
19、,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所以增大入射角,反射角也会随之增大;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 一个平面内,因此在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6.(2019内蒙古呼和浩特,11,3分)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 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 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表中。,进一步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
20、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1 m处移动至3 m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m,当他远离镜子 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答案 (1)对称 (2)4 不变,解析 (1)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和物连线与镜面垂直,说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2)小明距镜面1 m时,像与小明相距2 m,小明距镜面3 m时,像与小明相距6 m,故改变了4 m。像和物大小始 终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7.(2019吉林,22,3分)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
21、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 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F射出。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如果让光沿FO方向入射,反射光将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答案 (1)漫 (2)等于(=) (3)可逆,解析 (1)实验时,在纸板前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是由于纸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纸板上 发生了漫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
22、入射角。 (3)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入射,经平面镜反射后沿OF射出,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FO射到O点,光将沿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8.(2019江西,26,7分)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他功 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 成像特点的兴趣。 【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 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
23、置不动,小普同学在玻璃板另一侧帮忙移动棋子B,无论小普在水平 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 与桌面 ,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 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 ,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 。 【分析与论证】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 ;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 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 。,答案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24、】(1)不垂直 (2)大小 (3)刻度尺 距离 【分析与论证】相等 相等 对称,解析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研究平面镜成像,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我们透过玻璃板就可以看到 棋子A所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与玻璃板摆放有关,只有当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时,棋子A所形成的虚像才会 与桌面垂直,小华移动棋子B,怎么也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这说明棋子A的像与桌面不垂直,玻璃 板与桌面不垂直。(2)选用相同的棋子A、B,并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就是为了便于比较在玻璃板 中看到的A的像,与棋子B的大小是否一样,以便于比较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采用相同的两个棋子A、B 可以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25、关系,但物、像分别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才能比较。【分析 与论证】通过多次实验不断改变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测量并记录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析实验现象 和数据会发现,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像与物 关于镜面对称。,9.(2016广东,17,7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 图1 (1)现有厚度分别为5 mm和2 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 。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 ,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 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
26、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 是 cm。用光屏在玻璃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 (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 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 图2,答案 (1)2 使重像不明显 (每空1分,共2分) (2)容易找到镜中的像(1分) (3)20 不能 虚 (每空1分,共3分) (4)如图所示(1分) 评分说明:分针位置必须准确,时针则在1011点之间大致位置均可给分。,解析 (1)玻璃板前后两面都相当于平面镜,前后两面的反射会成两个像,为了使重像不明显,应选薄的玻璃板。 (2)玻璃板容易透光,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且
27、容易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平面镜不能确定像的位置,无法比较像与 物的大小。 (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B点到玻璃板的距离是10 cm,则点燃的蜡烛在B点时与它在玻璃板中所成的 像的距离是20 cm。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左右相反的虚像。,评析 本题是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常规实验,对操作的原理、选材原因要理解透彻,对考生的表达要求 较高。,考点二 光的折射,1.(2019福建,3,2分)图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答案 D 水中荷花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屏幕上的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观 后镜中汽车的像属于光的反
28、射,故C错。放大镜下树叶的像,是经过透镜的折射看到的虚像,是光的折射形 成的,故D正确。,2.(2019河南,9,2分)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 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答案 C 摄像头与照相机的光学工作原理相同,即远处人或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 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不是光的反射,A项错。投
29、影仪成的是放大的像,B项错。刷脸就是成像过程,要得 到倒立缩小的实像,人脸应当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C项正确。面部经摄像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显示器 上显示的正立的像,是利用电脑将经摄像头成的倒立的像转换以后的结果,D项错。,易错警示 照相机、摄像头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器都是经过电脑将倒立的像转换为正立的像显示出来,学生 容易错误地认为得到的是正立的像。,3.(2015山东潍坊,3,2分)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答案 B 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是光折射形成的。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 中的小水珠折射而形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
30、做光的色散现象。人在墙上 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本题应选B。,4.(2018云南昆明,5,3分)如图所示,若想在位于凸透镜右边的光屏上(图中光屏未画出)得到一个烛焰清晰放 大的像,那么点燃的蜡烛应置于图中的 (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答案 C 物体置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光屏上会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择C。,5.(2017山西,16,3分)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缩小的像,然后他 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能看到 ( ) A.倒立、放大的像 B.倒立、缩小的像
31、C.正立、放大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答案 A 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说明u2f,f2f,所以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故A项正确。,知识归纳 凸透镜成像规律:u2f、f2f, 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uf,物像同侧,正立、放大的虚像。,6.(2019河北,20,3分)(多选)如图所示,小明将凸透镜(f=10 cm)固定在光具座40 cm的位置,探究凸透镜的成像 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蜡烛从焦点内某处向透镜方向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B.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拿开光屏,眼睛在一定范围内仍能看到像 C.将蜡烛放在10 cm处,移动光屏,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
32、D.当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在贴近凸透镜左侧的位置放一远视镜片,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 ABC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小于焦距时成虚像,像的变化为物近像近像变小,故A正确;蜡烛 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故移开光屏,眼睛能在一定范围看到像,B正确;蜡烛放在10 cm处,物距(30 cm)大于2f,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在凸透镜左侧放一远视镜片(凸透镜),则组合透镜对光线 的会聚能力变强,光线提前会聚成像,像距随之变小,故应向左移动光屏才能得到清晰的像,D错误。,知识拓展 凸透镜成像及像的变化规律归纳: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物近像远像变大
33、;(虚 像)物近像近像变小。所换凸透镜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故像距会变小,像变小;所换凸透镜焦距越大,会 聚能力越弱,故像距会变大,像变大。,7.(2018福建A,18,2分)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 图(选填“甲”或 “乙”),近视眼应配戴 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答案 甲 凹,解析 本题考查眼睛的视物原理和近视眼的矫正知识。正常人的眼睛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本领,可以使远 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都成像在视网膜上,而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远处物体则成 像在视网膜前,故表示近视眼的是甲图。为了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近视眼应配戴焦距合适的凹透镜。,8.(2
34、019内蒙古包头,9,4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 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一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此时 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可能为 。,A.10.0 cm B.20.0 cm C.30.0 cm D.35.0 cm (3)将图中的凸透镜换成玻璃板后光屏上的像消失了,原因是 。,答案 (1)15.0 (2)变大 B(或20.0 cm) (3)平面镜成虚像,无法呈在光屏上,解析 (1
35、)由题图可知,成倒立、等大实像时,物距(50.0 cm-20.0 cm=30.0 cm)等于2f,则凸透镜焦距为15.0 cm。(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位置不变,换用另一凸透镜后,光屏向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则此时物距小于像 距,即f2f,成放大的实像,比移动前像变大了;同时可知,更换的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变弱了,即焦 距变大,又因为凸透镜右侧光具座长度仅有50 cm,即50 cm2f,f25 cm,故应选B。(3)将凸透镜换成玻璃板, 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9.(2019广东,21,7分)小明在用蜡烛作为光源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发现蜡烛火焰飘忽不
36、 定,像与物对比难判定等问题。小明和老师、同学一起对实验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创新点如图所示:光 具座上凸透镜所在位置为零刻度,数值向左、向右依次增大;在标有均匀格子的面板上制作字母“A”状 LED灯替代蜡烛;光屏上标有同样的均匀格子。 (1)请分析创新后实验装置的优点: 可以直接读出物距以及 ; 光屏上成像更清晰、 ; 从光屏上可以准确得出像与物的 关系。,(2)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后,还可以更换(或增加)实验器材进行拓展探究,请仿照示例写出两 种不同方案。,答案 (1) 像距 稳定 大小 (2)更换厚度更大的凸透镜 探究焦距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将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 探究近视眼的
37、矫正原理 评分说明:(2)问、中有多种可能的方案,参考答案只是提供了其中两种,只要填写内容合理都给分;和 探究的问题要分别与前面和的内容相对应才能给分。,解析 实验中需确定物体、像到透镜的距离,即确定物距和像距。 蜡烛的火焰由于空气流动的影响 而时刻飘动,物体发生改变从而引起像距的变化,使成像不清晰、不稳定,而LED灯不受此因素的影响,成像 更清晰、更稳定。 光屏上方格可反映物与像的大小关系。,10.(2017安徽,19,8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 (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
38、应的入射角; (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而只存在 光线。,答案 (1)变大 (2)90 (3)折射 反射,解析 当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随之增大,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数值时,折射角将 增大到90,若继续增大入射角,则不会再有折射光线,只存在反射光线,故折射角最大值为90。,11.(2018重庆A,15,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
39、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3)保持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 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 (选填 “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答案 (1)10.0 (2)放大 投影仪 (3)右 (4)不能,解析 (1)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分度值为1 cm,故读数为10.0 cm。 (2)乙图中,物距小于像距,故物小像大,成放
40、大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3)向右移动蜡烛,物距变小,故像距会变大,应将光屏向右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4)蜡烛移到45 cm刻度线处,物距为5.0 cm,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光屏上不能得到像。,C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光的反射,1.(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2分)如图所示,能解释“倒影”形成的是 ( ) A.光的色散 B.光的折射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答案 C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正确。,易错警示 “倒影”与“影子”的形成不同,容易与光沿直线传播混淆。,2.(2019天津,3,3分)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
41、射角是 ( ) A.30 B.60 C.70 D.90,答案 B 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所以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 上,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等于60,故选项B正确。,3.(2018广东深圳,14,1.5分)下列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 A.雨后彩虹 B.树荫下光斑 C.池水看起来“浅” D.树在水中的倒影,答案 D 彩虹、池底变“浅”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A、C错误;树荫下的光斑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的,B错误;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D正确。,4.(2015江苏连云港,2,2分)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
42、确的是 ( )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物体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物体靠近平面镜时,所成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答案 D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A、B、C错误;平面镜 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了物体的虚像,所以D符合题意。,5.(2016山西,16,3分)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 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作为镜子,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 ) A.缩小的实像 B.等大的实像 C.放大的虚像 D.等大的虚像,答案 D
43、本题中的铜镜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正确。,6.(2015河北,18,2分)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清晨,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答案 C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与距镜面的远近无关,故A错误;城市中的光污染是光在玻璃 幕墙上发生镜面反射造成的,故B错误;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正确;清晨,我们 看到地平线下的“太阳”,这是由于大气层空气密度变化,发生了光的折射,故D错
44、误。,7.(2017福建,24,2分)画出图中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答案 如图所示,解析 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入射角为6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60,即可在法线的另 一侧画出反射光线。,8.(2018安徽,3,2分)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请在图中 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B。,答案 如图所示,解析 先根据像与物关于水面对称,作出A端在水面中的像点A,B端与水面中的像点B重合,用虚线连接A、B,可得AB通过水面所成的像。,易错警示 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必须用虚线画出。,规律总结 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
45、物的具体关系是: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 的距离相等。作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常用方法是作出端点(或关键点)的像点,用虚线连接像点得到物 体的像。,9.(2019江苏苏州,27,5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 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ABCD,能绕垂直于CD的ON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 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 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 时针方向转动;,(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45,测得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
46、等于入射角”的结 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 ; (4)在图甲中,若将纸板(连同激光笔)绕CD向后倾斜,此时反射光束 。 A.仍在纸板上呈现 B.被纸板挡住 C.在纸板前方,答案 (1)竖直(垂直) 顺 (2)一次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 (4)C,解析 (1)实验前,应将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便于观测反射光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 动时,入射角增大,则反射角也会相应增大,因此反射光束远离法线,即顺时针转动; (2)只进行一次实验收集
47、的数据具有偶然性,得不到普遍的规律; (3)将纸板右半部分绕ON向后翻转任意角度,那么右边的一半纸板和入射光束所在的左半边纸板不在同一 平面内,此时观察不到反射光束,因为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在同一平面内; (4)无论入射光束怎样移动变化,法线始终是垂直于镜面,且满足反射光束、入射光束、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束、入射光束分居在法线两侧。因此入射光束向后倾斜,那么反射光束就会出现在纸板前方。,知识归纳 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 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解答。,解题关键 此题主要通过实验探究了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各个分实验分别探究了反射
48、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关系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之间的关系。,10.(2018内蒙古包头,9,4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他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 。 (2)在实验中,把蜡烛放在距玻璃板30 cm处,它的像到蜡烛的距离是 cm,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 像的大小将 。 (3)小明走近实验楼的自动感应玻璃门时,门自动平移打开,则他在玻璃门中的像将 (填“随”或 “不随”)门平移。,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60 不变 (3)不随,解析 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这样可透过玻璃板确定像的位置,便于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研究。 (2)平面镜成像特点归纳为两个字就是“对称”,蜡烛距玻璃板30 cm,那么像距玻璃板也为30 cm,所以像到 蜡烛的距离就为60 cm。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当蜡烛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将不变。 (3)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物与像以镜面所在平面为对称面,镜面平移时,对称面没变,若物没有动,像也不动;所 以小明站在玻璃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