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大学: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河南理工大学:明德仁责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一帧礼记誉千秋。学习目标1.初读文本,读准字音,掌握必要的初读文本,读准字音,掌握必要的文言常识。文言常识。2.再读文本,再读文本,把握文中的把握文中的“三纲三纲”、“八目八目”及其关系。及其关系。3.三读文本,三读文本,理解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理解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一、文学常识一、文学常识温故知新l三礼l四书l五经l十三经礼记周礼仪礼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春秋三传”礼记孝经论语孟
2、子尔雅大学来源 到了到了唐代唐代,韩愈、李翱韩愈、李翱从维护儒家的所谓从维护儒家的所谓“道统道统”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出发,十分推崇这两篇文章,把它和论语论语孟子孟子相提并论。相提并论。到了到了宋代宋代,程颢、程颐程颢、程颐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更是竭力推崇这两篇文章。礼记 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记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典章制度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相传为相传为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孔门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所作,经西汉,经西汉戴圣戴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汇编成书。在流传过程中,经董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仲舒、郑玄、孔颖达和宋代理学家如程颢
3、、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程颢、程颐等大儒的推崇,礼记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在儒家政教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大学 大学大学是孔子讲授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的要籍,中庸中庸是是“孔门传授心法孔门传授心法”之书。之书。朱熹把朱熹把大学中庸两篇从大学中庸两篇从礼记中抽离礼记中抽离出来出来并作章句,并作章句,为论为论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语孟子作集注,合成四书章句集注。宋元以降,集注。宋元以降,大学中庸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论语孟子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成为封建科举考试的钦定书,而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大学内容大学作者 大学大学一书,为春秋时孔子的门徒
4、一书,为春秋时孔子的门徒曾参曾参(一读(一读shnshn,一,一读读cncn)所著。曾子(前)所著。曾子(前505505年前年前435435年),鲁国南武城(今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 。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其父曾点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参同师孔子。倡导以倡导以“孝恕忠信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修齐治平”的的政治观,政治观,“
5、内省慎独内省慎独”的修养观,的修养观,“以孝为本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论语语、撰写、撰写大学大学、孝经孝经、曾子十篇曾子十篇等作品。等作品。大学是什么?大学是什么?与小学的区别?与小学的区别?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韩愈师说师说“大学”&“小学”“大学”是什么?朱熹大学章句序: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人生八岁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皆入小学小学,而,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
6、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及其十有五年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之俊秀,皆入大学大学,而,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大学大学”二字在古代指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即伦理、政,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人:德行高尚、志趣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大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高远的人)“小学小学”主要教授学生主要教授学生“洒扫、
7、应对、进退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等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二、研习文本二、研习文本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主诵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回答请同学们自主诵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三纲八三纲八目目”分别是什么?分别是什么?三纲: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再读文本,把握字词 大学/之,在/明明德,在/亲民,在/于/至善。宗旨,根本
8、原则。宗旨,根本原则。明:明:动词,彰明。明德:美好动词,彰明。明德:美好的德行。的德行。亲民: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近爱抚民众。一说“亲亲”当作当作“新新”,“新民新民”即使天下人去旧即使天下人去旧立新,去恶向善。立新,去恶向善。至,达到。至,达到。至善:至善:道德修养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最高境界。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矣。知止而后有定: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要知道要达到的达到的“至善至善”境界,则志向境界,则志
9、向坚定不移。坚定不移。静:静: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安:安:性情安和。性情安和。虑:虑:思虑精祥。思虑精祥。得:得:处事合宜。处事合宜。道:道:宗旨,宗旨,根本原则。根本原则。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请同学们熟读本段,小组合作交流。请同学们熟读本段,小组合作交流。1.“1.“三纲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2.2.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
10、?3.3.第一段阐述了什么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道理?1.“1.“三纲三纲”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还是层层递进的?因此因此“三纲三纲”之间是之间是层层递进、有始有终层层递进、有始有终的关系。的关系。明明德明明德完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改进自我对己对己 立德立德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最终归宿最终归宿最终目标最终目标亲民亲民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 对人对人 爱人爱人程颐:程颐:“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明,明之也。明德者,人之所得乎天.故学者当因故学者当因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其所发而遂明之,以复其初也。”“明明德明明德”就是
11、把人天生固有的善性就是把人天生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发挥出来。程颐:程颐:“亲,当所新。亲,当所新。”朱熹:朱熹:“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新者,革其旧之谓也。言既自明字既自明字明德明德,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又当推己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污也。也。”王阳明:王阳明:“亲民,亲近民众。亲民,亲近民众。”“亲民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自己及他人去除污染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使之成心灵的东西,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使之成为为“新民新民”。朱熹:朱熹:“止者,必至于
12、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至善至善”就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就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成员的道德从而使全社会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趋于完善。2.2.第一段三句话之间第一段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第二句连用五个“而后”,形象地展现了大学的宗旨对人修身养性逐步影响的过程,从“知止”到“能得”,关系密切。第三句承接上文,对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中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条目做准备。3.3.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
13、理?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度此生。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于:于:状语后置。状语后置。治:治:治理。治理。齐:齐:使使.整齐有序。(使动用法)整齐有序。(使动用法)修其身: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德行。修养自己的德行。正:正:使使.端正。(使动
14、用法)端正。(使动用法)诚:诚:使使.真诚。真诚。(使动用法)(使动用法)致其知:致其知: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获得知识。一说,把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事物的认识推到极致。格物: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译文:古代想要把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就要先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
15、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意诚:意念真诚。心正:心思端正。身修:修养品德。庶人:普通百姓。壹是:一律,一概。本:本源、根本。译文:推究了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而后才能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能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能修养品德,修养品德而后才能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后才能把国家治理好,国家治理好而后才能天下太平。从天子直到平民,一概都以修养自身作为根本。请同学们熟读本段,小组合作交流。请同学们熟读本段,小组合作交流。1.1.“八目八目”
16、是什么?是什么?“三纲八目三纲八目”之间有什么关系?之间有什么关系?2.2.“修身修身”在在“八目八目”中是否是根本,中是否是根本,为什么?为什么?1.“三纲八目”之间有什么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内修内修外治外治达则兼济天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穷则独善其身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是宗旨八目是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目的目的内修内修基础基础外治外治独善其身独善其身兼济天下兼济天下 2.“修身”在“八目”中是否是根本,为什么?三读文本,思考探究 探究:本文论证方式有何特点?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总分式论证结构,先表明宗旨“三纲”,然后分条论述具体步骤“八目”,浑然一体。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3.采用递进论述的方法,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剖析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