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三上学期理数期中联合考试试卷 高三上学期理数期中联合考试试卷一、单选题一、单选题1sin 600tan 240的值为()ABCD2已知集合 ,集合 ,若 ,则 的取值范围为()ABCD3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 a3+a5+a7=18,则该数列前 9 项的和为()A54B63C66D724已知命题 命题 ,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ABCD5在 中,则 ()ABCD6已知数列 满足 ,且 ,则 ()ABCD7在 中,若 ,则 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8已知函数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是偶函数,递增区间是 B 是偶函数,递减区间是 C 是奇函数,
2、递减区间是 D 是奇函数,递增区间是 9函数 (,)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 ()ABCD10设等差数列 的前 项和为 ,公差为 已知 ,则选项不正确的是()A数列 的最小项为第 6 项BCD 时,的最大值为 511已知 ,若 是函数 的一个零点,则 的值为()A0BC1D12已知 ,则()ABCD二、填空题二、填空题13在 中,是 上的点,若 ,则实数 的值为 14化简:的值为 15已知函数 若关于 的方程 在 上有解,则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 16已知 中,、分别是线段 、的中点,与 交于点 ,且 ,若 ,则 周长的最大值为 三、解答题三、解答题17已知向量 ,的夹角为 ,且 (1)若 ,求 的
3、坐标;(2)若 ,求 的值 18设 的内角 ,的对边分别为 ,已知 ,且 (1)求角 的大小;(2)若向量 与 共线,求 的面积 19已知向量 ,其中 ,且 .(1)求 和 的值;(2)若 ,且 ,求角 .20设 ,函数 =()(1)求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及最大值;(2)求 的单调递增区间 21已知各项为正数的数列 的前 项和为 ,且 .(1)求 的值,并求 的解析式(用含 的式子表示);(2)若对于一切正整数 ,有 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22已知函数 ().(1)求函数 的单调区间;(2)若 在定义域内恒成立,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3)证明:(,).答案解析部分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
4、解析】【解答】解:sin 600tan 240sin(720120)tan(18060)sin 120tan 60 故答案为:C.【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可得答案。2【答案】A【解析】【解答】由题知 ,得 ,则 ,故答案为:A【分析】由 ,得,从而可求出 m 的取值范围。3【答案】A【解析】【解答】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a3+a5+a7=3a5=18,有 a5=6,故前 9 项的和为 S9=9a5=69=54。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结合已知条件,从而求出 a5 的值,再利用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从而求出等差数列前 9 项的和。4【答案】A【解析】【解答】解:由于 si
5、n0=0,所以命题 p 为真命题;由于 y=e|x|在 R 上为增函数,|x|0,所以 e|x|e0=1,所以命题 q 为真命题;所以 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故选:A.【分析】由正弦函数的性质确定命题 p 的真假性,由指数函数的性质确定命题 q 的真假性,结合复合命题的真假判断求解即可.5【答案】A【解析】【解答】AB2=1+52-25()=26+6=32AB=故答案为:A【分析】先由 用二倍角公式可求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6【答案】C【解析】【解答】依题意有 ,则 ,由此得 ,故答案为: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利用递推公式逐项进行求值,可得答案。7【答案】C【解析】【解答】,即 ,又 ,同
6、理得:,代入 得:,设 ,且 由余弦定理得:,.综上所述,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得,进而得,设 ,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可得答案。8【答案】C【解析】【解答】解:将函数 去掉绝对值得 ,画出函数 的图象,如图,观察图象可知,函数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故函数 为奇函数,且在 上单调递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题意,将函数的解析式写出分段函数的形式,由函数奇偶性和单调性的定义分析可得答案.9【答案】B【解析】【解答】依题意,设 的周期为 T,则有 ,解得 ,于是得 ,显然 ,因此有:,而 时,从而得 ,即 ,解得 ,而 ,所以 .故答案为:B【分析】由周期求出,观察图像可
7、得 A,利用当 时,进行计算即可求出 的值 。10【答案】D【解析】【解答】解:由题意 ,又 ,所以 ,正确;由 ,且 ,得 ,解得 ,选项 正确;由题意当 时,当 时,所以 ,故 时,的最大值为 10,错误;由于 ,数列 是递减数列,当 时,当 时,;当 时,当 时,所以当 时,当 时,当 时,故数列 中最小的项为第 6 项,选项 正确故答案为:D【分析】根据题意,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前 n 项和公式依次分析选项,综合即可得出答案.11【答案】A【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所以 ,不妨设 ,(),故 ,从而 ,易知 在 上单调递增,故 ,即 ,从而 .故答案为:A.【分析】利用函数的零点,结合
8、的对数运算法则,通过函数的单调性,转化求解即可.12【答案】D【解析】【解答】令 ,则 ,在 上单调递增,即 ,即 ;令 ,则 ,当 时,;当 时,;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即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即 ;综上所述:.故答案为:D.【分析】借由中间量可以比较 a,c 大小,构造函数,通过研究函数的最大值,间接比较 b,c 大小,可得答案.13【答案】【解析】【解答】,B,D,E 三点共线,故答案为:【分析】由,得到,进而得到,再由 B,D,E 三点共线即可求解.14【答案】-1【解析】【解答】解:.故答案为:-1【分析】利用诱导公式化简求值即可。15【答案】0
9、,1【解析】【解答】因为 ,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的值域为 ,关于 的方程 在 上有解,则关于 的方程 在 上有解,所以 ,所以 ,所以实数 的取值范围是0,1故答案为:0,1【分析】先根据诱导公式以及二倍角公式,辅助角公式对函数化简,根据正弦函数的单调性求出 f(x)的值域,再把方程有解转化为 f(x)与 m+2 的取值范围相同,即可求实数 m 的取值范围.16【答案】【解析】【解答】在 中,、分别是线段 、的中点,与 交于点 ,则 为 的重心,因为 ,故 ,则 .,所以 ,即 ,所以,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因此,周长的最大值为 .【分析】由已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OD=1,A
10、D=3,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由 可得,再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即可求解ABC周长的最大值.17【答案】(1)解:向量 ,的夹角为 ,且 ,设 ,若 ,则 ,故(2)解:因为 ,【解析】【分析】(1)由题意利用两个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求出 x 的值,再根据模的公式即可求出 y,进而求出 的坐标;(2)由题意利用两个向量垂直的性质,求得,再根据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得 的值18【答案】(1)解:因为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因为 ,所(2)解:因为向量 与 共线,所以 ,即 ,由余弦定理可得 ,即 ,解得 ,所以 的面积为【解析】【分析】(1)由已知式化简可得,
11、进而得到 ,由此即可求得角 C 的大小;(2)由向量 与 共线结合正弦定理可得 b=2a,再利用余弦定理建立关于 a 的方程,解出 a,b,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 的面积19【答案】(1)解:,即 .代入 ,得 ,又 ,则 ,.则 .(2)解:,.又 ,.=.由 ,得【解析】【分析】(1)由已知结合 可得 与 联立即可求得 sin a,cos a的值,再由二倍角的公式求得 和 的值;(2)由已知可得 a-的范围,并求得,再由,展开两角差的正弦得答案.20【答案】(1)解:由题意,向量 ,可得函数 ,所以函数 的最小正周期为 ,当 时,即 ,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2)解:由(1)知,
12、函数 ,令 ,解得 ,所以函数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解析】【分析】(1)由于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公式和二倍角公式以及两角和的正弦公式,化简 f(x),再由周期公式和正弦函数的值域,即可得到所求值;(2)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出 的单调递增区间21【答案】(1)解:,当 时,解得 .由 ,得 .,即 ,即 ,.(2)解:由(1)可知,数列 是首项为 1,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由 ,得 ,即 对一切正整数 恒成立.令 ,则 .当 时,.【解析】【分析】(1)利用已知条件通过 n=1,求出首项,结合已知条件,推出数列递推关系式;(2)求解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前 n 项和,利用不等式得到 与 n 的
13、关系式,通过换元法求解函数的最值,即可求出实数 的取值范围.22【答案】(1)解:因为 (),所以 的定义域为 ,.若 ,则 ,在 上为增函数;若 ,则 ,当 时,当 时,.综上,当 时,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当 时,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单调递减区间为(2)解:由(1)知 时,在 上是增函数,而 (2),不成立,故 ,又由(1)知 的最大值为 ,要使 恒成立,则 即可,即 ,得(3)证明:当 时,有 在 恒成立,且 在 上是减函数,(2),即 在 上恒成立,令 ,则 ,即 ,且 ,即:(,)成立【解析】【分析】(1)由函数 f(x)的定义域为(1,+),而,能求出函数 的单调区间;(2)由(1)知 k0 时,f(x)在(0,+)上是增函数,而 f(1)=1-k0,f(x)0 不成立,故 k0,又由(1)知 f(x)的最大值为,由此能确定实数 k 的取值范围;(3)由(2)知,当 k=1 时,有 f(x)0 在(0,+)恒成立,且 f(x)在(1,+)上是减函数,f(2)=0,即 在 上恒成立,由此能够证明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