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沧海桑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上传人(卖家):天方乘风 文档编号:3557413 上传时间:2022-09-18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沧海桑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沧海桑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沧海桑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沧海桑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沧海桑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地理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大洲和大洋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1感受世界海陆分布大洲与大洋2沧海桑田海陆的变迁3单元质量检测本章复习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 布。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出热量带和降水空间分布概况。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 地理特征。4.结合实例,说明陆地和海洋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5.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12本单元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

2、教科书(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四方面的内容: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和四大洋;“沧海桑田”的变化以及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本章内 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在海陆变迁方面要求能运用实例说明海陆的变迁,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点;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的分布;通过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进行科学史 教育及培养科学兴趣、科学方法和探究精神的培养。与以往的教学 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大大降低了难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课本中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从读图的意义上,培养学生从图中能直接读取地理信息,概括描述,分析

3、比较,进而独立说明,这是本节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既巩固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又对学生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章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点主要有:海陆比例、各大洲的半球分布图、各大洲之间的 分界线、各大洋的分布及特点、板块构造学说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等。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图文资料分析题。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大洲分界线和板块构造学说与地震的关系。难点:掌握七大洲与四大洋的空间分布特点。对于七年级的学生,这节内容出现的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里就已经学过的,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加上在此之前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的知识,学生对大洲和大洋有

4、了一定的感性的认识。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根据课表,制定的本单元作业目标如下:1.通过感受海陆分布,正确理解海陆分布特点。能在地图中准确找出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提高学生从各种图表、媒体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 力。2.通过沧海桑田,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 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世界奥秘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人地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3.本单元作业要求学生加强单元学习的整体性,构建单元内各课时的联系,强化自然

5、地理的学习方法:能在世界地图上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 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 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考查了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与 人交往能力,增强地理实践力,实现活动育人目标,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本章教材设置了两节内容: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以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陆地和海洋”相关课 标为基础,结合其他部分课标要求。本单元作业由课时作业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组成,本单元课时作业两课时,第一、二课时为书面作业,书面作业有绘图、选择、填空、判 断、简答等题型,课时作业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

6、课前热身,课堂切磋 和课后巩固。第一课时作业让学生能看懂简单的地理统计图,并了解运用地理统计图表来表示地理事物,初步学会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示大洲的基本轮廓及其相互位置关系;构建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本专题的重点是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也是本章的重 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作业安排了一组读图、绘图、填图活动,意在通过运用地图让学生掌握这一重点内容。第二课时作业设计让学生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上著名山系以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在作业设计中,课 程标准建议通过开展拼图游戏、模拟演示等活动,开展七大洲、四大洋 的拼图游戏;使用自选材料或者计算机模

7、拟海底扩张、大陆漂移等学 说,同时,在板块构造学说方面,要体现一定的科普性以及科学史教育。单元作业设计以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为题设置了两节课的内容。“海陆分布”的内容主题是“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概况”;“海陆变迁”的内容主题是“初步形成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球进一步了解,也是实际运用地图知识的基础性实践;它不仅是世界地理的知识基础,也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准备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加强科学观念教育也是地球科学部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有助于让学生形成海陆不断变化的观念,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51游戏我来画世界。画一幅海陆轮廓图,并在图中标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学会绘

8、制海陆轮廓略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记住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相对位置。2关于全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洋与陆地的面积之比约为 3:7B.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C.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是亚洲D.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是非洲学 生 熟记世界海陆面积各占的百分比,大洲和大洋的全球分布,并且还要知道半球的分界线。3读东西半球图回答。(1)既被赤道穿过,又被北回归线穿过的大洲是、。_(2)既有阳光直射,又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大洲、。_(3)既被赤道穿过,又被极圈穿过的大洲是_。(4)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的大洲是_。(5)纬度位置最高的大洲是_,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构 建 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

9、空间分布特征,在地图上能找出各大洲、各大洋;本专题的重点是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及分布特征,也是本章的重点,是学好世界地理的基础。51奇形怪状探究全球海陆分布。读图完成下列作业。在下列三幅图中标注出1、亚洲;2、北美洲;3、非洲;A、印度洋;B、太平洋 C、大西洋此题通过各种形状的全球的海陆分布,来激起学生探究海陆的分布,加深了对全球海陆分布的掌握。关键是要求学生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 相 对 位置,要记住相对位置,那些关于大洲、大洋的知识点,便可以通过脑中的简图来组合2被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包围的大洲是()A.亚洲B.非洲C.大洋州D.北美洲3读东西,半球图回答问题:距南极洲最近的大洲及其分界

10、线分别是()A.南美洲、德雷克海峡B.非洲、麦哲伦海峡C.大洋洲、苏伊士运河D.亚洲、巴拿马运河要学会从地图上提取地理信息,学会及时利用地图册学习地理知识。51要学会从地图上提取地理信息,学会及时利用地图册学习地理知识。(1)如上图所示,下列关于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 的是()A.陆地面积北半球小于南半球B.七分陆地,三分海洋C.全球海洋面积占百分之七十一D.陆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2)图中甲、乙、丙三大州分别是()A.亚洲、大洋州、南美洲B.亚洲、大洋州、南极洲C.亚洲、北美洲、南美洲D.亚洲、南美洲、南极洲(3)丙丁和乙丙之间的分界线()A.德雷克海峡、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土耳其海

11、峡C.巴拿马运河、德雷克海峡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是认识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工具。也是储存地理信 息 的 载体,要学会从地图上提取 地 理 信息。D.德雷克海峡、苏伊士运河2活动与探究(1)奇思妙想: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称分布,并且大陆多为北宽南窄的三角形,你能解释原因吗?(2)脑筋急转弯:古人给地球取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3)真假辨别:根据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状况可以把地球划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水半球是海洋面积最大的半球,海洋面积占 90%;陆半球则是陆地分布 最集中的半球,陆地面积占68%,上述情况是否真实,为什么?用比较法来帮 助 学 生记忆各个大洲的轮廓,使学生记忆深刻3读图

12、,完成下列要求。(1)在图中适当的地方填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洲;面积最小 的是洲。(3)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洲;图 中ABC 中字母就是它。(4)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大洋是;面积最 大的洋是。(5)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南美洲与北 美洲的分界线是()。A巴拿马运河B苏伊士运河C马六甲海峡D白令海峡此题考查大洲和大洋的位置特点以及 大 小 比较,记住这些大洲的各个分界线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设计作业要控制好作业量,还要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开放性思维 的培养。多员参与评价互动评价。先由学生自评,自己检查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自己评定,然后,组织学生

13、相互评,最后进行师生共评,挑选有代表 性的作业,设置相关标准,共同评价。评价后要有 学生作业的第二次反馈,教师要进行批改记录,但 可以不是精细的批改,当然也不是做做记号,而是 进行形象性、等级性和对话性的评价。5动手尝试:准备一张相同大小较大的硬纸板、白纸,剪刀和胶水,按以下步骤尝试制作并活动。(1)在白纸上绘出世界海陆分布图。(2)把绘好的图贴在硬纸板上。(3)沿边缘剪下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图片。(4)自己或与同学一起做拼图游戏。挑战自我:把剪下的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图片,试着 拼合一下,会发生什么现象?由此你会想到什么?举一反三:你能较为熟练的画出各大洲的几何轮廓 图吗?通过绘图和拼图游戏,更好

14、的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同时深入思考大陆漂移说的提出。5根据大陆漂移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地扩张之中()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根 据 大陆漂移说的原理,进行推理分析在东非高原上,自南向北贯穿着一条又长又深的裂谷,这就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地裂谷带东非大裂谷。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六大板块的运动,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产生的影响。1、读图思考,东非裂谷带主要位于()A.亚洲B.欧洲C.非洲D.大洋洲2、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的伤痕”,形成原因是()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拉伸形成的D

15、.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张裂拉伸形成的科学家发现在地球的南极洲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而南极洲冰雪覆盖,不具备成煤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海底森林死亡B.南极洲是后来经过大陆漂移才到今天的位置C.砍伐的森林丢到海里D.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考查学生对海陆变迁原因的掌握情况具体的事例来,学会利用大陆漂移说来解释地理现象。台湾是我国多地震地区,其频繁发生地震的原因是?本题主要考查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及台湾省的位置5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1)2008年 5月 12日 14时 28分,在四川汶川县 发生里氏 8.0 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震撼了每 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你知道引发汶川地震是

16、板块和板块挤压碰撞形成的。(2)C板块位于地球最南端,它是板块;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位于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世 界 上 的 海 陆 分 布 形 成 的 基 本 原 因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来推测以后世界的海陆分布。是。(2)世界上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火山 地震带和火山、地震带。(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4)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扩大,印度半岛 将消失,这可信吗?为什么?视野延伸:人人都来当个预言家。结合本节所学内容,请你预言一下,几千万年后甚至几亿年后,地中海面积会出现什么变化?(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17、分层作业设计,给予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完成相应作业的余地,学生能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实力,也能从中尝到成 功 的 喜悦,进而对地理学习更感兴趣。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我们的作业要尽量减少死记硬背,反复抄写的练习,必须要多样化。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 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按时准 确完成的可得 A+;书写工整的可再加一颗;有进步的画上一个 笑脸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个个 A+,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地 理作业。1看图,中国位于()A.亚欧大陆B.太平洋板块C.美洲大陆D.非洲大陆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几乎

18、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亚欧板块D.美洲板块3观察下图中的南北半球的海陆分布,分析各个选项中正确的是()AA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B.A 和 B 之间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C.C 是北美洲D.D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4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每年以 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 2 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是()A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B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C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D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5漫画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读漫画原来我们曾是一家人呢!,回答问题。(1)漫画反映的是()A盖天说B

19、大陆漂移说C浑天说D日心说(2)下列各项事实,可以作为漫画反映学说证据的是()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非洲和南美洲都生活着不会飞的海牛和鸵鸟喜马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ABCD6六大板块中,陆地面积最大的是()A.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7探究辽宁舰的回国路线。辽宁号艰难的回国之路要得益于希腊,这个充满神话色彩的西方国家的鼎力相助。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辽宁舰回国的路线,经过得海洋依次是()A地中海、印度洋、太平洋B地中海、太平洋、印度洋C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D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2)、辽宁舰回国的路线中,主要经过哪几个大洲()A欧洲、

20、大洋洲B亚洲、北美洲C非洲、亚洲D南极洲、亚洲(3)、为辽宁舰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读图,你能否为辽宁舰的回国制定另一条路线,并列出沿途经过的 海洋、海峡的名称。8“一带一路”建设由习主席提出,秉承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据图指出“一带一路”路线所 联系的大洲及沟通的大洋,路线是否经过洲界?9探究题活动主题:探究海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活动目标:能够从不同视角聚焦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提出开放、有价值的 问题。海洋是中学地理、生物学、化学等多门学科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培 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活动过程:(1)分组收集并共享海洋的现状、污染等问题的资料,探讨海洋对人类 生

21、活的影响,并形成一定的共识。(2)每个小组确定一个海洋对人类影响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通过数据、图表、视频等方式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论证自己的观点。(3)分小组评价,评选出最好的小组,在班级内交流。活动成果:教师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交流的平台,学生通过平台向全班学 生展示个人设计,进行解说,并反思其合理性;组内成员之间,小组之间 展开交流,并进行评选。活动评价:评价应伴随整个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团队协作、调查研究、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勇于创新、主动学习的良好品格,引导学生的 学习方向,最终聚焦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0地理课上,科考组为了探究世界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模拟了“大洋一号”

22、的航线(如下图所示):从广州起航,穿越印度洋、大 西洋和太平洋三大洋,最后返回青岛。结合下图,探究下列问题。(1)此次大洋一号环球科学考察没有经过的大洋是_。(2)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从出发地依次经过的大洋是_ _。(3)大洋一号考察船依次经过的地区大部分位于_(填“中”“高”或“低”)纬度地区。(4)图中 A 处是_,它是 C 洲与 D 洲的分界线,它位于_、_(填“东”“西”“南”或“北”)半球。(5)B 是_洲,D 是_洲。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课后作业可以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帮助教师既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高应用能力和学科素养。本单元以海陆分布和海陆变迁为题设

23、置了两节课的内容。“海陆分布”的内容主题是“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概况”;“海陆变迁”的内容主题是“初步形成海陆不断变化的科学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球进一步了解,也是实际运用地图知识的基 础性实践;它不仅是世界地理的知识基础,也是学习世界地理的准 备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加强科学观念教育也是地球 科学部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有助于让学生形成海陆不断变 化的观念,有助于破除迷信,培养科学兴趣和科学方法。本章教材 设置了二节内容,海陆分布,海陆变迁,始终围绕着“认识地球表 面现在的海陆状分布以及是不断变化的”这一主题进行。教学重 点:地球表面的海陆比例和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

24、的分布。举出海陆变迁的实例,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教学难点:七大 洲之间的分界线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分析世界著名山 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于板块运动的关系。单元作业的主要方式是在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预期学习成果:学生能达到新课 标规定的标准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举例 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知道板块 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 运动的关系。1选择1易15 分钟2选择2易3选择1易4选择2难5(1)(2)选择1,2,3易6选择1易7(1)(3)探究

25、1,2,3易8简答1难9探究1,3难10综合应用1,2,3难1知识备份(根据实际情况删减)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包括地理国情和地理乡情两方面。地理国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临海、人口、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以及台湾省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几方面。地理乡情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家乡的地理位置、发展规划等。三级指标“家国情怀”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比较全面的反映了我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例如: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邻国和濒临的海洋、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这些描述充分说明了我国的领土面积和地理位置的优

26、越性,是世界上很多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例如:我国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河流水文特征等自然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体现了我国的资源优势。例如:通过我国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分布及特点的学习,可以充分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增加民族自豪感。例如:关于台湾省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的位量和范围,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蕴含着我国对祖国统一大业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这些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国际理解教育的涵义之一,是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理解他国、他人,首先要理解自己,只有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理解和尊重他人,这就是爱国主义与国际

27、主义的关系,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是国际主义的前提。三级指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二个是对国家之间关系的认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这些描述,是对人类共同生存的地球基本状况的认识。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每一个人都是“地球村”的一员,只有对地球整体状况的深刻认识,才能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不同人之间,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三级指标“区域经济差异”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

28、国家的分布特点,特定国家根据自然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特点。这些描述,从不同的方面表示了区域经济差异。由于国及各国内部各区域间发展经济的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区别,导致全球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差异明显,经济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同地位。经济差异的存在,更需要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逐步缩小世界经济的差异。国际理解教育在这方面,对树立尊重差异、理解差异的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三级指标“全球经济一体化”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区际联系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祖国内地与香港、澳

29、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外向型经济对某区域发展的影响。全球化的缘起,就是经济在外。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合作、加强区际联系、发展外向型经济可以促进世界经济的整体发展。三级指标“尊重文化多样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主要体现在:描述某地区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说明某国家自然环境对民俗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等的影响,我国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从地理学的角度看,“尊重文化多样性”就是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地域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服饰、饮食、民居等民俗文化,是其中的一个表现,只有了解各民

30、族的富有地理特色的文化习俗,才能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三级指标“珍视人类文化遗产”在课程标准中的描述仅有 2 条: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都是人类在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文化遗产,而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特殊的意义。1972 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明确了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作为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以上的研究,是基于本研究设计的“中学地理学科国际理解教育内容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体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描述进行了数

31、量统计。统计的结果显示,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这 100 条描述中,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描述共计有59条。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四大部分,下面对这四大部分中出现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进行分析,以把握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各部分内容对国际理解教育的体现程度。世界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世界各民族平等、全球资源分布不均、人类命运共同体 4区域经济差异 3世界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尊重文化多样性、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2世界粮食安全、全球经济一体化 1移民和难民、全球资源短缺、维持生物多

32、样性、全球自然灾害、家国情怀 0。中国地理部分。各三级指标出现的条数大小数值排序:家国情怀 10全球资源分布不均 5全球经济一体化 3全球资源短缺、全球自然灾害、尊重文化多样性 2世界各民族平等、世界人口增长、区域经济差异 1移民和难民、维持生物多样性、全球气候变化、全球环境污染、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粮食安全、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0。乡土地理部分。家国情怀 2世界人口增长、全球自然灾害 1,其余皆为 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四大部分中,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的总占比分别是:地球与地图(1.70%,11.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少于课程标准占比 9.30%;世界地理(45.76%,43.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2.76%;中国地理(45.76%,40.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5.76%;乡土地理(6.78%,6.00%),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占比多于课程标准占比 0.78%。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占比与课程标准四部分在“内容标准”中总占比差距从大到小的排序:地球与地图 9.30%中国地理 5.76%世界地理 2.76%乡土地理 0.78%。可见,只有“地球与地图”部分的国际理解教育内容占比与课程标准占比差距较大,达到了9.30%,“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三部分差距较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地理 > 其它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地理上(第二章)沧海桑田-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为本站会员(天方乘风)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