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统统编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据鹤林玉露卷七记载,宋初宰相赵普,所言所读仅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答曰:“臣平身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部辅太祖,今欲以其半部辅陛下致太平。”因此,“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直流传至今。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黑格尔,对孔子及论语不以为然。他说:“我们看到孔子和他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的弟子们的谈话论语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无出色之处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求实惠的世间智者,在他
3、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思想比做“粮食店粮食店”,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具有不可磨灭的营养价值。具有不可磨灭的营养价值。金庸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戏问一位书生: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七十二人中,成年人几人,少年几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论语知识复习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语录体散文集体散文集,主要
4、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
5、48章。论语知识复习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1.论语成“经”论语全书共20章,首创“语录体”。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五经”,总称“四书五经”。“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一般来说,诗书礼易春秋称为“经”,左
6、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传”,传记孝经论语孟子都是“记”,而尔雅则为训诂之作。附 助读资源2.儒家千年史 儒家学说为春秋时期孔子所创立,战国孟子、荀子加以继承发展。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儒家地位得到飞跃性提升。两宋程颐、程颢及朱熹倡导理学,将儒家思想概念化、系统化、逻辑化、心性化,合称为“程朱理学”。明朝严格执行八股取士制,儒家地位得到强化,陆九渊、王阳明将儒学发展成为影响深广的“心学”。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家思想,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让儒学焕发了新的生机。晚清康有为等则重新审视儒家学说,将西方资产阶
7、级思想与儒家思想结合起来,针对时弊推陈出新,使之成为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3.名家评点(1)道所以济民,圣人存身,为行道也。济民以道,非为济身也。故云诚令道朝闻于世,虽夕死可也。伤道不行,且明己忧世不为身也。南朝梁皇侃论语义疏引栾肇语(2)见贤思齐,见不贤内省,见义不为,见其过而内自讼,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数处“见”字皆是人所易见者,难处全在下截。徒责其知之不真,而不责其志之不笃、行之不勇,非圣人当下立言之意也。清焦袁熹此木轩四书说知识回顾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
8、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1.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等。2
9、.2.理解理解每一章每一章的基本内涵,理解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的基本内涵,理解中华文明的价值和意义义。3.3.思考儒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思考儒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义,学习借鉴他们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学习借鉴他们立身处世的方法和态度。学习学目标导图引路,概览全文4.请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填出下图的空白内容。论“仁”论“道”论修己与待人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饱:饱:饱足饱足安:安:安逸,舒适安逸,舒适敏:敏:敏捷,勤快敏捷,勤快而:而:表并列表并列就:就:靠近靠近于:于:对于(在)对于(在)慎:慎:小心
10、,谨慎小心,谨慎焉:焉: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正:正:修正、匡正、端正修正、匡正、端正通通“矣矣”,了,了已:已:诵读理解,疏通文意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2.子日:“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如礼何: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
11、(怎么办)”。孔子说: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对待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对待礼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对待乐礼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怎么对待乐呢?呢?”文白对译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喻:通晓,明白。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缺点。”贤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形作名,有德行的人。文白对译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12、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弘毅:志问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文白对译9、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8、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孔子说: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
13、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是我自己要坚持的是我自己要坚持的。”未成一篑(kui):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平地:平地:填平洼地孔子说:孔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聪明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人不会畏惧。”知:同智文白对译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
14、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顏渊)克已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一日:一旦。归:称赞。称许。目:条目,细则。事:实践。从事。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文白对译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2、子
15、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一言:一个字。言,字。恕: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道:子贡问孔子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呢?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呢?”孔孔子回答说:子回答说:“那就是那就是“恕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给别人。”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夫:那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提高人的人际交往能力。怨:指讽刺时政。迩(r):近。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
16、,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1 1、第一章讲的是第一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列举了君子。列举了君子“好学好学”的哪的哪三条三条标准?这三条标准意在说明什么?标准?这三条标准意在说明什么?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这种伦理基础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好学好学”的表
17、现有三条。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的表现有三条。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即“食无求饱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居无求安”;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即即“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第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第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即匡正自身的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就有道而正焉”。第一条重在排除干扰,。第一条重在排除干扰,第二第二条重在实践锻炼,第三条重在虚心请教。对条重在实践锻炼,第三条重在虚心请教。对“君子君子”来讲,这都是为来讲,这都是为学必须的功课。学必须的功课。从中我们也
18、可以看出,儒家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儒家的学习内容,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培养德行。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德情感和要求。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因此,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
19、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孔子用反问语气强调礼乐,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2、第二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是如何阐述的?3、“朝闻道,夕死可矣”如何理解孔子所讲的“道”?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道德价值观?道不是一般的道理、事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它强调的是实践和牺牲。早晨明白了道,就立即按道去做,即使晚上为它而死也可以(或死而无憾)。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论语卫卫灵公灵公)生,亦我所欲也生,亦
20、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二者不可得兼,舍舍生而取义也。生而取义也。(孟子孟子告子上告子上)4、理解理解“仁仁”概念概念(1)什么是“仁”?孔子的解释是“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的内涵是什么?如何达到“仁”的境界?答案“克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是践行礼仪,一切言行要纳于礼。前者为内,后者为外;前者为知,后者为行。总之,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颜渊问仁,子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颜渊曰:
21、“请问其目?请问其目?”子曰: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颜渊曰: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下面的句子都带有“仁”字,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些角度阐释“仁”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仁者不忧。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答案第句是说“仁”与“礼”“乐”的关系。“仁”是“礼”“乐”的根本要求,“礼”“乐”是“仁”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就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第句是说践行仁德是一个人的使命担当、沉重责任。士人应用一生乃至生命去践行它。第句是说评判一个人是不是“仁”的标
22、准,“不忧”是其重要指标。一个人如果真正明白何为仁的时候,他会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第句讲践行仁德完全取决于自己,不能由别人强制。强调践行的主动性和内在性。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这句话是讲君子的气质。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朴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采之类。“质胜文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就会显得粗野、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
23、家特别强调粗野、鄙俗。这也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自然。天真、自然。“文胜质文胜质”,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则是一种矫枉过正,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得浮华、虚伪。所以君子就要处理好质、文的关系,协调发展: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内心真实、朴素,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说话办事有礼貌修养,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这也正是儒家中庸之道在君子气质上的体现。这句话孔子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这句话孔子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靠
24、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这时候停了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一筐土就完成了,如果这时候停了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平整土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了(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平整土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了一筐土,可以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一筐土,可以前进一步了,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未成一篑未成一篑”“”“虽覆一篑虽覆一篑”是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垂成,一是两种极端情况,一是垂成,一是初始,垂成之际容易懈怠,初始之时容易畏难,故孔子特是初始,垂成之际容易懈怠,初始之时容易畏难,故孔子特别加
25、以强调。别加以强调。6、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能将事理看的明白通透不会迷惑,因为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仁德的人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敬人,敬人,爱人爱人”则则“人恒敬之,人恒爱之人恒敬之,人恒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则不会招人怨恨;则不会招人怨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会招
26、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则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真正的勇者真正的勇者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7、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不惑才能不惧,不惧才能不忧,仁者自然有智者、勇者的品行。不惑才能不惧,不惧才能不忧,仁者自然有智者、勇者的品行。鲁迅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能在承受负重的同时不断努力前行,含着眼泪微笑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苏轼说:“古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
27、其所挟持者大,其志甚远也”孙中山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越挫越勇,再接再厉”。8.理解理解“君子君子”概念概念“君子”是论语中十分重要的词语,同时,作为中华民族道德评价的标准,源远流长,深入人心。“君子”在春秋早期是一个地位词,主要指各级贵族。到了孔子心中,就变成了道德修养高尚的代名词。请结合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内容,谈谈如何成为君子或者成为君子的条件是什么。答案(提示)重义轻利。见贤思齐。文质彬彬。推己及人。勇于担当。追求真理。敏慎好学。克己复礼。文本探究第一章: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第二章:谈论礼乐,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第三章:君子之道: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第四章: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
28、与小人9、十二章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第五章:君子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自我反省第六章: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第七章:第九章:君子的基本品质:仁、智、勇第十章:实行仁的途径:克己复礼第十一章:君子的品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十二章: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10.论语十二章在说理上运用了哪些方法?请简要分析。答案运用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如“譬如为山,未成一篑”等。运用对比,使语义更加鲜明。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运用对偶、排比的句式,使语言整饬,朗朗上口。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文本探究孔子的思想核心是
29、“仁”,“仁”“礼”和“君子”之间有什么关系?礼和仁的关系,简单一点说就是,“礼礼”是是“仁仁”的表现形式的表现形式,如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不仁则谈不上真正有礼,如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如果说,“礼”是孔子思想的出发点,那么,“仁”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的仁论是要靠君子论来实现的,仁论必然要指向君子论。拓展提升论语的当代价值 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确实需要论语的智慧。论语中很多精辟的论断对现代价值观的培育有借鉴意义。但是论语的理论体系必须加入科学、民主、法律、公平等等现代文明元必须加入科学、民主、法
30、律、公平等等现代文明元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论内核之中去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论内核之中去,才能与健全的商品时代的主流文化相和谐,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一言以蔽之,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中的成语并积累克己复礼:儒家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文质彬彬: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任重道远:责任重大,路途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亲自强加给对方。未成一篑:犹功亏一篑。比喻功败垂成。一、分享爱的力量一、分享爱的力量爱与责任
31、爱与责任-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后已,不亦远乎!爱与勇敢爱与勇敢-知者不惑,忍者不忧,勇者不惧。知者不惑,忍者不忧,勇者不惧。热爱自然热爱自然-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二、分享友谊的温暖二、分享友谊的温暖亲近益友亲近益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患难见真情患难见真情-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朋友的志趣朋友的志趣-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朋友的信义朋友的信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与朋友交,言而有
32、信。三、分享处世的方法三、分享处世的方法谨言慎行谨言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不骄矜自夸不骄矜自夸-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正人先正己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我反省自我反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同理心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平易近人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习近平的诸多引经据典处,出现频率最高的先秦典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习近平的诸多引经据典处,出现频率
33、最高的先秦典籍是论语籍是论语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习近平摆脱贫困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从政杂谈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0122012年年1212月月5 5日,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日,同外国专家代表座谈3.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则殆。”2013 2013年年3 3月月1 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8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4.4.“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驷
34、马难追”20132013年年3 3月月1919日,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日,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5.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014”2014年年5 5月月1515日,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日,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协会成立6060周年纪念活动上讲话周年纪念活动上讲话6.6.“和为贵和为贵”2014 2014年年6 6月月2828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60周年大会周年大会上讲话上讲话9.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014 2
35、014年年9 9月月1818日,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日,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发表题为携手追寻民族复兴之梦的重要演讲梦的重要演讲10.10.“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20142014年年9 9月月2424日,在纪念孔子诞辰日,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发表讲话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发表讲话11.1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20142014年年1010月月1313日下午,在主持学习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时发表讲话日下午,在主持学习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时发表讲话12.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均”“”“德不孤,必有邻德不孤,必有邻”“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言必信,行必果言必信,行必果”“君子喻于义君子喻于义”“和而不同和而不同”“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2014 2014年年5 5月月4 4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进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进行的座谈会上行的座谈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