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卖家):Q123 文档编号:3580883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15.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孟子相关文化常识。2.了解孟子的仁心与仁政思想,理解并把握本文的主旨。3.感受孟子长于雄辩的语言特色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孟子 姓名: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身份: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政治上主张“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哲学上主张“性善论”。价值观上强调“舍生取义”。成就: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三位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作者:作者: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纂。内容:内容:

2、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汉书艺文志著录孟子十一篇,现存七篇十四卷,260章。特点:特点:先秦语录体说理散文语录体说理散文。磅礴、苍健、雄辩滔滔,善用比喻和寓言是孟子文章气势的基本特征。地位:地位: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孟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到过梁(即魏)、齐、宋、滕、鲁等国家,游说过齐威王、宋王偃、滕文公、梁惠王、齐宣王等国君。齐宣王、梁惠王尽管对他十分礼遇,但终因“迂阔而疏于事情”(不切实际)不为诸侯所用,“退而与万章之徒”著书论事。孟子一生主张主张“仁政仁政”,主张实行“王道王道”,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王天下的君主。而当时社

3、会流行的却是“霸道”,即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背景扫描背景扫描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第六章第六章不忍人:怜爱别人忍人:狠心对待别人忍:狠心、残忍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解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xng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zh见孺r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惕t/恻c隐之心;非/所以/内n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o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w其声/而然也。由是/观

4、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w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文意疏通孟子曰: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有不忍人之心,斯斯有不忍有不忍人人之之政矣政矣;以以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行行不忍人之政,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治天下可运运之之(于)掌上。(于)掌

5、上。中心论点斯斯:连词,才、就。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结论。之之:结构助词,的。以以:介词,用行行:施行运运:运转,转动之之:代词,指“天下”“治天下可治天下可于掌上于掌上运之运之”孟子说: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有怜爱怜爱别人的心。古代别人的心。古代贤明的君主有怜爱贤明的君主有怜爱别人的心,所以别人的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令政令。用。用怜爱怜爱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别人的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令令,治理,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比喻论证文意疏通所以所以谓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6、者:今今人人乍乍见见孺子孺子将入于井,皆有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怵惕恻隐恻隐之心之心;非非所以所以内内交交于于孺子之父母孺子之父母也也,非非所以所以要要誉誉于于 乡党朋友乡党朋友也也,非非恶其声而恶其声而然然也也。所以所以:表因果,的原因。2.用来的方法今今:连词,表假设,如果。乍乍:突然;孺子孺子:小孩怵惕怵惕:惊骇,恐惧恻隐恻隐:哀痛,怜悯所以所以:因为于于:1.介词,和,跟;2.介词,向内内:同“纳”,接纳要要:同“邀”,求取然然:代词,这样“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于孺子之父母内交也”“于乡党朋友要誉也于乡党朋友要誉也”说每个人都有怜爱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人们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说每个人

7、都有怜爱别人的心的原因,(是)如果人们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都会产生惊惧怜悯的心理井里面去了,都会产生惊惧怜悯的心理这不是因为想要和这孩子的父母结这不是因为想要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朋友,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交朋友,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这样(产生惊惧怜悯的心理)的。声才这样(产生惊惧怜悯的心理)的。文意疏通由是由是观观之之,无恻隐之心,非人,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也;无羞恶羞恶之心,非人也之心,非人也;无;无辞让辞让之心,非人也;无之心,非人也;无是非是非之之心,心,非非人人也也。恻隐之心。恻隐之心,仁

8、之,仁之端端也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心,智之端也。由由:介词,从;是是:代词,这,此;之之:补充音节,无实义;羞恶羞恶:形作动形作动,感到羞耻,感到憎恶。辞让辞让:谦逊推让是非是非:名作动,明辨是非端端:萌芽,发端1.1.“者,者,也也”2.2.V.“是是”,“为为”3.3.副词,副词,“乃,则乃,则”4.4.否定副词,否定副词,“非非”5.5.无判断标志,看语境。无判断标志,看语境。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

9、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反面论证正面论证恻隐之心,仁之恻隐之心,仁之端端也;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恻隐之心即“不忍人之心”,指人类的同情心。正是有了对同类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才有可能去爱人。孔子的义:服从等级秩序的言行。孟子的义:敬人。不只是下对上的尊奉,也只

10、下对上的尊重和爱护。把义和仁联系起来,提出了仁义的概念。依照羞恶之心,不去做不当做的事就是义。孔子的礼:礼节仪式、周制、谦虚恭敬有礼貌孟子的礼:主要指谦让、有礼貌和礼节仪式、源于人的恭敬之心,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是非之心可以作为一种判别善恶的道德能力,可以帮助人们选择做还是不做,选择恰当的价值目标定向。文意疏通人人有有是是四端也,四端也,犹其犹其有有四体四体也。有是四端也。有是四端而而自自谓谓不能不能者者,自贼自贼者也者也;谓其君;谓其君不能不能者者,贼贼其君其君者也者也。凡有四端凡有四端于我于我者者,知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皆扩而充之矣,若火始始然然,泉泉始始达达。苟苟能充之,足以能充之,足以

11、 保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事父母。父母。”之之:主谓取独;是是:代词,这,此;四体四体:四肢而而:连词,表转折,却;贼贼:伤害:伤害 “谓自不能者”、“贼自者也”于我:于我:自身,自己“凡凡于我于我有四端者有四端者”然然:同“燃”达达:通达,引申为涌流,泉水涌出火然泉达火然泉达:比喻形势发展:比喻形势发展迅猛迅猛苟苟:如果保保:安定事事:侍奉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他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认为自己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所有自身有这四种发端的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

12、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所有自身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点燃,泉水刚刚涌出。如果能够扩充它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点燃,泉水刚刚涌出。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够用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不足够用来侍奉父母。们,便足够用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不足够用来侍奉父母。”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

13、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中心论点从仁心推导到仁政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四端),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需要扩而充之,强调后天努力。举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明确总结“四端”的作用和意义,将“不忍人之心”和“四端”与“安定国家”“孝顺父母”联系到一起,升华了思想,点明了政治

14、主张。第一层(开头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提出中心论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并从仁心推导到仁政。第二层(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非恶其声而然也):举例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的观点。第三层(由是观之智之端也):提出“四端”。第四层(人之有是四端也不足以事父母):点明“四端”的意义。划分层次,把握文章思路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1)举例论证(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2)正反对比论证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正面: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反面: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正面:足以保四海正面:足以保四海/反面:不足以事父母反面:不足以事父母(3)比喻论证(“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15、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之有是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写作手法写作手法(1)运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如“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用在掌上运转东西比喻以仁政治理天下的容易,具体贴切。(2)运用排比,精炼整齐。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等句,运用排比,既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又能严密地展开论述。(3)举例论证,形象生动,易于人接受。如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为例来论述。主题归纳主题归纳 本文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即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文章在强调后天教养的重要性时,也阐释了“不忍人之心”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作用。1.从文中看,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应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2.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其论证的依据是:,。3.在孟子看来,不忍人之心是人所固有的,那么治国施行仁政也是天经地义的。文中最能体现这一主张的句子是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课堂巩固课堂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选择性必修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5.3《人皆有不忍人之心》ppt课件18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