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5-专题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文档编号:355246 上传时间:2020-03-11 格式:PPTX 页数:110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5-专题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2020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5-专题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2020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5-专题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2020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5-专题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2020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5-专题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A组 20152019年广东中考题组 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1.(2018广东广州,19,2分)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答案 D 点燃条件下,将硫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硫能与氧气反应,故A错误;向某无 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盐,也可能含有AgNO3,故B错误;CaCO3 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气泡,与盐酸的挥发性无关,故C错误;氯化钠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钠离 子和氯离子,可使小灯泡通电变亮,故D正确。,易错警示 A易忽略题目中实验操作的条件为常温,误以为任何条件下硫都能与氧气发生

2、反应。,2.(2016广东广州,20,2分)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图1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2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C.图3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D.图4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答案 B 图1没有控制变量,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体积应该都相同,故A错误;图2可以探究铁钉生锈时O2 是否参与反应,故B正确;若要比较红磷和白磷的着火点,白磷和红磷都应该放在薄铜片上,故C错误;木炭与 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压强基本不变,故D错误。,思路分析 题目中的四个实验均来自课本,考查学生设计相关实验时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及设计实验的合理 性

3、等问题。,3.(2015广东广州,24,8分)碲(Te)被誉为“现代工业、国防与尖端技术的维生素,创造人间奇迹的桥梁”。 实验室模拟提取碲的一个实验是:取某含碲溶液于烧瓶中,加入适量NaCl,加热到一定温度,持续通入SO2,待 反应一定时间,过滤得到粗碲。 (1)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TeOSO4+2SO2+3X Te+3H2SO4,则X为 (填化学式)。 (2)为探究获得较高粗碲沉淀率的反应条件,某研究小组在控制NaCl浓度和SO2流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下述 对比实验,数据如下:,该小组研究的反应条件是 和 。 实验a和b的目的是 。 在上述四组实验中,最佳的反应条件是 和 h。 为了提升设

4、备利用效率和节约能源,可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测定粗碲沉淀率。若再设计 ,选择的 反应条件还可以是 (填选项)。 A.80 ,1.5 h B.80 ,2.5 h C.70 ,2.0 h D.95 ,2.0 h,答案 (1)H2O (2)温度 反应时间 探究温度对粗碲沉淀率的影响 80 2.0 AC,解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知 X 的化学式为H2O。 (2)由题表数据可知,四组实验探究的反应条件是温度和反应时间。实验a和b对比,反应时间相同而温 度不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粗碲沉淀率的影响。由题表数据可知,最佳反应条件是80 、2.0 h。,4.(2016广东广

5、州,29,8分)皮蛋是我国传统的蛋制品,深受人们喜爱,由少量NaCl、CaO和过量Na2CO3混合得 到的粉末状混合物A是制皮蛋的配方之一。 (1)某化学兴趣小组从市场获取少量混合物A于烧杯中,缓慢加入足量蒸馏水,边加边搅拌,静置,过滤得滤 液。 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滤液中除含有Cl-、OH-外,还含有的阴离子是 。 (2)向混合物A中加入少量ZnSO4可改善皮蛋品质,该兴趣小组获得某样品,探究在混合物A中是否添加了少 量ZnSO4。 设计实验方案,完成下述表格。 限选用品与试剂:稀盐酸、 pH试纸、BaCl2溶液、蒸馏水、AgNO3溶液,答案 (8分)(1)CaO+H2O

6、Ca(OH)2(1分) Ca(OH)2+Na2CO3 CaCO3+2NaOH(1分) C (1分) (2)参考表达(每空1分,共5分),解析 (1)将混合物 A 溶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Ca(OH)2,Ca(OH)2+Na2CO3 CaCO3+2NaOH;由于Na2CO3过量,则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有Cl-、OH-、C 。(2)步骤1所得的滤液中 含有Cl-、OH-、C ,C 的存在会干扰S 的检验,所以应先除去C ,然后再检验S 。,易错警示 第(1)小题第问,学生不了解生石灰和水先发生反应或误以为生石灰能直接与碳酸钠反应,写 成CaO+Na2CO3 CaCO3+Na2O

7、。,答题规范 第(2)小题步骤2,加入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碳酸根离子;步骤3必须向步骤2所得溶液中滴 加BaCl2溶液,不能向步骤1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否则碳酸根离子会对硫酸根离子的检验造成干扰。,考点二 实验方案的评价,5.(2019广东,13,2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或变化、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A 往井水中加入适量肥皂水后,振荡,产生大量浮渣,则井水为硬水,故A正确;镁条燃烧后产生的白 烟扩散到空气中,导致质量减少,但反应仍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B错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后生成 Na2CO3,Na2CO3溶液呈碱性,不能通过无色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

8、液是否变质,故C错误;除H2外,CO也能还原 CuO,使黑色的CuO变为红色的Cu,故D错误。,6.(2019广东广州,20,2分)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答案 B 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均生成SO2,故A结论错误;水能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正极产生O2,负 极产生H2,两者的体积比为12,故B正确;CO能将红色的Fe2O3还原为黑色的Fe,故C现象错误;将带火星的木 条置于盛有氧气的集气瓶口上方,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O2能支持燃烧,故D结论错误。,审题技巧 C项,注意题目中现象的表述,仔细审题是得出正确答案的关键。,易错警示 D项,O2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9、燃,但D项操作及木条不复燃的现象不能说明O2能支持 燃烧。,7.(2018广东广州,12,2分)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较高,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故A正确;常温下H2O2分解速率很慢,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加入MnO2的试管中,H2O2分解 速率加快,产生大量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B正确;试管内(有氧气)的白磷燃烧,水中(没有氧气)的白 磷不燃烧,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故C错误;两支试管中,除一个有二氧化碳,一个 没有二氧化碳外,其他条件完全相同,符合

10、控制变量的原则,可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故D正确。,8.(2017广东,7,2分)下图的实验设计不能实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A 木炭燃烧生成CO2气体,集气瓶中压强变化不明显,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不能达 到目的。将试管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表明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声音,则说明气体较纯,故B能达到目的。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照可 证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照可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C能达到目 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D能达到

11、目的。,知识归纳 利用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利用物质与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 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内,倒吸入集气瓶内的水的体积等于瓶 内氧气的体积。,9.(2015广东,12,2分)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答案 B A项,CO2与H2O反应生成的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瓶内压强变小,A错误;B项,氢氧化钠溶液与空 气中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气体,B正确;C项,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的可以是S ,也可以是C 或Ag+,C错误;D项中镁条和锌粒表面积

12、不同,没有可比性,D错误。,思路分析 A项,二氧化碳和水均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两者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C项,检验 硫酸根离子时应该先往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排除C 和Ag+的干扰。,知识拓展 要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全部变质,可先往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将溶液中的C 转化为 CaCO3沉淀,再滴加数滴无色酚酞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还存在OH-,若溶液变红,则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若溶 液不变红,则氢氧化钠完全变质。,B组 20152019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1.(2019河北,35,7分)兴趣小组在课外实验中意外发现:将镁条放入Na2CO3溶液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有白色

13、 沉淀生成。小组同学对此进行了系列探究活动。 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查阅资料和讨论,根据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且反应物中含有 三种元素,作出如下猜想: 氢气;二氧化碳;氢气和二氧化碳。 【实验1】取适量镁条、100 mL Na2CO3溶液于反应装置A中,按图1所示方案进行实验。B中石灰水不变浑 浊;C处气体燃烧,烧杯内壁有水珠。说明猜想正确。,图1 图2 (1)反应装置A应选用图2中的 (填写序号)。 (2)小组同学讨论认为,上述实验中“烧杯内壁有水珠”作为“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的证据不可靠。 为使这一证据可靠,且仍能一次性地验证三个猜想,只需在图1所示方案的

14、基础上加以改进完善。你的改进 方案是: 。 探究:快速产生气体的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镁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Na2CO3溶液显碱性,其溶液中除Na+、C 外,还有OH-。 【作出猜想】可能是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实验2】按图3所示方案进行实验。G、I中缓慢产生气泡,H中快速产生较多气泡,说明是C 而不是Na+、 OH-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 图3 (1)G中实验的作用是 。,(2)试剂X是 。 探究: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 【实验3】取实验1反应生成的沉淀于试管中,加入试剂Y,根据实验现象说明白色沉淀中含有MgCO3。试剂 Y及实验现象为

15、;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思交流:有些伟大的发现就是从异常现象中得到启发,通过深入研究而实现的。,答案 【作出猜想】碳、氢、氧(或C、H、O) 【实验1】(1)D (2)在B和C之间增加干燥装置 【实验2】(1)对比 (2)NaOH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3】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MgCO3+2HCl MgCl2+CO2+H2O 评分说明:第三空、第四空、第六空、第七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给分。,解析 探究:将镁条放入碳酸钠溶液中,反应物除镁、碳酸钠外还有水,所以反应物中含有碳、氢、氧三 种元素是作出三个猜想的理由。镁与碳酸钠溶液的反应应选用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由于碳酸钠溶液的体 积为

16、100 mL,因此只能用D而不能用F作发生装置。利用D装置制取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为了验证猜想,应 该在气体燃烧前先将气体进行干燥,故在B、C之间加上一个干燥装置。 探究:根据查阅资料可知碳酸钠溶液中有三种离子,再根据实验2的结论,碳酸根离子能促进镁与水的反 应,而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促进反应,所以在设计的实验中,实验G为空白对照组,应向I试管中加入氢氧 化钠溶液。 探究:为了检验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中是否含有MgCO3,可以向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盐酸,如果有气泡冒出 就说明生成的沉淀中含有碳酸镁,碳酸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3+2HCl MgCl2+H2O+CO2。,易错警示 探究中

17、不注意碳酸钠溶液的体积可能会错选F。,方法技巧 探究实验的设计中,在明确离子种类的前提下,证明阴离子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控制阳离 子相同,改变阴离子的种类。,2.(2018安徽,14,7分)“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C16H18N3SCl)、葡 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如图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 列问题。 图1 图2 (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 。,(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溶液中溶入CO2;溶液中溶入O2;溶液中溶入 (填化学式)。 (3)小红利用图2装置,从A端吹入呼出的

18、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 (填“能”或“不能”)得 出猜想正确,原因是 。 (4)为探究猜想,利用图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答案 (7分)(1)葡萄糖(1分) (2)N2 (1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3)不能(1分)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氮气和氧气等(2分) (4)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若溶液不变蓝,则猜想不正确(2分),解析 (1)混合液中的水和葡萄糖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2)空气中含有N2 、O2、CO2等气体,振荡后溶 液变蓝可能是因为溶液中溶有O2、N2、CO2等。 (3)由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所 以吹入人呼出的气体后混合液由

19、无色变蓝色,不能得出猜想正确。(4)为探究猜想是否正确,可以向混 合液中通入氧气,通过混合液是否变蓝进行判断:从A端通入氧气,若溶液变蓝,则猜想正确;若溶液不变蓝, 则猜想不正确。,3.(2017上海,51)实验室用锌粒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并还原4.0 g氧化铜。实验装置如下(装置气密性 良好,夹持仪器省略)。 仪器的名称是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B中生石灰作 剂;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D中现象是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确定实验结束后氧化铜是否已基本消耗完,请设计两种不同的方案填入下表。,答案 锥形瓶 Zn+H2SO4 ZnSO4+H2 干燥 H2+CuO Cu+H2O

20、 无水硫酸铜变蓝 CuSO4 +5H2O CuSO45H2O ,解析 仪器是锥形瓶;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Zn ZnSO4+H2。 生石灰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H2+CuO Cu+H2O;反应生成的水与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化学方程 式为CuSO4+5H2O CuSO45H2O。 设计实验确定实验结束后氧化铜是否消耗完,可以用稀硫酸,若氧化铜没有消耗完,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 生成硫酸铜,溶液变蓝色;若氧化铜消耗完,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也可以测定反应前后装置C 的质量,利用

21、质量差判断:4.0 g氧化铜完全转化为铜的质量为4.0 g =3.2 g,若反应后质量减小0.8 g,则氧 化铜消耗完;若反应前后质量差小于0.8 g,则氧化铜未完全参与反应。,考点二 实验方案的评价,4.(2019吉林,10,1分)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Ba(OH)2溶液除去NaNO3溶液中的CuSO4 B.用Na2CO3溶液鉴别NaOH溶液和CaCl2溶液 C.用稀H2SO4、Fe2O3和NaOH溶液制备Fe(OH)3 D.用酚酞溶液检验CaO中是否含有Ca(OH)2,答案 D A项,氢氧化钡与硫酸铜反应生成两种沉淀,能达到目的;B项,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

22、淀,与 氢氧化钠不反应,能达到目的;C项,氧化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硫酸铁与氢氧化钠反应即可得到氢氧化 铁沉淀,能达到目的;D项,氧化钙与酚酞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无法用酚酞溶液检验氧化钙中是 否含有氢氧化钙,不能达到目的。,5.(2018安徽,9,2分)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A A项,其他条件相同,水的温度不同,能实现“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的目的;B项,没 有控制水为唯一变量,所以不能实现“探究水对铁钉锈蚀的影响”的目的;C项,选择的可燃物不同,空气不 是唯一变量,所以不能实现“探究空气是燃烧的必要条件”的目的

23、;D项,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酚酞 遇碳酸不变色,不能实现“探究CO2与水发生反应”的目的。,6.(2017黑龙江哈尔滨,12,2分)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答案 B 硬水蒸干有固体存在,软水蒸干也可能有固体存在,所以用蒸干的方法无法区分软水与硬水,A错 误。磷矿粉是灰白色固体,碳铵是白色晶体,观察颜色可以区分;磷矿粉没有气味,碳铵有氨味,通过闻气味可 以区分,B正确。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都无明显变化,无法区分,C错误。棉线与尼龙线通过 观察颜色无法区分,D错误。,7.(2017陕西A,14,2分)下列图示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答案 A A项中温度相

24、同,溶质种类和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但溶剂种类不同,可探究溶剂种类对物质 溶解性的影响,故A正确;木炭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最终装置内压强变化不大,故B错误;氯化铵和 硝酸铵都含有铵根离子,加入氢氧化钠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无法鉴别二者,故C错误;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 作用,应保证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相同,故D错误。,易错警示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可燃物不能选择木炭、硫粉(生成物是气体),也不能选择铁 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8.(2015贵州遵义,13,5分)某化学实验小组用两种方法验证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方法一:如图A所示进行。 (1)写出图A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

25、化学方程式 ; (2)小星同学对该实验提出质疑:木炭在燃烧过程中,氧气浓度降低,参加反应的木炭m(C)与氧气m(O2)的 质量之比在 范围,生成的CO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方法二:如图B所示进行。 (1)写出图B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测定数据如下:(集气瓶的容积为100 mL),分析实验数据,第2、3、4、6组验证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第5组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 方法一:(1)CO2+2NaOH Na2CO3+H2O (2) 方法二:(1)4P+5O2 2P2O5 (2)20.5%(或21%或 或20%) 装置漏气(或红磷量不足;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26、等),解析 方法一: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2)用图A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开始时,木炭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O2与C反应完全生成CO2时两者的质量比为83,若m(C) m(O2) ,此时过量的C与CO2反应生成CO,会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 方法二: (1)红磷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2)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即为消耗氧气的体积。实验2、3、4、 6组数据的平均值为20.5,集气瓶的容积为100 mL,因此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0.5%;第5组数据明显偏小,出 现较大偏差的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的量不足或装置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止水

27、夹等。,考点一 实验方案的设计,C组 教师专用题组,1.(2016河北,14,2分)下图所示实验中得出的结果不正确的是 ( ) A.甲实验: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B.乙实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说明橡胶棒带负电 C.丙实验:冷却后析出晶体,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 D.丁实验:滚摆从上向下运动,速度增大,说明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答案 B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外焰最高,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A正确;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使验电器 的金属箔片张开,只能说明橡胶棒带电,但不能说明其带负电,B错误;C正确;滚摆从上向下运动时,重力势能 减小,动能

28、增大,D正确。,2.(2015安徽,14,9分)为比较相同浓度的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进行了 如下探究: (1)请写出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定性探究】,(2)如图甲,可通过观察 ,来定性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 【定量探究】 (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要定量比较两者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 。 【深入探究】 (4)在FeCl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起催化作用呢? 猜想1:铁离子(Fe3+)起催化作用; 猜想2: 起催化作用; 猜想3: 起催化作用; 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1,答案 (9分)(1)2H2O2 2H

29、2O+O2 (2)两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此点不作要求),将注射器活塞向外拉出一段,一会儿后看其是否回到原位。若回到 原位,则气密性良好(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时间 (4)氯离子(Cl-) 水分子(H2O)(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解析 (1)过氧化氢溶液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迅速分解放出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判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就是看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的快慢。可根据两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快慢 进行判断。(3)要定量比较FeCl3溶液和CuSO4溶液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可测量生成等体积气体所需的时 间,时间越短,

30、催化效果越好。(4)设计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对比实验中的变量,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考点二 实验方案的评价,3.(2015上海,42,1分)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装置是 ( ),答案 B NaOH溶液可吸收CO2但不吸收CO,故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H2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但气体 应从短管进入,故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时,应从长管进气,故C项能达到实 验目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可通过AgNO3溶液检验氢气 中是否混有氯化氢,故D项能达到实验目的。,4.(2017内蒙古呼和浩特,7,2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

31、是 ( ),答案 D A项,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木炭粉会和氧气发生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错误。B项,会引入新的杂 质MnO2,错误。C项,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均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无法鉴别,错误。D项 正确。,5.(2016陕西,14,2分)下列各组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答案 D 含有氢元素的可燃性气体燃烧,都有水生成,无法验证该可燃性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故A错误; 加入过量氯化钡,硫酸钠与之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钠,过滤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钡,蒸 发、结晶后氯化钠晶体中含有杂质氯化钡,故B错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 钠

32、溶液显碱性,滴加无色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也变红,无法检验,故C错误;氯化铵为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 磨,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D正确。,6.(2015北京,16,1分)下列实验方法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D A项,应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B项,氢气和甲烷燃烧时都有水生成,因此不能用此法鉴 别;C项,向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D项,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 液中,Zn的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而银表面无明显变化,由此可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Zn、Cu、Ag,故D正确。,7.(2016河南,23,10分)生活中常见物质的

33、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 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 (4)下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

34、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 结论。(提示:Na2CO3溶液呈碱性) (5)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某些金属从其氧化 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来制取25.2 kg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答案 (1)单质(1分) (2)c(1分) (3)因为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会增多;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会减少。(1分) (4)固体粉末由红棕色逐渐变黑(1分) CO2+Ca(OH)2 CaCO3+H2O(1分) 取少量A装置中的溶液,加入足量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 液。若溶液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

35、a2CO3和NaOH;若溶液没有变成红色,则溶质为Na2CO3。(2分) (5)解:设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为x。 8Al+3Fe3O4 9Fe+4Al2O3 (1分) 216 504 x 25.2 kg = (1分),x= =10.8 kg (1分) 答:理论上需要消耗铝10.8 kg。,解析 (1)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因此生成物肯定不是单 质。 (2)根据图像可知,m点所示溶液的pH7,溶液显碱性,说明氢氧化 钠过量,此处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Cl,c正确;该图像起点处pH7,随着溶液的加入pH逐渐增大,说明起 始溶液呈酸性,是盐酸,加入的试

36、剂是氢氧化钠溶液,d错误。 (3)浓硫酸有吸水性,溶剂质量会增加,溶液浓度变小;浓盐酸有挥发性,溶质质量会减小,溶液浓度变小,因此 敞口放置后均会变稀。,(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由于生成了铁粉,因此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玻璃管内的固体粉末由红棕色变为 黑色。C中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而变浑浊。A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是为了 除去二氧化碳,因此实验结束后,A装置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钠。设计实验时,只需证 明有无氢氧化钠即可,先取少量A中溶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或氯化钙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若 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否则,只含有碳酸钠。,

37、(5)根据题意可写出铝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 9Fe+4Al2O3;已知铁的质量为25.2 kg, 利用化学方程式即可计算出消耗铝的质量。,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019广东广州花都一模,13)下列实验设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15分钟 20分,答案 C 实验过程中,塑料瓶变瘪,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导致 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和水反应共同导致的,故A错误;溶剂不同,不能验证不同的物质在同一溶剂 中溶解性不同,故B错误;热水中的红磷和氧气接触,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因此燃烧 的

38、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正确;实验过程中,燃着的木条都不熄灭,不能探究吸入气体和 呼出气体中CO2的含量,故D错误。,2.(2019广东广州中大附中一模,20)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法的设计中,能达到实验 目的是 ( ),A.图甲比较铁、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B.图乙探究金属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C.图丙探究MnO2对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图丁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答案 B 由于酸的种类不同,因此无法比较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A错误;实验可知铁钉在干燥的空 气中不生锈,而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二者的控制因素是水,故选项B正确;要探究催化剂的影

39、响,应该选择溶 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故C错误;由于水中的红磷与氧气也不能接触,因此不能探究出温度的影 响,故D错误。,知识拓展 控制变量法基本思路是:假设某个探究的实验对象可能受到A、B、C、D、E等因素的影响,为 了判断其中A因素是否会对实验对象造成影响,可以控制除A以外的B、C、D、E等因素,使之保持恒定,然 后仅改变因素A,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情况。,3.(2018广东广州二中一模,20)“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行之有效的思维方法。以下对比实验的实验设 计与结论不正确的是 ( ),答案 C C组实验得不出铁生锈的条件是需要同时与水、空气接触,需要增加一个实验:铁钉只与空气接 触。

40、,思路分析 题目中的四个实验均来自课本,考查学生设计相关实验时,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设计实验的合 理性等。,4.(2019广东广州海珠一模,20)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 ),答案 D 铁粉能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粉不能,但不能分离出铁粉,故A错误;向 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酚酞溶液不变色,不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 反应生成碳酸,故B错误;硫酸、硫酸钠均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探究稀硫酸与氢 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C错误;常温下,同时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 加相

41、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情况,可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 氧化碳含量的不同,故D正确。,5.(2019广东深圳宝安二模,6)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图中可依据产生大量白烟这一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B.向b图中加硝酸铵固体,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放热 C.对比c图中铜片上红磷和水中白磷,可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 D.d图实验A烧杯中酚酞变红,C烧杯中酚酞不变色,说明分子不断运动且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答案 D 红磷燃烧产生固体小颗粒P2O5,现象为产生白烟,但不能据此得出消耗掉的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42、 的结论,应根据倒吸进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占集气瓶体积1/5得出结论,故A错误;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 低,U形管液面左高右低,故B错误;铜片上的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热水的温度,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没有与空 气接触,也不能燃烧,故两者比较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d图中B烧杯的浓氨水挥发,氨气分子进入A烧杯 中,氨气与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显碱性,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运动到另一位置,依然能保持原有的 化学性质,但受到大烧杯的阻隔,氨气分子无法运动到C烧杯中,C烧杯中的酚酞溶液无法变红,故D正确。,6.(2018广东广州育实一模,20)下列实验目的、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 ( ),答案 B

43、 根据题意可知,该待测液显酸性,若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相当于把待测液稀释会使测定结果偏 大,故A错误;C项实验不是对比实验,应将冷水改成热水,故C错误;将Al条放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是 因为没有用砂纸打磨铝条,去除表面致密的氧化铝,故D错误。,易错警示 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否则测定结果可能会偏大或偏小或不变。,二、非选择题(共8分),7.(2019广东广州从化一模,29)(8分)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 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 液,充分

44、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 【实验验证】,【反思与拓展】 (1)写出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氢气和 。 (3)登山运动员携带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答案 提出问题Na2CO3+Ca(OH)2 CaCO

45、3+2NaOH 实验验证,反思与拓展 (1)CaH2+2H2O Ca(OH)2+2H2 (2)氨气 (3)方便携带,解析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是因为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 钠,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 实验验证(1)取少量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氢氧化钙,故猜想二 不成立;(2)另取少量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故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1)氢化钙(CaH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2)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H2,氢 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

46、,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氨气,因此充分反应,产生的 气体有氢气和氨气;(3)登山运动员携带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携带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方便携带,更安全。,非选择题(共40分),40分钟 40分,1.(2019年广东广州白云一模,29)(8分)化学兴趣小组打算通过实验探究一瓶溶液的成分,该溶液中可能含有 氯化钾和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1)伟浩同学提出猜想,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猜想的依据: 。 (2)通过实验探究溶液的成分。限选试剂:氯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硝酸银溶液、酚酞试液、稀硫酸、 稀盐酸、稀硝酸。,答案 (1)2KOH+CO2 K2CO3+H2O

47、(2),解析 (1)伟浩同学提出猜想,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猜想的依据是氢氧化钾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 应生成碳酸钾和水;(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不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不含有碳酸 钾;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钾;另取少量溶液于 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钾。,2.(2019广东广州二中一模,29)(10分)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她把金属镭放入水中,发生猛烈反应,得 到氢氧化镭Ra(OH)2的水溶液。氢氧化镭固体为白色粒状固体,易溶于水形成仅次于氢氧化铯的超强碱, 有极强

48、的腐蚀性,化学性质与其他可溶性氢氧化物类似。 现有氢氧化镭的无色溶液,提供下列限选试剂:稀硝酸、稀盐酸、二氧化碳气体、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 溶液、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镁条。请预测氢氧化镭的化学性质,说明预测依据,并设计实验验证。 注:氯化镭、硝酸镭等是可溶性盐,碳酸镭是难溶性盐。,答案,(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 根据题目提示:化学性质与其他可溶性氢氧化物类似可推知Ra(OH)2可解离出Ra2+和OH-,碳酸镭是 难溶性盐可推知Ra2+能与C 反应生成RaCO3沉淀。依题意,Ra(OH)2的化学性质与可溶性碱相似,故能 与非金属氧化物CO2反应,生成RaCO3沉淀;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能与酸发生中和反 应。,易错警示 进行酸碱中和实验时,容易将试剂添加的顺序混淆。本题中,必须先往碱溶液中滴加酸碱指示 剂,证明Ra(OH)2溶液呈碱性,再往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硝酸。不能先往碱溶液中加酸,再滴加指示 剂。,一题多解 Ra(OH)2溶液还能与部分盐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化学 > 中考专区 > 二轮专题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年广东中考化学复习课件15-专题十五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pptx)为本站会员(小豆芽)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