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3611503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劳动的颂歌选文一(2022湖南长沙明德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中,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上述重要讲话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重大理论指导,是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深化教育改革、完善体系建设提出的重大任务。在2013年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习近平总书记历数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

2、时期的劳动者杰出代表,既包含体力劳动者,又包含脑力劳动者;既包含简单劳动者,又包含复杂劳动者;既包含物质生产劳动者,又包含精神生产劳动者。诚实劳动与创造性劳动一样,都是对劳动的性质规定,前者是强调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后者则是强调劳动要素、方法和结果的发展性。(摘编自文新华论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深入推进劳动教育)材料二:劳动是一切成功的必经之路,劳动教育是成长成才的题中之义。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

3、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劳”与“学”在历史上从未分离过。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儿童劳动教育应谋求手脑相长。长期以来,劳动教育融入改造自然、创造历史、发展自我的过程中,发挥了兴国利民的重要作用。应该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在学校课程的实施中,存在“口头上重视、课程上忽视”等情况,劳动教育内容大多以活动的方式呈现;社会和家庭对劳动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

4、的重要意义,也存在认识不足的现象。推动全社会重视劳动教育,就要使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常规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劳动树人、协同育人的格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意见强调,“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意见同时提出,“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包括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有序安排学生集体劳动,等等。而从社会角度看,企业公司、工厂农场可以开放实践场所,工青妇、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等可以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在推动树立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理念的基础上

5、,更应倡导创造性劳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生活实践、社会实践、劳动实践的锤炼,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马克思说:“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

6、、善于创造的民族。广大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推动他们从小接受劳动教育、感受劳动之美,养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习惯,从而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用劳动之手创造幸福生活。(摘编自吕文利以劳动教育树时代新人,人民日报2020年4月28日)材料三:人生活在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中,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方方面面社会条件的制约,教育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马克思说:“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在教育中,如何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呢?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在

7、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在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方面,让学生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主动分担家务,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服务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志愿服务,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参与社区治理。在生产劳动教育方面,强调让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丰富职业体验,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这样对劳动教育的进一步细化,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在

8、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育人价值。(摘编自陈云龙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诚实劳动是就劳动性质而言的,它强调了劳动目的、方法和手段的正当性,党和国家对此比对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B.勤劳创业、耕读传家是中国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家的倡导开启的。C.对大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校要起主导作用,家庭要发挥基础作用,社会可以搭建多样化的劳动实践平台。D.劳动者只要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的天地,就能树立肯学肯干肯钻研的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共中央、国务院对

9、劳动教育非常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不同场合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也曾高度评价劳动者。B.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通过一定的教育或训练才能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只有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重点都是为了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D.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这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劳动教育存在不足有关。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而且是道德的范畴,因此不劳而获是可耻的。”B.“加强青少年学生劳动教育是一个关乎人才培养和国

10、家发展的战略性课题。”C.“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D.“当劳动是一种快乐时,生活是美的;当劳动是一种责任时,生活就是奴役。”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5.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选文二(2022江苏淮安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最后的耕耘曹春雷宝山走进院里时,老奎正蹲在堂屋门前的石阶上,稀里呼噜喝面条,花白的胡子一翘一翘的。“爹,那事您考虑得咋样了?”宝山站在柿子树下,远远地问。“啥事?”老奎没抬头,鼓囊着嘴,专注于他的面条。“就是那块地的事啊。别人家都签了,就剩您没签。”“别人家签了我也不签,我就

11、剩这块地了,以后我上哪儿种地去?”老奎抬起头,停下忙碌的嘴,气气地抛出这么一句话。“爹,您干吗非要种地呢?您看,现在咱们村发展得多好,引来好几个厂子,村里的男人妇女都进厂上班,一个月能拿不少钱。这些厂一年也给村里不少钱。村里有钱了,啥事都好办。”老奎将饭碗放在身旁的石阶上,抹了把嘴。儿子说的没错,如今村里人出了家门就能上班。就连他,也在一家厂子里看大门,工资不算低。村里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150元钱。宝山干村主任这几年,村子确实发展得挺不错。“爹啊,这次引来的是草帽厂,不污染,别的村子都抢这个项目,因为老板是我同学的同学,我抢来了。建成后,效益肯定不错,咱村的人都能跟着沾光。”看到老

12、奎不言语,宝山又说:“我是村主任,咱村就您不支持工作。您说,下一届村主任选举,您还打算继续让我干不?”老奎还是不言语,掏出烟来,点上。吐出的烟圈,袅袅升起来。屋檐下的一只麻雀扑棱一下,穿越其中一个烟圈,飞出了院子。宝山站在那里,看着一个个烟圈在空中扩散。一支烟抽完,老奎闷闷地说:“我签。”宝山顿时喜眉笑眼起来。走近老奎,从怀里掏出软包烟,抽出一支,给老奎。老奎不接,站起来,到牛栏前,看牛。牛卧在那里,慢条斯理地反刍。老奎对牛说:“老黑啊,好好吃,过了晌午,咱去西洼犁地。”老黑没搭腔。背后的宝山却说话了:“爹啊,您刚才都说答应签,咋这会儿又说去犁地呢?”老奎扭过头来,梗着脖子:“我晚上签,没签之

13、前,地还是我的。我愿咋样就咋样。”宝山知道爹的脾气,不敢再说,转过身,溜溜地出了院门。老奎进了牛栏,蹲下来,抚摸牛。牛毛不光滑,肋骨鲜明地凸着。老奎说:“老了,老黑啊,你和我一样老了。”停顿了一会儿,老奎又说:“老黑啊,可我心里觉着没老,你觉着呢?”老黑扭过头来,看他。从老黑的眼里,老奎看到了自己皱纹纵横的脸。相对无言。很长时间后,老奎拍拍老黑的背,说:“这事咱就这么定了啊,下午去犁地。”说完后,站起来,去库房,拾掇盖满了灰尘的犁具。老黑是村里最后一头牛了。好几年前,就是最后一头牛了。现在,他要带着这最后一头牛,披挂上阵。吃过饭后,老奎用推车推着犁具,牵着老黑,一前一后出了院门。老黑很久没出院

14、门了,走得慢慢吞吞。一路上,很多人都和老奎打招呼,说:“您这是咋啦?都啥年代了,还牵着牛去犁地?再说,那地不是都租出去了吗?”老奎却只是笑笑,并不答话。终于到了地边。老奎放下车,将犁具卸下来,放开老黑,让它自己找青草去。这时的太阳,已挪到西边去,将老奎和老黑的影子拉得很长。一袋烟后,终于要下地了。老黑套上了犁具,老奎扶着。“驾!”老奎喊了。老黑缓缓地迈开步子。两趟过后,老奎拄着犁具,喘粗气。老黑也张大了嘴,喘粗气。老奎说:“老伙计啊,再坚持一会儿,你知道吗,犁完这块地,咱俩就正式从田里退休了。”老黑轻轻地甩了甩尾巴,算是回应。西边的太阳越来越矮,脸越来越红,像是坠上了个秤砣,斜斜地缓慢地往下坠

15、。老奎的脸,和夕阳的脸差不多红。汗流浃背。他喘粗气的声音和牛喘粗气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偌大的田野,一个人,一头牛,都披了夕阳的红。只剩下最后一趟了。老奎两股战战,老牛也有些站不稳了。老奎喊:“加把劲,老黑,最后一趟了。”终于到头了。老奎斜倚着犁,摇晃了几下才站稳。老牛四条腿在打战。老奎喊:“老黑”老黑回过头来。老奎看见,老黑的眼角慢慢凝聚了一滴泪。这滴泪缓缓落下去,砸疼了大地。(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儿子对犁地表示奇怪,老奎梗着脖子驳斥;其他人表示奇怪,老奎则笑而不答。小说通过描写老奎的不同反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

16、满。B.儿子宝山从不同角度苦苦劝说父亲,最后老奎极不情愿地答应签字,这表明老奎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意识。C.文中写人和牛喘粗气的声音“重叠在一起,越来越沉重,像两个老旧的风箱”,凸显了人和牛的疲惫衰老。D.小说中老奎老了、牛老了以及夕阳西下的画面等共同写出了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变化,这也反映了农村人逐渐脱离农业生产的现状。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着一个个烟圈在空中扩散”这一细节描写十分精彩,表现了宝山内心的紧张以及老奎内心的悠然自得,也为下文老奎答应签字做了铺垫。B.“西边的太阳越来越矮,脸越来越红,像是坠上了个秤砣,斜斜地缓慢地往下坠”一句运用

17、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沉重、悲凉的气氛。C.小说结尾部分叙述老奎驾牛犁地时,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老人和老牛的动作表现老人和老牛之间的深厚感情。D.口语化是本文语言的显著特点,如“稀里呼噜喝面条”“鼓囊着嘴”“我愿咋样就咋样”等,表现了一个纯朴的农民形象。8.请简要分析老牛“老黑”的形象在小说中的作用。9.在小说主人公老奎身上,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情感态度?选文三(2022广东深圳实验学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文本一:套不住的手赵树理白云岗公社大磨岭大队有个教练组,任务是教初参加农业生产的人们学技术,选两个做活质量最高的老农民当教师,陈秉正兼任组长,王新春兼任副组长。组员是流动

18、的,经常分配在各小队。组长陈秉正已经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按惯例,这样大岁数的人本来早就该不参加主要劳动,可是这老头身体特别强健,在年轻时候一个人可以抵一个半人做活;如今虽说老了,一般青年小伙子还有点比不上他。他教人做活,不但要求规格,而且要教架势。因为规则太多,徒弟们记着这样忘了那样,有时候腰太直了,有时候步子乱了,有时候下锄没有计划陈秉正老人不住口地提醒着这一个,招呼着那一个,也往往随时打断他们的工作重新示范。徒弟们练架势练得累了,老组长陈秉正便和他们休息一阵子。自己就招呼在梯田下边的沟岸上教徒弟们种园地的副组长王新春过来闲谈一会。陈秉正一见王新春就伸出手来和他握手,王新春却常是缩回手去躲开

19、。王新春比陈秉正小十来岁,和陈很友好,就是怕和他握手,因为被他握住就像被钳子夹住那样疼。陈秉正的手确实和一般人的手不同: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一根指头都展不直,里外都是茧皮,圆圈的指头肚儿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个指甲,整个看来真像用树枝做成的小耙子。王新春对周围的青年人说:“没有那两只手,咱们现在种的这教练场恐怕还是荒坡哩!这些地都是他老哥和咱们现在的大队长他们父子俩一头一头剜开、一条堰一条堰垒起来的。”一次,有个年轻人练架势练得不耐烦了,说:“怨不得我们学得慢,原来就没有那样的手!”陈秉正一本正经地说:“是叫你们学成我这手,不是叫你们长成我这手!不是开山,我这手也长不成这样;不过上辈

20、人把山都开了,以后又要机械化了,你们的手也用不着再长成这样了!”陈老人虽然不希望别人的手长成那样,可是他对他自己已经长成那样的一双手,仍然觉着是足以自豪的。土改以后,陈秉正老汉家里的收入也丰裕起来了。儿孙们为了保护老人那双劳苦功高的手,给他买了一双毛线手套。他接过来一看说:“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向手上试着套了一套,巴掌不够宽,指头也太细、太长,勉强套上去,把巴掌那一部分撑成方的了,指头的部分下半截都撑粗了一点,上半截却都还有个空尖儿。儿子陈满红说:“慢慢用着就合适了!”老人戴好了握了握、伸了伸说:“还好!”说罢,卸下来交给满红媳妇说:“暂且给我放过去吧!”满红媳妇说:“爹!你就戴上走吧

21、!到地里手不冷?”老人说:“戴上它搬石头不利落!”说着就放下走了。以后别的活儿又陆续接上来铡干草、出羊圈、窖萝卜、捶玉米哪一种活儿也不好戴着手套做,老人也就忘了自己还有一双手套。一天,白云岗有个物资交流会。满红媳妇劝老人说:“现在这些杂活计又不用你教多少技术,你还是休息一天去逛逛会吧!”老人答应了。老人换了一件新棉袄,用新腰带束住腰。满红媳妇说:“这回可戴上你的手套吧!”说着把手套给他拿出来,他戴上走了。他走到白云岗,逛了半条街,刚走过公社门口,看见山货部新运来一车桑杈,售货员忙着正往车下搬。这东西在这地方已经两年不见了,不论哪个队原有的都不够用。他以为机会不可错过。转眼工夫,就来了十来个人,

22、每人拿着一柄看;见买杈的越来越多,他把手套卸下来往怀里一装,胡乱抢到手五柄,其余的就叫别人拿完了。他付了钱,把杈捆起来扛上,就返回原路走出白云岗村。一出了村,他觉人也不挤了、路也宽敞了,这才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手套。他摸了半天只有一只;放下篮子和桑杈,解开腰带抖搂了一下,也仍然不见那一只。他知道一定是丢在山货部里了。他想:“丢就丢了吧!拿上它也没有多少戴它的时候!”可是走了不几步,就又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这才又扭回头来重新返回白云岗物资交流大会上的山货部来。幸而售货员早已给他拾起来放在账桌上,见他来找就还了他。隔了好久,陈秉正老人又被评选为本年的劳动

23、模范,要到县里去出席劳模大会。他除换上新棉袄和新腰带外,又把他的手套戴上。会议一共开三天半,老人又是听报告,又是准备发言,和大家一样忙个不了,直到第四天上午听罢了县委的总结报告,才算了结了一宗事。下午吃过午饭,人们差不多都想上街逛逛。老人束上腰带,戴上手套,便走出房间。他住的招待所因为刚刚装修完,院子还来不及清理。院里有两截剩余木料碍着路,他总觉着不太顺当。他想:“把它转过一边不就好走了吗?”他把手套卸下来放在阶台上,就来动手转木料。等到把院子都清理完了,才发现手套又丢了。“算了,不找它了!这手套对我也没多大用处!”老人干脆放弃了。后来还是招待所的员工帮他找到,洗干净还给了他。第二天他回到家,

24、换过衣服之后便把手套还给儿媳妇说:“这副手套还给你们吧!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有删改)文本二:我也曾写过一些短篇小说,都不怎么出色。每逢读到赵树理同志的小说,我总得到一些启发,学到一些窍门儿。最近,看到他的一篇新作套不住的手,满心欢喜,情不自禁地想写出点个人的体会。这篇的文字极为朴素严整,相当细致地描写了不少农村劳动的经验。这些经验非久住农村而又热爱耕作的人不会写出。不过,假若不拿一双手套贯串起来,恐怕就显着琐碎一些。这双手套把零散的事情连缀起来,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事情本来不相干,而设法用一条线穿上,就显出些艺术的手段。我看得出: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

25、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有了这双手,我们也就看见陈老人的最可爱的性格与品质。这也就够了,既不需要手套,也无须写一本传记。不过是一双手啊,可是创造世界的不是别的,而的的确确是仗着这么一双手!这篇作品不是小题大作,而是大题小作,篇幅不长,而意义很大。(选自老舍读,有删改)10.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通过对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民的“手”的真切描绘,刻画出一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思想觉悟都很高的农民形象。B.小说情节可分为两个部分,先集中讲述陈秉正“手”的故事,再集中讲述“手套”的故事,后者是对前者的延伸。C.小说的语言既质朴平易

26、又生动幽默,如“解开腰带抖搂了一下”,口语化很明显,达到了通俗化和艺术化的高度统一。D.小说通过对像陈秉正这样的劳动人民的赞美,讴歌了他们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11.下列与选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树理这篇小说,从农村生活和劳作中选取题材,情节完整,故事性强,语言生动活泼又通俗易懂,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B.老舍认为,这篇小说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以小见大,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C.小说标题“套不住的手”,通过一双劳动的手,突出了陈秉正勤劳纯朴的劳动者形象,同时也揭示了文章主旨。D.小说构思巧妙,老舍赞其以“手

27、套”串联情节,故事有起有落,让人意识到:这是一双普通农民的手,也是一双不平凡的手。12.赵树理是如何刻画陈秉正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13.老舍说读赵树理的小说,总能“学到一些窍门儿”。请结合文本一,分析作者在谋篇布局上的“窍门儿”。参考答案1.CA.“党和国家对此比对创造性劳动更加重视”的说法于文无据。B.“中国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由春秋时期儒家的倡导开启的”错。由原文“孟子中就有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的记载”可知,在后稷所处的时期(尧舜时代),人们就重视劳动的育人功能。D.颠倒了原文的逻辑关系。原文为“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就能在劳动中

28、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更能在劳动中拓宽个人成才、国家发展的广阔天地”。2.C“重点都是为了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错。原文说“近年来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就是着眼于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由此可知,“强化和落实劳动教育”只是出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目的之一。3.B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对青少年要加强劳动教育”,核心是“劳动教育”而不是“劳动”。A.界定了劳动的范畴,与劳动教育无关。C.强调的是劳动的作用,而不是劳动教育的作用。D.辩证分析劳动和生活之间的关系,与劳动教育无关。4.首先阐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近

29、年来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最后归结论点,再次阐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对青少年要加强劳动教育。5.劳动教育,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以劳动立德树人的理念,对推动劳动创新、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现实中,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将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6.B“这表明老奎内心有一种强烈的保护耕地和环境的意识”理解不当。由原文中老奎的语言“别人家签了我也不签,我就剩这块地了,以后我上哪儿种地去”可知,他不签字主要是因为想保护耕地,并非出于保护环境的意识。

30、7.A“悠然自得”错。在听了儿子的劝说后,“老奎还是不言语,掏出烟来,点上。吐出的烟圈,袅袅升起来”,“一支烟抽完,老奎闷闷地说:我签。”。可见,当时他是在思考应不应该签字,其内心并没有“悠然自得”。8.衬托主人公老奎。老人和老牛都有着勤劳、衰老、行动缓慢等特点,两者相互映衬,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深化了小说的内涵,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对老牛的刻画,特别是最后老牛流泪的形象,对小说内涵有明显的深化作用。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老黑”含蓄地表现了主人公老奎的情感,牛犹如此,人何以堪。9.老奎的身份是农民,他热爱和依恋土地,作者对他给予了肯定和赞美。土地对农民来说是赖以生存的物质存在

31、和精神寄托,作者对他们失去土地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农民失去土地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的,作者通过老奎告诉人们应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10.D“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错。小说通过对陈秉正一双手的描写,赞扬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并没有批判当时社会上一些歧视劳动的现象,选项属于过度解读。11.B“比老农陈秉正传的艺术效果要好”错。从文本二中的“树理同志知道多少多少关于老农陈秉正的事。假若他高兴,他可以写一大本老农陈秉正传。可是,他只由手套写到老人的手”来看,老舍并没有将套不住的手与老农陈秉正传进行比较的意思;另外,老农陈秉正传是老舍假设的作品,并不是真实存在的。12.正面描写:

32、外貌描写:细致地对陈秉正老人的手进行特写,突出他勤劳纯朴、热爱劳动的形象。语言描写:陈秉正语重心长地教育年轻人;刚拿到手套时感慨“这双手可还没有享过这个福”,最后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体现了他的质朴和对劳动的热爱。心理描写:看到新运来的桑杈,第一时间想到集体的事情;手套第一次丢了,想到“孩子们好心好意给买上了,丢了连找也不找一趟,未免对不起他们”,体现了他为集体和他人着想的特点。侧面描写:副组长王新春对陈秉正辛勤劳作的介绍和年轻人劳动时的抱怨、不理解,从侧面表现了陈秉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以及他热爱劳动的高尚品德。13.设置悬念。标题“套不住的手”设置悬念,让读者产生“这双手为何套不住”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情节一波三折。文章写陈秉正两次戴手套,两次丢手套,叙述有起有落,颇为巧妙。伏笔照应。文章开篇交代陈秉正虽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但身体特别强健,为后文写他的手戴不住手套埋下伏笔。结尾突转。陈秉正老人最后把手套还给儿媳妇,并表示“我这双手是戴不住手套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部编版 > 必修 上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