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595300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77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经济形式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第一节 商品和商品经济生产力分工形式经济形式总体上:分工的发展:自然分工社会分工自然经济经济形式的发展:商品经济社会分工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一)自然经济(二)商品经济1、社会分工定义范围扩大: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社会范围。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等。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商业、金融、房地产、通讯、信息、旅游、餐饮、娱乐等。2、社会分工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自然分工的基础上,随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三次社会大分工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

2、来(当原始社会进入野蛮时期的中级阶段)劳动生产率 剩余产品 交换(私有制产生和发展)生产力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当原始社会进入野蛮时期的高级阶段)这时出现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交换金属冶炼技术出现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商人阶层的出现,他们不再直接从事生产)从农业和手工业中分离出来(进入文明时期以后)逐渐产生了城市经济、产生了城乡分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三)、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1、什么是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具有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经济形式。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萌芽,但到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才成为普遍的经济形

3、式。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条件: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商品经济存在的前提,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社会分工。产生了产品交换的必要。但仅仅有社会分工并不意味着商品经济一定产生,还应该有: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属于不同的物质利益主体所有。各自占有的生产资料数量不同、生产条件也有差异,使产品也各不相同,使各个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差别,对彼此的需要。两个条件有不同的地位。3、生产力对商品经济发生发展的影响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发展商品经济产生发展私有制的产生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经济形态的两个阶段的比较:自然经济 商品经济生产目的的差别:自给自足 交

4、换(以追求价值为目的)广度上的差别:封闭型 开放型积极性差别:保守型 开拓进取型(说明:前者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动力的局限,后者商品生产者外受竞争的压力,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经济动力强。)再生产的差别:简单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 (说明:前者受生产力的局限,没有剩余产品)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分工、商品经济发展的关系生产力发展 社会分工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1、商品经济发展的 阶段:商品经济的起源、萌芽和初始阶段:原始社会的公社没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即使偶尔有而产生的交换也是偶然的和简单的物物交换。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阶段。商品经济是属于从属地位。小

5、规模、小范围,货币为媒介,满足个人利益需要,交换的目的是个人为了获得使用价值。社会化大生产的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基础:社会化大生产;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2、商品经济的历史进步性:总之,推动了生产力的长足进步。具体表现为:第一:商品经济 社会分工 生产力。比如,中国20年来的进步。第二:开放性、竞争性是生产者进步的巨大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A、资本主义社会为商品经济开辟了广阔的道路。B、但是资本主义制度对解放生产力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就是经济危机。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于1825年,最为严重的一次是

6、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水平大约后退到1908-1909年。其中美国退到1905-1906年,德国退到1896年,英国退到1897年。也是二战发生的一个深刻的原因。所以,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要科学的分析。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二 商品(一)商品的二因素1、使用价值(1)、商品的定义: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2)、使用价值的定义(3)、使用价值的质和量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能满足人们的 不同需要。使用价值的量:任何使用价值都可以用一定单位来衡量。(4)、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物品的使用价值:物品的使用价值在一切社会中都

7、存在,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本身并不反映社会关系。因此“无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A、商品的使用价值与商品体分不开,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并不是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与物品的使用价值不同)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2、交换价值(1)、定义(书P36)(2)、商品有交换价值的原因思考:两个不同的东西能交换吗?共同点在哪里?两把斧子交换一只绵羊,为什么是这样的量的规定性,量上相同的东西是什么?有共同的东西的两种物质才能

8、相互交换,而且也才能在量上进行比较。不是,不同的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性质上是不同的。是自然属性或效用吗是供求决定的吗?不是,无论供求怎样变化,一些商品始终比其他一些商品昂贵。相交换的商品之间有等同的东西,交换价值只是这个等同的东西的表现形式。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价值(1)、定义: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定义中注意:一般人类劳动可以形成价值,但劳动本身并不是价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才形成价值(其他经济如自然经济条件下,一般人类劳动不形成价值)。因此,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经济关系。(2)、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价值是

9、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而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书P37价值绝对的量,交换价值相对的量,可以与价值相一致,也可以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与价值背离。4、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两个因素首先是统一的:A、缺少其中一个都不能成为商品。B、价值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劳动产品如果没有用,所耗费的劳动就没有用,就不能形成价值,不能成为商品。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寓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之中。两者又是不同的和矛盾的:A、使用价值自然属性,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价值社会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B、使用价值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 品)所共有的属性

10、,是永 恒的范畴。价值商品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 的范畴。C、一切有用物品虽然都有价值,但不是一切有用物品都有价值,使用价值的存在并不是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的。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别人生产的,只只有有生产者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才能获得价值。详细解析:商品内部矛盾(二因素的矛盾)A、生产者生产商品 目的:为了获得价值 生产的是:使用价值B、消费者:为了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C、无论生产者或购买者,都不可能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同时实现它的价值,这就是矛盾。D、商品只有首先被证明具有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要实现其价值,必须先让渡其使用价值卖出去。所以,只有先卖出商品

11、,才能使生产者实现商品价值,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内在矛盾得到解决。卖出商品被称为“惊险的跳跃,一旦失败,摔坏的不是商品体自身,而是商品生产者。”生产者不需要(二)劳动二重性 使用价值 各种具体形式的劳动 价值 都是人的体力脑力的耗费商品二因素劳动的两方面创造什么关系?1、具体劳动(1)、定义:生产者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的劳动,是特殊的、有目的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2)、特点:具体劳动形成社会分工。比如:织布、编程序 具体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具体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个要素的结合。正如威廉配第说的:劳

12、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里土地泛指的是自然物质。中国的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2、抽象劳动(1)、定义: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2)、特点:抽象是以简单劳动作计量单位。(抽象的简单劳动的耗费形成价值)生产不同商品的劳动有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分。作为形成价值抽象劳动,要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因此,复杂的劳动只是自乘的或不如说是多倍的简单劳动。因此,少量的简单劳动等于多量的简单劳动。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实体,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范畴:抽象劳动是劳动社会属性,体现着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1)、两者

13、是统一的:因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不是两次或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抽象劳动,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2)、两者的不同: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 永恒范畴。抽象劳动反映人们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商品经济特有的范畴,是历史范畴。性质上有区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特性上考察的,表明怎样劳动、什么劳动,在质是不同的,因此,在量上也不能比较。抽象劳动是从劳动的共性上考察的,在质上相同,量上可以比较,表明劳动多少、劳动时间的长短的问题。与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关系: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但不是商品使用价值的唯一源

14、泉。抽象劳动创造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所以,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关系。因此,马克思才指出“一切劳动,从一个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个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4、劳动二重性的意义(1)、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为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所以,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基础上的。(三)商品的价值量 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 私人劳动 价值 抽象劳动 社会劳动抽象劳动

15、价值,使不同的商品交换时在质上有共同的东西可以比较,但怎样衡量其交换的量应该是多少呢?1只绵羊=2把斧头还是2只绵羊=1把斧头?1、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劳动时间 (1)、价值量的决定价值量劳动量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做一个沙发:假设他们做的沙发都能顺利卖出去。问:谁能赚钱?其实:不一定。注意讨论的前提。((2)、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商品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叫个别劳动时间。问: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吗?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越磨洋工就反而越能赚钱?(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定义: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

16、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分析定义 客观条件: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主观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比如:泰勒的血汗工资制、摩登时代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假设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8小时,则亏损正常补偿盈利2、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n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1)、定义:简单劳动:不需要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复杂劳动:要经过特别训练的劳动。特别训练:相对同时代社会条件而言的。(2)、两者的换算:倍加(而不是加一倍)3、劳动生产率(1)、定义:两种表示方式:2件/小时 0.5小时/件(2)、决定因素:经

17、济和技术因素(3)、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总体上: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里生产的使用价值越多价值总量不变单位商品中的价值量越小所以,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对个别的商品生产者来说,如果原来该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等于社会生产率: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该生产者单个商品的价值量降低如果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或提高要慢一些该生产者的商品依然按社会价格卖出去,得到了更多的补偿。哈哈!我发财了!(四):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 使用价值价值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私人和社会劳动具体劳动抽象劳动私人劳动社会劳动2、私人劳动和社会

18、劳动的定义及其产生的基础(1)、私人劳动定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自己的打算和自己的利益进行的劳动。(2)、社会劳动的定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为生产他人或社会需要的使用价值而进行的劳动,是作为社会总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劳动。(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产生的基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社会分工 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他们都是为别人需要为社会需要而生产 所以,在社会分工体系中,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都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 这种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劳动。私有制 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进行生产的 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都是由个人决定 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3

19、、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联系和矛盾(1)联系书P43(2)、矛盾的表现 私人劳动的产品有可能超过了社会的需要或者根本就不适合社会的需要 产品不能卖出去或不能全部卖出去 私人劳动无法转化成为社会劳动,私人劳动得不到社会承认 矛盾!n联想以前学过的内容:“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商品交换是“惊险的跳跃”,一旦失败,摔坏的不是商品体本身,而是商品生产者。(3)、其矛盾是以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是各种矛盾的根源: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交换 实现交换生产者就要比较和计量交换双方商品的劳动量就必须把各种不同性质的具体劳动还原成抽象劳动具体劳动矛盾抽象劳动使

20、用价值价值 矛盾 这一矛盾决定了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这个矛盾决定了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三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一)科学性与时代性讨论:劳动价值论是否过时了?应该怎样来发展劳动价值论?(二)劳动含义的变化n创造价值的劳动不仅仅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服务型劳动、科技劳动、管理型劳动也要创造价值。(三)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n按劳分配VS.按要素分配n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土地、企业家才能二 货币职能(一)价值尺度1、定义:(P50)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价值量大小的尺度,在于计量商品的价值。充当价值尺度的依据:因为货币也是商品,自身也具有价值。例如:尺子之所以能衡量其他事物的长短就在于

21、它本身有长度一样。2、实质 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 内在尺度:外在尺度:价值量劳动量货币作为价值尺度3、货币怎样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时候,把商品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例如:如果每天劳动量相同,而且市场上实行等价交换,衣服花了10天做成,1两黄金花了5天加工出来,则衣服的价格=2两黄金。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就可以了。因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是表现而不是实现商品的价值。所以,“商品的价值以货币来表现,就转化为想象的金量”为什么?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需要规定计量单位,

22、制定价格标准。(二)流通手段1、定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商品的价值这样通过货币作为媒介才能实现。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2、商品流通商品形态的变化的形式:可以了解货币怎样取得商品的交换媒介的作用的。商品货币商品 即 WA G WB 说明:这个形态中,包含了商品生产者的两种行为:卖和买。两种行为的统一就是:为买而卖。商品流通的第一形态的变化:WA G 卖的行为:既困难又重要,是“惊险的跳跃”,关系到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流通的第二形态的变化:G WB 买的行为。一般说来,这个阶段可以顺利的实现,因为货

23、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3、纸币 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它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三)贮藏手段1、定义: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保存起来。2、货币贮藏的发生和发展 发生:只要商品的形态变化系列一中断,卖之后没有继之以买,货币就会停止流动,变为保留在手中的货币。发展: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可以购买的商品增多,货币任意购买商品的权力也就增大,商品所有者要求手中保留货币的欲望也就发展起来,于是货币固定为贮藏货币。3、货币贮藏的形式 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注意:足值)4、货币贮藏的作用主要作用:调节货币流通量,起到蓄水池的作

24、用。“货币贮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币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的渠道。”(四)支付手段1、定义 指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于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2、支付手段的发生在购买商品时货币执行观念的购买手段的职能,货币只存在于买者支付货币的承诺中。实现了商品的转手效果当支付日期来到的时候支付手段(货币)才真正进入流通领域。n3、支付手段的作用n 好的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n 坏的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一旦债务链中断,会引起连锁反应。两方面(五)世界货币1、定义:P53该职能是货币其他职能在世界范围内的延伸。2、执行世

25、界货币的货币只限于贵金属。美元、日元、欧元等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执行了世界货币的作用的,而且往往以黄金储备为基础的。3、世界货币的职能国际购买手段;国际支付手段;社会财富的代表。在五个职能中,基本的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三、货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一)、货币流通规律P511、什么叫货币流通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不断地离开起点,从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转到另一个商品所有者手里,即货币流通。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不断地留在流通领域,不断地在那里流动。产生一个问题:究竟有多少货币不断地被流通领域吸收?所以,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有个必要量。2、货币流通规律当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时候,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

26、于三个因素:考察现金交易,假定金的价值不变。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量 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商品价格总额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水平 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n例如:一年内待售商品总共有1000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0元/件,假设1元钱每半年转手5次。问: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每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多少?当支付手段职能产生后,货币流通规律的内容变化为:P53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赊售商品价格总额到期支付总额彼此抵消的支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n例如:一年内待售商品总共有100

27、0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0元/件,假设1元钱每半年转手5次。假设本年内共赊售了价值3000元钱的商品,于明年支付。同时又有价值6000元钱的商品应该本年内支付,而由于互相赊销而抵消了货款的商品价值为5000元。问: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今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多少?(二)、纸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1、纸币流通规律纸币价值符号纸币流通规律要以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为基础。所以,纸币发行限于它象征的贵金属货币的数量纸币=所需的金属货币同等购买力纸币所需的金属货币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纸币所需的金属货币物价下跌,通货紧缩2、通货膨胀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P54总体说来,经济学家们普遍认为定义是:价格普遍的

28、持续的上涨。即包含几个方面:持续;不是单个商品而是价格总水平;普遍的商品涨价而非特定的商品。通货膨胀的类型A、衡量指标:物价指数物价水平一般物价水平,价格的加权平均数。B、类型(按膨胀程度分):物价指数年增长率2%3%基本稳定4%9%温和的通货膨胀10%以上恶性的通货膨胀 我国通货膨胀的历史轨迹 年份 增长率19371949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451%1961 全国零售物价16.2%文革期间 被抑制的通货膨胀 19791981 居民消费年均增长13.9%19851988 1988年零售物价指数较上年18.5%19931995 1993为13.2%,1994年21.7%1996年后,实行“软着陆

29、”物价回落,1997年下半年开始,物价下跌,被很多人称为“通货紧缩”,但今年的一些数据表明紧缩有结束的迹象。在世界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通货膨胀是在匈牙利,发生于1945年1946年,物价年增长率(%)为 31027 、通货膨胀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产生的原因:P54最大的影响:财富的再分配。在未被预期的通货膨胀中:受益人:债务人、利润获得者、货币发行当局受害者:债权人、固定收入者第四节 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现在依然在经济生活中起作用。一、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分析定义:从

30、商品生产的角度看:价值决定规律从商品流通的角度看:等价交换规律核心内容: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等价交换是价值决定在流通领域里的实现。二、作用形式1、表现形式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形式共有三种)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格本身受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的影响外,主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值规律中没有考察币值变化的影响。2、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的作用机制供求 价格偏离价值调节供求关系反复的调整过程使价格波动价格偏离价值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3、价格偏离价值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而恰恰是其表现形式因为:P34价值价格时间 价格的波动始终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价值5万元价格价值

31、500元汽车自行车价格所以,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4、规律是一种平均数规律n马克思:规则只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自己开辟道路。三、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规律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按比例地分配、自发地调节、配置社会资源。供求 价格偏离价值调节供求关系为什么能调节?也就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内在:生产者对利益的追求;外在: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关注市场补充:关于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的说明:n商品生产者对利益的追求:已经暗含于商品生产者的假定中了,因为商品生产者想要实现商品的价值。n一般说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条件是指市场

32、竞争。n联想: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原因 具体的作用机制:A、供给价值生产者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原有的厂商会扩大生产,其他部门的厂商也会把资本转移到这些部门投资这些部门的生产就会扩大,产量增加B、供给 需求价格价值生产者亏损有的厂商会收缩生产规模,有的会把投资转移到其他部门这些部门的生产就会缩小,产量减少 价值规律自发配置资源的弊端 价值规律只是在不断的不平衡中实现平衡的一种趋势。即:生产规模会或大于或小于社会需求,一般不会刚刚好停留在均衡的那一点上经济中常常存在着过剩或短缺所以,为了调节经济,现在国家一般都要进行宏观调控。2、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社会生

33、产力的发展。因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不是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VS.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VS.社会劳动生产率 决定了劳动生产者的命运 所以,生产者会尽力提高生产率,改进技术水平3、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分化n补充:现代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关注两极分化的问题。n我国曾经就对“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该怎样处理争论了很长时间,最后基本上都认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n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第二章的总结纵向的逻辑:商品货币 资本m生产m流通 m分配(利润、利息、地租)横向的线索: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析的基本理论:劳动价值论1、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2、劳动二重性抽象劳动具体劳动4、价值本质5、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VS.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率6、价值形式:价值形式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货币7、价值规律内容生产:价值决定规律流通:价值实现规律表现: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价值上下波动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ppt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