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共4课)(2022秋).doc

上传人(卖家):luzy369 文档编号:3602927 上传时间:2022-09-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共4课)(2022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共4课)(2022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共4课)(2022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共4课)(2022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共4课)(2022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新课导入】教师:(复习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

2、太平天国运动沉重的打击,其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有识之士为强兵富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新课探究】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整理洋务运动兴起的相关问题)学生:(讨论、整理)背景内忧外患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洋务派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口号“自强”“求富”教师:(强调)清廷当时的情况可用四个字来形容:内忧外患。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所以不得不调整;外患西方列强威胁清王朝的统治。在这样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清朝

3、统治政策的重大变革,于是出现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目的一是解除内忧外患,二是实现强兵富国,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也正是因为这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伏笔。二、洋务运动的内容1.“自强”兴办军事工业教师:(提问)根据以下材料分析,洋务派为什么首先兴办的是军用工业?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李鸿章学生:(讨论、分析、回答)要“自强”。2.“求富”兴办民用企业教师:(过渡)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

4、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企业。教师:(展示材料,继续提问)洋务派兴办的这些企业情况如何呢?洋务派在兴办洋务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机器主要靠进口,技术人员主要聘请洋工洋匠。洋工洋匠在受聘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如崇厚筹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他不懂洋务,委托英国人总管,筹备了三四年,耗资不少,但进展不大。学生:(讨论、回答)这说明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洋务派逐渐意识到要办洋务还要培养自己的人才。3.教育举措: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学生

5、:(阅读、记忆)教师:(强调)主要的举措有创办新式学堂,所谓“新式”就是学习西学。1862年设立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这是在文化领域里前所未有的事。另外还有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直接接触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通过这些途径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军事、外交人才,如同学们熟知的严复、詹天佑等。4.建立新式海陆军学生:(阅读、记忆)教师:(强调)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其中北洋海军在李鸿章一手把持下,发展最快。北洋海军是洋务运动中花费最多的项目,是清政府“自强新政”的标本和支柱。教师:(指导学生用表格的方

6、式整理洋务运动的内容并记忆)学生:(讨论、整理)军事工业(自强)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企业(求富)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教育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新式海陆军60年代起,建立新式洋枪队19世纪70年代起,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师:(展示材料,提出问题)洋务派兴办洋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结果如何呢?材料洋务运动中几项内容的结果:北洋海军于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覆灭,它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福建海军于1884年中法

7、马江海战中覆灭。与此同时,福州船政局也被法国舰队严重破坏。上海轮船招商局,在1884年中法战争和1894年中日战争发生时,两次押售给外国,以求庇护。以后分别赎回,两进两出,亏损甚巨,使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第一个企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开平煤矿,1900年被英国侵略者夺去。学生:(阅读、讨论、回答)洋务运动失败了。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强”,也没有使中国“富”,从这个方面讲洋务运动失败了。教师:(展示材料,继续引导)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巨大作用?材料洋务派开办的民用企业中,除官办形式外,大多采取“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这样,一部分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于新式

8、企业,他们的资金成为“商股”。毛泽东说:“还在十九世纪的下半期就开始有一部分商人、地主和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到了同世纪末年和二十世纪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了初步发展。”学生:(讨论、发言)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派把学习外国技术作为一种

9、国策,虽然,他们只学了些皮毛,但开创了向外国探求富强之路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富民强国的经验和教训。洋务运动也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教师:(提出问题)洋务运动为什么是失败的?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原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中体西用,布新而不除旧(根本原因)。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课堂小结】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在此期间洋务派兴办了许多军用和民用工业,兴办新式学堂,还筹建了三支海军,虽然最终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洋务派把学习外国技术作为一种国策,虽然他们只

10、学了些皮毛,但开创了向外国探求富强之路的先河,为后人留下了富民强国的经验和教训。【教学后记】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标要求】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教学目标】1.识记和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民族英雄、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以及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概况。2.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而一手挑起的战争;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中国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瓜分狂潮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学习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

11、牲的精神。【教学重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学难点】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加深的原因。【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甲午风云,引导学生说出观后感)学生:(观看视频、讨论、发言)教师:(谈话导入)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耻辱柱上,铭刻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哪一桩哪一件不发人深思、催人奋进?哪一字哪一句不启人心智、动人心魄呢?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重新回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时期,去体味民族的血泪和兴衰、去回顾惨痛的经验和教训。【新课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1.阴云密布战争背景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2、,提出问题)这次战争是谁挑起的?挑起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日本。目的是侵略中国,称霸世界。教师:日本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所以这次战争的性质是日本对中国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2.战火硝烟战争经过教师:(指导学生继续阅读教材,提出问题)简述战争的经过,找出这次战争中经历的几次重大战役。学生:(阅读、回答、识记)教师:(总结)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教师: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开始的战役是哪次?学生:丰岛海战。教师:在许多重大的战役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大家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学生:(讨论、讲述)教师:

13、(选取典型,讲述邓世昌指挥致远舰沉着应战,直至舰沉,壮烈殉国的英雄事迹)从他们身上你能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学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以邓世昌为首的广大官兵英勇抵抗、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抵御外辱、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之所在,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教师:(过渡)黄海海战,日军舰队受到重创。此时北洋舰队虽受损失,但主力尚存,仍有很强的作战实力。然而,清政府对待战争的态度如何?学生: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教师:战争还在继续,日本侵略的脚步正在一步步逼近,清政府妥协了会导致什么后果?学生:日军肆意横行,无所顾忌,又相继占领辽东半岛,并夹击威海卫

14、。教师:日军占领旅顺时,制造了哪件十分恶劣的事情?学生:(观看教材插图,感受日军凶残的本性)旅顺大屠杀。教师:由于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导致中国第一大舰队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不仅意味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败局已定,而且也代表着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的夭折。它用惨痛的事实再一次的证明:一个不思进取、盲目自大、妄图通过割地、赔款、逃避而求和的国家是不会成功的。即使我们有邓世昌这样的爱将,也架不住清政府核心统治的腐朽。1895年春,清政府卖国求荣的丑恶面目再一次上演,与日本在马关签订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结束。3.屈辱签约马关条约教师:李鸿章亲自赴日签署了马关条约,此条约对中

15、国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说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学生:(讨论、整理、发言、记忆)教师:(具体分析)(1)割三地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教师: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三地的位置:台湾是中国沿海第一大岛,与福建省隔台湾海峡遥遥相对,具有极重要的战争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据台湾后,不仅可以开发资源,又可以为进一步侵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创建基地,使台湾脱离祖国50年怀抱。割让辽东半岛会直接威胁北京、天津地区的安全。当时日本充其量只是个二线的国家,就得到如此多的好处,其他国家因之眼红,蠢蠢欲动。于是沙俄和法国、德国三国出面干涉,要求日本归还辽

16、东半岛,荒唐的是我们要用自己的钱财去买自己的国土,清政府支付了3 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2)赔2亿相当于中国当时全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这样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清政府财政因之不堪重负,不得不大举借债,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而日本把这批赔款的85%用于军费开支,借助这批赔款,日本迅速发展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以后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力量。(3)开四口(引导学生回忆中英南京条约中开辟的通商口岸以及分布)马关条约中的四个地区都是处于中国最富裕的长江沿岸,特别是浙江和江苏省,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

17、内地。(4)允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方面外国商品无需交纳进口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等也享受优待;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工业品却要受苛捐杂税的层层剥削。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但同时资本主义萌芽也在缓慢发展着,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危害最大的条款就是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教师:(总结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二、瓜分中国狂潮教师: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加剧了对中国的争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教师:(展示时局图以及各国在华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学生:

18、(观察及表格,了解各国势力范围的划分,并谈感想)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7页,了解“门户开放”政策)教师: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知识拓展”台湾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台湾人民发出的愤怒之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又一体现。【课堂小结】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抗战争;而日本是小国,军队只有29万,是非正义的战争。可是最终清政府失败了,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政府的腐败落后,避战求和。【教学后记】第6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

19、新”的主要史实。【教学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2.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提高阅读和比较的能力。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教学难点】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原因。【新课导入】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前面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

20、联合镇压下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新课探究】一、公车上书拉开序幕教师:1895年春,正直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听到了什么?为挽救民族危亡又做了什么事情呢?学生:他们听到了签署马关条约的消息,然后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教师:(解释)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学生:(整理、记忆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影响)二、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舆论宣传教师:公车上书失败了,维新人士就此罢休了吗

21、?学生:没有。教师:他们转而去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积极地宣传变法思想。请大家整理出他们的活动情况。学生:(讨论、整理)地点报刊人物主张上海时务报梁启超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天津国闻报严复“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天演论中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教师:(提出问题)比较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学生: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三、百日维新达到高潮教师: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途径就是变法。光绪帝看出康有为维护清朝统治,抵制人民反抗但又有忧国忧民的思

22、想,所以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接见康有为,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指导学生找出百日维新的时间和内容)学生:(讨论、整理)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教师:(分析、总结)变法有利于打破封建政治的体制,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没有涉及议院、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采取维新派掌管军队的措施。以至于面对后来的政变阴谋束手无策。四、戊戌政变变法失败教师:(展示材料

23、)材料著名汉学家费正清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说:“康有为政治纲领的目标是一系列政治改革,这些改革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了!”教师:从这句话中我们能够看出戊戌变法的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失败了。教师: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是如何破坏变法,打击维新派的?学生:(讨论归纳)阻挠和破坏变法法令的贯彻。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教师:(展示谭嗣同的绝命诗)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教师:(提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

24、得其所”?学生:“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无力回天”是因变法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镇压失败而无法挽回的局面。“死得其所”是因为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不愿逃走。教师:谭嗣同本来有逃走的机会,但他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来唤醒民众,你认为他这样做值不值得?为什么?学生1:不值得,因为逃走后还可保存实力继续斗争,不应该做这样的牺牲。学生2:值得,因为谭嗣同用他的献身精神激励后人继续斗争。教师:一百多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沧海浮沉,岁月如潮,谭嗣同在时间里轮回,我们会永远铭记。教师: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戊戌变法

25、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它为什么会失败?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历史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2)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3)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4)结论: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课堂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符合历史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他们的爱国精神必将激励和

26、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继续奋斗。【教学后记】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课标要求】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教学目标】1.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发展,以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辛丑条约与其他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层层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的;归纳出同一时期,中国各阶层又是怎样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来挽救中国的民族危亡的。从而明确清朝(近代部分)时期的这两条线索,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能力。3.通过对八国联军侵华史

27、实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对外侵略掠夺空前野蛮残暴的殖民战争,真正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学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其继承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反抗外侮的优良传统。【教学重点】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史实;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的进步性和落后性;如何理解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新课导入】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表现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机,

28、民族资产阶级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农民阶级又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新课探究】一、义和团运动教师:(展示材料以及义和团运动形势图,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 不到三月遍地红。孩童个个拿起刀,保国逞英雄。义和团歌谣材料二义和团运动形势图。(或让学生打开手中的中国历史地图册找到相应)教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对义和团的了解,为什么会在山东首先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学生:义和团的前身是义和拳,起源于明末清初,是进行反清活动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最早见于乾隆年间的官方文书中,活跃在山东、直隶一带。后来,形成以农民为主的受压迫民众抗暴自卫的民间秘密组织。鸦片战争后,义和拳

29、即自发地投入反洋教势力压迫的斗争中。自甲午中日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加紧侵华过程中,山东民众深受其害,散布在山东各地的义和拳,便自然地成为广大民众反帝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核心。教师:西方列强在侵略中国时,主要用了三种手段,即鸦片、枪炮和十字架。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的天主教、基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先后向中国派遣传教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外国教会和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越来越猖狂,与中国的媚外官吏勾结,包揽词讼,干涉内政,插手外交,加剧了我国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从19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就不断掀起反洋教斗争。19世纪晚期,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期间,

30、外国传教士积极参与本国瓜分中国的活动,大家应该认识到,此时的中国人民已经自发地把反对教会侵略和反对列强瓜分逐渐结合起来了。德国强占胶州湾以后,山东各地人民反洋教斗争汹涌澎湃,中外矛盾激化,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斗争运动,势在必行。教师:面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了什么政策?学生: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以“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其合法地位。教师:“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清政府的安抚政策,为义和团运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势不可挡。教师:怎样看待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口号?学生:(讨论)(1)“扶清”:义和团扶助清政府,这使清政府承认其为合法组织,促进了义和

31、团势力的扩大和发展。反映了义和团是爱国的,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2)“灭洋”: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例如义和团烧抢教堂杀害教民,反“洋货”,这投合了封建顽固派的心理,使之利用来实现自己的政治阴谋。教师:(总结)对这个口号的评价,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它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矛盾的尖锐,能够广泛地动员群众参加反帝斗争。但是,“扶清灭洋”并不是一个科学的战斗纲领。“扶清”无论在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又会使人们丧失对清朝封建统治集团的警觉;“灭洋”是基于感性认识的富于感情色彩的口号,而不是基于理性认识的经过科学论证的口号,因而带有笼统的排外

32、性质。这说明义和团对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的认识,还处于模糊阶段。因此,“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二、抗击八国联军1.义和团英勇抗击八国联军教师:义和团控制京津地区,势不可挡。这时的列强又在酝酿着什么?为了保护自己的在华利益,他们又会做些什么呢?学生: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教师:侵略军遭到义和团的猛烈阻击。请同学们找出义和团和清军的抗击情况。学生:(讨论、整理)(1)北京地区: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2)天津地区:与侵略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炮轰紫竹林租界。2.八国联军的暴行教师:(展示八国联军暴行的及材料)材料一如图。材料二

33、联军统帅瓦德西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又因抢劫时所发生强奸妇女之残忍行为,随意杀人、无故放火等事,为数亦属不少。”教师:(提问)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暴行后,你有何感受?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狼狈逃窜,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置人民于水火之中不顾。继之,向侵略者投降。可见其腐朽卑鄙、厚颜无耻到了何等地步。三、义和团运动的失败教师: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导致义和团运动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变化:剿灭招抚剿杀。结果: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

34、败。教师:根据所掌握的知识,你能总结一下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发言)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四、辛丑条约的签订教师:阅读教材整理并识记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学生:(整理、识记)主要内容影响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课堂小结】进入20世纪后,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人民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王朝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教学后记】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历史 > (部)统编版 > 八年级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中历史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教案(共4课)(2022秋).doc)为本站会员(luzy369)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