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墨子教 学 目 标 教 学 重 难 点 初识文本壹写 作 背 景 作 者 介 绍 题 目 解 说 文白解析贰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所自起,焉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之如医医之之攻攻人之疾者人之疾者然然,必知疾之所自起,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重点词语所自起:所自起:从那里产生。从那里产生。焉:焉:
2、乃。乃。医:医:医师。医师。攻:攻:治。治。然:然:那样。那样。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才能对它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从哪里产生,就不能进行治理。这就好像医生给人治病一样,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必须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医治。如果不知道疾病产生的根源,就不能医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治。治理混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必须知道混乱产生
3、的根源,才能进行治理。如果不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就不能治理。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乱产生的根源。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当察乱何自起?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故亏父而自利;弟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慈子,
4、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也。重点词语当:当:通通“尝尝”,试。,试。起不相爱:起不相爱:起源于互不相爱。起源于互不相爱。故:故:所以、于是。所以、于是。亏:亏:损害。损害。慈:慈:慈爱。慈爱。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产生的根源。试考察混乱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从哪里产生呢?起于人与人不相爱。臣与子不孝敬君和父,就是所谓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
5、己而不爱父亲,因而损害父亲以自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而损害兄长以自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上,因而损害君上以自利,这就是所谓混乱。反过来,即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使父亲不慈爱儿子,兄长不慈爱弟弟,君上不慈爱臣下,这也是天下的所谓混乱。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
6、盗贼者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亦然,盗爱其室盗爱其室不爱不爱其异室其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贼爱其身爱其身不爱人不爱人,故贼,故贼人以利人以利其身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重点词语盗:盗:窃贼。窃贼。是何也:是何也:这是什么缘故。这是什么缘故。亦然:亦然:也一样。也一样。
7、其室:其室:自己家。自己家。其异室:其异室:“其其”字衍;异室,别人字衍;异室,别人家。家。其身:其身:自身。自身。不爱人:不爱人:不爱别人之身。不爱别人之身。译文:译文: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所以损害儿子以自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弟弟,所以损害弟弟以自利;君上爱自己而不爱臣下,所以损害臣下以自利。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利。这是什么缘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即使是天下做盗贼的也是这样。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
8、贼只爱自盗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偷盗别人家而自得利益。贼只爱自身而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原故呢?都身而不爱他人。所以抢夺他人身上东西而自得利益。这是什么原故呢?都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起于不相爱的缘故啊!即使是大夫互相侵扰其家,诸侯互相攻打其国也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是这样的。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所以扰乱他人的家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家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国家,而不爱别的国家,所以攻打别国而使自己国家得利。自
9、己国家得利。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若使天下使天下兼相爱兼相爱,爱人爱人若爱其身若爱其身,犹犹有不孝者乎?有不孝者乎?视视父兄与君父兄与君若其身,若其身,恶施不孝?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亡有,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亡有。重点词语若爱其身:若爱其身:如同爱护自己身体一样如同爱护自己身体一样。若:若:如果。如果。兼相爱:兼相爱:互相关爱。互相关爱。犹:犹:还、仍然。还、仍
10、然。视:视:看待。看待。恶施不孝:恶施不孝:从何去行不孝。恶,同从何去行不孝。恶,同“何何”。亡有:亡有:没有。没有。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些了,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各种乱事,全是这些了,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
11、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
12、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下治。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能孝敬
13、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恶得不不禁恶禁恶而而劝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交相恶则乱。则乱。故子墨子曰: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也。”重点词语劝:劝:鼓励。鼓励。恶得:恶得:怎得、怎么能。怎得、怎么能。禁恶:禁恶:禁止互相憎恶。禁止互相憎恶。交:交:互相。互相。交相恶:交相恶:互相憎恨互相憎恨。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
14、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道理就在此。理就在此。文本分析叁层 次 结 构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开篇提出议论的焦点,提出以治理天下为事业的人必须知道混乱产生的根源。第二部分:分析原因,列举事例,从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乱“起不相爱”第三部分:运用假设、铺排、反问的句式,正面论证“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的观点。第四部分:统治者要鼓励人与人相亲相爱。文章开篇首先提出要治理好天下的混乱必须要知道混乱产生的源头,就像医生要知道病人的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把病治好一样。接着指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文章的
15、论述从父子、兄弟、君臣之间的不相爱,到盗贼横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诸侯互相攻伐,分层论述乱“起不相爱”的观点。然后,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天下兼相爱”。最后归纳论点,肯定结论,总结全文。墨子认为天下混乱产生的原因是人们不相爱,因此他提出“兼相爱”,认为“兼相爱”是治理天下混乱的良方。墨子认为,如果天下人都彼此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天下还会混乱吗?看待父亲、兄长及君王像看待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情呢?视人如己、爱人如己,就不会出现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兄不友、弟不恭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大夫乱家、诸侯相攻的情况,甚至连小偷和强盗都没有了,像这样天下就治
16、理好了。天下人彼此相爱,天下就能治理好,天下人相互厌恶,天下就会变得混乱,所以墨子提出了“兼爱”的思想。相同之处:(1)基本内涵一致。“仁爱”与“兼爱”,二者皆显出了爱的普遍性,孔子的“泛爱众”与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都体现了爱的普遍性、广泛性。二者在主张人人相爱,关爱民众,反对以强凌弱上显然是相通的。(2)社会背景和基本目标相同。孔子的“仁爱”思想和墨子的“兼爱”思想都是产生在春秋战国的社会动乱时期,都怀着安邦定国、终止混乱纷争的理想。不同之处:(1)具体内涵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建立在宗法等级制度、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有差别的爱,是有先后等级顺序的,是由“爱亲”到“爱人”,最后才是“泛爱
17、众”。它要求按照宗法等级秩序,即尊卑、贵贱、亲疏的顺序去爱人。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没有尊卑、亲疏、贵贱的差别,即“兼相爱”,借此达到利人如已、无私利他的“交相利”的目的。(2)爱的倾向性不同。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主张尽心,不言回报,只求尽职尽责,不问自己的权利。墨子的“兼爱”思想则是站在功利的角度上,提出了对等互报的原则,即“兼相爱,交相利”。总体看来,儒家的“仁爱”是一种有差别和等级的爱,即要求以对父母兄弟之爱为同心圆的圆心,层层外推,逐渐扩展到对宗族、国家和社会的爱,不求回报。而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无差别和等
18、级的爱,它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差别等级,不分厚薄亲疏,爱人如己,是功利之爱。观点一:矛盾。墨子在兼爱中列举父子、兄弟、君臣的例子都是强调彼此之间的“爱”,而没有正面论述个人的“爱”与“利”。在论述盗贼和大夫诸侯时,也是强调彼此之间的“爱”,对“治天下为事”的圣人,则要求其对天下的责任,丝毫没有阐述到个人的“自爱”与“自利”。观点二:不矛盾。“兼相爱”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交相利”也不是鄙视“自利”,而是力求使“自利”与“互利”两不偏废。“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在这种爱意融融的相互关系中,天下才能实现和谐、富足。“利”在墨子那里主要是指利益
19、、益处、互利、谋利等,似乎并无特异之处。但是,一旦将“利”与“爱”联系起来,使“利”成为“爱”的助力、佐证,而不是对立面,那么“利”就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意味。墨子既不片面宣扬“自爱”与“自利”,也不断然否定“自爱”与“自利”,而是讲求“兼相爱,交相利”,提倡父子、兄弟、君臣等的互利、协调,这才是“兼相爱,交相利”的关键。从而,“自爱”与“自利”不是狭隘的自私、计较得失,不是应该被任意贬低、排斥、批判的对象,而是可以被肯定、借助、拥有的现实利益,“自爱”与“自利”应该具有更为深厚的内涵与恢宏的气势。拓展延伸肆“兼爱”是墨家的核心主张之一。本文认为天下之乱起源于“不相爱”。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都是更加爱自已而不爱对方,亏人而自利的,因此天下混乱;盗贼自爱而不爱他人,因此行窃和残害别人;诸侯大夫自爱其国与家,而不爱他人之国与家,故相互攻伐与侵害。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如己,则所有窃夺攻伐的现象都会消除,天下就会太平安定。墨子一书所蕴含的思想极其丰富,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墨子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正因为如此,它不被统治阶级所赏识,到了秦汉,墨学已没有多大影响,墨子的事迹已知之甚少,连史学家司马迁为墨子作传,也廖廖数语。拓展阅读墨子部分章节,积累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