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八年级地理上(第二章)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地理八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长江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 团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 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 1 课时谈“洪”色变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2第 2 课时追“洪”溯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3第 3 课时防“洪”未然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20
2、21版) 的要求,本单元内容属于“认 识中国”部分,具体要求如下:第 1 页 共 16 页1.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 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二) 教材分析河流是我国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在学习了我国有关地形和气候 的基础上,本单元主题围绕我国的重要的河流长江展开学习。长江自古至今都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从代表性河 流的角度,还是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角度,长江都是必学的重点内容。从人地关系思想上看,河流知识的学习
3、始终贯穿一条“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的主线,探索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一方面,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设计突出河流对于人类活动的贡献,比如八年 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 角洲”中提及的长江的水能资源开发,长江“黄金水道”与航运事业的发展,长 江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都生动地说明了河流给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 了有利的条件。另一方面,教材还考虑到河流对人类不利的一面,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 “河流”和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中提及的长江 不同河段、不同季节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此外,针对河流的防治问题,八年级上册第二
4、章第三节“河流”和八年级下 册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材内容无不渗透者地理环境整体 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思想,从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及人与地理环境 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本单元教学以学生地理学科的关键能力培养为最终目标,围绕本单元教学主 题将教材内容重组,着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思想方法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见图 1第 2 页 共 16 页长江流域洪涝的危害中国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长江流域洪涝发生的时空特征降水与洪涝的关联 流速与洪涝的关联 流向与洪涝的关联城市发展、人口与洪涝的关联第 3 页 共 16 页谈“洪”色变追“洪”溯源防
5、“洪”未然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洪涝多发、危害大自然原因人文原因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治措施及原因河段之间的关联长江上游地区的防治措施及原因图 1 “长江”知识结构(三)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若要理解地理环境的综合性这一特征,需要具备“综合思维” 素养,以及“分析地理要素、地理事象的联系”的能力。本阶段的学生虽然对地 理的认知还处于感性阶段,对于地理问题的分析有了初步的能力,但见解较为简 单。前期通过对我国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目然环境已有初步了解, 这为河流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这些也为学生逐步掌握综合分析的思维方法, 习得“分析地理要素、地理事象的联系”的方法和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单
6、元学习与作业目标依据课标,制定的本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如下: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这一基本地理国情。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季节和地点,长江流域洪 涝灾害带来的危害。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从流量、流速、水位、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描述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4.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5.运用地图和资料,探讨长江中下游地区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理解长江上 游河段与中下游河段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探讨综合治理长江流域洪涝的方案。6.通过探究学习,构建“多要素、找关联”的
7、综合分析方法,在某一地理事 象发生的时空背景下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本单元作业设计,紧扣单元主题“长江”,在分析课标、教材、学情的基础 上制定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落实到 3 个课时教学中,再 通过 3 个课时作业和 1 个单元检测作业加以检测和巩固。课时作业立足课时教 学重点、难点和学习目标,以基础题为主,每课时作业在 15 分钟左右。在课时 学习和课时作业的基础上,紧扣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立足单元主题,落实核心 素养,整体设计 30 分钟左右的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 谈“洪”色变作业 1一、作业内容收集近 3 年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及
8、其危害,在全班进行交流。二、时间要求:8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项目水平优秀良好合格按时完成卡片制作积极主动与同学及老师交流主题明确,突出“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及危害”资料选取准确、详实第 4 页 共 16 页语言流程,内容清晰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作业 2一、作业内容2020 年进入 7 月,中国大范围强降雨天气仍在持续。6 月以来,中国南方已出现五轮强降雨过程,造成超过 1200 万人次受灾。读中国洪涝灾害分布图,完成下 列问题。1下面天气状况,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的是A B C D2据图可知,下列地区中洪涝灾害发生最频繁的是A黄河中上游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C长江上游地区 D西北地区地区
9、 3.强降水期间,我们尤其要注意安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 在城市低洼地停留 远离高、陡的边坡不到河边、水库玩耍A. B. C. D.二、时间要求:5 分钟三、评价设计答案:1. A 2. B 3.C解析:第 5 页 共 16 页1.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们往往通过天气预报符号认识天气, 以上四个天气符号中,A 表示的是大雨天气,最容易造成洪涝灾害;B 表示的是 大雾天气,C 表示的是阴天,D 表示的是霜冻,后三种天气都不容易造成洪涝灾 害,故选 A。2. 以上四个地区中,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这里 全年降水丰富、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最突出的环
10、境问题是洪涝灾害频繁;黄河 中上游地区和西北地区降水少,长江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快,都不容易发生洪 涝灾害,故选 B。3. 强降水期,我们应该关注暴雨、地质灾害预警,远离高、陡的边坡和不 到河边、水库玩耍;在城市低洼地停留容易受淹没,不可取。正确,错误。故选 C。评价项目水平优秀良好合格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读图能力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频繁个人防灾措施五、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通过近期的数据和材料,让学生了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繁这一地理 事实,同时渗透防御自然灾害的方法。第二课时 追“洪”溯源作业 1一、作业内容图说洪涝绘制关联图。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频繁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展示自然环境各
11、要素之间、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联。图说洪涝绘制关联图制作卡第 6 页 共 16 页二、时间要求:5 分钟三、评价设计评价项目水平优秀良好合格独立、按时完成卡片制作全面反映主题的内容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布局合理,书写工整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回顾课堂知识,完成绘制关联图,梳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频 繁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展示自然环境要素之间、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之 间的关联,完成本课时作业目标“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 涝灾害的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理解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业 2一、
12、作业内容读下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 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不但要打造“黄金水道”,还应构建生态屏障,建成“绿 色长廊”。材料二 长江流域示意图。第 7 页 共 16 页1. 长江发源于 山脉,注入 海。2. 长江流域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上、中、下) 游地区。长江因水 能资源丰富而被称为“ ”。3. 图中城市的主要分布特点是: ,其形成的主要 自然原因是 。4. 近些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发生洪水灾害,分析其主要原因。 (从地形、 降水和人文原因方面)二、时间要求:5 分钟三、评价设计 答案:1. 唐古拉 东2. 上 水能宝库3. 沿河分
13、布 河流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水运条件好(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 长江流域降水丰富,干支流同时涨水;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蓄水量大减,加剧洪涝灾害。评价项目水平优秀良好合格长江的发源地和注入的海洋长江的主要水文特征长江的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 8 页 共 16 页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以长江作为案例,指导学生习得河流的学习方法,即“了解河流的水系特征 归纳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利与弊) ”,主要 落实“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长江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的 课标要求。第三课时 防“洪”未
14、然作业 1二、作业内容2021 年 10 月 12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 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 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如图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示 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 三江源的“三江”是A长江、珠江、黄河 B长江、黄河、澜沧江C长江、黄河、黑龙江 D长江、珠江、塔里木河2. 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的主要意义是A发展采矿业 B增加财政收入 C解决就业困难 D保护生态环境3. 目前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采取了以下措施退耕还草(林) 多捕猎野生动物 禁采砂金 休牧育草 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A B
15、 C D. 二、时间要求:5 分钟第 9 页 共 16 页三、评价设计答案:1.B 2.D 3.A评价项目水平优秀良好合格了解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区总称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对策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不仅影响自身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影响长江 中下游的生态安全。该地区是长江下游地区的生态屏障。单元教学渗透地理环境 整体性的思想,力求引导学生理解长江上游河段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中下游洪涝灾 害的关联,从而提出综合治理洪涝灾害的措施。作业 2:实践作业一、作业内容1. 揭秘淮河的前世今生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家乡蚌埠向来有
16、淮上明珠的美誉。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滔滔东流的淮水,在带给我们这块土地富庶与荣光的 同时,也带来了贫穷与苦难。淮河干流蚌埠段全长 150.7 km, 河流总长度 659. 8 千米,水域总面积为 389. 35 平方千米。淮河流域历史上“大雨大灾、小雨小灾、 无雨旱灾”。淮河流域示意图第 10 页 共 16 页淮河流域为何历史上常常“大雨大灾、小雨小灾”?以“揭秘淮河大雨大 灾、小雨小灾”为主题,撰写调查报告。2.参观蚌埠闸和淮河水利委员会蚌埠闸风景区座落于蚌埠市西郊,位于淮河中游,是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和 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总面积 500 公顷。景区以宏伟的蚌埠闸水利枢纽工程为依托
17、, 集湿地公园、别墅旅游度假、会务商贸洽谈、水利工程观光和公众科普教育为一体,素有淮河上的葛洲坝之称,是旅游观光、科普教育的好去处。淮河中游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蚌埠闸“绘一绘”,利用淮河蚌埠闸水利风景区导游图,设计并绘制在风景区内探 访、考察路线。在此绘制在风景区内参观的线路图3.展望淮河的未来2022 年 2 月 8 日上午,作为蚌埠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 重要举措,“靓淮河”蚌埠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 (二期) 工程第 11 页 共 16 页开工。通过该工程的实施,将达到提高防洪标准、修复淮河生态、改善城市交通、 优化人居环境、拓展城市空间的综合效益。“靓淮河”二期工程开
18、工仪式“靓淮河”一期二期工程位置示意图请为蚌埠的母亲河淮河的建设献言献策。我为淮河的建设献一策第 12 页 共 16 页二、时间要求:一周三、评价设计自评互评师评运用地图与 GPS 工具,合理设计考察地线路搜集整理资料,进行有效的实地考察积极与组员沟通合作通过实地考察,能多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了解家乡治理淮河的一些措施,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四、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本单元以长江流域洪涝综合治理为例,着力指导学生逐步掌握综合分析的思 维方法,即通过“提出要素找组成因素和主导因素分析要素关联和变化”的 过程,习得“分析地理要素、地理现象的联系”的方法和能力。本课时作业为了让学生学以致
19、用,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作业设计了“参 观蚌埠闸和淮河水利委员会”、“ 揭秘淮河的前世今生”和“展望淮河的未来” 三部分课外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了解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以及我 们蚌埠在治理淮河方面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家乡的热 爱之情。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 )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 力,我国定于 2020 年至 2022 年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据此, 完成 1-2 题。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是A种类多 B分布地域狭小 C危害较小 D发生频率低22021 年 5 月 12 日是
20、我国第 13 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下列措施不利于防灾第 13 页 共 16 页减灾的是A建设救灾物资储备中心 B运用遥感卫星准确预报天气C在北方建造防护林 D大量砍伐树木,用于家具制作2020 年 7 月,因持续强降水,我国季风区主要河流水位上涨,从而引发洪涝灾害,使四川、云南、广西等 13 个省区市 1200 多万人次受灾,给人民财产带来了很大损失。下图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 3-4 题。3此时,位于季风区内的长江水位高处于汛期含沙量大流速慢A B C D4造成此次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A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B围湖造田现象突出C冬季风不稳定 D夏季风不稳定5. 长江对长江流域经济发
21、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下图是长江水系及白鹤 滩水电站位置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20 年 11 月 14 日,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南京召开, 习主席强调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材料二 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和四川省交界处,是当今世界在建 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其装机总容量 1600 万千瓦,于 2021 年 6 月 28 日正式投产发电。第 14 页 共 16 页开发与利用(1)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游河段,因为水能资源丰富,被誉 为 。长江下游流经 (地形区) ,航运价值高,享有 的盛 誉。(2)读图分析白鹤滩水电站的
22、选址原因是 。严峻的形势(3)湖北素有“洪水走廊”之称,而武汉是湖北防洪最险要的地段。关于长 江武汉段防汛压力大的原因,读图,完成知识结构图。 保护与治理(4) 习主席在考察长江期间提出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 请你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提出合理建议? (列举不少于两项)第 15 页 共 16 页6.实践作业 (具体实践任务见第三课时作业 2)请结合对家乡河流淮河的考察,完成下表。流量水位汛期含沙量结冰期长江淮河( 二 )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序号类型对应单元作业目标对应学习水平难度来源完成时间了解理解应用1选择题1易改编30 分钟2选择题1易改编3选择题2、3中改编4选择题4中改编
23、5 (1)填空题3易改编5 (2)分析题3中改编5 (3)分析题3、4难原创5 (4)分析题5中原创6实践作业6难原创 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包括地理国情和地理乡情两方面。地理国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临海、人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几方面。地理乡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家乡的地理位置、发展规划等。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这些描述充分说明
24、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例如: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体现了我国的资源优势。例如:通过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分布及特点的学习,可以充分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例如:关于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位量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蕴含着我国对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之一,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理解他国、他人,首先要理解自己,只有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和
25、尊重他人,这就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关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国际主义的前提。三级指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二个是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些描述,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员,只有对地球整体状况的深刻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不同人之间,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三级指标“区域经济差异”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发展
26、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分布特点,特定国家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这些描述,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区域经济差异。由于国及各国内部各区域间发展经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区别,导致全球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差异明显,经济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同地位。经济差异的存在,更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逐步缩小世界经济的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在这方面,对树立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的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三级指标“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区际联系对经济
27、发展的意义,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全球化的缘起,就是经济在外。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加强区际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三级指标“尊重文化多样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服饰、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
28、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只有了解各民族的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才能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三级指标“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仅有 2 条: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文化遗产,而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特殊的意义。1972 年 11 月 16 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明确了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以上的研究,是基于本研究设计的“中学地理学科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
29、述,体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描述进行了数量统计。统计的结果显示,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中,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描述共计有 59 条。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下面对这四大部分中出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以把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各部分内容对国际理解教育的体现程度。世界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世界各民族平等、全球资源分布不均、人类命运共同体 4区域经济差异 3世界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尊重文化多样性、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2世界粮食安全、全球经济一体
30、化 1移民和难民、全球资源短缺、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自然灾害、家国情怀 0。中国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家国情怀 10全球资源分布不均 5全球经济一体化 3全球资源短缺、全球自然灾害、尊重文化多样性 2世界各民族平等、世界人口增长、区域经济差异 1移民和难民、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粮食安全、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0。乡土地理部分。家国情怀 2世界人口增长、全球自然灾害 1,其余皆为 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四大部分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的总占比分别是:地球与地图(1.70%,11.00
31、%),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少于课程标准占比 9.30%;世界地理(45.76%,43.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 2.76%;中国地理(45.76%,40.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 5.76%;乡土地理(6.78%,6.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 0.78%。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占比与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总占比差距从大到小的排序:地球与地图 9.30%中国地理 5.76%世界地理 2.76%乡土地理0.78%。可见,只有“地球与地图”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占比与课程标准占比差距较大,达到了 9.30%,“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三部分差距较小。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