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语文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 上册无 衣 新知导入新知导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1.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叠句重章叠句的的形式特点形式特点,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2 2.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作。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作。3.3.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目标诗经诗经是我国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共收录了从西周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的诗歌305305篇。篇。诗经是我国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歌创诗歌创作的源头。作的源头。内容:风、雅、颂形式:赋、比、兴形式:赋、比、兴
2、手法:四言为主,重章叠唱风风雅颂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出自宋代诗人司马光的居洛初夏作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风雅颂“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风雅颂风雅颂“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风雅颂赋比兴民间乐歌宫廷乐歌宗庙乐歌和舞歌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以彼物比此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
3、篇,为秦地民歌。秦,古秦国在西犬丘(今甘肃天水南部,包括西汉水流域大部),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南部。“秦风”就是这个区域的诗。秦诗产生的时代大致说来是自春秋初至秦穆公(死于前六二二年)的一百五、六十年间。国风秦风共有十首诗: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和权舆。了解秦风了解秦风 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
4、。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了解无衣了解无衣无衣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一层更进一层地揭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体裁介绍体裁介绍古诗词诵读古诗词诵读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5、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无 衣 诗经秦风 无衣是一首四言诗,诵读的节奏一般读成“二/二”节拍。朗读时要读出句内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基调:慷慨雄壮)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译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敌忾!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王于兴师:王于兴师:于,句中助词,兴师,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意思是周王出兵打战。起兵,意思是周王出兵打战。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译文: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衬衫。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做准备!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
6、戟。与子偕作!泽:泽:同同“襗襗”,贴身穿的衣服。,贴身穿的衣服。偕作:偕作:共同行动。共同行动。新知讲解新知讲解译文:人谁说没有衣裳?和你穿同样的战裙。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铠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线!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裳:裳:下衣,这里指战裙。下衣,这里指战裙。甲兵:甲兵:铠甲与兵器。铠甲与兵器。诗歌大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长袍跟你共享。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长袍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周王出兵
7、打仗,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好我们的戈与矛,我跟你共同对付敌人。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贴身穿的衣服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你共同行动。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矛和戟,我跟你共同行动。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下衣跟你共享。怎么能说没有衣服穿呢?我的下衣跟你共享。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周王出兵打仗,修好我们的铠甲和兵器,我跟你共同奔赴战场。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整 体感 知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从课文字面来看,本诗歌有什么特点?每一节都在重复,在重复的同时又有些微的变化。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变
8、化的部分是哪些?每章一、二句,分别写“同袍”、“同泽”、“同裳”。每章第三、四句,先后写“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每章最后一句,写“同仇”、“偕作”、“偕行”。三节诗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与子同泽修我矛戟与子偕作与子同裳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长袍贴身内衣下衣(统一征战)(统一行动)铠甲兵器(统一思想)长柄武器长柄武器战服表现战士们表现战士们克克服困难、团结服困难、团结互助互助的情景。的情景。思想行动表现战士们表现战士们爱国的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神兵器表现战士们表现战士们磨刀磨刀擦枪、舞戈挥戟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的热烈场面层层递进诗歌表达了
9、怎样的情感?文本研讨:理解主旨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同袍戈矛同仇(统一思想)同泽矛戟偕作(统一行动)同裳一甲兵偕行(统一征战)层层递进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本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本诗是一首赋体诗,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作用:便于记忆和咏唱。增加诗的节奏性和音乐感。回旋反复,可充分的抒发。1、加深印象,渲染气氛,深化诗的主题,增强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感情得到尽情的抒发。2、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3、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情景默
10、写情景默写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岂曰无衣”,似,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了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上点上了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_”“_”“_”“_”“_”“_”。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无衣中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的句子是“,”。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年武汉疫情期间,日本捐赠给中国的抗疫物资包装箱印有
11、疫物资包装箱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明月何曾是两乡。”的诗句。这些诗句,有温的诗句。这些诗句,有温度,有美感,还有历史渊源;在这些感人的诗度,有美感,还有历史渊源;在这些感人的诗句故事里,表达着日本这个民族的细心与温暖。句故事里,表达着日本这个民族的细心与温暖。其中其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就选自无衣就选自无衣这首诗歌。这首诗歌。日本捐赠物上流传最火的三句应该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山川异域,风月同天。”、“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个出自诗经,
12、一个出自一句佛偈,一句出自王昌龄送柴侍御。送柴侍御送柴侍御 王昌龄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本只是我们课本里学到的古诗两句,但当新冠病毒肆虐大江南北,国难当头,每个人都不再是局外人,都是同舟共济之人,当医疗物资匮乏的时候,每个人都想做出有益的事情,都想表达自己想参与的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简短有力的八个字,击中了我们敏感的情感枢纽,将平日潜藏在心底的文化基因激活了,传统的血脉流动起来,比兴的思维活跃起来,泛爱众而亲仁的大爱精神、匹夫不可夺志的刚毅斗志被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