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1 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基础知识。2 2理解理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与与“四端四端”、“四端四端”与与“治理天下治理天下”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3 3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主旨。4.4.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提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提升自己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升自己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重点: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
2、式等文言基础知识。知识。难点: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难点:梳理本文的说理思路,把握孟子的论辩艺术。艺术。写作背景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孟子在诸侯国合纵连横、战争不断的战国时期,孟子作为一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意识作为一位非常有抱负的政治家、思想家,他意识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创建了自己的学说。到当时的时代特征和趋势,创建了自己的学说。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与孔子一样,他力图将儒家的政治理论和治国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念转化为具体的国家治理主张,并推行于天下。而当时各位思想家为了实现自已的政治主张,纷而当时各位思想
3、家为了实现自已的政治主张,纷纷游说各国诸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纷游说各国诸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孟子开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始周游列国,游说各国君主,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作者介绍孟子孟子(约公元前约公元前372年年公元前公元前289年年),名轲,字子舆,邹,名轲,字子舆,邹国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孔孟”。孟。孟子宣扬子
4、宣扬“仁政仁政”,最早提出,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亚圣”。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7篇,一篇,一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般认为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属先秦先秦语录体散文集。语录体散文集。题目解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不忍公孙丑上,不忍人之心,怜爱别人的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故人之心,怜爱别人的心。忍人,狠心对待别人。故“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皆有不忍人之心”的意思
5、是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心”,即善良、慈爱之心。,即善良、慈爱之心。孟子曰:孟子曰:“人皆有人皆有不忍人不忍人之心。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运之掌上。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孟子说: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先王由于怜悯体情。先王由于怜悯体 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
6、恤别人 的心情,施行怜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 里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不忍人:不忍人:怜爱别人怜爱别人运:运:运转,转动运转,转动。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今人乍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之心;非所以内内交于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要誉于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
7、,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面去 了,必然会产生惊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了,必然会产生惊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怜悯心理的。生这种惊惧怜悯心理的。乍:乍:突然。突然。恻隐:恻隐:哀痛,怜悯别人的哀痛,怜悯别人的不幸。不幸。内:内:通通“纳纳”结交。结交。要誉:要誉:要要:求取;博取名誉。求取;博取名誉。怵惕:怵惕:惊惧。惊惧。由是观之,
8、无恻隐之心,非人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也;无羞恶羞恶之心,非人也;无之心,非人也;无辞让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心,非人也。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羞恶:羞恶:对自身的不善感对自身的不善感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到羞耻,对他人的不善感到憎恶。感到憎恶。辞让:辞让:谦逊推让。谦逊推让。恻隐之心,仁之恻隐之心,仁之端端也;羞恶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9、辞让之心,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其有四体四体也。也。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端:端:萌芽,发端。萌芽,发端。四体:四体:四肢。四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者也。凡刚端于我者,知皆扩而
10、充之矣,若火之始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然,泉之,泉之始始达达。苟能充之,足以。苟能充之,足以保保四海;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重点词语 译文:译文: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
11、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贼:贼:伤害伤害。然:然:通通“燃燃”。达:达:流通,指泉水涌出。流通,指泉水涌出。保:保:安定。安定。孟子认为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包含四个方面,“侧隐、羞恶、辞让、是非侧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之心,简称为为“心心”。这。这“四心四心”是是“仁、义、礼、仁、义、礼、智智”这四种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是这四种德范畴的发端,或者说是“四四端端”。是先天就有的。是先天就有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指出人性就是作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指出人性就是作为“仁、义、礼、仁、义、礼、看看”的发端的的发端的“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
12、”,而且举出了生动的例,而且举出了生动的例子来论证这种子来论证这种“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是人所固有的。没有它,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性的确是人先天就有就不是人。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性的确是人先天就有的,与后天环境无关。因此,他把的,与后天环境无关。因此,他把“仁、义、礼、智仁、义、礼、智”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这些社会性质的道德观念说成是人的天性里所固有的、与生俱来的。与生俱来的。是后天培养的。是后天培养的。孟子也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他认为孟子也不完全否认后天培养的作用。他认为“不忍人不忍人之心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包含四个方面,即“
13、侧隐、羞恶、辞让、是非侧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为之心,简称为“四心四心”。而这。而这“四心四心”只是只是“仁、义、仁、义、礼、智礼、智”这四种道德范明的发端,或者说是这四种道德范明的发端,或者说是“四端四端”。这这“四端四端”就像刚刚燃烧的火刚刚流淌的泉水一样,就像刚刚燃烧的火刚刚流淌的泉水一样,还需要还需要“扩而充之扩而充之”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才能够发扬光大不然的话,就会熄灭或枯竭。熄灭或枯竭。“扩而充之扩而充之”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也就是后天的培养也就是“习相远习相远”。道德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开发人们内心本来就具道德培养的关键就在于开发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的仁义礼智等美好
14、品质,并且在生活中保持、有的仁义礼智等美好品质,并且在生活中保持、保护这种品质不被污染。保护这种品质不被污染。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不忍人之心第一部分: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第二部分:第二部分:“四心四心”:恻隐、羞恶、辞让、: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是非第三部分:第三部分:“四端四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着重阐述了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着重阐述了孟子人性本善的思想。为此,孟子又推子人性本善的思想。为此,孟子又推导出导出“四端四端”,即人人皆有,即人人皆有“恻隐之恻隐之心心”“”“羞恶之心羞恶之心”“”“
15、辞让之心辞让之心”“”“是是非之心非之心”,论述了,论述了“四端四端”对为人处对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的重要性。世、治国理政的重要性。1.民本:提出民本: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赞同若君,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2.仁政:提倡仁政:提倡“以民为本以民为本”,仁政的主要表现在养民、教,仁政的主要表现在养民、教民两个方面,其基础是民两个方面,其基础是“制民之产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3.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即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国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即“以德行以德行政者王政者王”,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在孟子看来,实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保民而王”,就是就是“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4.性善论: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认为性善论:孟子把道德规范概括为仁、义、礼、智,认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拓展阅读孟子部分章节,积拓展阅读孟子部分章节,积累名句。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