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工程定额原理与实务第三章学习要点:学习要点:本章讲解了技术测定法确定工程定额中工人和机械工作的时间消耗量的过程时间消耗量的过程;科学计算法计算材料消耗量的理论公式材料消耗量的理论公式,以及比较类推法、统计分析法、经验估计法对定额的简易制定。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了解工程定额的制定过程,熟悉熟悉工程定额的制定方法,掌握掌握各种方法对工程定额的编制,重点掌握重点掌握技术测定和科学计算法的应用。第3章 工程定额测定方法3.1技术测定法技术测定法3.2科学计算法科学计算法3.3定额制定简易方法定额制定简易方法3.1技术测定法3.1.1技术测定法概述及准备工作3.1.2技术测定的主要方法3.1.3技术测
2、定的资料整理3.1.1技术测定法概述及准备工作1.技术测定法概述2.技术测定的准备工作1.技术测定法概述(1)技术测定法的概念概念技术测定法是以现场观测为特征,以各种不同的技术方法为手段,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活动进行实地观察,详细地记录施工中工人和机械的工作时间消耗、完成产品的数量及有关影响因素,并整理记录的结果;通过客观地分析各种因素对于产品的工作时间的影响,在取舍的基础上获得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制定工程定额或标准工时规范提供科学依据。1.技术测定法概述(2)技术测定法的作用1)技术测定法是科学制定工程定额的基本方法。2)技术测定法是加强施工管理的重要手段。3)技术测定法是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
3、的有效方式。1.技术测定法概述(3)对技术测定工作的要求1)应认真测定,保证技术测定工作的科学性。2)保证测定资料完整、准确。3)必须依靠群众来进行工作。2.技术测定的准备工作(1)明确测定目的,正确选择测定对象测定前,应首先明确测定的目的;然后应根据不同的测定目的选择测定对象,这样才能获得较真实的技术测定资料。(2)确定需要进行测定的施工过程,熟悉相关资料根据测定的目的和对象,确定需要进行测定的施工过程。(3)划分所测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将所要测定的施工过程分别按工序、操作或动作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以便准确地记录时间和分析研究。(4)选择施工的正常条件施工的正常条件是指绝大多数施工企业和施工队
4、、班组在合理组织施工的条件下所处的环境,一般包括工人的技术等级、工具与设备的种类和质量、工程机械化程度、材料实际需要量、劳动的组织形式、工资报酬形式、工作地点的组织和准备工作是否及时、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气候条件等。2.技术测定的准备工作(5)测定工具的准备为了满足技术测定工作的需要,应准备好记录夹、测定所需的各式表格、计时器(表)、衡器、照相机,以及其他用品和文具等。划分所测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1)采用写实记录法时,一般按工序划分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同时还应选定各组成部分的计量单位。2)采用测时法时,由于其精确度要求较高,所测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可划分到操作;如果为了研究操作技术或调查各种因
5、素对劳动效率的影响,也可划分到动作。3)采用工作日写实法时,其组成部分则按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划分。4)采用简易测定法时,其组成部分一般划分为工作时间和损失时间两项即可;也有不划分组成部分的,仅观察损失时间,最后从延续时间中减去损失时间而得出定额时间。3.1.2技术测定的主要方法1.写实记录法2.测时法3.工作日写实法4.简易测定法3.1.2技术测定的主要方法图3-1技术测定法的主要种类1.写实记录法(1)记录时间的方法主要有数示法、图示法和混合法三种。(2)对测定延续时间的要求采用写实记录法测定前,应确定测定所需的延续时间,即每个被测施工过程或同时测定两个以上施工过程所需的总延续时间。(3)
6、写实记录时间的汇总整理汇总整理就是将写实记录法所取得的基于若干原始记录表记载的工作时间消耗和完成产品数量进行汇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调整各组成部分不合理的时间消耗,最终确定单位产品所必需的时间消耗量。(4)写实结果的综合分析在汇总整理的基础上还应加以综合分析研究,以确定其可靠性和准确性。(1)记录时间的方法1)数示法。将拟定好的所测施工过程的全部组成部分,按其操作的先后顺序填写在第二栏中,并将各组成部分依次编号填入第一栏内,对于在观察中偶然出现的组成部分可随时补充代号和名称。第四栏和第十一栏中填写工作时间消耗的组成部分号次(应根据第一栏和第二栏填写,测定一个填写一个)。如测定一个工人的工作时,
7、应将测定的结果先填入第四十栏,然后再填入第十一十七栏;如同时测定两个工人的工作时,测定结果应在两边各栏中同时单独填写。第五栏、第六栏、第十二栏、第十三栏中填写起止时间。测定开始时,将开始时间填入此栏第一行,在组成部分号次栏(即第四栏)里画“”符号以示区别,其余各行均填写各组成部分的终止时间。第七栏和第十四栏应在观察结束之后填写。将某一组成部分的终止时间减去前一组成部分的终止时间即得该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1)记录时间的方法 第八栏、第九栏、第十五栏、第十六栏可填入划分测定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选定的计量单位和实际完成的产品量,如有的组成部分难以计算产量时,可不填写。第十栏和第十七栏为“附注”栏,填
8、写工作中产生各种缺陷的原因和各组成部分内容的必要说明等。观察结束之后,应详细测量或计算最终完成产品数量,填入数示法写实记录表中第1页“附注”栏中。对所测定的原始记录应分页进行整理,先计算第七栏、第十四栏各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然后再分别计算每一组成部分延续时间的合计,并填入第三栏中。如同时观察两个工人,则应分别进行统计,将第一个工人的时间消耗量填入第三栏中的斜线以上,第二个工人的时间消耗量填入斜线以下。各页原始记录表整理完毕之后,应检查第三栏的时间总计是否与第七栏和第十四栏的总计相等,然后填入本页的“延续时间”栏内。(1)记录时间的方法2)图示法。表中划分为许多小格,每格为1min,每张表可以记
9、录1h的时间消耗。为了记录时间方便,每5个小格和每10个小格处都有长线和数字标志。表中“号次”及“各组成部分名称”栏,应在实际测定过程中按所测施工过程的各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随时填写,这样便于线段连接。记录时间时用铅笔在各组成部分相应的横行中画直线段,每个工人一条线,每一线段的始端和末端应与该组成部分的开始时间和终止时间相符合。工作1min,直线段延伸一个小格。测定两个以上的工人工作时,最好使用不同颜色的铅笔以便区分各个工人的线段。当工人的操作由一组成部分转入另一组成部分时,时间线段也应随之改变位置,并应将前一线段的末端画一垂直线与后一线段的始端相连接。(1)记录时间的方法“产品数量”栏按各
10、组成部分的计量单位和所完成的产量填写,如个别组成部分的完成产量无法计算或无实际意义,可不必填写。最终产品数量应在观察完毕之后,查点或测量清楚,填写在图示法写实记录表第1页“附注”栏中。“附注”栏应简明扼要地说明有关影响因素和造成非定额时间的原因。在观察结束之后,及时将每一组成部分所消耗的时间合计后填入“合计”栏内,最后将各组成部分所消耗的时间相加后填入“合计”栏内。(1)记录时间的方法3)混合法。混合法吸取了图示法和数示法的优点,用图示法的表格记录所测施工过程各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而完成每一组成部分的工人人数则用数字予以表示。这种方法适用于同时观察三个以上工人工作时的集体写实记录,其优点是比较
11、经济。混合法记录时间仍采用图示法写实记录表,其填表步骤如下:表中“号次”和“各组成部分名称”栏的填写与图示法相同。所测施工过程各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用相应的直线段表示,完成该组成部分的工人人数用数字填写在其时间线段的始端上面。当某一组成部分的工人人数发生变动时,应立即将变动后的人数填写在变动处。当工人由一组成部分转向另一组成部分时,不作垂直线连接。“产品数量”和“附注”栏的填写方法与图示法相同。“时间小计”栏分别填入所测各个线段的总时间(即将工人人数与他们工作的时间相乘后累加)。(2)对测定延续时间的要求采用写实记录法测定前,应确定测定所需的延续时间,即每个被测施工过程或同时测定两个以上施工过程
12、所需的总延续时间。确定测定所需的延续时间,既不能消耗过多的观察时间,又要能得到比较可靠和准确的数据,因此应注意所测施工过程的广泛性和经济价值、已经达到的工效水平的稳定程度、同时测定不同类型施工过程的数目、被测定的工人人数,以及测定完成产品的可能次数等。为便于测定人员确定写实记录法的延续时间,根据实践经验拟定表3-4供测定时参考使用。应用表3-4确定延续时间时,必须同时满足表中三项要求,如其中任一项达不到最低要求时,应酌情增加延续时间。(2)对测定延续时间的要求表3-4写实记录法确定延续时间(2)对测定延续时间的要求【例3-1】测定木窗框安装工程。同时测定两个类型(框周长分别为6m以内和8m以内
13、)的施工过程,由3人组成的小组所完成,试确定写实记录法所需的总延续时间。【解】查阅表3-4第1项“集体的”栏的“23人”栏,至少应测定3个木工小组。查阅表3-4第2项,同时测定两个类型的施工过程,由3人组成的小组完成时,测定的总延续时间最小值为18h。按照一般的工效水平,完成这两个类型的产品,每一樘平均需要0.67h左右。在测定的总延续时间内,可能完成产品的次数为:18/0.6727次。查阅表3-4第3项,同时测定两个类型的施工过程,由3人组成的小组完成时,测定完成产品的次数应不少于6次,测定的总延续时间保持18h完全满足要求。(2)对测定延续时间的要求【例3-2】测定板条墙面抹白灰砂浆(中级
14、抹灰)的施工过程,由4人组成的小组完成,试确定写实记录法所需的总延续时间。【解】查阅表3-4第1项“4人以上”栏,至少应测定2个抹灰小组。查阅表3-4第2项,测定的施工过程为同一类型,由4人组成的小组完成时,测定的总延续时间最小值为8h。按照一般的工效水平,这个小组完成一间房的墙面(44.8m2)抹灰,平均需4.5h左右。在测定的总延续时间内,可能完成产品的次数为:8/4.52次。查阅表3-4第3项,测定的施工过程为同一类型,由4人组成的小组完成时,测定完成产品的最低次数应不少于4次。显然,为了保证这一要求,上述测定的总延续时间(8h)应增加到2倍即16h左右方能满足要求。(3)写实记录时间的
15、汇总整理写实记录时间的汇总整理汇总整理就是将写实记录法所取得的基于若干原始记录表记载的工作时间消耗和完成产品数量进行汇总,并分析其影响因素,调整各组成部分不合理的时间消耗,最终确定单位产品所必需的时间消耗量。(4)写实结果的综合分析1)将所测定的施工过程的各份资料中调查的主要因素和汇总整理的资料,按综合分析表的要求逐项进行填写。2)根据各份资料调查的主要因素,经过分析研究后,拟定出符合现行工程定额规定的正常施工条件并填入本表“结论”栏中。3)将各份资料的工作时间消耗进行分析汇总。“结论”栏中的“组成部分的平均时间消耗”由各份资料组成部分的平均时间消耗之和除以资料份数得到。“结论”栏中的“换算系
16、数”应根据各份资料的系数经分析研究确定,可采用各份资料换算系数的平均值,也可选用具有代表性的某份资料的换算系数。原来的系数如有变动,应将变动的原因和依据予以说明。“结论”栏中的“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由“结论”栏中的“组成部分的平均时间消耗”乘以“换算系数”得到。“结论”栏中各组成部分的“占单位产品时间的百分率”,计算方法与前所述相同。2.测时法测时法是对某一被测产品,记录其每一道工序的作业时间,并求其各工序时间消耗的平均值,再将完成该产品所有工序时间消耗的平均值累计即得到完成该产品的定额工时。测时法记录时间的精确度可达0.5s。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机械操作,对机手并动或手工操作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17、;可用于研究以循环形式不断重复进行的作业,观察研究其施工过程循环的组成部分的工作时间消耗;不适用于研究工人休息、准备与结束,以及其他非循环的工作时间。(1)记录时间的方法测时法按记录时间的方法不同,分为选择测时法与连续测时法两种。(2)测时法的观察次数测时法的观测次数直接影响测时资料的准确度。(3)测时数据的整理观测所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即为所求延续时间。(1)记录时间的方法1)选择测时法。选择测时法又称为间隔测时法或重点记时法,它不是连续地测定施工过程全部循环工作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完成产品的各个工序一一分开,有选择地对各工序的工时消耗进行测定;经过若干次选择测时后,直到填满表格中规定的测时次
18、数,完成各个组成部分全部测试工程为止。选择测时法主要用于测定工时消耗不长的循环操作过程,比较容易掌握,使用范围比较广泛,缺点是测定起始和结束点的时刻时容易发生读数偏差。(1)记录时间的方法2)连续测时法。连续测时法又称为接续测时法,它是对完成产品的循环施工过程的组成部分进行不间断的连续测定,不能遗漏任何一个循环的组成部分。连续测时法所测定的时间包括了施工过程中的全部循环时间,因此它保证了所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连续测时法在观察技术上要求较高,秒针走动过程中,观测者应根据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定时点记录其终止时间。在测时过程中,应注意随时记录对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有影响的施工因素,以便于整理测时数据时
19、分析研究。(2)测时法的观察次数测时法的观测次数直接影响测时资料的准确度。1)表3-9中稳定系数的计算公式为Kp=tmax/tmin式中tmax最大观测值;tmin最小观测值。(2)测时法的观察次数2)算术平均值精确度的计算公式为(2)测时法的观察次数表3-9测时法所必需的观察次数(3)测时数据的整理测时数据的整理观测所得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即为所求延续时间。为了使算术平均值更接近各组成部分的延续时间正确值,在整理测时数据时可进行必要的清理,删去那些显然是错误的及偏差极大的数值。通过清理后所得出的算术平均值,通常称为平均修正值。1)清理测时数据时,首先应删掉完全是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偏差,如
20、工作时间闲聊天、材料供应不及时造成的等候,以及测定人员记录时间的疏忽而造成的错误等所测得的数据,删掉的数据应在测时记录表上作“”记号。2)删去由于施工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偏差极大的延续时间,如挖土机挖土时碰到孤石等。3)清理偏差大的数据可参照表3-10和偏差极限算式进行。(3)测时数据的整理表3-10误差调整系数K值表偏差极限算式如下limmax=X+K(tmax-tmin)limmin=X-K(tmax-tmin)3.工作日写实法(1)工作日写实法的分类(2)个人工作日写实的步骤(3)工作日写实法的基本要求(4)工作日写实结果的整理和汇总(5)工作日写实结果汇总(1)工作日写实法的分类1)个人
21、工作日写实是观察、测定一个工人在一个工作日内的全部工时消耗,这种方法最为常用。2)小组工作日写实是测定同一个小组的工人在工作日内的工时消耗,可以是相同工种的工人,也可以是不同工种的工人。3)机械工作日写实是测定某一机械在一个台班内机械效能发挥的程度,以及配合工作的劳动组织是否合理,其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械的效能。(2)个人工作日写实的步骤1)准备阶段。2)观察写实阶段。3)分析整理阶段。1)准备阶段了解写实对象的技术等级、工种、文化程度等情况,机器设备的性能、维修保养、使用年限等情况,劳动分工、工种配备、工作地点的供应等生产和劳动组织的状况;明确写实目的,正确选择写实对象;确定工时消耗的分
22、类;向工人讲清工作日写实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写实对象的支持和配合。2)观察写实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按工时消耗的次序进行实地观察与写实,要求将工作日(工作班)全部所有的活动情况真实地记录在个人工作日写实记录表上。3)分析整理阶段。主要是把观察写实阶段获得的资料进一步加以分析整理。(3)工作日写实法的基本要求1)因素登记。2)时间记录。3)延续时间。4)工作日写实法的观察次数。(4)工作日写实结果的整理和汇总1)表中“工时消耗分类”栏按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的分类预先印好。2)“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栏,应根据工作日写实记录资料分析造成非定额时间的有关因素,并注意听取有关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人的
23、意见,提出切实可行、有效的技术与组织措施的建议。3)工作日写实结果表的主要内容填写步骤为:根据观测资料将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的消耗(以min为单位)填入“时间消耗”栏内,并分别合计和总计。根据各定额时间和非定额时间的消耗量与时间总消耗量分别计算各部分的百分率。将工作日内完成产品的数量统计后,填入完成情况表中的完成产品数量。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填入表内。(5)工作日写实结果汇总表3-12工作日写实结果汇总(5)工作日写实结果汇总工作日写实结果汇总工作日写实结果汇总将同一工作、不同施工过程的时间消耗百分率汇总在一张表上(表3-12),供编制工程定额时使用。表中加权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为X=R/式中
24、X算术平均值;R各工作日写实表中的人数;各类工时消耗百分率。4.简易测定法简易测定法是指采用前述三种方法中的某一种方法在现场观察时,将观察的组成部分简化,只测定组成时间中的某一种定额时间,如基本工作时间(含辅助时间);然后借助“工时消耗规范”(表3-13)计算出所需数据的一种简易方法。该方法简便、速度快,省去了技术测定前的诸多准备工作,减少了现场取得资料的过程,节省了人力和时间。缺点是不适合用来测定全部工时消耗。3.1.3技术测定的资料整理1.确定影响工时消耗的具体因素2.因素反映表3.整理施工过程观察资料1.确定影响工时消耗的具体因素1)观察日期、工作班时间。2)施工过程名称及所属公司、项目
25、部、工程项目。3)环境温度、雨量、风力。4)工人的详细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种、等级、工龄、从事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时间、工资制度、平均工资、参加劳动竞赛的情况、工作速度、上月劳动生产率等)。5)所使用的材料情况(材料类别、质量)。6)工具、设备及机械的详细说明。7)产品的规格和产量。8)工作地点与施工过程的组织和技术说明。9)产品数量的计数。2.因素反映表因素反映就是调查并详述所测施工过程中的有关基本因素,目的在于对该施工过程从技术、组织上进行全面的鉴定和说明。每进行一次测定,及时将所测施工过程的有关因素及产品数量填写在专用的因素登记表里,因素登记表见表3-14。表3-14因素登记表3.
26、整理施工过程观察资料对每次技术测定的资料,必须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和整理。整理观测资料的基本方法一般采用平均修正法。平均修正法是一种在对测时数据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取出平均值的方法(修正测时数据,就是剔除或修正那些偏高、偏低的可疑数据),目的是保证不受那些偶然数据的影响。其具体做法参见测时法数据的整理,这里不再赘述。3.2科学计算法3.2.1工程材料分类及耗用量计算原理3.2.2直接性材料用量计算3.2.1工程材料分类及耗用量计算原理1.工程材料的分类2.工程材料的耗用量计算原理1.工程材料的分类1)工程直接性材料为一次性消耗、直接用于工程上构成建筑物或结构本体的材料,如钢筋混凝土柱中的钢筋、水泥
27、、砂、碎石等。2)辅助性材料虽也是施工过程中所必需的材料,却并不构成建筑物或结构本体,如土石方爆破工程中所需的炸药、引线、雷管等。3)周转性材料也称为措施性材料,不能直接构成建筑工程实体,是在施工过程中为辅助完成建筑物或结构本体而周转使用的材料,如模板、脚手架、支撑等。2.工程材料的耗用量计算原理(1)现场技术测定法现场技术测定法又称为观察法,是指通过在施工现场对生产某一产品的材料消耗量进行实际测定的一种方法。(2)实验室试验法实验室试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内观察生产合格产品材料消耗量的方法。(3)现场统计法现场统计法是指以施工现场积累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使用材料数量、完成产品数量、完成工作原材料剩余数
28、量等统计资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整理,计算出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的方法。(4)科学计算法科学计算法是根据施工图和建筑构造要求,用科学计算公式计算出产品的材料净用量的方法。(1)现场技术测定法1)建筑物应具有代表性。2)施工技术和条件符合操作规范的要求。3)建筑材料的规格和质量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4)被观测对象的技术操作水平、工作质量和节约用料情况良好。(2)实验室试验法实验室试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内观察生产合格产品材料消耗量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研究产品强度与材料消耗量的数量关系,以获得各种配合比,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各种材料的消耗数量。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更深入、更详细地研究各种因素对材料消耗的影响;缺点是无
29、法估计施工现场某些因素对材料消耗量的影响。在定额实际运用中,应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和各种附加的损耗数量。(3)现场统计法现场统计法是指以施工现场积累的分部分项工程的使用材料数量、完成产品数量、完成工作原材料剩余数量等统计资料为基础,经过分析整理,计算出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的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路为:某分项工程施工时共领料X0,项目完工后退回材料的数量为X0,则用于该分项工程上的材料数量为X=X0-X0若该产品的数量为n,则该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量为m=X/n=(X0-X0)/n(4)科学计算法科学计算法是根据施工图和建筑构造要求,用科学计算公式计算出产品的材料净用量的方法。这种方法较适合于不易产生损耗
30、,且容易确定废料的材料消耗量的计算。在实际运用中还要计算出各种材料的损耗量,与材料净用量相加才能得到材料的总耗用量。3.2.2直接性材料用量计算1.砌筑类材料用量计算2.块料面层材料用量计算1.砌筑类材料用量计算(1)标准砖墙体材料用量计算每立方米砖墙体中砖的净含量=2K/墙厚*(砖长+灰缝)*(砖厚+灰缝)每立方米砖墙体中砂浆的净含量=1-砖的净用量*砖长*砖厚*砖宽(2)标准砖基础材料用量计算等高式放脚基础标准砖用量计算时,砖基础只包括从第一层放脚上表面至最后一层放脚下表面的体积,如图3-2所示。每层放脚的放出宽度为62.5mm,每层放脚的高度为126mm。图3-2砖基础示意图(3)其他砖
31、及砌块材料用量计算砖量=1/(砖长+灰缝)*砖宽*(砖厚+灰缝)砂浆量=1-(砖数*每块砖的体积)2.块料面层材料用量计算每100m2面层块料用量、灰缝及其结合层材料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每100m2面层块料用量=100/(块料长+灰缝宽)*(块料长+灰缝宽)每100m2面层灰缝用量=(100-块料长*块料宽*100m2块料用量)*灰缝厚结合层用量=100m2*结合层厚度3.装饰用块板用量计算(1)铝合金装饰板用量计算100m2净用量=100/(块长*块宽)(2)石膏装饰板、釉面砖、天然大理石板用量计算100m2净用量=100/(块长+拼缝)*(块宽+拼缝)4.屋面瓦用量计算表3-15屋面用瓦的规
32、格和搭接尺寸建筑工程房屋用瓦有平瓦(水泥瓦、粘土瓦)和波纹瓦(石棉水泥波纹瓦、塑料波纹瓦),适用规格和搭接尺寸见表3-15。屋面瓦用量计算公式为100m2屋面瓦净用量=100/(瓦有效长*瓦有效宽)5.卷材(油毡)用量计算 油毡规格为0.915m*21.86m。每卷20m2.GB502072012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油毡的搭接长边不小于10cm,短边不小于15cm。100m2净用量=20*100*铺贴层数/(卷材宽-长边搭接)*(卷材长-短边搭接)6.垫层材料用量计算(1)质量比计算法混合物质量=单位体积/甲材料用量(%)/甲材料容量+乙材料用量(%)/乙材料容量+材料净用量=混合物质
33、量*压实系数*材料%(2)体积比计算法每1m3材料用量=虚铺厚度/压实厚度*材料的成分比/10(3)石灰、砂、碎砖三合土配合比材料用量计算方法每1m3实体积与虚体积计算公式材料量系数=1/(甲材料实体积+乙材料实体积+)材料实体积=材料占配合比*(1-材料孔隙率)每1m3材料用量=每1m3虚体积*材料量系数7.门窗材料用量计算(1)门窗框木材净用量的计算(2)门窗扇木材净用量的计算(1)门窗框木材净用量的计算每1延长米门框木材的净用量=毛断面*(框料1延长米+一樘门框后备长度/一樘框料延长米)(2)门窗扇木材净用量的计算1)门窗扇的框料计算方法同门窗框。2)门扇板材的净用量计算 每平方米门扇的
34、板材净用量=(门扇高-冒头总高+板材后备长度)*(门扇宽-主梃总宽+板材后备长度)*毛板 厚*1/门扇面积3.2.3周转性材料用量计算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随着多次使用而逐渐消耗的材料。该类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不断重复使用,如临时支撑、钢筋混凝土工程用的模板,脚手架的架料及土方工程使用的挡土板等,因此周转性材料应按照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进行计算。周转性材料消耗的指标有一次使用量、周转使用量、回收量、摊销量、补损率。1.现浇混凝土模板用量计算2.预制混凝土模板用量计算3.混凝土模板用量通用计算4.脚手杆、板和钢管脚手架用量计算1.现浇混凝土模板用量计算每1m3混凝土的模板一次使用量
35、计算每1m3混凝土的模板一次使用量=1m3混凝土接触面积*每1m2接触面积模板净用量/(1-制作损耗率)周转使用量计算周转使用量=一次使用量*1+(周转次数-1)*补损率/周转次数回收量计算回收量=一次使用量*(1-补损率)/周转次数摊销量计算摊销量=一次周转使用量-回收量*折旧率2.预制混凝土模板用量计算预制混凝土构件模板摊销量在计算时不考虑损耗率,按多次使用、平均分摊的办法计算。摊销费=一次使用量/周转次数3.混凝土模板用量通用计算模板摊销量计算不分现浇和预制构件,均采用一个公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施工损耗率)/周转次数4.脚手杆、板和钢管脚手架用量计算脚手架材料的
36、摊销公式为摊销量=单位一次使用量*(1-残值率)*一次使用期/耐用期3.2.4半成品配合比材料用量计算1.抹灰砂浆材料用量计算2.纯水泥浆材料用量计算3.耐酸砂浆材料用量计算1.抹灰砂浆材料用量计算抹灰砂浆分为水泥砂浆、石灰砂浆、混合砂浆(水泥石砂浆)。抹灰砂浆配合比均以体积比计算,其材料用量按体积比计算公式为砂子用量=砂子比例数/(配合比总比例数-砂子比例数*砂子孔隙率)水泥用量=水泥比例数*水泥堆积密度/砂子比例数*砂子用量石灰膏用量=石灰膏比例数/砂子比例数*砂子用量2.纯水泥浆材料用量计算1m3纯水泥浆中水泥的净体积与水的净体积之和应为1m3水泥浆。则有mr/nr+mw/nw=1mr
37、1m3纯水泥浆中水泥用量mw 1m3纯水泥浆中水用量nr 水泥的密度nw 水的密度3.耐酸砂浆材料用量计算3.3定额制定简易方法3.3.1比较类推法3.3.2统计分析法3.3.3经验估计法3.3.1比较类推法1.比较类推法的概念2.比较类推法的特点3.比较类推法的计算方法1.比较类推法的概念比较类推法又称为典型定额法,它是以同类或相似类型产品、工序的典型定额项目的定额水平或技术测定的实耗工时记录为依据,经过与相邻定额的分析比较、归类、推导确定同一组相邻定额工时消耗量的方法。2.比较类推法的特点(1)按比例类推定额比较类推法主要采用正比例的方法来推算其他同类定额的消耗量,进行比较的定额项目必须是
38、同类或相似类型的,应具有明显的可比性,如果缺乏可比性就不能采用此法。(2)方法简便,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同类型、规格多、批量小的施工过程。(3)采用典型定额类推为了提高定额的准确程度和可靠性,通常采用以主要项目作为典型定额来类推。3.比较类推法的计算方法(1)比例数示法比例数示法又称为比例推算法。选择好典型定额项目后,通过技术测定或根据统计资料确定出它们的定额水平及相邻项目间的比例关系,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计算出同一组定额中其余相邻的项目水平的方法。比例数示法可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t=pt0式中t比较类推相邻定额项目的工时消耗量;t0典型定额项目的工时消耗量;p已确定出的比例。3.比较类推法
39、的计算方法(2)坐标图示法坐标图示法又称为图表法,即采用坐标图和表格来制定工程定额。坐标图示法又称为图表法,即采用坐标图和表格来制定工程定额。以横坐标表示影响因素的变化,纵坐标表示产量或工时消耗的变化。使用坐标图示法时,选择一组同类型典型定额项目,采用技术测定或统计资料确定各项的定额水平,在坐标图上用“点”表示,连接各点成一曲线。此曲线即是影响因素与工时(产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它反映出工时消耗量随着影响因素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从定额曲线上即可找出所需的全部项目的定额水平。选择的典型定额项目(即坐标点)数量越多,精确度越高;数量越少,精确度越低。但过多或过少都会失去比较类推的意义。实践证明,同一组
40、典型定额项目(坐标点)不得少于3点,一般以4点以上为宜。3.3.2统计分析法1.统计分析法的概念2.统计分析法的要求3.统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以达到平均先进水平为例)1.统计分析法的概念统计分析法,就是把过去施工中同类工程或生产同类产品工时消耗(或产品完成数量)的统计资料,同当前生产技术、施工组织条件的变化因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研究后确定定额的方法。2.统计分析法的要求统计分析法简便易行,工作量小,适合于施工(生产)条件正常、产品稳定、批量大、统计工作制度健全的施工(生产)过程和施工企业,通常与技术测定法并用。但是由于统计资料只是实耗工时的记录,在统计时并没有剔除生产技术组织中不合理的因素,只
41、能是反映已经达到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因此也只适用于某些次要的定额项目及某些无法进行技术测定的项目。采用统计分析法制定定额时,应着重考虑和做好以下五项工作:1)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制度。2)统计资料要以单项统计和实物效率统计资料为主。3)合理选择统计资料和统计对象。4)统计资料的整理、优化。5)统计资料的比较。3.统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以达到平均先进水平为例)(1)二次平均法统计分析资料反映的是工人过去已经达到的水平,在统计时并没有也不可能剔除施工(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因素,因而这个水平一般偏于保守。(2)概率测算法用二次平均法计算出的结果一般偏向于先进,可能多数工人达不到,不能较好地体现平均先
42、进的原则。(1)二次平均法1)剔除统计资料中特别偏高、偏低,根据因素分析属于明显不合理的数据。2)计算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数)。3)计算平均先进值。将数列中小于平均值的各数值求平均值(对于时间定额)或将数列中大于平均值的各数值求平均值(对于产量定额),然后再将其与简单算术平均数相加求平均数,即求第二次平均数。该平均数就是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2)概率测算法用二次平均法计算出的结果一般偏向于先进,可能多数工人达不到,不能较好地体现平均先进的原则。概率测算法可以运用统计资料计算出有多少百分比的工人可以达到平均先进值,可以作为确定定额水平的依据,其计算公式及步骤如下:1)确定有效依据。对
43、取得某施工过程的若干次工时消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剔除明显偏低或偏高的数据。2)计算工时消耗的平均值3)计算工时消耗数据的样本标准差4)运用正态分布公式确定定额水平3.3.3经验估计法1.经验估计法的概念2.经验估计法的资料依据3.经验估计法的基本方法4.经验估计法的计算方法1.经验估计法的概念经验估计法一般是由定额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结合在一起,根据个人或集体的实践经验,经过图样分析和现场观察、了解施工工艺、分析施工生产的技术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的繁简难易程度,通过座谈、分析计算后确定定额消耗量的方法。2.经验估计法的资料依据1)施工过程和工艺规程,例如施工程序、施工组织、施工操作方法、质量
44、要求等。2)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机具,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效能。3)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原材料和构件的品种、规格、性能以及对劳动效率的影响情况。4)施工时的劳动组织情况,如工人的技术等级、人员配备和实际技术水平、劳动效率等。5)同类或类似工序历史上已达到的生产水平和劳动量消耗的统计资料。3.经验估计法的基本方法(1)经验估计法的概念运用经验估计法制定定额,以施工工序为对象,将工序细分为操作,先分别估出操作的基本工作时间,然后考虑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时间和休息时间,再根据这些时间综合整理并对整理结果予以优化处理,最终得出该项工序的时间定额或产量定额。(2)经验估计法的优缺点(3)经验估计法制定定额的注
45、意事项(2)经验估计法的优缺点1)优点:简便易行;工作量小,易于掌握,随着情况变化便于对定额进行及时的制定和修改;速度快,可以缩短制定定额的时间。2)不足之处: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施工方法或新型机械设备的安装进行估计时,其定额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定额时间水平不易平衡,或高或低,准确性较差;对构成定额的各种因素缺乏分析研究;技术依据不足,容易受到参加制定定额人员的水平和经验的影响,不易挖掘生产潜力。(3)经验估计法制定定额的注意事项1)依靠群众,加强调查研究。2)加强分析、研究工作。3)对经验估计资料进行优化处理。4)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定额管理。4.经验估计法的计算方法(1)算术平均值法当对一个施工工序或产品进行工时消耗量估计时,大家提出了较多的估计值,这时就可以采用算术平均值的方法计算工时消耗量。(2)经验公式与概率估计法为了尽量提高经验估计定额的准确度,使制定的定额水平比较合理,可以在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采用概率的方法来估算定额工时。