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1.单元内容(1)内容体系第一节“多变的天气”是新课程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 候的开篇。之所以将其放在第一节学习,是因为天气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关系十分密切。从教材内容看,其实践性很强,安排了很多有关天气的常识,进一步强调了天气是人们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教材结构看,它是继续学习气温、降水和气候知识的基础。第二节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内容有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时间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特点。本节教材与第三节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引申,更重要的是 作为学习第四节气候知识的基础。气温的内容安排上更多的是指向气候而非天气,在
2、逐渐深 入探究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好地树立人地协调观。第三节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也是是对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 一个有机的整体。第四节气候是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相关知识和方法学习之后,综合气候方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在前面学过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这些气候相关知识,但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状况等了解较少,在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概念,而 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知识都隐藏在图表中,学生单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有限,要把握好这一节内容有一定难度
3、。同时,气候是初一年级刚进入世界地理学习的第二大内容,起着为世界地理学习的过度和基础作用。在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中,对这一知识点的处理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2)重难点重点: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天气预报中常用常见天气符号的识别和风向风力图标的含义;学会分析常见大气污染现象,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并会 通过读图总结气温的变化规律。难点: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掌握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的判读、分析的方法,通过 读图、绘图,提高读图、绘图的能力,学会归纳世界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运用气温 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图分析地区气候特点。2.单元课标要求(1)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
4、”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会读世界年平均和 1 月、7 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会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 变化特点。(3)主要气候类型2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举例说明纬度位量、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教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天气和气候定义、特点及区别、卫星云图、天气符号和
5、天气预报、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与分布、世 界气候类型分布及影响因素和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等要点。天气与气候 是七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教材立足 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 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 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思维和人地协调观。4.单元学习目标(1)天气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2)气温、降水运用气温资料,感知气温
6、的时间变化,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气温的分布规律;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归纳降水量分布的特点;阅读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归纳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规律。(3)主要气候类型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内容水平要求了解掌握运用天气及其影响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气温的变化气温的分布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分布气候的地区差异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与人类活动5.单元作业目标(1)作业设计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
7、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感悟、探 究学科知识,并积极地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勇于尝试、大胆实践,真正成为学习的参与者,从学习中体会到快乐,获取成就感。(2)作业设计有针对性3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以教学主干内容为中心,精心布置、认真筛选、突出典型习题,提高作业达到的检测效果,并能够精准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3)作业设计有选择性地展开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解题方法、课堂知识点选择性地 设计易错题和典型习题,给学生自主筛选的空间,针对学生的薄弱
8、点有效的进行训练,减少 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学科的兴趣。(4)作业设计有探究意义学生学习的目的在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因而,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习题应能体现出理论 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知识结构体系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关注大气环境和状况气温与我们气温的观测 日、月、年平均气温时间变化:日较差与年较差气温的变化空间变化:不同纬度的气温变化天气与气候亚欧大陆东、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纬度因素气候影响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气候异常会产生的灾害天气与气候
9、的差异气候的地区差异不同温度带的气候类型天气符号天气预报卫星云图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降水的概念及测量降水的变化降水与我们空间变化时间变化气温降水4二、作业具体内容设计课时设计第 1 课时 多变的天气课型新授课团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它课1.教学内容分析天气,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这一节教材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天气现象导入。本节教材 首先讲述天气的概念和特点,接着介绍天气对我们的影响,既然天气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那 么自然需要我们对天气作出预报。对学生来说,不需要具体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只要能获 取天气预报并看懂天气预报的内容即可。所以,教材介绍了常见的天气预报形式 电视天 气预报或手机电脑查阅,同时讲述
10、了常见的天气符号以及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2.学习者分析学生对天气有些了解和认识,简单的知道一些常见的天气类型,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生活中的天气,认识和绘制天气符号,激发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学习地理的热情,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3.学习目标确定(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4.作业与学习拓展设计(1)课时作业元旦假期,蚌埠市某中学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八(2)班张强同学为大家提供两个 研学旅行方案,分别是蚌埠的张公山公园和明光的九道湾公园,并提相关信息。根据图 1 完成旅行攻
11、略。图 1(1)攻略一:请描述元旦当天蚌埠市的气温状况_,并选择合适的穿衣搭配_。5(衬衫、羽绒服)(2)攻略二:请绘出周日明光市的天气符号和风向标。(3)攻略三:请根据提供的信息,选择合适出行的时间_,请说出理由_。(可从气温、天气、空气质量解释)(4)终极选择:你的目的地是_,祝你们有个开心的假期!解析:(1)本题考察了学生对气温的读取能力,从图中能正确的读出气温。答案:-210 羽绒 服(2)本题考察了学生对天气符号和风向标的认识并能正确的绘出,能掌握凤向标的画法。答案:(3)本题考察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提取信息来选择合适的出行时间。(4)根据材料中所给城市的天气信息和当空气质量状况
12、。从天气状况和空气质量因素来看,对人们出行选择的影响。进入六月,蚌埠一些地方达到了 36 、37 ,而气象台预报高温天气还将继续,局 部地区会达到 38 。由于气温偏高、阳光较强,气象部门请大家注意防暑降温,户外活动 要防紫外线辐射。谈谈这种天气对蚌埠的生产生活及商业有什么影响。解析:资料内容主要传达了持续高温的信息,所以回答此题应该从高温产生的影响入手。特 别是高温对各行各业不同部门的影响是不同的,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应注意 辩证地回答。(2)作业分析与评价设计题目时间要求评价标准设计意图110 分钟熟练看图找出图中的信息并回答出各题。优秀通过阅读材料并能从图上提取信息完成问题。
13、良好能读懂图上的信息简单回答出图上的天气情况。合格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图,使学生了解天气状况和生活息息相关,再次从图上提出信息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理解能力。28 分钟能独立正确回答出天气对生产生活和商业的影响,逻辑清晰。优秀能大概说出天气的影响。良好通过教师指导或小组合作,能简单描述天气的作用。合格本题考察学生的学习天气的有关知识对生活实际联系的理解和适用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和实践能力。6(3)学生案例5.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积极的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充分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学得好,并将地
14、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改进:(1)教学的方式方法要进一步的更新,把握好每一次的学生展示的活动的机会。(2)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多说,耐心的引导学生。7课时设计第 2 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型新授课团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它课1.教学内容分析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的补充和延伸,同时也为学习 第四节有关气候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这样就使本章学习的天气与气候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 体。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变化和气温 的空间分布三方面。教材讲述气温,内容上更多是指向气候而非天气。在逐渐深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更好地树
15、立人文地理观。2.学习者分析上一节刚学过的天气知识,是学习本节气温变化知识的基础,他们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 产生了学习的兴趣,在本节学习过程中可逐步深入学习气温的知识。由于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可能在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方面出现问题。3.学习目标确定(1)知道气温的测定方法;能正确阅读等温线分布图,并总结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了解气候特点,说出气温的变 化规律。(2)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动口表达,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看图、制图。学会合作、探 究、讨论、评价,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过程中,分析问题时注重科学方法的体现,充分体现比较法的科学价值
16、。(3)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通过对不同气温条件的辩证分析,了解自然规律的美,建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理念。4.作业与学习拓展设计(1)课时作业气温观测活动【活动目的】学会观测气温、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活动材料】空气温度计、百叶箱、气温记录表【活动要求】1活动分组:将某学校七年级 1 班的学生分为三大组,分别负责工具的准备与安置、实时观测与记录、数据处理。2任务分配:师生合作测量一天(5 月 20 日)的气温,学生测量 8 时 18 时整点的气温,教师测量 19 时7 时整点的气温。3观测地选择:学校室外运动场。4观测方式:实验组:将温度计放置在百
17、叶箱中,离地面 1.5 米高的空旷、空气流通的地方。每逢整 点记录一次数据,视线与温度计相平,并将数据填在气温记录表中。(学生观测时,教师在 旁指导)对照组:手持空气温度计,距离地面约 1.5 米高。每逢整点记录一次数据,视线与温度 计相平,并将数据填在气温记录表中。(学生观测时,教师在旁指导)5 数据处理:观测结束之后,数据处理小组将所有数据整理成表格,并根据表格绘制 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8【汇报交流】1各小组按要求进行气温观测,并汇报测量的数据以及气温观测时出现的问题和思考等。2 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对比,讨论气温观测时使用百叶箱的目的,了解百叶箱 的作用。3 根据记录的气温数据表格,
18、指导学生绘图,找出这一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 时间,并计算气温日较差,归纳气温变化特点。教师展示气温曲线图绘制的步骤: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 24 段,分别用来表示024 时;绘出纵坐标,根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在 坐标图的相应位置,用点标出每整点的气温值,再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标上图。表 2.1 气温记录表时间(时)12356789101112温度()时间(时)1314151718192021222324温度()解析:严格按照活动要求开展,掌握气温观测的步骤和要点,通过观测到的数据绘制出气温 变化曲线图、分析一天中气温的变化特点。答案:略(2)作业分
19、析与评价设计题目时间要求评价标准设计意图110 分钟熟练掌握气温观测的步骤与方法,测量数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一部分,开展气温观测实践活据准确。优秀名9了解气温观测的步骤与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气温的观测。良好了解气温观测的步骤与方法,需要教师指导或合作完成。合格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气温观测活动,掌握气温的概念和表达方式。25 分钟能独立正确归纳百叶箱的作用,逻辑清晰。优秀能大概说出百叶箱的作用。良好通过教师指导或小组合作,能简单描述百叶箱的作用。合格通过数据对比,能够清楚分析数据差异,归纳出百叶箱的作用。310 分钟绘制的气温曲线图完整准确,熟练掌握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20、。优秀规范做图,正确描述气温的变化特点。良好了解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步骤与方法,能够简单读图。合格通过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分析,培养学生绘图、读图、析 图能力。(3)学生案例5.教学反思与改进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气温资料,读出气温的变化规 律;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气温 及相关概念,还需要学生学会绘制和阅读气温曲线图、掌握阅读气温曲线图、等温线图的方 法,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作业设计方面,大多题目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在双减的背景下,聚焦到作业,虽然作业数量减下去了,但是对作业设计进行了优化,尤其 是在这一节气
21、温的变化与分布,设计了气温观测活动,主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锻炼学 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也有不足之处,比如作业设计不够创新、作业质量有待提高等等。改进:积极研究探索“减负”与“提质”的平衡点,既做好减轻学生负担的“减法”,又做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加法”。在作业设计时,注意题目要内容基础且丰 富、富含趣味性和启发性;在布置分层作业时,要把握住题目的质量;丰富作业评价方式,全批全改、学生自评、小组互评,进一步规范作业,让作业更加有效。10课时设计第 3 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课型新授课团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它课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选自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22、,降水是组成气候 的重要要素之一,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后面气候的学习有重要作用。“降水”的相关知识是学 生认识自然的基础,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学习的必要性。2.学习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结束一个学期的地理学习,有一定认识基础和生活体验,但对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和地理现象缺乏科学解释和界定,本节内容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生活中的降水现象,增进降雨量测量的直观体验。最主要的是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热情,学习对生活 有用的地理知识。3.学习目标确定本节课标是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阅读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依据此课标,学生应学会阅读有关降水量方
23、面的资料,如“降水量柱状图”“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等,并且能够描述一地降水量的 季节变化,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描述世界降水特征。根据资料绘制降水量 柱状图等。4.作业与学习拓展设计(1)课时作业方案一:晴天用喷壶模拟测量,练习使用雨量器。1、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工具:雨量器日期:20220520地点:校园内2、开展测量:(1)进行分组,每组 5-6 人,每组一个雨量器。(2)各组将制作的雨量器带到室外,安置在相对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3)用喷壶模拟降雨。(4)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提示:(1)将雨量器水平放置,待液面稳
24、定后再读数。(2)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3)读数时要加上单位“毫米”。活动记录:学生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雨的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降雨量(毫米)方案二:雨天用专业雨量器和自制雨量器对比测量降雨量。1、根据天气预报,选择有降雨的一天,来到校园空旷地带。2、按照正常测量步骤和要求分别用自制雨量器和专业雨量器测量降雨量,最后对比测量结 果。提示:11(1)可以师生对比,教师用专业雨量器测量,学生用自制雨量器测量,将测量结果进行师 生对比。(2)可以生生对比,将小组分为两类,一类用自制雨量器测量,一类用专业雨量器测量,最后将测量结果进行对比。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得出测量降雨量时的注意事项:(
25、1)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2)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液面保持水平。(3)下雨时把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雨停之后,通过外筒上 的刻度,及时读出降雨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学生案例:(一)20220520 天气晴,模拟测量降水量。(1)使用简易雨量器模拟测量(2)使用专业雨量器模拟测量12活动记录:学生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雨的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降雨量(毫米)10813活动记录:学生用专业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雨的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降雨量(毫米)15117(二)20220526 天气阴,雨天实地测量降水量。(1)使用简易雨量器测
26、量(2)使用专业雨量器测量13活动记录:学生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降雨的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降雨量(毫米)9.112.38.4活动记录:学生用专业雨量器测量三次降雨的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降雨量(毫米)9.28.113.3布置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自制雨量器并说明制作流程。学生案例: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得出自制雨量器时的注意事项:自制雨量器时,要将刻度条的零刻度条与容器的底面对齐。14学生案例:(2)作业分析与评价设计题目时间要求评价标准设计意图115 分钟熟练掌握降水量观测的步骤与方法,测量数据准确。优秀了解降水量观测的步骤与方法,能够独立 完成降水量的测量。良好了解降水量观测的步骤与方法,需要教师
27、指导或合作完成。合格通过降水量观测活动,掌握降水的概念和单位,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开展降水量测量活动是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之一。210 分钟能准确说出专业雨量器的作用和组成,逻辑清晰。优秀能大概说出专业雨量器的作用和组成。通过对比,能说出自制雨量器的优缺点和专业雨量器的结构组成。15良好通过教师指导或小组合作,能简单描述雨量器的作用和组成。合格310 分钟能准确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熟练掌握降水柱状图的读图方法。优秀能较为熟练的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良好了解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与方法,能够简单读图。合格通过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读取,培养学生绘图、读图、析 图能力。5.教学反思与改
28、进(1)本节第一个活动是降水量的测量,在这一活动中主要发现以下几个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1、活动前需要教师做大量详细的工作,写好活动计划,预设好可能出现的情况。需要告知 学生活动流程,以及正确使用专业雨量器的方法。活动中发现学生读取刻度数时会误把量筒 上容量的单位“ml”当成降水量的单位“mm”。这可能与测量中使用的工具是储水瓶和量筒 是合二为一的有关,也可能是老师没有告知学生,或者学生疏于观察所致。2、在模拟测量 中,观测点的选取也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不能有遮挡。3、观测时要及时准确记录 观测数据,尤其是单位时间不同时,每个时间范围内的观测数据不同,应及时记录以免混淆。4、由于是模拟测
29、量,所以每个人按压喷壶的次数和频率不同会导致单位时间内测量的降水量不同,可以规定好时间和频率,尽可能缩小不同人测量的误差。(2)本节第二个活动是自制雨量器,为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力,在制作前并未对其 提出具体要求。从上交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1、雨量器上的刻度数不统一,取值范围各不相同,有的过大有的过小。2、使用的容器规格各异,有的形状上窄下宽,有 的下窄上宽,应该上下一样宽才合理。3、有人用喝药的塑料杯作为量筒,但没有注意到单 位的差异。但也有可喜之处,就是学生都能从生活实际出发,选用生活中的材料将其废物利 用,体现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3)本节第三个活动是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0、,为了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降水情况,特意给出蚌 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数据让学生绘制。在这个活动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发现:1、有三分之 二的学生不知道写图名,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图名不规范。2、个别同学图名中的地名会出 现错别字,比如说蚌埠的“埠”会写错,如作品 7。3、有的学生在绘制过程中纵坐标上的 刻度范围不一致,例如作品 6。还有的学生降水量柱状图中单位标记错误,比如作品 5。4、有的学生在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上过大或过小。总的来说,学生基本都知道绘图步骤,但实际 绘制中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点问题,完全符合标准和规范的作品很少。可见,锻炼学生的动 手能力十分必要。本次作业设计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
31、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力、想象力,符合地 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实践力的要求,是一次很好的尝试,也贴合当下“双减”的时代背景,如果能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对学生减轻作业负担起到积极作用。16课时设计第 4 课时世界的气候课型新授课团复习课试卷讲评课其它课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已学完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组成要素基础上,从联系生活实际出发,使学 生理解气候有关知识。教材借前两节课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情况,教材通过对气候和降水的主要影响 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的分析,来说明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本节既作为
32、对全章内容的归纳、综合,又是对全章内容的总结,居本章的核心地位。2.学习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具备了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能力,并知道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判 读各地气温降水曲线柱状图描述各地的气候特征,感受各地的气候差异,以及归纳影响气候 的因素。3.学习目标确定(1)运用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2)使学生能通过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3)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4.作业与学习拓展设计(1)课时作业
33、蚌埠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在假期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小组一:发现气候分布 口诀(1)为便于了解世界各地的气候,同学们整理了气候类型分布口诀.热带南北十,高温多雨皆夏日。分布于南北纬十度之间。热带草原十归线,干湿季节交替变。分布于南北纬十度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季中南与印度,旱雨来自冬夏风。分布于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热带沙漠回归三,终年雨不见。分布于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三十度之间。三四陆西地中海,夏季燥热冬温雨。分布于南北纬三十度至四十度大陆西岸。亚季回归三五东,夏雨冬暖季显著。
34、分布于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三十五度大陆东岸。温带四六西,夏凉冬温水均匀。分布于南北纬四十度至六十度大陆西岸。温季亚洲东部找,同期冬寒燥。分布于亚洲东部。温带大陆内部跨,终年少雨温差大。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寒带极圈终严寒,北冰南极格陵兰。分布于极圈以内。高山高原气候变,水热随着海拔现。分布于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解析:本题主要通过口诀考查气候特点及分布地区。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南北纬十度之间,全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 气候,雨热同期,分布于亚洲东部。答案:雨林;高温;海洋;雨热。17小组二:民居之旅(2)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
35、的智慧杰作,请将下列特色民居与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直线连起来。A.热带雨林气候B.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特点对民居的影响,考查学生对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掌握民居与气 候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A 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该地多为双层木楼,故对应;B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夏季降水多,故对应我国江南水乡建筑,屋顶倾斜;C 温带大 陆性气候,降水少,在我国内蒙古地区为草原景观,故对应蒙古包;D 热带沙漠气候,终 年炎热干燥,该地民居屋顶较平,墙厚,窗户较小,故对应。答案:-B,-C,-D,-A。小组三:装备之旅(3)在环游世界过程中,为适应当地的气候
36、,一些装备是必不可少的。请将下列旅行 与装备连接起来,并完成下方填空。A 参观南极科考站B 探索亚马孙雨林C 穿越撒哈拉沙漠D 骑行川藏线骆驼便携氧气瓶雨伞专业防寒服如果参加(填字母)旅行,你选择该装备的理由是。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 的能力。A 是寒带气候,气温酷寒,需穿专业防寒衣物,故选;B 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 丰沛,需携带雨伞,故选;C 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骆驼驼峰可储水,利于在 沙漠行走,故选;D 是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氧气稀薄,需携带便携氧气瓶,故选。答案:A-,理由是南极地区是寒带气候,气温酷寒,需穿专业防寒衣
37、物;18B-,理由是亚马孙雨林是热带雨林气候,降水丰沛,需携带雨伞;C-,理由是撒哈拉沙漠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骆驼驼峰可储水,骆驼耐饥渴,利于在沙漠行走;D-,理由是青藏高原是高原山地气候,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需携带便携氧气瓶。(言之有理即可。)小组四:环保之旅小芳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还在继续,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灾难性气候现象,给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世界经济论 坛2022 年年会于 5 月 26 日在瑞士达沃斯闭幕。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会上指出,中国始终积极践行应对气候变化务实行动,呼吁各方共同坚守巴黎协定承诺。(
38、4)全球变暖,主要的人为原因是。全球变暖产生的危害有。作为地球的主人,你能为防止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采取哪些措施。(至少 2 条)。解析:本题考查了全球变暖主要的人为原因,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学知识点理解记忆。答案: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排放二氧化 碳。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我们应该采取措施:节约用电,尽量乘坐公共交通,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多植树种草等(言 之有理即可)。(2)学生案例19(3)作业分析与评价设计题目时间要求评价标准设计意图12 分钟能独立完成全部题目,正确归纳气候的特
39、点及分布。优秀能独立完成大部分题目。良好通过教师指导或小组合作完成题目。合格主要通过口诀帮助学生记忆气候特点及分布地区,增强学生学习兴趣。23 分钟能独立完成全部题目,熟练掌握气候与民居的关系。优秀能独立完成大部分题目。良好通过教师指导或小组合作完成题目。合格锻炼学生读图析图能力,以及区域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33 分钟能独立完成全部题目,并详细说明气候影响人类生活的理由。优秀能独立完成连线题。良好通过教师指导或小组合作完成题目。合格本题考查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和读图、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45 分钟通过收集信息综合思考,较为全面的列举出多
40、种解决措施。优秀具有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列举全 球变暖产生的危害。良好能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并能列举主要人为原因。合格本题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提取能力,引导学生思考人地协调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地理实践力。5.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作业设计着眼于多样的题型和丰富的趣味性,学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训练,拓 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从收集、分析、探索的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开发多角度思维。不足之处在于作业的综合性较强,部分学生没有搜集材料、探讨问题的意识,可以适当增强 学生小组合作,互帮互助。20课时设计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乌兹别克斯坦因距海遥远,周围又被其他内陆国包围,被称为“双重内陆国”(图 1)
41、。据此完成(1)-(3)题。图 1(1)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的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沙漠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2)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特点是A.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B.常年温和湿润C.终年高温多雨D.终年炎热干燥(3)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光热充足灌溉便利A.B.C.D.解析:(4)本题考察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对世界气候分布的理解,从图中的经纬网和文字描述可以确定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纬度、北温带,距海遥远,符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整体分布规律。答案:C。(5)本题考察了学生对气候特征的了解,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气温年较差大,冬冷夏热,降水较
42、少。答案:A。(6)本题考察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棉花喜温喜光,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在收获的 时候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答案 D。材料:四渎之一的淮河是蚌埠的母亲河,千百年来,蚌埠伴水而生、因水而兴,同时淮河也 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淮河的南北两侧,我省的气候有着明显的差异(图 2)。21图 2(1)你认为我们的家乡是什么气候,并说明理由。_气候,理由_解析:本题考察了气候的分布以及对家乡自然环境的了解,培养学生读图及搜集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蚌埠地处淮河两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过 渡地带。(2)2021 年夏季,台风“烟花”对我省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但事物要一
43、分为二的看,请你列举出台风不利和有利影响。不利影响:_有利影响:_解析:本题考察了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帮助学生形成辩证看待问题的方式。台风对交通 状况,农业生产,生命财产安全都会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它也会带来丰富的降水,在夏季能 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2(2)作业分析与评价设计题目时间要求来源评价设计及标准设计意图12 分钟原创能通过纬度、海陆位置信息判断气候类型。合格对气候类型有准确的理解。良好判断气候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与影响。优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检测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理解,可以结合实例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以及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1)5 分钟原创以地图为全部依
44、据,说出蚌埠市的气候类型。合格通过查询资料结合地图表达出不 同观点。良好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气候的过 渡地带。优秀通过图文资料与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气候的特点,知道气候的过渡地带,理解家乡气候的特殊性,树立学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2(2)5 分钟原创理解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列举两个以上台风的不利影响。合格具有一定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列举一个不利影响。良好通过信息的收集与交流合作,较 为全面的列举出多种观点。优秀理解天气和气候会对生产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动态、辩证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3)学生案例15.教学反思与改进改进:积极
45、研究新的作业方式,既可以为学生减轻负担,又可以增加学科的趣味性,努 力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在作业设计时,注意题目要基础且丰富、富含趣味性和启发性,丰富作业评价方式,尤其是增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各抒己见第一题 部分学生缺乏读图的能力和查阅资料的意识,仅凭借印象就进行判断,应在作业前加以引导 与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会更好。2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包括地理国情和地理乡情两方面。地理国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临海、人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46、几方面。地理乡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家乡的地理位置、发展规划等。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这些描述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例如: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体现了我国的资源优势。例如:通过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分布及特点的学习,可以充分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例如:关于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
47、位量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蕴含着我国对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之一,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理解他国、他人,首先要理解自己,只有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尊重他人,这就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国际主义的前提。三级指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二个是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些描述,
48、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员,只有对地球整体状况的深刻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不同人之间,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三级指标“区域经济差异”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特定国家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这些描述,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区域经济差异。由于国及各国内部各区域间发展经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区别,导致全球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差异明显,经济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
49、同地位。经济差异的存在,更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逐步缩小世界经济的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在这方面,对树立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的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三级指标“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全球化的缘起,就是经济在外。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加强区际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三级指标“尊重文化多样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
50、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服饰、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只有了解各民族的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才能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三级指标“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仅有 2 条: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文化遗产,而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特殊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