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诊法:诊法:望闻问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方法。四种诊察方法。一、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主要内容主要内容3.辨病:辨病:书写格式、方法书写格式、方法2.辨证:分析资料,作出证名诊断。辨证:分析资料,作出证名诊断。分析资料,作出分析资料,作出病名诊断病名诊断。4.4.病历:病历:绪绪 论论二、中医诊断学的原理二、中医诊断学的原理1.司外揣内:由表知里。体表司外揣内:由表知里。体表 体内体内2.见微知著:局部见微知著:局部 整体整体3.知常达变:从正常中发现异常。知常达变:从正常中发现异常。生理生理 病理病理三、中医诊断学的原则三、中医诊断学的原则1.整体审察整体审察全面收集资料(人体的、全面收集
2、资料(人体的、自然界的),而且全面分析这些资料,自然界的),而且全面分析这些资料,2.诊法合参诊法合参四诊并重,诸法合参四诊并重,诸法合参3.病证结合病证结合既辨病又辨证(病证并辨)既辨病又辨证(病证并辨)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史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史 1.1.西汉西汉 淳于意淳于意 诊籍诊籍 2.2.东汉东汉 张仲景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创用辨证论治创用辨证论治 3.3.晋晋 王叔和王叔和脉经脉经最早的脉学专著最早的脉学专著 4.4.宋宋 施发施发察病指南察病指南第一部四诊专书第一部四诊专书 5.5.金元金元 敖氏敖氏点点金点点金金镜录金镜录 杜清碧杜清碧敖氏伤寒金镜录敖氏伤寒金镜录第一
3、部舌诊专著第一部舌诊专著 6.6.清清 叶天士叶天士温热论温热论卫气营血辨证卫气营血辨证 吴鞠通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条辨三焦辨证三焦辨证【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 1、掌握问现在症状的内容及临床意义掌握问现在症状的内容及临床意义2 2、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熟悉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 3、了解问诊的意义、了解问诊的意义 一、环境要安静适宜一、环境要安静适宜 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态度认真严肃二、态度认真严肃四、避免资料片面失真四、避免资料片面失真 三、语言通俗易懂三、语言通俗易懂 五、重视主诉的询问五、重视主诉的询问第一节第一节 问诊的内容问诊的内容一、一般情况二、主诉二、
4、主诉 三、现病史三、现病史1、发病情况、发病情况2、病变过程、病变过程3、诊治经过、诊治经过4、现在症状、现在症状四、既往史四、既往史五、个人生活史五、个人生活史六、家族史六、家族史 第二节 问现在症(重点)新新十问歌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一问寒热二问汗,围绕主证诊疗鉴。围绕主证诊疗鉴。三问疼痛四头身,三问疼痛四头身,五问耳目六睡眠,五问耳目六睡眠,七问饮食八二便,七问饮食八二便,九问经带十男子,九问经带十男子,一、问寒热一、问寒热(一)寒热的含义(一)寒热的含义寒寒病人自觉怕冷病人自觉怕冷 得衣被取暖,不能缓解得衣被取暖,不能缓解 得衣被取暖,可以缓解得衣被取暖,可以缓解 恶寒恶寒见于表证见
5、于表证畏寒畏寒见于里证见于里证热热-发热发热 体温升高体温升高 自觉发热自觉发热 一、问寒热一、问寒热(二)寒热机理(二)寒热机理 阴阳的盛衰阴阳的盛衰(三)寒热的类型(三)寒热的类型 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表证表证2寒热往来寒热往来交替交替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疟疾疟疾有定时有定时 少阳病少阳病无定时无定时3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里寒证4但热不寒但热不寒壮热:高热持续不退壮热:高热持续不退实热证实热证 阳热亢盛阳热亢盛 如阳明经病、气分证如阳明经病、气分证微热:低热微热:低热阴虚、气虚、血虚阴虚、气虚、血虚 (3)潮热潮热:按时发热或热甚按时发热或热甚。阳明潮热阳明潮热阴虚潮热阴虚潮热午后、夜间
6、低热午后、夜间低热又称日晡潮热,申时(下午又称日晡潮热,申时(下午3-5点)发热加重点)发热加重二、问汗二、问汗 汗的形成及作用 询问要点:汗之有无、汗出的时间、多少、部位、冷热及主要兼证(一)表证问汗(一)表证问汗1有汗有汗表热证、表虚证表热证、表虚证2无汗无汗表寒证、表实证表寒证、表实证(二)里证问汗(二)里证问汗1自汗自汗醒时(不因热等)经常汗出醒时(不因热等)经常汗出气虚、阳虚气虚、阳虚2盗汗盗汗睡时汗出,醒后汗止睡时汗出,醒后汗止阴虚、气阴两虚阴虚、气阴两虚3战汗战汗先战栗后汗出先战栗后汗出正邪剧争正邪剧争转折点转折点 正胜邪退正胜邪退汗后热退脉静汗后热退脉静 邪盛正衰邪盛正衰汗后身
7、热脉躁汗后身热脉躁4绝汗:危重病人汗出不止绝汗:危重病人汗出不止 亡阳亡阳凉稀淡凉稀淡 亡阴亡阴热黏咸热黏咸(三)局部汗出(三)局部汗出头汗 上焦邪热上蒸 中焦湿热上蒸 虚阳上越 阳气偏盛体质n半身汗半身汗经络闭塞,气血失和经络闭塞,气血失和 痿病、中风、截瘫痿病、中风、截瘫n手足心汗手足心汗阴虚阳亢、脾胃湿热阴虚阳亢、脾胃湿热三、问疼痛(一)疼痛的机理不通则痛不通则痛-邪气阻滞,气血不通邪气阻滞,气血不通不荣则痛不荣则痛-正气不足,机体失养正气不足,机体失养 (二)疼痛的性质 1.胀痛胀痛 气滞气滞胸、胁、腹胸、胁、腹 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头、目头、目2.刺痛刺痛 -瘀血瘀血
8、 3.冷痛冷痛 -寒证寒证 4.灼痛灼痛 -热热 5绞痛绞痛实邪阻滞实邪阻滞 6隐痛隐痛正气不足正气不足 7固定痛固定痛瘀血瘀血 寒湿痹证寒湿痹证 8走窜痛走窜痛气滞气滞 行痹行痹 9重痛重痛 头、腰、四肢头、腰、四肢湿证湿证 10空痛空痛 头、胸、腹头、胸、腹虚证虚证 11酸痛酸痛 腰腿腰腿肾虚肾虚(三)疼痛的部位属何经络属何经络1.头痛头痛 前额连眉棱骨痛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经阳明经部位部位 两侧头痛两侧头痛少阳经少阳经 头后连项背头后连项背太阳经太阳经 巅顶痛巅顶痛厥阴经厥阴经 (2)外感与内伤 发病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痛无休止:发病急,病程短,头痛较剧,痛无休止:外感头痛外感头痛 风寒
9、头痛风寒头痛 风热头痛风热头痛 风湿头痛风湿头痛 发病慢,病程长,头痛较缓,时痛时止:发病慢,病程长,头痛较缓,时痛时止:内伤头痛内伤头痛 瘀血头痛瘀血头痛 痰湿头痛痰湿头痛 肾虚头痛肾虚头痛 肝阳肝火肝阳肝火 气血不足气血不足 (三)疼痛的部位心病心病 胸痹胸痹-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胸痛彻背,背痛彻胸 2.胸痛胸痛-心肺病变心肺病变 真心痛真心痛-心痛剧烈心痛剧烈 肺病肺病 肺痨肺痨 肺热肺热 3 3胁痛胁痛肝胆病肝胆病 4 4脘痛脘痛胃病胃病5 5腹痛腹痛脾病脾病6 6腰痛腰痛肾虚、寒湿、瘀血肾虚、寒湿、瘀血7.7.四肢痛四肢痛痹证痹证8 8周身痛周身痛表证、久卧表证、久卧 肝火上炎 实 肝
10、阳上亢 痰湿内阻 瘀血阻络 虚 气血两虚 肾精亏虚1.1.头晕头晕四、问头身胸腹2.心悸-心病心病 惊悸惊悸-因惊而悸因惊而悸功能性功能性怔忡怔忡-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心跳剧烈,上至心胸下至脐腹器质性器质性3.胸闷心气血瘀阻。心气血瘀阻。肺肺失宣降肺肺失宣降痰湿阻肺。痰湿阻肺。肝气机郁滞肝气机郁滞 4.胁胀:肝胆病5.脘痞:脾胃病6.腹胀:脾胃病7.麻木:四肢麻木气血病变气血病变五、问耳目五、问耳目(一)问耳(一)问耳 1.1.耳鸣耳鸣 性质 病机 表现特点实证虚证肝胆火盛,上扰清窍肝肾阴虚、肾精亏虚、脾虚失养骤发,声大如潮,按之不减或加重渐发,声小如蝉鸣,按之减轻或暂止2.2.耳聋耳聋
11、听力减退或消失重听:久病、肾精虚衰 性质 病机表现特点实证虚证生理现象肝胆火炽、外伤、药物肾精亏虚年高气虚精衰新病暴聋久病渐聋年老耳渐聋(二)问目(二)问目1.目痛 痛剧实证,肝火上炎、风热上攻 微痛虚证,阴虚火旺2.目眩 实证风火上扰、痰湿上蒙清窍 虚证中气下陷、肝肾精血亏虚3.目昏气虚、肝血不足、肾精亏虚4.雀目肝血不足耳、目病耳、目病-肝肾肝肾(胆胆)-虚证虚证肝肾亏虚肝肾亏虚 实证实证肝肝(胆胆)火盛火盛六、问睡眠六、问睡眠生理:(1)卫气(2)阴阳)阴阳(3)气血)气血(4)心肾)心肾(一一)失眠失眠含义含义 经常不易入睡经常不易入睡 睡而易醒不能再睡睡而易醒不能再睡 睡后易惊睡后易
12、惊 彻夜不眠彻夜不眠 原因原因 虚虚 营血不足营血不足 阴血虚阴血虚心神失养心神失养 阴虚火旺阴虚火旺 实实 火邪火邪 阳热盛心神被扰阳热盛心神被扰 痰热痰热 (二)嗜睡(二)嗜睡 心肾阳虚-精神疲惫,似睡非睡,畏精神疲惫,似睡非睡,畏 嗜睡 寒肢冷,脉微细寒肢冷,脉微细 痰湿困脾-困倦嗜睡,伴胸闷、苔腻困倦嗜睡,伴胸闷、苔腻 脾气虚弱-饭后嗜睡,食少纳呆饭后嗜睡,食少纳呆 六、问饮食与口味六、问饮食与口味(一)口渴与饮水(一)口渴与饮水1.口不渴饮饮:寒证、湿证、无明显燥热病证2.口渴多饮:燥证、热证、消渴病3.渴不多饮:阴虚、湿热、痰饮、瘀血(二)问食欲与食量(二)问食欲与食量1.食欲减退
13、 新病、暴病:正气抗邪 久病:脾胃虚弱、湿邪困脾2.厌食:食积胃脘、肝胆湿热、脾胃湿热、妊娠恶阻3.消谷善饥:胃火亢盛、胃强脾弱、消渴病、瘿病4.饥不欲食:胃阴虚证5.偏嗜:虫积或妊娠除中:除中:久病重病患者本不能食,而突然索食暴食为脾胃之气将绝(三)问口味(三)问口味口淡脾胃虚弱、寒湿内阻口甜脾胃湿热、脾虚口酸肝胃郁热、伤食口苦热证口咸肾虚、寒证八、问二便八、问二便 询问要点:二便次数、质、量、排便感(一)问大便(一)问大便1.便次异常便秘 实证热盛、寒凝、气滞 虚证气、血、阴、阳泄泻 实证新病暴泻,大肠湿热、伤食 虚证久病缓泻,脾虚、脾肾阳虚 黎明前腹痛作泻,泻后痛减,伴有形寒肢冷、腰膝痠
14、痛“五更泄五更泄”(脾肾阳虚,寒湿内积)2.2.便质异常便质异常(1)完谷不化脾肾阳虚(2)溏结不调肝郁乘脾、脾虚 下痢脓血痢疾(3)便血 鲜红近血(痔疮、肛裂)黑便远血(消化道出血)3.排便感异常排便感异常(1)肛门灼热大肠湿热(2)里急后重痢疾(3)排便不爽大肠湿热、肝郁乘脾 (4)滑泻失禁脾肾阳虚(5)肛门气坠脾虚气陷、大肠湿热(二)问小便(二)问小便1.1.尿量异常尿量异常 小便清长虚寒、消渴病 小便短赤实热(湿热)、水肿病2.2.尿次异常尿次异常(1)小便频数:膀胱湿热、脾肾阳虚(2)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实证膀胱湿热、瘀血、结石 虚证肾阳不足、
15、脾气不升3.3.排尿感异常排尿感异常(1)小便涩痛:淋证(2)余沥不尽:肾气不固(3)小便失禁:肾气不固、下焦虚寒(4)遗尿 小儿肾气未充 成人肾气不足、膀胱虚衰九、问经带九、问经带 妇女生理特点:经、带、胎、产(一)问月经(一)问月经1.1.经期异常经期异常 月经先期:血热、气虚 月经后期:血虚、寒凝 月经先后不定期:肝气郁结、脾肾虚损2.2.经量异常经量异常(1)月经过多:热盛、脾肾气虚、血瘀、崩漏(2)月经过少:精血亏少 气血两虚 寒凝血瘀(3)闭经:血瘀、肝气郁结、脾肾亏虚3.3.经色、经质异常经色、经质异常 色淡红质稀:气血亏虚 色深红质稠:血热 色紫暗夹血块:寒凝血瘀4.4.痛经痛经:气滞血瘀、阳虚寒凝、气血亏虚 (二)问带下(二)问带下白带:脾肾阳虚、寒湿下注黄带:湿热下注赤白带:肝郁化热问小儿问小儿(一)问出生前后情况(二)问预防接种、传染病史、遗传病史(三)问发病原因十、问男子十、问男子阳痿、遗精、早泄阳痿、遗精、早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